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修行法門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esp;送走了路寧掉頭回去的時候,陸洵就已經注意到,裴易的表情多少有些不對勁,但他卻什麽都沒說。
&esp;伴著陸老娘給燒的一壺開水,陸洵,加上嚴駿和裴易,這三個社會新丁,聽陳胄這位資深人士,聊了足足一個多時辰。
&esp;主要是鄴城,乃至魏郡整個修行界的大體情況。
&esp;這對於三個之前一直都悶在鬆山書院苦修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初次得知天外天,因此三個人都聽得異常專注。
&esp;當然,陳胄就算聊,也注定了隻能聊一些他個人觀察到的皮毛。
&esp;他畢竟也是外來者。
&esp;而且本地的修行界,乃至於官場,其實並沒有接納他的東主周靖周縣令。
&esp;一任縣令隻有三年,在鄴城這種北方重鎮,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盤根錯節,如果是純粹的外來人,一任之內,幾乎不可能融入進去——人家也不會歡迎你。
&esp;反正應對這種外來的官員,各地皆有成例,大錯不犯,小錯你也不敢把我怎麽樣,三年一任裏,如果看得順眼,大不了多多少少送你一些政績,助你再往更好的位置活動活動,就足以讓大家相安無事了。
&esp;而現在,周縣令的任期已經過了接近兩年,事實上,他已經要開始考慮在京城的人事活動,為下一部的工作崗位,預作綢繆了。
&esp;所以,盡管陳胄聊到的東西,陸洵覺得很重要,但他心裏依然明白,這些解說,充其量算是勉強給自己劃出一個大概輪廓而已,具體而微的東西,卻依然是霧裏看花,接下來還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
&esp;不過聊天中間,陸洵還是第一次隱蔽地,問到了修煉法門的問題。
&esp;得到的答案,卻實在是令人不怎麽愉快。
&esp;修煉法門毫無疑問是修行的第一要素,也因此,在陸洵旁敲側擊所得到的答複裏,可以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沒有任何一個宗門、世家或個人,都不可能同意拿他們的修行法門去做交換——哪怕要交換的是一首七星之詩的「初讀」與聞!
&esp;要知道,如果是一首七星之詩,他的「與聞」可是價值一「大悟」了!
&esp;於修行之路而言,一「大悟」,為一個修行者帶來的,可能是節省了一年的修行時間,也可能是省卻了一次苦苦尋覓的機緣。
&esp;卻依然不會有人願意交換其最根本的修行功法。
&esp;其它的東西,所謂資源之類,吸引力就更低。
&esp;無論是誰,是哪家宗門或世家,都無一例外地把修行法門視為絕對的不傳之秘——甚至很多世家都有傳男不傳女的規定。
&esp;這等於是直接一盆冷水澆滅了陸洵心裏的一點火苗。
&esp;他之前還曾經考慮,要不要以若幹次「初讀」與聞的條件,向外換取一份修行法門回來——哪怕僅僅隻是比鬆山書院傳授的那一套入門級稍微好一點,都行!
&esp;他現在懷疑,自己進境如此緩慢,已經不單純是原主這具身體天賦很差的原因,修行法門太次,也很重要——天賦改不了,隻好想辦法換法門。
&esp;但是……看來也不大可能。
&esp;不過這倒是又激起了陸洵心中那一份不願意服輸的性子。
&esp;當晚他又是一夜未眠。
&esp;小有進步,但修行速度依然很慢。
&esp;於是他終於確信,這真的不是單純自己不夠努力,和天賦太差的緣故,跟修行法門也太差,也是絕對有關的。
&esp;所以,他最終打定主意,接下來一定要想辦法,盡快尋一套哪怕略高級一些的修行法門回來——為此哪怕做一些不得已的交換,也是值得的。
&esp;身在社會底層的人,想要往上爬,決不能循規蹈矩。
&esp;因為規矩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為了把你鎖死在社會底層,才製定出來的。
&esp;第二天一大早,結束了修行起來,天才蒙蒙亮,陸老娘自然也不可能起來給做飯,於是陸洵就隻是簡單地揣上幾十文錢,就要出門。
&esp;約好了卯時三刻要到,路上還來得及吃一口早飯。
&esp;結果他一打開門,就發現裴易居然正站在自己家門口。
&esp;應該也是來了沒多大會兒,還感覺得出一路匆忙過來的喘息方定。
&esp;但這個時候,各處坊門也就剛開了沒多長時間!
