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戲誌才的新戰略

字數:8095   加入書籤

A+A-




    初平三年的這場三州之戰,從長遠來看,是極具戰略意義的。

    大漢十三州,可稱中原腹地的,也就是冀州、兗州、豫州、徐州、司隸、以及荊州的部分地區。

    其他的州郡,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大部分都處於未開化的狀態。

    益州有南蠻,揚州交州有山越,就連荊州境內也有五溪蠻族,這些可都是極度不安定分子。凡曆朝曆代,統治者都對之頭痛不已。

    可這些蠻族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哪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沒辦法徹底平定。

    當年張陵因道家學說不受重視,便棄官不做,改名張道陵,並跑到巴蜀創立了五鬥米教。

    為何是巴蜀之地?

    還不是因為這裏交通堵塞,道路不便,因而此地的民眾還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更是崇尚巫鬼,方便張陵傳道。

    再者,等五鬥米教聲勢浩大之後,朝廷就算想禁止,麵對巴蜀的地形,以及蔓延在群山之間的瘴氣毒蟲,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別看益州和揚州、交州等地的版圖不小,可生產力和人口數量,以及可用的耕地麵積,卻遠不如中原各州。

    就算是當初劃分州郡的時候,也不是以版圖大小,而是依朝人口多寡來劃分。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文明發展了幾千年的中原地區的地理優越性。

    而今三州之戰後,劉備將兗州、冀州和青州皆納入囊中。聲勢之大,就算比之原本曆史上雄踞四州的袁紹,也是隻強不弱。

    因此如今天下諸侯,麵對徐州大多心存畏懼,更是隱隱有暗中聯合之勢。

    正如當年戰國時六國聯合抗秦一般,有識之士已經預見到了曆史的重演。

    隻是在林朝看來,這次的結局也並沒有什麽不同,諸侯聯盟甚至比當初的六國合縱更加脆弱。

    盡管天下局勢還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近來半年,曹操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

    半年前的三州之戰,對於曹操而言可謂是滅頂之災。不僅他辛苦積攢的兵馬損耗了個精光,就連一路跟隨自己的曹氏夏侯氏等親族將領,也是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袁紹敗亡的同時,與戰的一眾諸侯也皆被俘獲招降,就連當初資助他起兵的鮑信,現在也蹲在徐州號子裏吃牢飯呢。

    如今曹操麾下,已經快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雖然逃亡途中袁紹的謀士逢紀跟隨了自己,但得他一人又有何用,甚至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曹操率殘兵敗將逃入司隸地界後,一路衝到了河內郡治所懷縣,才終於安頓下來。

    之所以曹操會選擇這裏,是因為懷縣比鄰黃河,離雒陽不過兩百裏,周遭更是一片險關。倘若劉備率兵來追殺,自己就算抵擋不住,也能從容撤離。

    可劉備顯然沒有把曹操當回事,真是連象征性的派人追一下都沒有,直接收兵去了青州,同時開始了對三州戰後事宜的處理。

    此時的河內郡,正處於一個群龍無首的時期。

    河內太守王匡敗在劉備手上被俘,入冬之後又被林朝派人發快遞送到長安去當歌姬,但朝廷始終沒有下詔令割除王匡的官職。

    如今把持長安和西涼軍的李儒,既不是林朝的下屬,又非林朝的同道中人。如果真要說的話,他充其量算是與林朝簽了一個對賭協議。

    賭林朝能不能平定天下,賭林朝能不能重現他向往的法學榮光。

    至於其他的,隻要林朝不開口,李儒也懶得管。

    所以如今的河內太守仍是王匡,哪怕他現在隻是個歌姬。

    這倒是便宜了曹操,他雖新敗,但聚攏了麾下的殘兵之後仍有數千人之多,當即便占了懷縣,甚至開始經略周邊縣城。

    如今小半年的時間過去,在陳宮、程昱、逢紀等人的輔佐下,曹操已然掌控了整個河內郡西部地區,麾下也擴充到了一萬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曹操在河內郡發展得並不順利,但在兩個月前,忽然有一幫子世家從兗州、冀州,甚至是徐州舉家遷徙了出來。

    這些人正是不甘忍受林朝按田租收稅的世家,他們出走之後,大部分歸投豫州袁術,也有極少一部分前來投奔曹操。

    反正是要跟劉備勢不兩立。

    而且河內大族司馬氏,在收到司馬防、司馬朗父子死於百姓之後的消息後,當即明白了這是林朝的手段,遂也變更旗幟,站在了曹操這邊。

    如今司馬氏這代的家主,正是年不滿十四歲的司馬懿!

