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重陽

字數:3013   加入書籤

A+A-


    李好跟李恪討論那邊的那些物產後,這位大唐的王子聽後眼睛就直了,他從不知道大唐之外還有這麽多物產豐富的地方!

    “我從不知道,這些地方竟然還有如此多的物產。不過賢弟的話確實有道理,我大唐曆年來對那些番蠻太過寬厚,他們有好的東西竟然還藏了起來,不進貢給我大唐,太可恨!”

    這些地方李恪都知道,隻是印象中,這些地方地處南方蠻荒之地。那裏不僅炎熱無比,還有瘴氣,而且十分貧窮,都隻想著來大唐要好處,萬國來朝時,裏麵就有這邊的人。

    這些家夥都是拿著一些破破爛爛的東西過來騙好處,一個勁的來大唐訴苦,然後從大唐這邊騙取好東西回去,這些人該殺!

    另外就是北方的士兵過去這些地方後,極易水土不服,或者中瘴毒身亡。大唐就算想把這些地方據為己有,但是也很困難,難道李好不知道這裏的情況?

    突然,李恪猛然想到李好本身還是能醫,他怎麽會不知道南方這裏的情況呢。除非李好不僅能治大肚病,還對南方的瘟瘴有了防治之法,要不然怎麽會跟自己說這些?

    想到這裏李恪馬上就激動起來,如果李好真能防治瘴毒,那麽大唐南方那片地方將不再是蠻荒之地。這樣又可以為大唐帶來更多的土地,還有李好說的那些糧食,牲畜,黃金等。

    李恪熱切的望著李好,李好的神色依然是一貫的平淡:“南方多瘴毒,我大唐一向都對這些地方缺乏有效手段。賢弟指向這裏,莫非是有了防治這些瘴毒的方子?”

    “不錯,這些問題將在我大唐將士麵前不再是問題,那麽剩下的就看我大唐皇帝的決心了。這裏可是還有很多我大唐沒有的香料,還有黃金——那裏建房子都是用黃金來建。”

    “黃金做的宮殿?”李恪的眼中跳出一絲火花,大唐朝夠富夠強大了,但是也未曾出現過什麽黃金建的宮殿,就連曆史某個說要造個金屋藏美女的皇帝都沒做到。

    李好沒指望一下就能改變李恪的觀點,然後再去改變李二的想法。他隻是在一些日常聊天之中帶著一些引導,必須讓李恪這種皇室的人想多點,然後大唐的人往前走一步。

    不要傻呼呼的做著什麽天可汗的夢,別人有問題又跑去幫別人打一下,什麽好處都不要。打來打去,最後李二是拿到了天可汗的美名了,卻給他的後代留下無窮隱患。

    至於黃金做的宮殿,想多了,阿三再傻也不會用金子建房子。鍍金的倒是不少,而且阿三那邊民間確實也有不少黃金。

    那邊的寺廟之類的地方,也有著大量的黃金。想要撈取那邊的大量黃金,就看怎麽操作。反正隊伍一開過去,跟後世的殖民帝國主義學習就好,阿三很好控製。

    全牛宴結束後,關於牛的吃食並沒怎麽流行起來。因為官府管製的很嚴,殺頭牛真不容易。不過這些富商家裏的牛出事了,則會把牛拉到滿庭湘這邊來加工一番。

    但是紅薯的各種吃法,卻是讓大唐的各種富商全部記了下來。這東西種植容易,加工起來也不難。

    包括那些由紅薯製作的小點心,比如紅薯幹,蒸熟後的紅薯擂成泥製作的紅薯餅和紅薯皮。以及用紅薯粉跟做米粉一樣,製作出來的紅薯粉條,這些都進入潭州人的視線。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可以填飽肚子,可以省些糧食下來,自然很歡迎這種東西。對於有錢人來說,偶爾吃點不一樣的東西,味道也不錯,而且這些東西味道確實還不錯。

    紅薯的種植之法隨著這次的宴會結束後,也開始在潭州府流傳開來。除了這個,花生,玉米,辣椒和南瓜等作物在明年也會有一個不少範圍的擴張。

    大範圍的擴張還不行,種子沒那麽多,而且耕種技術也沒完全普及下去。由官府強行攤派的話,反而還有可能引起反彈,還是讓百姓自己體會最好,看到好處了他們自己會去做。

    這個時候九月初九重陽節到了,正是登高望遠的最好時刻。嶽麓山的愛晚亭已經建好,李好的那首詩也被刻了上去。霜葉紅於二月花也成了那裏的勝景,正等著李好他們過去看看。

    重陽節在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李好穿越時。慶祝重陽節一般會有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這個在唐詩中經常能看到,最出名的或許要算隔壁老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後世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學,還得背,能不出名麽?

    不過到了後世,似乎除了登高賞菊吃螃蟹,其他的似乎都沒流傳下來。一些傳統因為各種原因,慢慢的被忘記,也有因為各種禮節被慢慢的簡化的原因。

    九月初九這天,潭州府的官民紛紛往周圍的山上而去。李好他們去的是嶽麓山,這邊的行程早已經定好,一些名流大家也會過去看看。登高望遠,吟詩作樂。

    那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實在是太有名氣了。現在已經能夠從潭州這邊,慢慢向大唐其他地方蔓延過去。所以上了嶽麓山,不沾點文氣怎麽行?

    李好除了準備了宴會和菊花酒,其他的東西他不怎麽想攙和,特別是那種喝酒吟詩的事情,他真不願意幹。再幹下去,這唐詩宋詞全成他一個人的傑作了,影響太大啊。

    想想後世的那些小孩子,每人那一本詩集背來背去。背到最後才發現,我靠!裏麵的詩詞竟然大部分都是一個人的!一個叫李好的家夥的,那畫風李好自己都不忍看下去。

    “賢弟,這是在幹嘛?作畫麽?怎麽會用炭筆去畫?”沒有跟著李恪他們湊到一起,沒想到這家夥吟詩喝了會酒後,自己找到李好這邊來,好奇的看著李好麵前的那些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