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溫度的出現
字數:9198 加入書籤
“等等夫君,你的意思是說,凡是表現出父係特征的,比如侵略性強,社會不穩定,需要大規模戰爭等等,那麽就可能會表現出父係的另外一個特征,即生育率高。
而如果某些地方的生育率顯著高於正常水平,那麽它很可能也會表出現其他的父係特征。”
總結完,景致將目光看向了自家夫君,想聽聽看自己說的對不對。
不過說話的同時,景致也想起了一個種族,駱駝族,聽說駱駝族的某些國家直到現在都還單方麵對女性有著嚴格的貞操觀,有的甚至還不讓女性出門見人,出門也是戴著頭巾麵巾,而且還要用黑布包裹住全身將身體圍的嚴嚴實實。
而相應的,這些國家的生育率也一直大於駱駝族的其餘國家,甚至也大於的生育更替水平。
為此,聽說駱駝族的其餘國家為此很是擔心,擔心對方人口多了取代自己,甚至景致還聽說他們都打算發動內部戰爭。
但是此時按照路明遠的這個思路來看,竟然是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導致父係社會沒有如其他國家和種族一樣順利瓦解?
這就有些厲害了。
路明遠可不知道自家媳婦兒心中的想法,他聽到對方的話語,連連拍手讚歎道“不錯不錯,我們家阿致真聰明!”
聽到夫君的讚歎聲,景致心中一喜,麵露嫣然。
刹那間,恍若桃花盛開,笑顏傾心。
欣賞了好一會兒,路明遠這才回過神來。
心道娘親說的果然不錯。沒事多誇誇妻子,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嗯,果然不錯!
“還是夫君厲害!居然總結出了這樣……這樣驚人的結論。果然不愧是我景致的夫君。”
此時,景致的眼睛中也滿是崇拜!
自己的夫君這麽厲害,她當然心花怒放。
另一邊的小姨子景悅見這夫妻二人又玩起了誇誇,她無奈的搖了搖頭。
不過想到自己姐夫剛才的那番論述,她也不得不感慨道“姐夫確實厲害!”
聽到兩人的誇獎,路明遠也頓時喜笑顏開。不過想到自己不能得意忘形,而且自己的論述其實也不完全,他定了定神,道
“其實呢,我剛剛說的那些都是我的猜想、猜測,純粹是我根據一些資料空想出來的,中間沒有任何的考證,所以也不能說是絕對正確的。
就拿那個生育率來說,它肯定還跟文化、政治、還有經濟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係。我剛說的那些也隻能說是提供一個思考方向吧!”
說實話,路明遠也不是專門研究這些的,也沒有那個意願,所以他可不敢自大的認為自己的理論是絕對正確的,要不然麻煩事肯定很多的。
能省一事就省一事嘛!
不過景致可不管這些。在她心裏,自家夫君最厲害了!
更關鍵的是,自家夫君這次真的弄出了一套新的理論,由不得景致心生無限敬佩與驚喜。
許久,被媳婦兒誇得受不了了,路明遠這才擺了擺手,“好了好了!咱們不用在這兒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先看看剛才小悅提出的問題吧!看看上麵怎麽樣了。解決了沒有?”
“好吧!”
說完,路明遠便進入了【百科百問】幻境。而考慮到小悅還不能進去的緣故,景致便留在外麵陪著妹妹聊起天來。
進入幻境,找到剛才的題目,見到裏麵已經有了好幾十萬條評論,路明遠微微一笑。
看來大家都很積極嘛!
不過等看到前麵幾個回答的瞬間,他的臉色頓時變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該哭呢,還是該笑。
隻見第一個評論還挺正常,就是單純的說“大大又來了。”
不過接下來就有些過分了。,隻見上麵寫著
“小姨子?大大,敢問悅兒姑娘可否有婚配?如果沒有的話,你看我行不行?
小子的家中雖然也不太富裕,隻有一間製茶工坊,但是我保證不讓悅兒姑娘吃苦。
我家除了我以外,還有一個妹妹……
如果大大不介意的話,能不能介紹認識一下。”
看到這個,路明遠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他不久描述問題的時候說這個問題是自己的小姨子問的嘛,怎麽這家夥這麽快就將悅兒的名字給打聽出來了?
