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巴赫《十二平均律》(求收藏,求推薦票!)

字數:4176   加入書籤

A+A-




    《十二平均律》,亦或者稱《平均律鋼琴曲集》。

    其由舉世聞名的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對西方音樂的發展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

    彪羅更是把這本曲集比喻成音樂上的《舊約聖經》,肖邦也曾經表示過它就是:“音樂的全部與終結。”足以看得出來這本曲集對於西洋音樂的重要性。

    《十二平均律》共包含48首前奏曲與賦格,用遍了24個大小調。

    每一首曲子都擁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鍛煉作用。

    正如肖邦所說,“音樂的全部與終結”,這也是為什麽沈武寰的技術會比其他人差那麽多的原因。

    沒有巴赫就沒有李斯特,也自然不會有肖邦,所謂的豐富鋼琴藝術表現也就成了空談。

    西洋古典音樂人是一代影響一代的。

    在缺失的這幾代人影響下,沈武寰實在是超越這個世界裏的人太多了。

    而《十二平均律》確立了複調作曲的基本法則,同時更是專業鋼琴演奏者必修的課程,在這個世界,它出現在了CN,不但補充了CN古典這一塊的理論空缺,同時也對這個世界的調性曲式進行了一次補完。

    這個影響力絕非是幾首曲子可以媲美的。

    有這種寶物傍身的沈武寰將在鋼琴領域開啟無敵金身。

    以前不待見她的外公,也不得不好好照顧她,沒辦法啊,這就是個寶貝啊,照顧她就是大局,難道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嗎?

    當然,現階段還沒有那麽誇張,畢竟一本曲集的真正作用還需要時間來沉澱,可這時間比起巴赫大師的50年來說,會縮短無數倍。

    甚至這種影響已經開始產生了。

    事實上除了首音之外,其他的幾所國內知名學府,也在積極辦理相同的事物,因為之前被邀請來的教授們,都是從全國各知名學府請來的,這些知名學府也同樣會給沈武寰頒發獎勵,隻不過大頭都讓首音給占了去,此時他們實在是捶胸頓足啊!

    畢竟早前他們沒預料到這曲集有這樣的威力,現在後悔已經晚了。

    搞學術的如果過去半個多月還看不出這曲集的價值,那真是可以打回去重修了。

    之後的幾天裏,沈武寰都在關注著微博上的動向。

    她發現這段時間裏,抵製自己的人開始迅速減少,她當然知道,這是什麽產生的影響。

    當然還是有部分人看到她的微博就要罵上兩句,仿佛這樣的行為能壯陽一般。

    而這些人普遍都是那種有著明確目的的小號,很有可能是那些惱羞成怒的教材編撰者們找來的。

    對付這些人沈武寰自然不會客氣。

    她發布了微博:“今日,祝賀《十二平均律》成為數所國內知名音樂學府鋼琴教育必修課程,同時受首都音樂學院聘請,我已成為首音的一名人民教師,職稱教授。”

    “同時感謝魔都音樂學院,武昌音樂學院,花都音樂學院...等幾所學府的邀請,我將於明年開始同時受聘成為幾所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感謝你們對我的支持,也期待明年所有的在校學子能夠愛上這門新課程。@首音黃教授@魔音華教授@武音陳教授@....”

    微博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教授沈武寰當教授了?

    沈武寰才多少歲啊?

    又沒有在學校幹過,又沒有學術成績,單憑一本書被選為教材嗎?

    首音這步棋沒看懂啊?

    難道CN的高等音樂學府一起發瘋了嗎?

    那些明顯別有用心的人開始煽動起來。

    隻不過光速打臉馬上就來。

    首音率先發布微博:“我校已於今日聘請沈武寰先生為我校顧問教授,並將於明年年後開學典禮之際舉行沈武寰先生的“榮譽教授”的授予儀式,屆時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觀禮。”

    臥槽,不但當的是顧問教授,還追加了榮譽教授?

    這個玩笑開大了吧?

    “榮譽教授”可是貨真價實的對學術有貢獻的人才可以擁有的頭銜!

    這個消息簡直如同核彈爆炸一樣,影響不再是一個圈子裏那麽簡單,反而開始讓社會各界人士將注意力聚焦在了沈武寰身上!

    “榮譽教授”和“名譽教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稱呼,前者是授予本校內有突出學術貢獻的教授作為獎勵,而後者則一般由學校授予外國友人,加深影響力,兩者都要上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批。

    後者更像是某種交易,而前者卻擁有極高的含金量,可以說是超凡的榮譽!

    可哪有聘用之後還沒執教過,就馬上確定要授予“榮譽教授”稱號的?

    這太詭異了。

    一時間,聰明人就發現了沈武寰背後似乎有一股大能量在蠢蠢欲動。

    頓時敢於跳腳的人全部偃旗息鼓。

    他們感覺有大事要發生了。

    緊接著沈武寰微博裏麵提到的知名學府一一印證了她的描述。

    一個個本來隻應該授予“國際友人”的名譽稱號統統匯聚在沈武寰的身上,這到底是上麵有多硬的關係才能審批的下來啊?

    在一片懵逼臉中,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向了沈武寰發售的那《十二平均律》上。

    研究數日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這本書到底有多高端。

    “我去,歐洲最多的一部曲集才使用了二十一種調性,沈武寰的曲集竟然補全了二十四種?難怪呢。”

    “竟然全是多聲部複調曲目,這也太恐怖了,足足四十八首,這需要花多少時間來醞釀啊?”

    “難怪會在學術界引起這麽大的反響,這曲集哪怕拿到國際上也會掀起一陣風暴,我已經想不到沈武寰的極限在什麽地方了!”

    難怪她會說這本書將成為所有學習鋼琴者必經的道路,這話完全沒有一絲誇大的成分。

    這本書給轉調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理論基礎(樂曲風格的統一是研究的捷徑),經過現代化的谘詢整合,很快將有一套極其簡便的轉調方法出爐。

    無論是作曲還是演奏,這種變化都是一個飛躍!

    隻是這些曲子實在難度不低啊...

    看樣子沈武寰是鐵了心準備把古典音樂的難度和表現力往上推啊!

    就在所有人對沈武寰的感情轉變成又愛又恨之際。

    他們似乎又想到了其他東西。

    “對啊,不是還有一本書嗎?能夠讓凡人擁有超越天才般的可能性的書!一定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