第246章 捷報入京
字數:4153 加入書籤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同一眾大臣還在商討政事,殿外就響起聲音。
“報!”
隨著這聲音響起,所有大臣都齊刷刷的回頭朝著殿外看去。
隻見一位內侍急匆匆的跑了進來,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看著那貿然闖進來的內侍,李世民並未開口斥責,還沒有說話,就看到那內侍跪在地上,語氣激動道“陛下!涼州來報,我軍大破吐穀渾,王城伏俟城已經攻破!”
“伏允可汗身死,王室成員悉數被俘!”
轟!
整個大殿內瞬間一片嘩然。
所有人都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那內侍,驟然回過神來,紛紛朝著帝座上的李世民行禮。
“吾等恭賀我皇!”
此時的李世民自然也是一臉的興奮之色。
數月籌備,數月征戰,大唐的鐵騎終於是拿下了吐穀渾!
自魏晉之時就丟失的土地,終於是被他大唐拿回來了!
隻見那李世民站起身來,臉上盡是激動之色,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此戰,我大唐平定吐穀渾之禍,通往西域之路再無阻隔,朕決定祭天告祖,以慰我先祖之靈!”
此時的朝堂之上,自然是沒有人這時候提出反對意見。
吐穀渾是自李世民登基以來,第二個被滅的國家了。
如今的李世民風頭正盛,自然是沒有人敢這個時候跳出來找不自在。
再說這吐穀渾一直是大唐西麵的心腹大患,平日裏還算老實,稍有不對勁就會扣關劫掠。
這一次將吐穀渾徹底消滅,也確實是了卻了大唐的一塊心病。
此時,見沒有大臣反對自己,李世民這才看向那稟報消息的內侍,開口道“李靖等人何時班師回朝?”
“啟稟陛下,大軍尚未開拔,涼州來報,李靖有奏疏上呈。”
話音剛落,朝堂上一眾大臣們便是眉頭一蹙。
吐穀渾戰事結束,為何大軍還不還朝?
那李靖統兵才能冠絕朝堂,這時候擁兵在外,莫不是有了什麽不該有的心思?
想到這裏,朝堂上的氣氛就變得古怪起來。
李世民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時候聽到這話卻是並沒有多想,徑直開口道“將奏疏呈上來。”
那內侍也不敢怠慢,將手中捧著的奏疏上呈。
李世民將那奏疏打開,隻是掃了一眼,整個人就愣在了原地。
片刻之後,李世民心中早已經掀起了無數的驚濤駭浪,但臉上卻是一副平靜的模樣。
掃了一眼諸位大臣,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諸位,李靖在奏疏當中言明,吐穀渾之地不可輕易廢棄,須派專人管理,諸位愛卿有何高見啊?”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愣了愣,卻是沒有想到這李靖稟報的居然是這件事情。
隻見那朝堂上寂靜了片刻之後,一位大臣緩步走了出來,躬身道“臣覺得,吐穀渾乃是蠻荒之地,不值得我朝耗費太多精力。”
“臣附議!”
見這件事情提出來,立馬有人反對,就算是李世民也有些意外起來。
這好端端的領土,怎麽說不要就不要了?
見長孫無忌等人沉默不言,李世民便徑直開始點名。
“長孫無忌,你如何看此事?”
長孫無忌稍加猶豫,站出來行禮道“陛下,臣以為吐穀渾久離中原掌控,地雖大,但物產還是少了一些,若是派人管理,耗費朝廷精力不說,或許會拖垮朝廷,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朝中大臣對於吐穀渾的定位向來是貧瘠荒蕪,這地方要什麽沒有什麽,糧食產量低的令人發指。
能夠有吐穀渾這麽一個國家,已經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現在大唐攻滅吐穀渾,陛下居然還想著徹底掌控這片地方,著實是讓人有些想不明白。
扶持一個王室,不就可以控製了嗎?
眼見就連長孫無忌都是這幅模樣,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起來。
朝中大臣隻看到了表麵,他們沒有去過吐穀渾,更沒有了解過吐穀渾,做出這種選擇來看似簡單,但隻有去了那地方,才真正會知道吐穀渾對大唐的重要性。
此時的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寂靜當中,李世民晃了晃手中的奏疏,開口說道“此奏疏乃是李靖同陳曉聯名上書,讓朕派專人管理吐穀渾之地,行府兵之策。”
“奏疏當中言明,吐穀渾之地靠祁連山脈,有三河穿過,水草豐茂,可做第二個河西之地。”
“諸位,河西之地乃是我大唐養馬重地,這些年雖然產出良馬不少,但已經到了極限,現在你們明白吐穀渾對大唐的重要性了嗎?”
李世民這話一出,所有人頓時炸開了鍋,紛紛詫異無比的看向李世民。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吐穀渾居然是如此景象!
短暫的愣了片刻之後,隻見那程咬金便站了出來“陛下!老臣覺得這吐穀渾非但不能放,還應該嚴加掌控!”
“我大唐這些年戰馬雖多,但已經到了極限,河西之地連年來報,草地開始退化,可用於養馬的地方逐漸變少,若是這吐穀渾之地真的如同李靖所奏,可行府兵之策!”
“閑時養馬放牧,戰時可上馬為軍,對於這種遠離朝廷的地方再合適不過了。”
讓人意外的是,此時魏征突然開口附和了一句,便是連李世民都有些訝然。
嘴角一勾,李世民的臉上便浮現出來一抹淡淡的笑意。
看樣子自己剛剛所說的話,讓這群大臣們心動了。
隻聽到那李世民輕咳一聲,緩緩道“程愛卿、魏愛卿所言不錯,吐穀渾於我大唐來說無比重要,斷不能放過。”
“朕決定派人署理此事,於吐穀渾故地行府兵之策,至於派誰去,待大軍還朝之後,再做定奪。”
說完,隻見那李世民便頭都不回的離開太極殿,一眾大臣麵麵相覷,心中不免活泛起來。
這吐穀渾已經沒了,在故地行府兵之策,日後必然是朝廷的重中之重,隻要做好了便是大功一件。
唾手可得的功勞就在眼前,不少人自然是不願意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