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卜算子 第九章欲遊山河十萬裏
字數:9394 加入書籤
崇禎沒有讓人把火槍帶進來,而是一同到了兵工廠實驗火器的地方。
在坐上車架的時候,已經見到了這杆火槍。
雖然和他記憶中的槍械大同小異,可他沒想到這個時代的人,在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的情況下,也能夠製作出來。
說實話,在他第一眼見到這杆火槍的時候,還以為又有了和他一樣的穿越者,出現在了他的大明兵工廠。
除了子彈,幾乎和他所致的步槍沒啥區別。
而隻要解決了子彈的問題,然後批量生產此種槍支,立刻就能讓大明進入現代化軍隊的行列。
在靶場,他親自在傅通的示範下,進行了火藥的填裝和發射。
一聲和鞭炮的聲音一樣大小的聲音傳出,在眼前煙霧散盡之後,就看到了木靶子上麵多了一個缺口。
這要是打在人身上,哪怕是有鐵甲,也一樣能夠穿透。
“簡直是劃時代的傑作。”
崇禎有些愣神。
徐光啟一直在盯著皇上,生怕火槍炸膛,然後他自己沒了,大明發生內亂。
此刻見到崇禎皇帝,放完一槍愣愣的自言自語,還以為被火槍的聲音給嚇到了。
“皇上,皇上。”
急急忙忙的叫喊聲,讓旁邊不遠處的護衛們一陣緊張。
在一連串的呼喚聲中,崇禎收拾心情,回過神來,擺了擺手道“朕,沒事。”
然後向著傅通招手道“這槍是你造的,不知價值幾何?”
傅通從未曾想過能夠和皇上搭上話,本就因為打鐵實驗火藥而發紅,發黑的臉上更是能夠看到瑩瑩光彩。
激動地說話有些語無倫次,就連行禮都忘了。
“是······是我···是我做的,價值幾何是要把它賣出去?這個可不便宜。”
崇禎無語,這樣的國之根本,怎麽能夠用銀子去計算。
“賣肯定是不能賣的。”
傅通一臉失望,在他的想法之中,隻要賣不出去,就不會值錢,不值錢他就沒有銀子拿。
家裏的老母親還等著銀子治病呢。
臉上立刻就沒了激動神色,一副落魄模樣,喃喃自語道,聲音實在太小,旁人也聽不清楚。
“皇上問你話呢,這杆槍多少銀子能夠造出?”
徐光啟臉色發白的推了好幾下,傅通才清醒過來,麵前站著的是誰。
反而嚇得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崇禎心知自己的身份,在那些改成的眼中就是吉祥物,而在這些底層或者中層的眼中,那就是天。
突然心中一動,有了一個絕妙的注意,來達到他的目的,隻是此時暫時不是時候,可以回到皇宮之中慢慢的去想。
“王承恩擬旨,加封傅通為火槍大學士,另賜宅院一座,銀兩一萬白銀。”
傅通的心情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大了,還以為自己要為銀子發愁,忽然就有一座金山咋想了他的頭頂。
還沒有崩潰,也隻是剛剛失望的實在太過徹底。
“一萬兩銀子?真的給我?”
傅通結結巴巴的問道,心頭忽然想到了一句那些書生們念叨的詩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一旁的徐啟光關注點卻是不一樣,大學士可是他一直以來想要努力的目標,隻是他不知在曆史上也確實做到了大學士。
他關注的則是一位工匠,做出了這樣一見兵器,還被掛上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大學士頭銜,朝中的那些大臣們會不會反對?
