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改元之前的瑣事

字數:8983   加入書籤

A+A-


    縱觀古今,特權這玩意兒,往往代表了尊貴。

    有道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突出的就是個與眾不同。

    隻是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這三樣特權……實在有些奇怪。

    望著眼前的詔命,林朝不由得苦笑出聲。

    倘若放在後來的南北朝時期,再來一個都督中外諸軍事、加九錫,那可就真是權臣簒逆的標準配置了。

    畢竟後來的侯某人,可是個敢號稱宇宙大將軍的狠人!

    但放在現在這個時代,這三樣特權的確是一種榮耀,也是天子對社稷重臣的獎賞。

    因為最早享受這三樣特權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蕭何!

    不會有人以為蕭何是反賊吧!

    劉備此番舉措,除了用以展現對林朝的信任,同時也把自己提升到了高祖劉邦的層次,真可謂是虛榮心作祟的標準體現。

    高祖起兵時僅為一亭長,而我劉備起兵時亦是區區織席販履之徒。

    高祖麾下有蕭何、張良、曹參等大賢,我劉備亦有子初、文若、雲長等人才。

    高祖誅滅暴秦,再造乾坤,我劉備亦斬殺董賊,重塑山河。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高祖做到的事情,我劉備也同樣做到了。

    當然,劉備的小心思林朝是不怎麽清楚的,他現在仍然在思考這三樣特權的用處。

    所謂入朝不趨,其實是一種禮儀姿態。

    這時代最注重儀表氣度,講究一個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

    凡身居高位之人,都得莊重沉穩。

    但麵對天子的時候,你怎麽也不可能大搖大擺的走上去行禮,但也不能不顧儀態的快跑,一般都是邁著小碎步快速迎上去,以表示對天子的尊重。

    這便是所謂的趨。

    入朝不趨,就代表林朝以後不用這般逢迎了,可以慢悠悠走到劉備麵前再行禮。

    讚拜不名就好理解多了,這時代除了君王、父母、師長以外,直呼其名等同於是在罵人。

    但朝堂對策之時,臣工大多還是需要自稱其名的。

    便是類似‘臣某某啟奏陛下’之類格式的發言。

    所謂讚拜不名,代表林朝以後不用再遵循這個格式了,可以直接稱臣,而天子也不會直呼其名其字,轉而稱官職。

    當然,以劉備和林朝的關係,倒是不必如此一板一眼。

    最後的劍履上殿,就是字麵意思。

    這時代上朝的時候,官員都得在殿前脫下鞋子,然後赤著腳在殿中跪坐奏對,更別提帶著武器之類的東西。

    而林朝可以持劍或者持斧鉞之類的東西上殿,成為文武百官中最靚的仔。

    一念及此,林朝笑得更開心了。

    這三樣看似無比尊貴的特權,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真正有意義的,還是劉備給的丞相之職,以及總百揆的頭銜,這代表林朝可以持續以前的特權,總領軍國大事。

    終東漢一朝,是不存在丞相的。

    究其原因,是因為丞相的合法權利太大,達到了帝王都有所忌憚的程度。

    依照古時相國、相邦的概念,相其實是相助的意思,並且不是相助君王,而是相助這個國家。

    嚴格來說,宰相並不屬於百官係統之內。

    古時有管仲相齊,蘇秦相燕、商鞅相秦,張儀相秦等等……都能反應出這個概念。

    也即君主請來幫助這個國家變強的人,稱之為相。

    既然想找我辦事,那就得給夠權力吧。

    所以春秋戰國時,宰相可上約君王,中統百官,下治萬民,權力不可謂不大,甚至有些類似於後世某些西方國家首相的意味。

    隻是由於宰相隻需要對君主負責,一旦等新君主繼位,若是不喜歡這個宰相,便可以直接換掉,這便是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君主垂拱而立,拜宰相匡朝治國,這是君權與相權最早的玩法。

    至於後來有些貪戀權位,甚至反噬君主的宰相,則不在此之列。

    如今劉備登基,又重新拿出了丞相這個職位,估計應該也是想持續這套玩法。

    由此也能看出,劉備骨子裏還是一個尚古之人。

    劉備有這個想法,林朝也欣然接受,便以丞相的身份開府治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林朝任命的丞相府長史,正是後來才歸順徐州的魯肅。

