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帕格尼尼《第二小協第三樂章“鍾聲”》(求月票!)

字數:4520   加入書籤

A+A-




    (小協指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標題寫不了這麽長。)

    這首曲子是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協奏曲中的第二首的第三樂章。

    原名叫做《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後來因為第三樂章之中有小提琴模仿鍾聲和“三角鐵”互動的聲音而聞名,更多的被單獨拿出協奏曲來討論。

    整個第三樂章稱為“La Campanella”,采用回旋曲式寫作而成,可叫“鍾聲回旋曲”,也可叫“泉水回旋曲”,普遍叫“鍾聲”的比較多一些,甚少有人知道這首曲子還能叫做“泉水”。

    這是一首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的第三樂章甚至比整首協奏曲更加的富有知名度。

    當然還有一首比這些還要出名的同源曲目,這裏我們暫時留個懸念。

    沈武寰將加農炮架好,整個人的氣勢一下子完全改變。

    玩世不恭是她、軟萌可愛是她、嚴肅嚴厲也是她。

    但隻有見過她這一麵的人才知道,隻有演奏曲子的時候,沈武寰才是沈武寰,無論是不是靠著係統賦予的技能,沈武寰都是一位天生的演奏者!

    讓人驚異的“飛躍斷奏”衝上雲霄。

    燦爛輝煌的歌唱性旋律,仿佛向著天空高歌!

    琪琪恰到好處的鋼琴伴奏也隨之而來。

    高音區的純淨聲音斷奏,在小提琴輝煌的旋律映射之下顯得相得益彰。

    短短的數個小節過去了。

    辛向陽才知道自己真的沒有選錯。

    眼前讓人目眩神迷的神奇音色讓她癡迷,她甚至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雙手,她也想要演奏這首曲子。

    可與此同時,她也發現了問題。

    “為什麽沈教授的小提琴可以發出如此特殊的金屬音?”

    這回可不是琴音色的不同。

    小提琴的音色是高亢且輝煌的,但沈武寰此時演奏的音色卻在不失高亢的同時更加的偏向金屬化、硬質化!

    這就是與帕格尼尼讓人驚異的“飛躍斷奏”齊名的“近馬奏法“了。

    意大利語稱:“sul ponticello。”

    所謂“近馬奏法“顧名思義就是拉琴時弓靠近琴馬部份進行演奏。

    因為靠近琴橋則聲音變硬變尖,而整首《鍾》的立意正是如此,模仿鍾聲。

    鍾聲的是什麽樣的?

    古老的鍾都是由重物撞擊金屬製大鍾造成能夠傳播非常遠的震蕩聲音。

    這可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樣機械座鍾的“滴答”聲能夠比擬的。

    所以整首鍾的演奏音色更加高亢且有質感。

    因為改編弓弦位置來造成音色改變的方式其實非常容易發現,但事實上在帕格尼尼之前,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將這種東西運用的演奏技法之中。

    “近馬奏法”在這個世界同樣也沒有,有些事情永遠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

    正因為沒有,所以造成的震撼也是非常的明顯的。

    漂亮的人工泛音配上“近馬奏法”展現出來的高亢笛聲仿佛能夠穿透雲層。

    連續的人工泛音和鋼琴高音區清脆的聲音交相輝映,展現出了這首協奏曲無與倫比的美妙主題。

    “等等,剛才的那是什麽?”

    辛向陽簡直沒有反應過來。

    剛才的那一段小提琴和鋼琴的互動,展現出來的特殊意境和音色簡直讓人震驚。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小提琴曲目之中有這樣的表達方式的!

    緊接著小提琴快速且輝煌的連續跳弓,旋律性極強的歌唱性旋律炸裂開來,隻讓辛向陽看得眼花繚亂。

    她此刻終於知道為什麽琪琪這麽厲害的孩子會把沈武寰當做神一樣崇拜了。

    此時在辛向陽的眼中,沈武寰絕不僅僅是一位教授那麽簡單,她此時已經化身為小提琴中的王者。

    她隨手的拉奏都讓人如癡如醉。

    整首《鍾》的旋律帶有著帕格尼尼極強的個人色彩。

    英雄性、憂鬱性、喜悅性,這是帕格尼尼小提琴感情風格的三大標誌性感情。

    帕格尼尼所在的時代還比較的封建,他的樂曲風格和當時整體嚴肅的大環境相當不符合。

    所以帕格尼尼是以一名戰士的身份進行演奏的!

    他的樂曲之中隱藏著特別多的進行曲動機,展現出了他絕無僅有的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

    同時帕格尼尼一直熱衷於用小提琴模仿其他音響。

    比如說對號角的模擬、對於笛聲的模擬、對於鍾聲的模擬。

    相信這也是他能夠利用“近馬奏法”來演奏曲子的動機。

    可以說帕格尼尼的音樂具有相當的英雄氣概,他是一位極具開拓精神的英雄式人物。

    而憂鬱性和喜悅性雖然完全相反,但他卻可以完全將這種兩種感情隱匿在同一首曲子之中。

    鍾聲之中就有這樣的段落。

    在一段激昂的鋼琴伴奏過後,小提琴的音色突然轉變成為哀傷的讓人不忍聆聽的狀態。

    可帕格尼尼在這一段的處理上並沒有讓這種哀傷的感情保留太久,馬上就是三度重疊音奏法的動機與快速分散和弦對話交替呈現,繼續左手撥奏、八度半音階、疊音等技巧,讓人完全反應不過來。

    沈武寰在小提琴技法上的處理已經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的所有處理都幹淨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整體的形象也極富觀賞性。

    讓人想要把她的身影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之中方肯罷休!

    一連串快速的演奏過後,整首曲子進入了結束端。

    仿佛是再現部一般的主題重現開始,在結尾處以極快速度的疊音下行音型向下方飛快降落。

    連續的跳弓之後,低沉的尾音之中整首曲子演奏結束。

    辛向陽整個人都楞在了原地。

    這首曲子的表現力是她從未見過的,它的表現力之豐富遠超她所見過的一切曲子。

    甚至沈武寰之前的那首《引子》從複雜的程度上也遠遠難以望其項背。

    整首曲子的結構上麵隻是簡單的成三段式結構。

    可其中的音型的變化、技巧的複雜程度讓人為之驚歎!

    最讓人驚訝的是這首樂曲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簡直突破天際!

    辛向陽甚至覺得這首曲子即使再過幾百年依然能夠讓人熱血沸騰。

    可正當她這麽想著的時候,沈武寰說道:“怎麽樣,感覺如何,這首簡單版的‘La Campanella’?”

    聽了這話,辛向陽差點沒一屁股坐在地上。

    “這還是簡單版的?你怕不是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