不同階層的人對於,同一道聖旨,所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也是直到這一刻,徐光啟才明白自己的道院掌院是個什麽級別的官職。
手低下管著的若全部都是大學士,可是和內閣首輔一個級別。
原本還有些委屈自己從禮部走到了莫名其妙,新成立的道院,可此時隻覺得皇上別看著年輕,卻似乎在下著一盤大棋。
隻有被皇上看中的才有資格參與,而沒有參與其中的那些人,回事什麽下場,暫時他還不是很清楚。
聰明人總是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
徐啟光正是個聰明人。
“自然是要給你的,還有這把槍以後也要用你的名字來命名。”
“物勒工名”是指器物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麵,以方便管理者檢驗產品的質量。
而此時崇禎卻又賦予了這種方式,另一種用法。
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一件器物,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代表著製作者一聲的榮譽。
可這種榮譽也因為儒學的升起,早就丟到了臭水溝裏。
統稱為“奇技淫巧”的東西,又怎麽可能入得了儒生的法眼。
傅通有些茫然,以他有限的見識,根本不明白這件事意味著什麽。
“現在告訴我,這杆槍活了多少兩銀子製成的。”
等到傅通情緒穩定了,崇禎再次開口。
“十兩銀子就夠了,主要是對精鐵的要求高了一些,不過用我的方法,比原來製作的要快。”
傅通一思量,就給出了一個大概的估值。
然而聽在崇禎的耳中,心底卻是一片冰涼,一杆三眼火銃朝廷的收購價是一百兩,其中的差價可想而知。
質量看起來也沒有多少變化,不知多少蛀蟲趴在上麵吸血。
徐啟光瞧著崇禎臉色的變化,心底就是一聲歎息,就這一句話不知道要砸多少人的飯碗。
隻希望鬧出的動靜不要太大才好。
作為儒家弟子,徐光啟在這一刻動過心思去做親親相隱的事情,可窺視到崇禎眼中一閃而過的寒芒。
心頭就是一顫,低著頭再也不敢胡思亂想,隻當自己不知道這件事情。
崇禎在憤怒的時候,又有些悲哀。
想到曾經漢室三分,虎倒餘威在,邊患幾乎沒有,中原大地之上人才輩出。
為何往後的朝代,卻很少有那麽璀璨的謀士?那麽用命的武將?
而他的大明後期,更是幾乎看不到什麽能夠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可在不經意間又能發現一些奇才。
或許不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沒有人才,而是這些人才缺少一個這樣能夠發揮才能的平台。
想罷崇禎低聲吟唱道“路漫漫其修遠兮。”
抬頭看著傅通接著道“朕允許你可以乘坐馬車,那車的所有費用都由朝廷擔任,另外給你配備兩位護衛,你可願意?”
既然是人才,他就不介意多一點支出,反正與其被那些蛀蟲吃掉,還不如他自己花了。
驚喜來的太快。
傅通已經話都說不出來了。
崇禎也不介意,回頭吩咐徐光啟“往後給他準備一件單間,讓他好心的工作。”
在崇禎走之前,已經安排好了如何量產傅通火槍的事情。
即便是上次對徐光啟已經說過了秦時兵工廠一些消息,卻還不知道如何做成流水線。
隻等崇禎親戚演練了一邊,恍然大悟。
然後在徐光啟詭異的眼神中,走出了兵工廠的大門。
兵工廠的管理製度崇禎看過,剛進了一些,特別是安全上的東西,其它的都還是以往的樣子,隻是外麵多了一隊金吾衛人馬,日夜巡視,保護其安全。
對於科技的重視城鎮恨不得設置在深山老林,別人根本不可能察覺的到的地方。
可惜這個實在就是放在自己的也皮子底下,讓那些沒節操的官員管理,不用三天估計建奴的手上就已經有了成品火槍了。
回到皇宮的崇禎立刻就找出了一張大明地圖。
仔細的研究者每一條山川河流,每一條主要幹道。
然後開始規劃自己的行程,既然考舉不能夠得到他想要的人才,就隻能自己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人才。
順便還能了解民間疾苦。
到時候朝廷之上的那些大臣們,鞭長莫及,他就可以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實施自己的改革試驗田。
簡直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不過這些都要在新軍練成之後,才能出行。
不然某些人一定會讓他發生意外,然後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最後遺臭萬年也不是不可能。
