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這些都不合適
字數:4749 加入書籤
扶桑不同大唐接壤,相隔海域不小,天然的地理優勢讓扶桑暫時免於災禍。
陳曉知道這件事情著急不得,但隻要能夠開頭,以大唐滿朝文武的性子,那就不會輕易停下來。
因此平滅扶桑隻是時間問題。
而陳曉首要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拿出來合適遠航的海船。
上次高句麗一戰,大唐水師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說一句碾壓世界也不為過。
但作為攻打扶桑的主力戰艦,對於陳曉來說還是遠遠不夠。
因此陳曉接到旨意之後,便直奔工部。
房玄齡早些年主管工部,如今已經不是他了,而是換成了段綸。
這段綸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前朝兵部尚書段文振之子。
少年時,這段綸便以俠氣聞名。
而對方還有一重身份,算起來和陳曉也算是沾親帶故了。
段綸是李淵的女婿,也是皇室駙馬出身。
陳曉這邊剛剛走進工部官邸,便直接去了主官辦公的院子。
而段綸似乎也早就得到了陳曉要來找自己的消息,聽到屬下稟報,也就直接起身出來相迎。
“段大人安好?”
看著一臉笑眯眯的陳曉,段綸臉上的笑容也未曾消失過。
“陳大人客氣了。”
“哪裏那裏,照理來說,大人也算得上是我長輩了。”陳曉笑著說道。
而聽到這話的段綸不由得就是一愣,隨後猛地回過神來,臉上也浮現出來一抹笑容。
“我家夫人可不止一次在我麵前誇過你,但凡入宮回來都是這樣,陳大人少年英才,也算是我大唐年輕一輩的翹楚了。”
段綸調任工部尚書才幾個月的時間,之前一直都在巴蜀之地任職。
“段大人客氣了。”
段綸笑了笑也沒有在糾結這個問題,而是一臉好奇的看著陳曉,開口問道“不知道陳大人今日來工部所為何事?”
“不知道段大人這幾日有沒有收到旨意?”
陳曉這一句提示,段綸瞬間就想到了一件事情。
“陳大人來,是因為海船一事?”
見陳曉點了點頭,段綸也沒有猶豫,徑直道“隨我來吧。”
說完,段綸便在前方帶路,直接帶著陳曉去了工部卷宗存放的地方。
“這地方存放著自前朝就收集至今的各類圖集,上至宮殿,下至農具,都在此處存放。”
“那日接到旨意之後,我便安排人將工部所有的船圖都整理了出來,共計十三幅圖,符合出海要求的僅有三幅。”
聽到段綸的介紹,陳曉心中不免有些訝然。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段綸居然能夠準備的如此妥當。
等來到屋內,看著工部官員將三張圖紙拿了過來,陳曉頓時提起不小的興趣。
而一旁的段綸也開始解釋起來。
“三張圖嚴格來說差別不大,隻是多了一些武器。”
陳曉看著那幾張圖紙,神色間隱隱有些失望。
圖紙確實是差別不大,同自己上次作戰用的樓船也沒有太大差別。
而且在陳曉看來,這玩意兒實在是有點小了。
回想自己前世玩過的船模,看起來也比眼前的精致了不少。
猶豫了片刻之後,陳曉才看向段綸,問道“段大人,你覺得我大唐目前還需要這種船嗎?”
聽到這個問題,段綸不由得就是一愣,想了想說道“我曾聽聞陳大人在高句麗作戰的時候,在船上動用了火藥,若是如此,這船確實是有些不太合適。”
段綸很清楚,眼前的這些船能夠乘坐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而看陳曉的意思,這船必須得能夠乘坐很多人才行。
隻見那陳曉點了點頭,緩緩道“不錯,這船確實是不太合適。”
“段大人也是主管工部的,應當知道兵部這段時間打造的武器吧?”
段綸聽到這話不由得就是一愣,腦海裏不由得浮現出來前幾日自己在兵部校場上見過的那黑大粗的物件,身體下意識的打了個寒顫。
“陳大人說的是兵部造的火炮?”
沒錯,自從火藥出現之後,書院便依照火藥的特性開始開發武器。
這種情況在陳曉做出來燧發槍之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尤其是李泰提出來的,能不能將燧發槍放大的提議,更是讓書院一眾學生腦洞大開。
於是,大炮就出現了……
兵部這段時間試驗的大炮種類不下五種。
其中成功的就有三種。
得知這個消息的陳曉大為驚歎,這也是他看不上段綸工部整理出來的船圖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船且不說大小,單說強度就根本無法承載火炮的衝擊。
如果強行裝上去,怕是沒有將敵軍轟死,自己的船就得先完蛋。
段綸此時也是有些為難的看著陳曉,遲疑道“那依照你的意思,我大唐要重新設計海船了?”
陳曉點了點頭,開口道“旁的不說,起碼要能夠承載住火炮的衝擊,這些船都不行。”
見段綸一臉愁容的樣子,陳曉卻是微微一笑,開口說道“段大人也不要上火,我會讓書院的人來工部幫忙的。”
聽到這話,段綸也稍稍鬆了一口氣。
書院的實力他還是知道的,如果有書院幫忙,算起來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難了。
誰不知道,書院學子的實力?
而此時的段綸並不知道,這一次陳曉打算親自出手。
同段綸寒暄了幾句之後,陳曉便離開了工部,此時的陳曉沒有回府,反倒是直接去了書院。
船模製作需要不少工具,書院就有現成的。
等到陳曉趕到書院之後,便下令不要讓人來打攪自己。
就這樣,陳曉將自己關在書院的院子當中。
而得知消息的褚遂良等人立馬派了護衛將陳曉在書院當中的院子團團圍了起來。
畢竟上一次這麽做的陳曉,幾天功夫鼓搗出來了火藥,鬼知道這一次能夠弄出來什麽東西。
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看守著點比較好。
一連幾日,陳曉的院子當中都傳來各種各樣敲打的聲音。
眾多學子每每路過陳曉的院子,都想要進去看看,但卻被護衛驅趕開來。
直到七天之後,陳曉才從院子當中傳出來消息。
而遠在長安城的工部尚書段綸,兵部尚書杜如晦便直奔書院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