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的選擇

字數:8634   加入書籤

A+A-




    對於林朝的這番安排,劉備存在著和關羽、趙雲一樣的疑惑。

    如此千載難逢之戰,為何沒有我的份?

    子初,厚此薄彼的想法可要不得啊!

    不過如今的劉備,顯然比以前多了點自知之明,並沒有將這個會被眾人噴得找不著北的疑問宣之於口。

    會議結束後,關羽和趙雲沒有離開,反而將目光放到了林朝身上。

    林朝當然明白二人的疑惑,對於此次沒有任用二人出戰,之前便想好了理由,所以也沒有離開,隻等二人提出疑問。

    關羽終究臉薄,所以在沉默半晌之後,還是由趙雲開口道:“監軍,此戰……末將與雲長為何不得任用?”

    聞言,一旁的劉備也來了興致,開口笑道:“對對對,孤也有此疑惑,雲長與子龍乃我徐州眾將之首,更是天生的將才,子初為何棄而不用?”

    劉大耳,你故意拱火是吧!

    林朝白了劉備一眼,隨後卻對趙雲和關羽笑道:“子龍,非是某不願任用你二人,隻是此次北上征伐鮮卑太過特殊,你二人並不適合領兵。”

    “為何?”關羽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征伐異族,首重騎兵,子龍多年來一直負責統率我徐州鐵騎,如何不能北上?再者,某自問也頗擅陣戰,領一路大軍當不成問題。”

    關羽如此說,已經算是很謙虛了。

    論及陣戰之法,莫說徐州,就算放眼大漢,也無人能出關羽之右。

    但即便如此,林朝也還是不願任用他們兩人。

    隻見林朝伸出了兩根手指,笑道:“原因有二。其一,雖然南下進攻袁術乃是虛張聲勢,但我徐州不出一兩名大將,怕是無法讓世人信服。雲長與子龍威名響徹海內,乃是震懾袁術的最佳人選!”

    這句話雖然捧了兩人一下,卻還是不能使兩人完全信服。

    趙雲開口道:“敢問監軍,第二個原因呢?”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

    林朝臉上的笑容忽然收斂了起來,眼中閃爍著複雜難明的光芒,口中緩緩道:“方才某已經說過,此次不是征伐,是複仇。二位可明白何謂複仇?”

    “這……”

    聞言,關羽和趙雲都皺起了眉頭。

    “說來也簡單,四個字,斬盡殺絕!”

    林朝抬手一揮,緩慢卻又堅決道。

    “斬盡殺絕?”

    關羽滿臉疑惑道。

    結合林朝之前的所作所為,他很難想象這四個字會從林朝口中說出來。

    “不錯,就是斬盡殺絕!”林朝眼中滿是堅定的光芒,“子曰:以直報怨。誠如某之前所言,這二十餘年的血仇,總要有個結束。千萬百姓的冤魂,可都在天上看著咱們呢。所以,咱們用不著跟這些蠻夷客氣。

    大軍所到之處,凡男子過車輪以上者,盡數斬首!

    女子幼童,便使人遷居中原,再慢慢以聖賢之道教化之。

    除此之外,大軍還應就食於敵。殺光他們的牛羊馬匹充作軍糧,如此也能緩解後勤補給的壓力,咱們的田尚書也不至於被逼得到處咬人。”

    雖然話的最後林朝開了個玩笑,但在場三人可沒覺得好笑,反而滿臉震驚的看著林朝。

    就食於敵沒什麽好說的,將鮮卑人遷居中原教化也無不可……

    隻是那句凡男子過車輪以上者盡數斬首,著實讓三人難以接受。

    回過神來後,趙雲馬上抱拳道:“監軍,塞萬蠻夷近百萬,男子過車輪以上者足有數十萬,難道要將他們全部斬殺?那可是數十萬條人命啊!

    此法過於殘暴,恕末將無法苟同。”

    所以我才不用你啊!

    林朝臉上露出一絲無奈,道德底線太高的人,就是有這樣的麻煩。

    不過林朝在很久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當下便開口笑道:“子龍,某且問你,蠻夷……算人嗎?”

    聞言,趙雲渾身一顫,目光中滿是混沌。

    關羽滿臉疑惑道:“蠻夷……不能算人?”

    “這是自然。”林朝滿臉理所應當道,“何謂人?禮義廉恥也。先賢有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一國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再看那些蠻夷,茹毛飲血,鮮廉寡恥,如何稱之為人?