    本來林朝是想任用諸葛亮的,卻被荀或阻止,理由是諸葛亮還需曆練。

    以魯肅的資曆,現在擔任丞相府長史隻是個左官,將來勢必要進入朝廷百官中逐步晉升。

    但要是諸葛亮擔任這個職位,就等同於林朝在宣布自己的接班人,也就是將來的丞相,畢竟諸葛亮之前便已經入府參事。

    林朝思慮一番,認為荀或說得有道理,便止住了這個想法。

    初平十一年很快過去。

    年末的最後一天,劉備把林朝一家人請進了皇宮,並帶上現任皇後貂蟬與皇子劉禪,來了一場家宴。

    有一說一,哪怕當了皇帝之後,劉備依舊整天沒個正形,雖然很努力的裝出一副威嚴人君模樣,但兩杯酒下肚之後,便又固態萌發,開始撒著歡的發酒瘋。

    正如當年的高祖劉邦一般,哪怕稱帝之後,身上的草莽氣息也沒能洗幹淨。

    不過這些年的深居簡出,貂蟬都是愈發顯得貴氣了,雖然小胖子劉禪看上去依舊傻乎乎的。

    這些年劉備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除了劉禪之後,他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可以預見的是,今後劉備的子女會更多,因為長安城內原本屬於劉辯、劉協的妃子,都被劉備收入了宮中。

    擁有如此博愛的胸懷,想必劉備的腰必然會經常酸疼。

    “子初,等明天改元過後,某打算議立太子之位,你以為如何?”

    私下場合說話,劉備也沒有稱孤道寡的習慣。

    聞言,林朝點了點頭道“陛下英明,早立儲君有益於穩固國本,臣以為正當其時。”

    劉備端起酒喝了一口,隨後笑道“那子初以為,立我兒阿鬥為太子如何?”

    身為嫡長子,劉禪的確擁有最大的繼承權。

    隻是……林朝卻搖了搖頭。

    “儲君之位,事關重大,隻能陛下乾綱獨斷,臣不敢置喙。”

    見林朝一臉嚴肅的模樣,劉備不禁啞然失笑。

    “子初你也太謹慎了吧,此處又無旁人,你我乃兄弟手足,又有何不可說。”

    林朝也笑了,看了一樣旁邊的貂蟬,又看了看小胖子劉禪,眼中滿是寵溺,不過口氣沒有任何的鬆動。

    “陛下,臣畢竟是皇後之兄,有些事需得避嫌,還望陛下體諒。”

    “好,好,你林子初是正直之臣行了吧,某也不逼你,等雲長、翼德回來之後,咱們再作商議。”

    “陛下聖明!”

    旁邊,望著自己兄長與夫君相談甚歡,貂蟬也不插嘴,隻是素手輕移,默默幫二人倒酒。

    雖貴為皇後,但在這場家宴上,貂蟬似乎又變成了昔年的林氏娘子,溫婉而又沉默。

    片刻後,劉備又問道“子初,這場戰爭何時才能完結?”

    雖然當了皇帝,但校事府依舊是劉備的耳目,豫州戰場的情況他自然清楚,隻是想再問問林朝的意見,如此也保險一些。

    “陛下,雲長大破逆賊袁術麾下七萬大軍,又拔沛,梁二郡,如今隻要攻克陳郡,便能長驅直入,直搗袁賊老巢汝南。

    至於子龍這邊,雖然攻南陽未克,但也已經轉軍身向潁川,臣以為不出三月,潁川必破。屆時再讓子煦率數萬大軍與子龍會合,共擊南陽,雲長攻汝南,則袁賊首尾不能相顧,必能一舉破敵。”

    聽完林朝的講述,劉備點了點頭道“子初此言在理,隻是擊破袁術之後,其餘天下諸侯……”

    袁術自然是最主要的敵人,但其餘天下諸侯也不能忽視,諸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章,西涼韓遂,交州士燮,甚至如今盤踞江東的大小諸侯。

    有這些人在,就不算天下一統。

    “陛下無慮,袁賊敗亡之後,這些人自然會識時務。若是有不識時務者,便一並打為亂臣賊子,大軍所到之處,頃刻間便可將其授首。”

    說著,林朝從懷中掏出一遝書信,對劉備呈了上去。

    劉備稱帝之後,不僅對袁術派遣了使者,對其他天下諸侯也都派了人。

    至於目的嘛,自然是想看看這些人的態度。

    如今數月時間過去,這些諸侯的回信也已抵達雒陽,除了袁術斬使泄憤之外,其他諸侯倒是沒敢這麽瘋狂。

    “某就不看了,子初你說與某聽。”

