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大河上下(一)
字數:9890 加入書籤
‘見多識廣’的卡瓦略,隻是在乘坐著馬車,行走了一段時間。
很快就沉默了下去。
因為,他看到的不止有官道的修建,還有一些道路旁,不遠處還很集中的村莊。
不同於他們荷蘭的村莊布局,整潔,有序,還有一條同樣被筆直,已經鋪滿積雪的道路,延伸了出去。
在風雪之中,那就是仿佛童話中的村莊,靜怡,安寧。
有炊煙混合在風雪當中,童話忽然混入了一絲煙火氣息,反而讓第一次看到的卡瓦略感受到了真實。
然而,正是這一份真實。
卻讓他更加的沉默了下去。
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他得承認,大明要比他們的荷蘭好富有的多。
隻有富有,才會在這種鬼天氣,讓生活在最底層的,村莊中的人們不用出去幹活找食物。
在天津的碼頭上,他就看到過大明的子民,當時還以為,這些臉上自信,沒有任何麵黃肌瘦模樣的人。
都是這個國家的小貴族,又或者是小商人。
之後坐上了馬車,就很難見到多少人出行。
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可不是一個好出行的季節。
一個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這個國家還很富有。
而且看到其人口似乎也很多。
卡瓦略眼神顯出的意思迷茫,這樣的大明,範圍到底有多大?
他們荷蘭人,以前都是在和這樣的國家在不斷的挑釁?之前大明沒有反應,讓他們還以為這個國家不過如此。
如今香山縣的戰鬥,已經證明的這個國家的強大。
陸地上的進隊,海中的水軍。
那都是他們在許多得方都沒有見到過的。
若是,他們的國家人民,也像大明的子民一樣,富足安樂的話,他還需要出去冒險跑到海上行商嗎?
還需要和別的小國家,去爭奪本就不多的財富嗎?
還不是都想要好好的活下去。
這麽想著,心中就更加的好奇,大明的京師到底是個什麽樣子,有沒有他想象中的繁華?
童話中的故事,那都還是在很小的時候,自己的母親,講給他聽的。
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就算是夜晚,都仿佛有天上的繁星,點綴當中,亮如白晝。
城裏的子民,完全不用為了生活發愁,貴族們和百姓們,也都能平和的走到一起。
不用受到旁人的白眼與嘲笑。
也不需要,一生都要謹慎的,不去得罪貴族,因為那樣,會讓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理由的被處理掉。
當然,故事,之所以是故事。
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不可能成為現實,隻存在於美好的想象之中。
馬車在大雪中,沉默的前行。
劉香的心情,越是接近自己手下們被安置的位置,心中就越是激動。
大明律他讀過了不知道多少遍。
可也沒有把所有的手下,都安排到了京師附近,幾十萬人,分成了三個部分。
南京城是一份。
袞州的鳳陽府也是一份。
剩下的最少的一群人,才被帶到了京師附近,想要進入京師居住,那都是要審核一下才行。
不是說錢多就成。
最起碼也得在大明,連續五年之內,沒有觸犯任何的大明律才行。
當然,其中巨額的花費,也是其中之一。
“多謝李尉長捎帶一段路,我就在前麵下車了。”
劉香這一次前來大明的,身邊沒有帶著隨從,因為不需要了,輕身簡從,速度可以更快。
而且,因為香山縣被大明重新清理了一下的原因。
他手中的船隊,事務還是很繁忙的。
“你是要去固安縣?”
前麵就是一個岔路口,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去往固安縣的道路。
這條路他走的不多,可地圖他還是記得的。
這是最簡單的軍事素養,盡管他是一名水軍的將領,可陸地上的許多路線,還是要知道的。
“是啊,好多的兄弟們,都被安排到了固安縣,這次我就是覺得,要是皇上把開商的位置放在了鬆江府,到時候,我的船隊就需要更多的水手來開船了。”
財富這種東西,沒有人會嫌棄太少的。
有經驗的船夫,現在正是他所需要的,之前是為了給自己的手下,謀取一個安穩的住所。
現在卻又要自己的手下,跟著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去海上漂泊了。
不同的就是。
以前沒有根。
現在有了。
“聰明,海上的財富,現在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你們能夠換一個身份,正正經經的做生意,不說別的,安全最起碼是有保證的。”
李通笑著肯定道。
往後大明的沿海,就沒有海盜了,安全肯定是沒有問題,就是遠行的海上,大明的水軍就很那照顧到。
不過他聽劉世勳有時候嘀咕出來的話。
似乎大明在以後,會往海上發展更加強大的水軍,若是能夠遍布各處海洋,就像大明內部的巡捕司一樣,來保證大明子民的安全。
那麽海上的生意,就很能做了。
就像大明現在南來北往的行商一樣。
隻要不怕遠行的辛苦,隨隨便便的就能夠養家糊口。
劉香的眼睛一亮,他知道的消息很模糊,能夠被水軍將領,做了肯定,那麽這件事就很有搞頭。
突地,他想到鄭芝虎那個混蛋,總是找上門來,說是海上的生意不好做了,要轉入做內地的生意。
在許多時候,他都是心中一陣意動。
現在想來,怕是生怕他去了海上,和鄭家起了競爭,然後減少了海上的利潤。
心中這麽想著,已經打算下次,鄭芝虎再打著膽子,一個人找上門來,肯定是要會給出一個好看。
兩家的仇恨,本就源於利益。
真當大家都回到了大明,成了大明的子民,就會互相握手言和了?