&esp;陸洵嚇了一跳,問他:“易兄,你什麽時候來的?有什麽急事?”
&esp;裴易見他吃驚,反倒也吃驚,“洵兄不是與那位蔡教頭約好了卯時三刻要到嗎?愚弟自然要提前趕過來呀!”
&esp;陸洵愣了一愣,想說什麽,卻沒說,隻是點了點頭,道:“也成!走吧,一起去用些早飯,不然一個大上午,可熬不下來!”
&esp;裴易笑道:“便是如此。”
&esp;他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他還是鬆山書院的弟子,就這麽陪著陸洵出門,兩人在路邊尋開了門的食肆,隨便吃了些東西填飽肚子,便直奔蔡家。
&esp;到了地方,自敲了門進去,裴易問蔡教頭討了碗茶水吃,然後便悶聲不吭地搬個小杌子坐在廊下,看兩人習武。
&esp;蔡確先略問了問陸洵的基礎,又試了試他的力氣,便心中有了數。
&esp;他自言擅長槍、棒、劍、拳四樣,建議第一個月,陸洵由拳腳和端槍這兩項練起,那意思大概是讓陸洵先培養一下身體的基礎。
&esp;陸洵一個門外漢,既然拜了師交了錢,那當然是聽人家的。
&esp;於是就按照蔡確的指導,開始認真練習——之所以忽然冒出這個念頭,想要學習一些武技,其中固然有他對外說的那些原因,什麽怕死想學兩手自保啦,什麽強身健體啦,但其實更關鍵的是,他覺得練習一下武技,舒活筋骨血液,可能會對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幫助。
&esp;沒有路子的情況下,隻好各個思路都嚐試一下。
&esp;於是,他練得相當認真。
&esp;在毫無習武基礎的情況下,盡管蔡確給安排的訓練其實很簡單,但他還是練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有了累得快要挺不住的感覺。
&esp;也就是全仗著畢竟年輕,氣血實在夠旺盛,恢複力也驚人,他這才咬著牙,把第一天的訓練給堅持了下來。
&esp;然而即便如此,等到結束了一上午的練習,告辭離開的時候,陸洵還是累得渾身酸痛,連走路都放慢了不少。
&esp;他練的時候,裴易就在一邊看著,一句話都不說,這時候離了蔡家,他卻關心地道:“洵兄果然毅力驚人,這一上午下來,愚弟隻是看著,都替你覺得累,若是換了愚弟我,怕是絕對撐不下來的。”
&esp;頓了頓,又說:“若是覺得實在疲憊,不如愚弟我去跑一趟,下午的「初讀」會就暫緩一下,哪怕挪到明日?”
&esp;陸洵擺手,雖然累,卻仍做振奮之態,笑道:“不必,既然定了今日下午,那就是今日下午!”
&esp;裴易這便無話,隻是很貼心地每走一段路,就主動要求歇一歇。
&esp;他們到家的時候,嚴駿與陸漳也已經從書院裏趕回來了,甚至郭芳帶來的三輛馬車,都已經候在巷子口了。
&esp;於是陸洵也不客氣,回家同陸老爹陸老娘說了一聲,隨後就坐了郭家的馬車,同眾人一起,直奔郭府。
&esp;就在郭府簡單吃了飯,正喝茶的工夫,「初讀」會約定的那些人,就陸陸續續拿著請柬趕來了。
&esp;於是,陸洵第二次見到了周靖周縣令。
&esp;也第一次見到了周縣令那位身在大宗門的侄子,周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