    劉備看了看那一遝書信,並沒有選擇接過,而是繼續飲酒。

    “遵命。”林朝應了一聲,繼而開口道,“交州士燮、荊州劉表,都上表祝賀陛下稱帝,並誓為漢臣。益州劉章、西涼韓遂,態度模棱兩可,大概是想坐觀此戰成敗後再做決定。”

    聽到後半句話,劉備冷笑道“哼,首鼠兩端者,終將自取其禍。”

    林朝笑著勸道“天下亂局近十五載,道德人心早已崩壞,手中有兵有將者,如何肯屈居人下。隻要誅滅袁賊,這些諸侯自然會扶手歸順。

    等此間事了,還請陛下廢州牧而設刺史,重將權柄收歸朝廷。識時務者,高官厚祿待之。負隅頑抗者,便施以雷霆手段誅滅。

    如此,天下可定。”

    自從靈帝廢史立牧,天下進入亂局。

    近二十載之後,劉備稱帝,自然要將這些過大的權力收回來。

    “不錯,正該如此!”

    劉備點了點頭道,忽然又想起了一事,有些遲疑道“子初,方才一眾諸侯的回信中,好像並沒有公孫伯圭。”

    對於師兄公孫瓚,劉備潛意識不想與他為敵,可又擔心他不肯歸順,心中便有些擔憂。

    “陛下放心,關於公孫將軍,臣早已有應對,絕不使陛下被俘弑兄之惡名。”

    “不,某想要公孫師兄活著。”

    劉備當然明白林朝的手段,但他不是擔憂名聲,而是真心想讓公孫瓚歸順朝廷。

    “陛下放心,此事臣省得。”

    劉備又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此外,明日頒布一道詔書,將老師從兗州請回來,某打算拜為太傅。”

    終漢一朝,太傅都位在三公之上。

    但因一位皇帝隻能有一位太傅,亡故之後便不再設立,所以太傅屬於不常設之職。

    盧植作為劉備曾經的老師,當個太傅也是理所當然。

    “遵命!”

    林朝拱手道。

    正事談完之後,劉備又頻頻舉杯邀請林朝飲酒,不多時便有了醉意。

    他把目光放在林朝的長女林妙身上打量了一番,眼中滿是欣喜之色,簡直越看越喜歡。

    “子初,昔年你曾與某有約定,若是咱們生一男一女,便使其結為夫妻。如今卻到了兌現之時,子初以為如何?”

    說到這裏,劉備又看了看自己的長子,嘴角的笑容越發燦爛。

    “這……”

    說實話,林朝其實是拒絕的。

    再說,當年自己好像並沒有答應吧。

    “怎麽,子初不願?”劉備疑惑道。

    林朝弱弱的答道“非是不願,隻是……求親的人實在太多了。”

    “是誰,居然敢跟某搶兒媳婦!”

    劉備當場就怒了,叫囂著要林朝說出那可惡的賊子的姓名。

    “嗯……奉孝、文若、友若、元皓、季珪師兄,雲長、翼德、子龍、文遠,甚至是文舉公,都想與臣結個兒女親家。”

    劉備……

    反了,反了!

    這些逆臣,真個是膽大包天,居然敢覬覦某內定的兒媳!

    ……

    天命元年正月。

    兗州刺史盧植奉命回京,被劉備拜為太傅。

    於此同時,趙雲納沮授之計,率二十萬攻潁川郡,圍城三月,總算攻破了城池,成功將潁川郡收複。

    城中兵荒馬亂之際,潁川一眾世家在荀氏荀棐的帶領下,向趙雲投誠。

    昔年荀爽臨終之前,有感天下將亂,便告戒族中子弟閉門讀書,守身持正,不得參與天下紛爭,隻等盛世來臨後才能出山。

    而今十載光陰過去,徐州集團終於為這混亂的天下迎來了一絲曙光,荀或便給荀棐修書一封,要他帶著族人歸順朝廷。

    “草民拜見將軍!”

    荀棐領著一眾潁川時間子弟,對趙雲參拜道。

    趙雲雖然沒見過荀棐,卻知道他與林朝、荀或等人的關係,當即跳下馬來,開口笑道“荀先生不必多禮!”

    荀棐捧出了荀或的書信,開口道“將軍,家主書信在此,還請將軍閱覽。”

    打開一看,原來是荀或請求趙雲派兵護送族人前往雒陽。

    “既是荀閣老之請,某自然盡心盡力。還請先生稍待,等城中安定下來,某便派人護送先生等人趕往京城,如何?”

    “多謝將軍!”

    荀棐帶著一眾世家子弟拱手道。

    本站最新域名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