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書院大考

字數:8066   加入書籤

A+A-


    高陵書院算得上是大唐建國以來最為奇特的書院。

    

    雖然屬於長安轄製,但卻距離都城長安有些距離、

    

    從高陵書院要建立的消息傳出來之前,這座書院就注定和其他書院不太一樣。

    

    現如今的大唐,四書五經這種顯學,即便是因為科舉製的存在,也並沒有完全鋪開。

    

    讀書人依舊是較為稀少的存在。

    

    無論是講授四書五經的人,還是地方,大部分都被世家豪門掌握。

    

    普通的黎民百姓,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即便是有,那也要依附於世家豪門的書院。

    

    現如今,這高陵書院組建,按照朝廷的說法,那是以才取人。

    

    同朝廷的科舉製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尤其是當高陵書院的講師被公布出來之後,不光讓天下學子大為驚喜,就連不少的世家豪門子弟都趨之若鶩。

    

    那可是當朝大儒,拋開陳曉不說,諸遂良等人哪個不比世家豪門的講師有名?

    

    因此當高陵書院招生考試的簡章被公布出來之後,僅僅三天時間,名額就被占滿,遠超陳曉的預料。

    

    “也算是開門紅了,單單是關中之地,就有近千人報名,實在是遠超老夫預料。”

    

    諸遂良輕撫胡須,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貞觀年來,就算是大敗突厥吐穀渾,都未曾讓諸遂良有這樣開心的時候。

    

    諸遂良此時的模樣落在陳曉的眼中,卻是讓陳曉有些哭笑不得起來,但一時間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天下士子求學無路,這次有了機會,自然是不肯輕易放過。”

    

    “我們的高陵書院,也算是為天下學子打開了求學之路。”

    

    諸遂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神色間隱隱有些激動。

    

    “國朝取士,如果能夠按照公爺之前的規劃,一旦做到,那必然是有利於天下黎民,和我大唐江山社稷的好事兒。”

    

    說到激動的地方,諸遂良站起身來,來回踱步,隨後一臉激動的看著陳曉,開口說道:“不如,我們將招生的規模擴大一倍如何?”

    

    “要知道,不僅僅是關中之地,還有整個大唐都有不少求學無望的學子!”

    

    原本以為陳曉會答應下來,但是讓諸遂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陳曉居然搖了搖頭。

    

    “不可以。”

    

    “為何?”諸遂良滿臉不解的看著陳曉。

    

    “很簡單,兵貴精不貴多,我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穩住書院,人太多,隻會拖垮整個書院。”

    

    說話間,陳曉目光灼灼的盯著諸遂良,緩緩道:“諸大人,你要記住貪多嚼不爛啊~”

    

    聽到陳曉這麽說,諸遂良愣了片刻,隨後搖頭苦笑一聲。

    

    “是老夫著相了。”

    

    諸遂良深呼吸一口氣,開口道:“既然如此,那就如期舉行考試吧。”

    

    ……

    

    眼下的高陵書院還是在建狀態,但是已經建起了不少學堂。

    

    高陵書院第一次招生考試,就是在這修建了一半的書院中進行的。

    

    穿過架在涇河之上的大橋,學子們一臉好奇的踏入到了書院當中。

    

    因為采用的是水泥青磚建造,整座書院雖然沒有徹底建完,但是那種莊嚴肅穆還是讓不少學子肅然起敬。

    

    “高陵書院今日招生考試,共分為兩科。”

    

    “四書五經一科,算科一科,兩項各一百分,總分兩百分,按照成績高低錄取。”

    

    “兩科一科及格者,方為合格。”

    

    “此次取成績合格者六十人,若成績不合格,不予錄取。”

    

    書院先生簡單的講了一下是考試資格,隨後便示意屬下將考試銘牌,挨個發放給前來考試的學子。

    

    “依號入座,一炷香後,考試正式開始!”

    

    聽到書院先生講述完規則,人群中,一身布衣的馬周看著自己手中的銘牌,眼中滿是好奇之色。

    

    自從武德年間來到長安城之後,馬周就一直逗留長安城。

    

    他本來就出身貧寒,現如今雖然依靠在朝臣門下,但也一直在等待機會。

    

    原本想著入朝為官,但是自從聽說了高陵書院將要招生的時候,馬周突然想要看看,這座朝廷上下大張旗鼓宣傳的書院到底有什麽神奇之處。

    

    隻是看著自己手中的銘牌,馬周多少有些看不明白。

    

    上麵的隸書自己認識,但是下麵那三道豎卻是看得他一臉懵逼。

    

    稍加猶豫之後,馬周抬手拍了拍自己前麵的學子,開口道:“這位兄台。”

    

    王玄策感覺到有人拍自己的肩膀,又聽到似乎在叫自己,這才回頭看了過去。

    

    見馬周一身布衣,王玄策也沒有任何瞧不起的意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開口道:“敢問有什麽事情?”

    

    見王玄策彬彬有禮的樣子,馬周也不敢怠慢,回了一禮之後,才開口問道:“敢問兄台,這銘牌上的三道豎是什麽意思?”

    

    聽到這話,王玄策愣了愣,隨後輕笑一聲解釋道:“此乃阿拉伯數字。”

    

    “是西域之地用來計數的一種符號,因為方便書寫辨別,所以被書院用上了。”

    

    見王玄策如此熟悉這個所謂的阿拉伯數字,馬周一臉好奇的看著王玄策:“兄台怎麽知道的如此清楚?”

    

    “啊……這……”

    

    王玄策吞吞吐吐的模樣落在馬周的眼中,讓馬周瞬間心領神會。

    

    “既然兄台不便相告,那麽就不用說了,多謝閣下了,敢問兄台姓名?”

    

    “在下王玄策。”

    

    “馬周,有緣再會。”

    

    兩人相互行禮,隨後便相視一笑,朝著那考場走去。

    

    隨著考場上響起的敲鍾聲,試卷也開始陸續發放下來。

    

    坐在自己位置上的馬周,隻是掃了一眼文院的卷子,開頭大多是四書五經的知識,對於馬周來說算不上難。

    

    馬周很快就將試卷答了大半。

    

    當看到試卷最後一道題的時候,馬周頓時就是一愣。

    

    這最後一題居然不是四書五經的東西,而是一道類似於時政的問題。

    

    “若一地遭遇災害,應當如何應對?”

    

    看了一遍題目,確認自己沒有看錯之後,馬周一瞬間明白過來,眼前的這道題似乎才是這次文院考試的重點。

    

    前麵的題目,隻能但凡是今日來考試之人,多少都能夠答得上來。

    

    但是眼前的這一道題,怕是有些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