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玉米種子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陳曉入宮的頻率有些頻繁,就連一向吐槽陳曉的李世民,聽到陳曉要見自己,都有些驚訝不已。
讓宮人將陳曉帶進來,李世民才一臉疑惑的看向長孫無忌等人。
“這陳曉也未免來的太過頻繁了一些,他難不成是將朕這皇宮當成他自己家了?”
眾人聽到這話笑而不語。
當年陳曉還不知道他們身份,在酒樓之中經營的時候,陛下就想方設法的想要將陳曉招攬過來。
現在陳曉入朝為官了,反倒說起了陳曉來的太過頻繁。
看著李世民此時的模樣,眾人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直到陳曉來到大殿當中,所有人的目光瞬間就集中在了陳曉的身上。
見長孫無忌等人也在場,陳曉就知道今天怕是在商量什麽事情。
想著自己身上的種子,倒是不用在單獨和他們講解一遍了。
“臣拜見陛下。”
陳曉這邊剛剛行禮完,李世民的聲音就隨之響起。
“陳曉,今天著急入宮所為何事?”
“陛下,臣剛剛收到了靖安司房遺愛的消息,事關重大,這才入宮稟報。”
一旁的房玄齡聽到陳曉帶來的是自己兒子的消息,頓時就變得激動起來。
房遺愛離家一年多,消息送回來的很少,房玄齡對房遺愛唯一知曉的便是人還活著,至於活的怎麽樣卻是不知道。
畢竟靖安司的消息隻有陛下有資格聽,他們若是想要知道,需要得到陛下的首肯才行。
房玄齡此時的反應落在李世民的眼中,隻見那李世民僅僅是稍加沉思了一下,便開口說道“都聽一聽吧。”
畢竟陳曉剛剛的話裏也沒有避諱的意思,李世民便沒有將人全都趕出去。
陳曉躬身行了一禮,隨後雙手將那布包呈上去“陛下請看此物。”
當從內侍手中接過來布包的時候,李世民就一臉好奇的將其打開,把裏麵的種子全都倒出來之後,李世民看著掌心那幾顆黃橙橙的玉米種子,臉上露出一抹疑惑。
“這是什麽東西?”
“啟稟陛下,此物名為玉米,是一種莊稼。”
“吃的?”
李世民眼中神色一亮,聽到陳曉說這東西能夠種植,當即來了興趣。
要知道,早年陳曉獻上來的南瓜和土豆,現如今可以說是大唐最重要的兩種作物,近兩年即便是零星一些地方有旱災,也可以說是無傷大雅,百姓並未因為這些而餓死。
可以說土豆和南瓜兩種東西,幫助李世民穩住了半壁江山。
眼前的這種子被陳曉如此鄭重其事的送來,必定有不平凡的地方!
想到這裏,李世民看著陳曉開口問道“這玉……玉米,有何特點?”
看著眾人一臉期待的模樣,陳曉微微一笑,開口說道“臣曾聽聞,這玉米種植的環境要求很低,耐寒耐旱,貧瘠的土地上也能夠種植,成熟之後可水煮食用,也可曬幹碾成粉末食用,類比小麥等物,口感雖然比小麥差一點,但比其他還要好上一些。”
聽到這玉米有這麽多的優點,一眾君臣的呼吸便開始急促起來。
房玄齡更是一臉驚喜的看著陳曉,開口問道“畝產幾何?”
聽到這問題,陳曉並沒有著急回答。
一是因為這玉米種子剛剛到手,自己也沒有種過,自然是不太清楚,如果按照前世的記憶,似乎又不太準確。
畢竟新時代裏,莊稼不僅僅是澆水那麽簡單,還有肥料農藥的添加,畝產相當高,放在大唐並不合適。
但玉米最初引入國內的時候,最低畝產大概在300斤左右,也就是150公斤,折合現在大唐的重量,也就是3~4石的重量。
現如今,大唐的永業田,最好的時候,畝產也不過一石多一點而已。
心中默默算了一番之後,陳曉才開口說道“貧瘠土地上應當有2~3石的產量,若是好的田地應該會有4~5石的產量。”
陳曉這話剛一出口,大殿當中頓時便一片安靜,所有人都怔怔的看著陳曉,眼中滿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一畝三四石?”
隻聽到房玄齡喃喃說了一句,目光中隱隱有光芒閃爍。
現如今的大唐,大戰過後才幾年時間,加之這兩年也沒有太閑著,兩次滅國之戰,讓大唐的土地貧瘠到了極致。
如果不是陳曉獻上來的土豆和南瓜,大唐現在怕是早就千瘡百孔了。
而玉米不一樣,按照陳曉的說法,這是正兒八經的糧食,糧食能夠達到畝產三四石的數量,他們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李世民此時沒有想到,自己手中這幾粒玉米種子,居然如此的珍貴,下意識的便用雙手將種子捧著,小心翼翼的模樣,好像擔心這種子出現半點差錯。
李世民很清楚,自己此時手中的種子不僅僅是種子那麽簡單,這種子是他大唐日後的基石所在!
將目光收回,李世民看向陳曉,開口說道“陳曉,這種子隻有這幾顆?”
陳曉躬身道“陛下,房遺愛信中提及,這些種子是他從一隊商隊那裏換過來,數量隻有這些,臣已經給房遺愛去了信,讓他重點尋找此物。”
“數量雖然有些少,但也強於沒有,此事你靖安司算是立了一個大功。”李世民點點頭說道。
聽到這話的陳曉此時也上前一步,開口說道“陛下,此事能不能成尚且不定,臣的意思是暫時將這幾顆種子培養起來,若是成功,隻需幾年之後,我大唐便可擁有足夠的種子來種植。”
“那依你的意思,誰來做這件事情好?”
陳曉等的就是這句話,眼下的書院當中就有農學,這種子自然是要交給合適的人,並且安全的地方才行。
想到這裏,陳曉開口說道“陛下,書院農學已經開課,又有朝中主管農業的官員負責,加上眼下書院當中有專門的試驗田,臣以為這種子交給書院來培育比較合適。”
陳曉這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完之後,旁人並沒有出言反對。
見狀,李世民便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交由書院來培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