    某欲教化其心,必先征伐其身,對這些蠻夷而言,也算是天大的恩賜。”

    趙雲搖頭歎息道:“可……終究是數十萬條性命……”

    “子龍之言,某以為不妥。自古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天理昭昭,報應循環。”林朝笑道,“你去邊地問問那些每年受蠻夷屠戮殘殺的百姓,問問他們想不想向蠻夷複仇?應不應該將蠻夷趕盡殺絕?

    咱們身處中原腹地,又有何資格替苦主決定懲處蠻夷的方式?”

    聽完這句話後,趙雲徹底沉默了,在也無話可說。

    半晌,關羽歎了口氣,衝林朝躬身一禮道:“好個以直報怨……多謝子初解惑,但此等倚強淩弱之事,某不為也。此次北征,某便不參與了。”

    趙雲也跟著點了點頭。

    他們無法反駁林朝的做法,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參與這場屠戮。

    也正因此次北征以屠殺為主,林朝才會任用一些遍地出身的將領,諸如張遼、高順等人。

    他們自幼與蠻夷有深仇大恨,在關羽、趙雲眼中的滅絕之策,在他們眼中卻是天經地義的複仇行徑,實行起來也不會有心理負擔。

    說實話,關羽和趙雲的確是林朝心中分量最重的將領,因為他們在為將方麵,幾乎做到了完美的程度。

    關羽傲上而不欺下,恃強而不淩弱,重能力而不看出身。對於麾下士卒,更是做到了愛兵如子的程度。

    在原本曆史上,整場襄樊之戰下來,關羽的打法都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行徑。

    相比於曹仁屠戮宛城,在孫柯基背棄盟約的危急情況下,關羽麵對天下群雄的組合進攻,也是從容應對。

    既沒有殺俘,也沒有虐降,真正做到了私德無虧,縱然最後不幸身殞,卻足可名垂青史!

    所以關羽不僅是大忠大勇,更有大仁大義!

    趙雲就更不用多說了,統率能力雖然比關羽差了些,但在其他方麵,比關羽還要更加恪守道德底線,不然也不會成為演義中完美將領的化身。

    讓這樣的人去執行滅絕之計,不僅不好用,對他們更是一種侮辱。

    眼看關羽而趙雲都沒了意見,劉備便開口道:“子初,三路大軍分兵北上,卻不能無人都督。孤之意,請你持節坐鎮北疆,統合調度,主掌此次北征一切事宜。”

    這次林朝沒有再推辭,而是直接起身拱手道:“臣,遵命!”

    聞言劉備大笑,隨即從身後取出了懸掛的斧鉞:“子初,今日孤便將斧鉞重新賜予你,一如七年之前,今後四州軍政,皆參決之。”

    斧鉞畢竟是天子之物,林朝當即便跪了下去,雙手舉過頭頂,這才從劉備手中接過斧鉞。

    接過斧鉞之後,劉備又笑道:“子初,國相之位雖重要,但終究隻是秩二千石的官職,不好統率百官。待孤上書一封,為你加官進爵,如此也能名正言順。”

    “謝大王提拔!”

    ……

    糧草調度需要時間,征調民夫更需要時間。

    如今已是三月初旬,林朝計劃在兩個月內完成糧草和民夫的征調,然後在五月初旬進軍北上,十月底之前完結這場戰爭。

    因為一旦到了冬天,北疆苦寒之地將顯現它的威能,屆時一直身處北方的士卒或許還能頂得住,但從四州中原腹地征調而來的民夫,必然傷亡慘重,甚至可能會爆發瘟疫。

    戰爭不是小事,向來得為慮成,先慮敗,此次就算不能一勞永逸,也不能損失慘重。

    政務堂會議之後,林朝領了劉備賜下的斧鉞,繼而組建了一個臨時參謀部,成員為賈詡、郭嘉、荀攸、審配以及辛評。

    如今的五部尚書都身肩要職,不能輕易動用,不過有這五人在,應對北疆的戰事也夠用了。

    劉備的動作也算迅速,半個月後便兌現了承諾,上表朝廷為林朝討來了官爵。

    爵位方麵,林朝之前就已經是列侯,如今升無可升,劉備便將林朝的食邑增了兩千戶,並之前的一千戶,共計三千戶。

    這個賞賜不可謂不重,要知道如今的左將軍關羽,才不過剛剛滿千戶而已。

    由於之前三州之戰的功勞不禁沒有封賞,反而遭到罷官,這次劉備便連之前的功勞一起算上了,增食邑兩千戶也在情理之中。

    爵位林朝沒意見,但新的官職嘛……林朝接到任命之後當場就想再來一次辭官。

    因為這個新官職,正是當朝三公的司徒!