    當初司馬防帶著長子司馬朗出仕徐州,卻把司馬懿留在了家中,卻僥幸逃得一命,成為幸存者。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司馬懿早已沒了別的選擇,隻能傾盡家資支持曹操。為此更是發動司馬氏在郡內的人脈力量,來幫助曹操經略河內。

    有了這些世家和司馬氏的幫助,曹操集團這兩個月的發展,也算得上是順風順水。

    可即便如此,曹操依然鬱鬱寡歡。

    劉玄德如今占據四州之地,大勢已成,莫說自己麾下隻有一萬人一郡之地,便是有十萬大軍一州之地,也遠不能與之抗衡。

    可偏偏自己與他又已成為死敵,完沒有緩解的餘地……這真是個令人感到悲傷的故事。

    直到兩個月前戲誌才歸來後,在他的鼓舞下,曹操才逐漸重拾了信心。

    廣陵之戰後,戲誌才為了不重蹈覆轍,在城中戰鬥開始時,便來到了城外坐觀成敗。

    可夏侯惇終究還是敗在了太史慈手上。戲誌才無奈,便隻好再次撤退。後來得知曹操兵敗後,曆盡了千辛萬苦才趕到河內與曹操匯合。

    戲誌才能力不弱,之所以出山以來屢屢吃癟,有兩個原因。一者,曹操的本錢太小。二者,如今徐州的陣容實在太強。

    此消彼長之下,戲誌才便是有天大的才能,也被徐州壓得沒有翻身餘地。

    而今到了河內之後,卻是沒了對手,他的種種謀劃倒是得心應手。

    就在眾人以為河內郡比鄰兗州,容易遭到劉備攻擊時,是戲誌才站出來力排眾議,堅持在河內發展。

    戲誌才認為,此番三州之戰,曹袁聯軍雖一敗塗地,但徐州也隻是慘勝。

    再加上以林朝一直以來的執政風格,必然認真經營兗州、冀州之地。

    基層治理向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要二州徹底融入徐州的體係,非數年時間不可。

    因此兩三年內,倒是不必擔憂徐州會進犯。

    再者,如果放棄河內便而繼續向西,過了河東便進入了涼州地界。那裏盡是崇山峻嶺,可謂千裏無人煙,並不適合發展勢力。

    放著好好的關東、關中地區不去經營,而跑到關外偷生,何其愚也。

    所以戲誌才認為,眼下當固守河內,隨後便向南發展,占據河南尹東部,繼而與豫州袁術組成攻守同盟。

    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與其向西奔逃,倒不如再次奮力一搏,勝負尚未可知也!

    戲誌才的戰略方針說出來後,當即得到了陳宮、程昱等一眾人的認可。

    怎麽說呢,地處中原的士人,在麵對邊塞地區時往往有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中原爭霸這場遊戲就算暫時落敗,他們也不肯屈身前往益州、涼州等地苟且偷生,而是積攢實力,找機會再打出一個春天。

    這便是與生俱來的格局!

    說完之後,戲誌才又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讓眾人一同上疏,表曹操為河南尹。

    有了這個官職,曹操就能名正言順的經略河南,對於治理地方也有官麵上的加成。

    對此,曹操倒是有些疑慮。

    他認為如今身在長安的天子,應該已經是劉備的掌中之棋,如何肯讓自己當河南尹。

    戲誌才笑道:“主公盡管上表便是,就算劉玄德能遙控長安,但朝堂之上也不可能鐵板一塊。再者,天子詔令如今還能有多少分量,尚未可知也!”

    這話雖然有些大逆不道,但的確是事實。

    我們隻管上表,無論朝廷同不同意,這河南尹曹操都是要當的。

    在戲誌才的建議下,曹操當即派出了兩位使者。一位前往豫州與袁術結盟,一位則是向著長安進發,向朝廷討要河南尹的官職。

    而今日,正是兩位使者歸來的日子。

    曹操有些擔心結果,因此才有些悵然若失。

    眼見父親不肯將心事說與自己聽,曹昂隻得應了一聲退下,前往廚房看飯菜是否準備妥當。

    不多時,麾下眾人漸漸到齊,曹操卻立刻收斂了臉上的憂愁,滿臉笑容的迎接眾人。

    為尊者,自當喜怒不形於色!

