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回

字數:3270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晌午祺穆帶了一本書兩壺酒,獨自去了田間。

    祺穆騎著牛比往常多走了一段路,坐在牛背上,書高高的舉在眼前,偶爾飲一口酒,另一壺酒掛在牛角上。

    忽的一位正在農耕的男子拿著鋤頭走上來攔住了祺穆:“公子,您這可是顏真卿的真跡?可否借在下一看?”

    “哦?公子也喜歡顏真卿?”祺穆停下來問道。

    “是啊,書法,詩集,為人在下都極為欣賞。”

    “不知在下是否有幸邀公子到前麵涼亭一敘。”祺穆下牛朝來人作揖。

    “請!”此人直接把手裏的鋤頭扔在了路旁。

    二人一同朝涼亭走去,男子道:“安史之亂之時,朝中小人當道,國有良將也多被陷害致死,顏真卿一介書生卻敢舉兵反抗安祿山,當真是為天下讀書人爭氣。後被重用,重振朝紀,卻因剛正而遭人嫉恨,年至八十依然被派往叛軍之中,最終慘被縊死,他保住了氣節,也為天下讀書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公子以為顏真卿該去嗎?他去之前已明知是死路一條。”

    “該去,他已然盡忠一生,不能臨死前染了汙名。況且李隆基也並非無可救藥,畢竟他也是開創了一個開元盛世。”

    “倘若盛世清明,君主仁義,那為家為國身死而無憾!可是李隆基晚年掩耳盜鈴,重用佞臣,任由他們陷害忠臣良將,有多少良臣成為忠臣,國盛由他,國敗也由他!”祺穆道。

    “那公子以為顏真卿不該去了?”

    “不,該去,他已然夙興夜寐奮鬥一生,那是他的信仰,若他不去苟活餘生,怕才是最大的煎熬。”祺穆此話隻提了顏真卿,卻並未提李隆基值不值得顏真卿如此做。

    “倘若入仕之前已然知道朝廷黑暗無能,還要入仕嗎?”祺穆問道。

    “自然不要!那不是尋死嘛!”男子又問,“公子以為呢?”

    “魏征曾說他願為良臣而非忠臣,我深以為然。身死固然能留清名,可是忠臣身死那必是遇到了昏君,如若不能一展抱負,倒不如留著抱負閑雲野鶴草草一生。”祺穆回道。

    “若是遇到昏君,群臣便可不再為這個天下努力了嗎?”男子又道。

    “昏君必然偏聽,偏聽偏信之人必信弄臣,昏君之所以為昏君那必然是殺害忠臣良將,他殺人無數都未喚醒過他,誰又能說自己的鮮血便能喚醒他?”

    “以為君王難喚醒,那便不喚了嗎?”

    “喚了卻不醒,那便是不願醒或是醒不了,那還如何喚?”

    “那遇昏君該當如何?”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無需個人決斷,且看天下人如何。”祺穆慨然道。

    一番談話讓男子麵露笑意,而後仰天大笑,笑的暢快。

    走到涼亭落座後,祺穆拿出另一壺酒遞給對麵的男子,男子並未詫異,隻是道了句謝。

    祺穆道:“兄台貴姓?”

    “在下元惿。”

    “元兄!”

    祺穆道完元兄兩個人都笑了,元惿道:“若公子不介意可以稱在下子回。”

    “子回兄,在下懷丘。”

    “懷丘?好名字,不過......王爺今日把顏真卿的真跡都帶出來了,就不要再猜啞謎了吧!”

    祺穆也並未詫異,笑言道:“我果然沒有看錯人!”

    “王爺已經在這田間遊覽近一年了,倘若在下連這個都猜不到,豈不是枉費了王爺的厚愛,和這本顏真卿真跡?”

    “子回兄,還望相助!”

    “王爺出宮近一年,可有認識何人?”元惿開門見山。

    “前些日子我得幸救了雲隱山莊的二公子顧珩,還有一個是大理寺獄卒衛昂,我母妃臨死前交與他一支珠釵,托他交與我。”

    “還是容妃娘娘心思玲瓏剔透。”元惿感歎了一句後接著問道:“可還有他人?”

    “沒有了。”祺穆既然決定走出這一步,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隱瞞。

    元惿搖搖頭:“如何與之相爭……”

    祺穆也微微歎氣。

    元惿後又笑道:“不過倒也是痛快!”他素善籌謀,一直苦無機會,這些年雖在鄉野卻心在朝堂,日日都在心中分析著朝堂局勢,生怕日後所得的不夠他大展拳腳,現如今有如此難的事情,他如何不覺著心裏直癢癢。

    元惿問道:“王爺,你可知,你是要與誰爭?”

    “自然是太子和順王!”祺穆不假思索答到。

    “不,王爺是要和太子爭!”

    “順王勢大,為何無他?”

    “順王是一員武將,其一,聖上重文抑武;其二,其舅父乃呂勠,聖上忌憚;其三,順王久經沙場,手段狠辣,聖上不喜!他絕無可能!”

    元惿繼續道:“不過,順王也不能不除!”

    “為何?”

    “順王久經沙場,再加上呂將軍,此二人在軍中威望極高,如若將來是順王之外的人繼位,必定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甚至是戰亂,除順王是為了朝野安定,百姓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