誒不對,回複這麽靠前,這人該不會是他們昌豐城的吧?要不就是以前專門了解過?
不過不管怎麽說,他路明遠上來是看別人答題的,可不是給悅兒招親的,所以他隻能略過這個……這個lsp了。
“清風徐來,白瞎了這個名字了。”
感慨了一句後,路明遠接著看起來,不過接下來的評論卻把他徹底給氣了個夠嗆。
“大舅哥,別理上麵的那個傻子,你看看我。我呢,身高一米八,長相還算帥氣,現年二十又二,前段時間剛剛晉升三星……”
“大舅哥,大舅哥,你看看我的,我爹是五星專家,我娘……”
“大……”
……
看到這裏,路明遠一臉的震驚,與此同時,他也懷疑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哪裏寫錯了。
自己這是來給小姨子招親了?
這不對啊,自己明明是來問問題的,怎麽會變成這樣?
都怪這群老色皮。
同時,路明遠也慶幸,還好小姨子現在看不到這些,要不然準會被氣的罵娘。
在這之後,路明遠還統計了下“大舅哥”幾個字出現的頻率,居然有好幾萬條。這可真把他給整的無語了。
這“網絡”才出來一年多,大家就開始在上麵抖機靈,耍寶了。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嚴肅的氣氛。一時間,路明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不過他知道,這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的,平等的、自由的空間所必須經曆的。
他沒辦法阻止,也不想阻止。
或許,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打破人們心中的那份等級觀念,那份已經徹底刻入心底深處的尊卑觀念吧!
許久,路明遠才搖了搖頭,暫時將這些胡思亂想趕出腦海,開始關注真正的回答。
“如何衡量物體的冷熱程度?
這個我們好像確實沒有具體且精準的方法。
大家好像平時都是用感官來感覺的。比如用手觸摸來判斷物體是冷是熱,冷熱程度如何?
至於具體到底有多冷,有多熱,這個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除了冷熱以外,我們還有其他的詞語,比如寒、涼、溫、燙等術語,但是也都不準確。至於每個人感覺到底一樣不一樣,這個我也不清楚。”
而在這個的回答下麵,則緊跟著一條“關於每個人的感覺一樣不一樣這個,我剛才試過了。
同性之間的差別我沒測出來,但是男女之間的差別卻很明顯。當水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大概洗澡的那個熱度,女性感覺剛剛好的時候,我們男性卻感覺很燙,根本待不住。”
“真的?這個以前還真沒注意。等會啊,我去找我媳婦兒試試!”
見到這條回答,大家默契的一笑。看來這位仁兄和自己妻子的感情不怎麽樣啊,連一起洗澡都沒有體驗過。
哎!可憐啊!
略過這條回答,路明遠接著往下看。
“其實我們也有比較客觀的方法的。
穀<spa> 比如《呂氏春秋》有言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同樣,《淮南子·兵略訓》則記述著見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
甚至還有冬天‘數九寒’的說法。
不過這些也確實太過於模糊了。
比如水一旦結冰了,那麽就算再冷的天,它也還是冰,我們根本就不能知道到底有多冷。
而同樣的道理,等冰化了,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溫暖,多熱。
除非水燒開了。”
這個答案一出來,大家紛紛找起了身邊比較客觀的衡量冷熱程度的方法。
有人說牧民製作奶酪的時候,會講究“小暖於人體,為合適宜”。
製作豆豉的時候,講究“大率常令溫如腋下為佳”,“以手刺(豆豉)堆中候,看如腋下暖”。
甚至洗蠶的時候,也有“調溫水浴之,水不可冷,亦不可熱,但如人體斯可矣。”的說法。
養蠶的最佳冷熱度則是養蠶人“需著單衣,以為體測自覺身寒,則蠶必寒,使添熟火;自覺身熱,蠶亦必熱,約量去火。”
路明遠明白,以上的這些方法利用的都是體溫。
人體的溫度大都是恒定的。
雖然這個溫度也會因人而異,但是大體而言,體溫還是古代最恒定的“溫度計”。
雖然古代的人不知道體溫為什麽恒定,也不知道恒定的體溫數值是多少,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將這種特殊的“溫度計”在各種加工工藝中進行應用。
除了以體溫作為標準之外,路明遠說的那個“火候”也有人找到了相應的衡量方法。
比如戰國時著作的《考工記》有言
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氣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其實就是根據鑄造時火焰的顏色來判斷溫度的高低。
雖然這種方法有很大的經驗性,也完全不能標出準確的數值,但是一般情況下,也確實夠用了。
緊接著,還有人說出了其他根據火焰判斷冷熱的方法,比如鐵的鑄造,做飯時火候的判定等等。而且還有墨家的子弟直接發了一個火焰對照圖。
裏麵將鑄造中各種情況下的火焰的冷熱程度進行了排序,方便工匠進行判斷。
但是就連他們墨家其實也說不出每個火焰到底有多熱?