    時近年節,曹操打算借此機會宴請麾下眾人,同時商議一番來年當何去何從。

    不過還好,回來的使者向曹操稟報得都是好消息。

    朝廷答應封曹操為河南尹的同時,袁術也願意和曹操結盟。

    麵對日益強大的劉備,袁術上次也吃了點小虧,自然明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說曹操以前老是跟在袁紹的屁股後麵轉悠,但堂堂淮南骷髏王,也不至於跟一個死人計較。

    不僅願意結盟,袁術更是援助了曹操一些兵馬糧草,就是想讓他占據河南之地,以圖日後能在西邊牽製劉備。

    平心而論,骷髏王本來是看不上曹操的,甚至壓根不想見曹操的使者。關鍵時刻,還是張昭和新歸順的許攸相勸,袁術才勉強答應和曹操結盟。

    然後他就扭過頭,繼續跟荊州劉表打成了一片……

    使者帶來的好消息,也算暫時清除了籠罩在曹操頭上半年之久的陰霾。心情高興之下,曹操竟罕見的多喝了幾杯。

    ……

    吳郡,吳縣。

    吳縣乃吳郡治所,其西有湖,名曰:太湖。

    初平三年歲末,現年十七歲的孫策,正一人站在太湖邊上,望著湖水發呆。

    兩年前,孫堅得玉璽欲返回江東,卻不慎走漏了消息,結果遭到劉備、袁紹、袁術三方圍攻。

    危難時刻,孫堅讓長子孫策帶上傳國玉璽先走,自己為其斷後,結果落得個萬箭穿心的下場,麾下將領除了護送孫策離開的程普之外,盡皆殞命。

    孫策帶著玉璽一路沿小路撤離,路上卻是沒遇到追兵,幾經輾轉,耗費數月時光,才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吳郡富春。

    之後,孫策便一直等待著父親孫堅前來與自己匯合。

    可苦等了一兩個月,不僅孫堅人沒能回來,更是連半點消息也沒有。

    不過孫策依舊不為所動,繼續等待。

    在他心中,父親孫堅有霸王之勇,更是征戰沙場數十年。麵對三路大軍圍攻,可能會戰敗,但絕無性命之憂!

    可是又等了兩個月後,孫堅還是沒有一點消息。

    忽然有一日,周瑜麵帶傷感的走到孫策麵前,告訴他孫堅已死的消息。

    這下孫策懵了,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並且大聲喝止周瑜,讓他不要亂開玩笑。

    周瑜隨即拿出了徐州發布的榜文,裏麵先是描述了孫堅私藏傳國玉璽的罪狀,而後又點名了他被萬箭穿心的下場。

    孫策看完榜文後,當即兩眼發黑,昏倒於地。

    但隻要天沒塌下來,日子就還得繼續。

    一個多月後,孫策總算從喪父的悲痛中清醒過來,整個人卻是如脫胎換骨一般。

    雖說還是像以前一樣豪氣幹雲,但行事卻謹慎了許多,人更是比以前堅毅了不知多少倍。

    孫堅已死,孫氏的擔子便落在了他的身上,由不得他不成長。

    給孫堅辦完喪事之後,孫策當即率兵從富春轉移到了吳郡治所吳縣,開始了擴充勢力的進程。

    有雄心壯誌自然是好事,但結果嘛……卻實在不怎麽樣。

    並不是說孫策沒能力,而是他沒地位。

    孫氏在孫堅之前,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之所以能有如今這點地位,還是孫堅多年效命疆場,一刀一劍拚出來的。

    饒是如此,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孫氏還是上不得台麵。

    更何況如今孫堅已死,孫策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少年,更是沒人在乎。

    至於孫堅那個揚州牧的官職,更是被世家大族當成了笑話。

    如此情況下,哪怕有周瑜在旁相助,孫策苦心發展了近兩年的時間,麾下也是兵不足萬,城池隻有兩三個縣而已。

    ------題外話------

    大家七夕快樂!

    額……今晚注意安全,別進錯了房間,更別鬧出人命!

    想當年,老於就是因為……

    算了,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