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爵位
字數:3122 加入書籤
隨著秋收結束後,整個潭州府,洪州府周圍。北到長江,南到嶺南,西到八百裏洞庭,東到江浙疆域,所有李恪治下,都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大興水利和道路建設的工程之中。
提前準備好的筒車,曲轅犁也開始往各縣府派送過去,還附贈了仿製圖紙。數量不夠,各個縣府自行找人仿製,務必保證各處的耕地來年不會收到旱澇侵害。
而由兩個地區的富商興建的幾個水泥廠,也開足了馬力進入大力生產之中。他們現在製造的這種水泥,跟後世的水泥相比,自然要差上一些,也沒那麽多的等級區分。
但是放在這個時候,依然是非常堅固的東西。用來修建道路和水利,能讓整個工程的速度提高不少,省了不少事情。加上一些其他的工具進來,整個工程順利很多。
唐初的官員的品質雖然不錯,但是因為關係到周圍的水利情況。李好和李恪兩人都不怎麽放心,不僅他們兩。整個李恪手下的那些官員都派往各個地方,隨時關注著這些工程。
“郎君,這又是高產作物麽?”在這些工程進行的時候,李好的莊子裏麵,一些新的作物也被種了下去。他要把這些安排好,才會去別的地方查看工程。
從係統換來的土豆早已經種了下去,但是除了這個,還有冬小麥,油菜等作物也被李好種了下去。武順跟在李好的身邊,看著自家的莊地裏忙碌著耕種,好奇的問道。
“嗯,這個土豆是,冬小麥也可以。不過這油菜是用來榨油的,以後炒菜會成為一種主流,做菜單靠油茶油還不夠!而且北方那邊也沒有油茶油,隻能用別的油代替。”
隨著李好把一些美食推了出來,以後炒菜肯定會在整個大唐慢慢流傳開去。這個時候,炒菜用的油需求也會多了起來,能榨油的作物自然也會被關注。
除了這些,蔬菜類也有不少。比大唐的白菜好看多的卷心白菜,生菜,芹菜,菠菜等各種蔬菜也被精心種了下去,這些種子比大唐現在的蔬菜種子好不少。
長江以南跟長安有很大的區別,這邊的冬天從不用擔心沒有蔬菜吃。而北方卻隻能在秋收後窖藏,然後等著冬季吃,李好覺得自己是時候在北方那邊推出溫室栽培了。
“郎君,我們過年要回長安麽?”跟著李好,每天的生活都那麽充實。李好從來不用各種什麽道德觀念來約束武順,反而還會主動帶著她出去走走,來莊地也是。
所以武順感覺現在的日子比在長安開心多了,郎君對自己也非常的體貼。不過很多時候她還是會想念長安的母親和兩個妹妹,也不知道她們三在長安過的怎麽樣。
“回長安啊,當然要回去。不過看看李恪的安排吧,如果他不回去,我們就自己回去了。”李好看了眼武順,知道這妹子想家了。
而自己也想回長安一趟,看看自己的那些產業。不知不覺,自己來大唐已經一年多了,離開長安也快一年了。隻不過一直都在瞎忙著,也沒感受到什麽。
把自家莊地這邊的一些事情安排好後,秋種的作物都種好。李好就帶著武順,還有阿醜他們一行十幾個人啟程往洞庭湖那邊走去。
他代表李恪視察這邊所有的水利和道路建設,保證在冬季期間,這邊的工程都能按質按期完成,還要看那些官員有沒做一些傷農貪錢的事情出來。
李二的貞觀之治在曆史上有很濃重的一筆,除了取得不錯的成績。還因為貞觀初各地的官員也做的非常好,幾乎沒出過什麽貪腐的事情出來。
所以李好他們的巡查,更多的是走走過場。或者給那些人提供一些速效的好建議之類的事情,其他需要關心的並不多。
李好和李恪兩人正忙於興修水利和道路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長安城的皇宮卻沸騰了起來,原因來自於長安周圍的縣令崔知悌和縣丞劉仁軌的一份奏章匯報。
裏麵的內容全部跟李好有關係,無論是治療腸癰,還是弄出了曲轅犁同筒車。更重要的是,李好的莊子裏麵種出了產量非常高的糧食作物!
“臣認為李好可封為開國縣子。”這是一位大臣的說法,根據劉仁軌和崔知悌的匯報,能種出畝產二十石的糧食的人,而且還能大力推廣,這樣的功勞封為縣子也不為過。
“臣認為不妥,開國縣子太高!”有人讚成,就會有人反對。不過就是一個幸運的種了些紅薯的家夥,怎麽能輕易的就封這麽高的爵位?還有那麽多的大臣都沒享受過呢。
開國縣子是正五品,一個普通百姓一下跳到這麽高,自然有人不服。於是朝廷上麵因為這件事情爭辯起來,李二看到那份奏章後也有點頭痛。
李好他自然知道,除了紅薯和玉米,那家夥還有印刷館。印了不少書籍出來呢,這也是一件造福天下讀書人的事情,也能上封賞。
除了這個,還有那個天然居,以及那個讓不少人回味的叫劍南春的酒,還能造出水晶出來。以及同李恪之間的一些事情,李二自然都知道。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少年人,還比較能折騰。而李好的身份,李二現在也清楚的很。跟自己一樣出身隴西李家,父親為大唐立過功,戰亡。
“就衝這些,封個開國縣子並不為過啊。”李二隻是在心中想了下,那家夥現在還跟著自己的三兒子去了潭州府,也不知道他在那邊的情況如何。
“最近有沒潭州府的消息過來?”想到這,李二問向周圍。朝廷的大臣們不知道李二這什麽意思,這思路似乎轉換的太快,都有點好奇。
“這個事情先暫時緩緩,可派人過去那裏確認下情況,然後等潭州府那邊的消息過來後再另行商議李好的賞賜問題。那家夥現在在潭州,還不知道能折騰什麽東西出來。”
沒有得到潭州府的消息後,李二果斷的結束了這個話題。那些大臣知道李二說的原因後,也不再爭辯這個問題,賞賜這東西,更多的還要看皇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