    三公本是人臣的終極夢想,林朝自然也不例外,可司徒這個職位……

    林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聞,你世居中山腹地,初舉孝廉入仕……罪惡深重,天地不容……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剛剛接到任命,林朝腦海中就浮現出了這個名場麵。

    在原本曆史上,漢末以來的曆任司徒,可都沒什麽好下場啊!

    如今自己也成為了司徒……

    而且林司徒這個稱謂,怎麽聽都有點不吉利的感覺。

    不過好歹是升官了,林朝也沒啥可抱怨的。

    今年已三十五歲的林朝,下巴上已經長出了胡須,做三公雖然年輕了點,倒也說得過去。

    不過臨走之前,林朝還是找來了自己的徒弟諸葛亮,師徒二人徹夜長談了一番。

    如今的諸葛亮,早已被劉備提拔成了內府府丞,有參議之權,頗有些荀彧接班人的意思,倒是讓一眾徐州二代們羨慕的不行。

    要知道,關平如今還隻是中郎將,楊修也不過是禮部侍郎,就連年歲最大的諸葛瑾,也才是戶部侍郎而已。

    值得一說的是,林朝的另一個小舅子,陳氏的弟弟陳到,這七年來倒是代替了之前典韋的位置,成為了劉備的新一任保鏢。

    林朝辭官後不到半年,諸葛亮便也去了中山,在林朝身邊學習了足足四年方才回郯縣,之後便開始參與政務,如今也算得到了充足的鍛煉。

    而今天,林朝便要給他一個選擇。

    “孔明,你如今也算在政務堂曆練了一番,不知可有意參與軍務?”

    聞言,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卻一閃而逝。

    “弟子聽憑老師吩咐。”諸葛亮拱手道。

    林朝笑著揮了揮手道:“什麽吩咐不吩咐的,為師不過是與你閑談,不必如此多禮。”

    “老師可是打算讓弟子從軍?”

    林朝點點頭道:“不錯,相信你也看得出來,這天下也沒幾年戰事了。此次北征結束後,來年為師便打算勸諫大王向南用兵,等掃平袁術後,這天下群雄也就不剩幾人了。你若還不從軍,以後隻怕是沒有機會了。”

    其實林朝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趁機鍛煉一下諸葛亮領兵的能力。

    統一天下的進程若順利還好,若是不順利,說不準會發生原本曆史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就算自己有生之年不能統一天下,也不能讓徐州後繼無人。

    諸葛亮拱手道:“老師,弟子願意從軍。”

    “那好,南邊還是北邊?”

    雖說對袁術隻是做做樣子,但也得出兵。

    諸葛亮思索片刻後,便再次拱手道:“老師,弟子選擇南邊。”

    “哦,為何?”

    林朝本以為諸葛亮會選擇跟自己一同趕赴北疆,不想他竟反其道而行之。

    諸葛亮答道:“北邊有老師在,區區蠻夷不足為慮,弟子還是想去南邊。”

    “你這豎子,野心倒是挺大!”

    林朝笑罵道。

    “老師智絕當世,威蓋海內,弟子雖然愚鈍,卻也不敢墮了老師威名,惹得天下人恥笑。”

    諸葛亮說這番話的時候倒是恭謹有禮,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可林朝一眼就看出了他眼中的傲氣與自信。

    驕傲好啊!

    真正有大才之人,又怎能沒有自己的鋒芒?

    弟子已經做出了選擇,自己這個做老師的,也隻能成全他。

    “吾徒既有大誌,那為師便成全你。”

    說著,林朝從懷中掏出了一本小冊子,遞給諸葛亮道:“孔明,為師本事不大,這一身的才學你都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如今便將此物與你吧。”

    諸葛亮接過小冊子,滿臉疑惑道:“敢問老師,這是……”

    三年前從中山歸來時,老師不是說他已經將所有的學問傳給我了嗎?

    不想居然還私藏了一些……

    “此物也無甚稀奇,都是為師這些年遍觀我徐州諸將所擅之戰法,總結出的兵書,其內包括陣戰,水戰,火攻,攻城之法,你拿去好生參悟,必然大有益處。”

    諸葛亮是天才沒錯,但這些東西可不是書上能學到的,非得親臨前線才能有所感悟。

    林朝此舉,也算是讓他站在巨人肩膀上了。

    “多謝老師!”

    諸葛亮趕緊將小冊子揣進懷中,隨後拜謝林朝道。

    初平十一年三月末,林朝帶領著自己組建的參謀部,正式北上收複幽州,討伐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