而與此同時,恍恍惚惚揣著一疊銀票走出兵工廠的還有傅通。
交代完了生產火槍的工序之後,就在兩位護衛的陪同下,坐著馬車往回走去。
生活就這麽忽然間有了盼頭。
他的年紀也不小了,可就因為實在窮困,到了他這一代,也就快要沒了。
三十歲左右的人還沒有娶妻,也沒有媒婆踏上門檻,可想而知生活的到底有多艱難。
若不是子承父業,自己也喜歡研究火器,早就丟下這門不來錢的手藝出門打短工去了,和他同一時期的那些同行,如今也都是整個京城手藝最好的鐵匠。
雖然身份還是大明匠作間,可隻是披了一層皮,在外麵做事。
不知這些往日的同僚,知道了他今日的待遇,是不是後悔放棄的太快,已經忘了怎麽打造火槍,而隻會打造鋤頭,鐮刀了。
想到這裏心下就一陣激動,往後這條命怕是賣給皇上了。
雖然他的文學水平太低,不知道什麽叫做士為知己者死。
可想法是一致的。
一路上沒有狗血的,不開眼的人上來劫道,也沒有欺負少年窮的橋段,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裏,向自己的老母親說了今天發生的事情。
這個時代的母親通常都是深明大義,而且知恩圖報的。
雖然在某些人眼中迂腐,卻真的是架構整個大明的基礎。
傅母本事臥病在床,此時拚命地翻身起來,跪在床上向皇宮的方向磕了好幾個響頭。
堅硬的木板床,不斷地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另一邊的兵工廠卻是炸開了鍋。
古有千金買馬骨,崇禎今日做出的事情,可不亞於當年戰國時的燕國趙王。
幾乎每一個有些手藝的人,都眼睛通紅,苦思冥想著各種構思。
一萬兩銀子的誘惑,可比什麽高官厚祿,在這些匠人眼中大多了。
而這種瘋狂的研究精神,仿佛一種傳染病,擴散到了整個道院之中。
再好的製度改革,都不如銀子實惠。
扯皮,推讓的一群人,瞬間就成了多攬活,恨不得分身數百人的樣子。
就連徐光啟吩咐下去的香水,肥皂,香皂這三樣挺逗沒有聽說過的東西,也有人明明是做木匠的,也搶了一份到手。
這些人的想法就是,不會做可以學。
不去做,怎麽可能會。
反正那一萬兩銀子,一定是自己的。
之後的幾天。
果然如徐光啟所料。
大學士的頭銜,隻能是讀書人,什麽時候輪到這些下賤的工匠了?
於是奏折,就雪花一般的飄進了宮裏,擺在了崇禎的案頭。
每一個奏折,就是一位大臣的血淚控訴。
大概意思就是“皇上你不能這麽幹啊,這麽幹置於我們這些士子於何地?”
又或者就是“讓一群工匠得了大學士的頭銜,國將不國。”
沒一個人都是論古說今,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仿佛皇上這麽幹了,大明立刻就要完了一樣。
而另有一些人則比較有意思,他們要的是實惠。
從各個角度說了,兵工廠置於兵部之外,是對江山社稷的危害,而重新組織人手鍛造兵器,是在大量的浪費人力物力,而浪費是可恥的。
就差指著崇禎的鼻子說,來讓我們生產吧。
絕對物優價廉。
氣的到底還沒有多少城府的崇禎,一下全部扔在了地上。
“全是一些為了名和利的混蛋,前幾天還試著讓他們卷銀子,一個個的哭窮,竟然沒有一人響應。”
崇禎暗自發狠,到時候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給他滾到礦坑挖礦去。
享受了半輩子的清福,也去感受一番人間疾苦。
“又是誰惹皇上生氣了?”
周皇後端著一碗參湯走了進來。
最近得了崇禎的恩寵,臉上都有了光澤。
“還不是那些朝中口口聲聲為了朕好的大臣們,為了往自己碗裏搶食,都快要把大明朝的鍋給砸了。”
崇禎罵完還不解氣,小孩子似得,上去又踩了兩腳。
周皇後放下參湯,彎腰撿起地上的奏折,隨意的看了幾張,全部都是關於“火槍大學士”的事情。
其實她的身上也裝著一份這樣的奏折,還是他父親托人送進宮裏來的。
當時張嫣張皇後也在身旁,知道了這件事情,還親自派人去查過,不但給了大學士的位置,還給了一萬兩白銀。
那可是一萬兩啊,一個內閣首輔,一年的俸祿才多少。
若是整個大明這麽糟蹋銀子,即便是金山銀山,怕是都經不住折騰。
周皇後當時看到的時候,也是氣憤不已,什麽時候十年寒窗苦讀的士子們,要被工匠踩在腳下。
可見到了崇禎大發雷霆,卻又一陣遲疑的不敢拿出來。
而後驚醒過來,他父親似乎闖進了了不得的大事件之中,若是因此而惡了皇上,他們周家很可能就要沒了。
對於皇權的畏懼,不是朝堂上的人,很難不怕。
畢竟沒有接觸過權利的人,是不會明白其中的奧秘的。
因此皇權才有了神聖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