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貝多芬《克萊采》(上)

字數:4512   加入書籤

A+A-




    《克萊采》作為貝多芬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雖然標注是sonata(奏鳴曲),但卻使用著近似於協奏曲的譜曲方式。

    在貝多芬的九首小提琴奏鳴曲中,隻有五號奏鳴曲“春天”是和它近似的譜曲方式,這兩首也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之中最著名的兩首。

    同時《克萊采》也被稱之為浪漫主義時期藝術表現力最豐富的小提琴奏鳴曲。

    沒有之一。

    這首曲子由沈武寰和李芸熙共同演奏再適合不過了。

    既不會讓小提琴太過突出,以至於讓人忽略了鋼琴的表現力,也不會讓沈武寰搶走了李芸熙音樂會的風頭。

    這也是李芸熙當時看到樂譜就想到了的。

    這首曲子共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長約在40分鍾左右,稱得上是一首標準的大型音樂會樂曲。

    其“技巧”難度並不高,事實上小提琴、鋼琴在帕格尼尼、李斯特之前,音樂主要是以音樂的表現力為主,這就注定了演奏者並不用刻意追求技巧上的升華,反而應該注重自身修養。

    這樣的曲子就像是一麵照妖鏡,無論你的“技巧”如何超凡入聖,在樂曲演奏中,能不能得到觀眾們好的反饋,就要完全看藝術底蘊了。

    當然這對沈武寰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李芸熙雖然差了點,但她細膩的感情處理仿佛就是天生為了古典音樂而生的一樣。

    這也為她演奏這首曲子打下了基礎。

    在觀眾的掌聲之中,《克萊采》的首演正式開始。

    沈武寰將“加農炮”架在肩膀上,右手持弓,回頭看到李芸熙對著她點了點頭,兩人相視一笑。

    接著沈武寰拉響了琴弦。

    沈武寰和李芸熙,在樂章的開頭,輪流呈現了一段3/4拍的優美旋律。

    隨後,兩人的演奏開始加快節奏,情緒也漸漸激烈起來。

    鋼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交織在一起,錯落別致的音符沒有絲毫混雜,保證了每一個音符都能準確的傳達進觀眾的耳朵裏。

    她們兩人就像是一同生活了數十年的夫妻共同下廚時一般的默契。

    在感情升華到了最頂點時,由沈武寰引出第一樂章的主題。

    此時調式變為A小調,2/2拍。

    整個音樂的情緒延續了之前的激蕩,速度非常快。

    沈武寰小提琴隨著音樂的激蕩,仿佛炸裂開來,輝煌的高音,仿佛要穿透天花板。

    李芸熙鋼琴也不段的交相伴奏,並不打算讓沈武寰把全部的風頭全部搶走。

    接著小提琴以快板斷奏結束了第一主題演奏。

    緊接著進入了第一樂章進入了連接部。

    隨後的發展讓人充滿著寧靜和祥和的氣氛。

    鋼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交織在一起,就像是在晨風中沐浴著朝陽的牧童,吹響著牧笛。

    那片刻的安寧卻在下一刻被連續不斷的急促音符打斷。

    沈武寰演奏的張力完全爆發出來,快速的中弓,和音符的飽滿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連下麵坐著的無數慕名而來的演奏者們都額角冒汗。

    其中當然也包含著首音的那些小提琴教授們。

    這可和在操場上那隨手拉出來的《無窮動》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加農炮”超越常理的音色和沈武寰對藝術的表現力,讓他們渾身發抖。

    什麽樣的人能夠擁有著超越凡人的技巧的同時,還能夠擁有著如此恐怖的精神力量?

    此時站在台上的沈武寰周身就像是升起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要將所有人的意識統統吸入洞中,方才罷休。

    而那些和鋼琴有關係的音樂人則目瞪口呆的聽著這首曲子。

    他們已經搞懂眼前這一幕到底是幹什麽的了。

    沈武寰的小提琴固然優秀無比,但李芸熙顯然也不是這場演奏中的配角。

    她的鋼琴同樣讓人無法忽視。

    鋼琴的演奏也完全是一首標準的樂曲形式,絲毫沒有比小提琴差的感覺。

    按照以往的眼光,鋼琴伴奏就是鋼琴伴奏,讓鋼琴伴奏和小提琴一起在舞台上發威是非常不可取的。

    鋼琴在舞台上用和小提琴同樣豐富的表現力來演奏的話,那不成了打架嗎?

    可眼前的這一幕顛覆了他們的三觀。

    鋼琴和小提琴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絲毫沒有任何不和諧的地方,甚至在沈武寰火力全開的同時,李芸熙也在全力演奏。

    她們甚至不需要眼神交流,隻要音符一升起,就知道對方想要表達著什麽樣的意境。

    “這兩個人...”

    他們已經沒有言語去形容這種默契到底是怎樣的了。

    事實正是如此,這首曲子要求的默契絕非是普通鋼琴伴奏能夠勝任的。

    越默契,給樂曲的加分也就越高。

    而沈武寰和李芸熙這一對的演奏,正如前麵所說的那樣,默契度爆表。

    小提琴音色在鋼琴聲浪之中,一往無前。

    兩者如同融合在一起了一般。

    兩人時不時的交換伴奏,已經讓人猜不到這到底是一首小提琴曲目,還是一首鋼琴小提琴二重奏曲目了。

    連接部結束,轉而進入副部。

    副部和主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連接部的過程中,奏鳴曲的複調以a-C-e的形式展開,轉而在副部第二部分變成E大調。

    在最後又轉為e小調,以主部第二部分的快節奏斷奏進行收尾。

    展開部又以副部第三部分的方整形重複樂段為主題素材,全麵展開,使整個的調性得到了發展。

    整個展開部共變化大小調性共計13個,短短150個小節裏,有這樣繁複程度的調性變化,簡直可以冠絕奏鳴曲!

    在兩百多小節的再現部之後。

    第一樂章終於進入了尾聲。

    整個音樂的情緒在短瞬之間安寧了下來。

    音符在主和弦上徘徊,仿佛飄蕩在寧靜海灣裏的小船。

    小船被解開了捆綁在碼頭的繩索,隨著寧靜的海風自由自在的在海麵上飄蕩。

    可還沒等它享受這份寧靜的感覺時。

    狂風暴雨便來襲了!

    交錯襲來的小提琴和鋼琴,以極快的速度奏響最後的十六個小節。

    最後的十六個小節,也是讓人窒息的十六個小節!

    在平靜之中,突然爆發出來的強烈感情,將暴風雨前的寧靜表現的極為透徹。

    幾乎在分毫之間,便結束了演奏,讓觀眾們有一種強烈的窒息感,像被遏住了咽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