甚至你給他們一盆水,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這時,大家才第一次覺得,他們確實需要一套衡量冷熱程度的標準,如此才能具體且準確的說出,什麽什麽東西到底有多熱,而不隻是一個模模糊糊的感覺。
“現在的問題是,到底怎麽衡量呢?”
怎麽衡量?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而且就算有人想出了一套衡量的標準,那他也必須通過眾人的驗證認可才行,要不然最後標準一多,你一套我一套的,還是不好。
不過這個問題問出來之後,卻半晌都沒有人來進行回答。
很顯然,建立這個標準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雖然,它可能比“蘋果為什麽會落地”,還有“為什麽月亮會圍著地球轉”之類的問題要簡單一點。
見許久沒人說話,這時有人提議道
“我們還是先討論一下這個標準的名字吧。有了名字也好討論。
我先來啊,不如就叫做‘熱度’好了?冷熱的程度嘛!”
聽到這個提議,大家頓時將剛才的心思收了起來,紛紛發言起來。
“叫什麽‘熱度’,我看叫‘冷度’好了,或者說“冷熱度”也行。既能表示冷熱的程度,也能表示冷熱的度量。簡直完美。”
“那我也可以叫燙度,溫度,涼度,寒度等等。咱們選哪一種?”
對此,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有人說熱度好,有人說溫度好。
大家眾說紛紜。
並且為了說服對方,大家也盡可能的查閱資料,引用典故。
但是過了許久,都沒有達成一致。
最後沒辦法,大家搞了個投票。一人一票,心儀哪個就投哪個。
當路明遠進來的時候,投票已經結束了。
最後根據統計,此次參與投票的人數大概在一百萬左右,其中溫度和熱度兩個名稱贏得了大多數人的的支持,它們兩個的票數加起來竟然達到了九十萬以上。
而其中,溫度又略微領先。
至此,衡量物體冷熱程度的標準名稱便定下來了,那就是溫度。
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設計一套度量標準了。
說到度量,那自然得用到數學了。
或者說,是數字加單位。
至於單位名稱?
根據討論,由第一個通過大家共識的標準的提出人來指定。
對此,大家都沒有意見。
這樣也算是給對方一個福利吧!
甚至他們還約定,以後如果再發生同樣的事,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
達成一致後,大家懷著各自的想法,一哄而散。
有人想著以自己的名字,或者姓氏來命名,這樣自己就可以名留青史了。
有人則想著以自己家族信物來命名,這樣自己的家族或許就可以永垂不朽;
當然,還有人則意圖用這個來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意;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不過不管怎麽說,大家對溫度標準的建立都有了足夠的興趣,還有動力。
而就在這時,遠在中京城的一位青年睜開了雙眼。
醒來後,青年沒有立即起身,而是凝神思考起來。
測量溫度,這個怎麽測?
因為這個溫度可不像距離那樣可以直觀的看見,可以簡單的通過長短來比較大小,所以想了半晌,青年也一無所獲。
恰在此時,一位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跑進門來,一下子撲進青年的懷裏。
“哥,哥,我們老師今天講了李冰破石的故事,你再給嫣兒講講,嫣兒想聽。”
說著,小姑娘眼睛灼灼的看著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