打起來肯定是不會,可給出一點難堪,還是沒有問題的。
“謝李尉長吉言,往後要是有用得著我劉香的,盡管開口。”
劉香打著包票。
“其實我勸你還是快一點趕回去的好,大明又要招收水軍了。”
李通的話點到為止。
已經上岸的海盜,想要一份安靜的生活很容易,可要想融入當地,就很麻煩,而當兵就是最快速的辦法。
大明招收水軍,沒有比這些人更合適的人選了。
隻要訓練的好,立刻就是一支經驗豐富的艦隊,雖然人家以前是海盜,可人家現在已經洗白上岸了。
那就是大明的子民。
劉香一怔,心中居然有而來幾分急切。
生怕去的晚了,自己的手下,全都成了大明的水軍,雖然他明白,這些手下有一部分人的年紀已經不小,可能性很小。
可年輕人,完全會按耐不住啊。
搖身一變,成了官身,誰不想要?
要知道,就是現在的大明軍隊當中,可都有不少人,是以前的反賊呢。
結果呢?
人家還不是一樣的,做將軍的做將軍,做將官的做將官。
即便是本是不行,也能撈到一個士兵去當幾年。
隻需要幾年的積累,回到當地,也算是一個小富人家了。
卡瓦略在一旁聽著兩人的交談。
隻要不是和他交流的時候,李通和劉香實話的語速就非常的快,讓他還沒有聽懂一句話是什麽意思,話就已經說完了。
一臉懵逼的,看看李通和劉香。
他真想說一句,你們就是這麽對待客人的嗎?
可想了想,自己此次的出使,完全就是單方麵的一廂情願,還不知道,最後見到大明的國王,也不對,這裏叫做皇帝。
見到這個大明的皇帝,最後能不能達成他們荷蘭的訴求。
若是可以的話,他們荷蘭脫離西班牙人的機會,也就能夠提高好多倍。
隻要一想到,自己一個海盜頭子,居然也會有一天做到那些貴族們才能夠做到的豐功偉績,心中就是一陣火熱。
恨不得立刻趕到大明的京師。
很快,做了告別。
劉香就一頭紮進了風雪之中。
固安縣地理位置優越。古有“天子腳下”之稱。
唐虞夏商屬冀、幽之地。據《竹書紀年》、《前漢書地理誌》、《水經注》及相關史料載,周武王定殷封召公於燕,該地屬燕國。
春秋時,該地為燕國方城邑。
戰國時,該地為方城邑、臨鄉侯國,隸屬燕國和趙國。
秦統一天下,此屬上穀郡方城地。
西漢時,為方城縣。《讀史輿紀要》載:“方城縣故城本燕方城邑。”東漢時,方城縣改隸幽州涿郡。
隋開皇六年(公元86年),設置固安縣,治所仍在原方城故城。原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城名因與陽郡之方城縣相同,故借用北魏時固安(今易縣)之名,隸屬幽州涿郡。轄境含現境和永清西部、霸州北部、高碑店市東部及雄縣一部分。
唐初,固安屬北義州,後屬幽州。
五代時,固安先後屬後粱、後唐治下之涿郡。
遼、宋、金代,固安先為遼南境地,初屬涿州,開泰元年(公元101年)改屬析津府。
元代,固安屬大都路,蒙古太祖十年(公元11年),固安為蒙古占領,時為縣,中統四年(公元163年),升為固安州。
明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二月,降固安州為縣,先屬北平府,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隸順天府。
固安縣北有永定河,西為白溝河,牤牛河及其支流太平河、虹江河,自西北向東南貫通全境。這些河流曆史上相互影響,延續至今。
永定河:原名治水,也稱盧溝水,後稱盧溝河、小黃河、黑水河、渾河,因其遷徙不定,又稱無定河。
劉香站在永定河的碼頭上,望著大河上下。
在他上一次來這裏看到的景色,現在早就變換了模樣,白茫茫的大雪之中,完全看不到上一次山洪泛濫的險情。
看樣子,大明是下了大力氣治理了。
河道的兩旁,河堤都是用最新的水泥和大石頭砌成的,堅固耐用,碼頭也是一樣的平整。
隻是河麵已經結冰,無法通過船隻,也沒有辦法讓行人行走在上麵。
誰也不知道,這條河上麵的冰層有多厚,能不能夠支撐著人走過去。
“後生想要過河?”
碼頭上一名老者,笑眯眯的走上前問道。
能夠在大冷天,還出來幹活的人,可不多見,而且還是一名老人。
老者的年紀,叫他劉香一句後生,一點都不為過。
“老丈,這裏可有吊橋通過?”
他已經四下觀察了好一會了,都沒有看到有吊橋搭建過的痕跡。
河道不寬,一眼就能望得到頭,若是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過河的話會容易許多,可現在是冬季,運氣不是很好,河道還結冰了。
因為他看到了,停靠在岸邊的船隻。
“哎呦,一看你就是外地人,怕是不知道,往前三裏路的位置,就有大明修建的大橋,那個橋啊,我給你說,可是夠大的。”
說起這架大橋,老人立刻就興奮了,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
“道院知道不?這就是道院的那些神仙們施展法力架設的,你是不知道,隻需要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大橋就建成了。”
神特麽的神仙。
還施展法術。
道院他劉香又是不是不知道,人家那是研究那啥,科學的地方。
劉香在心裏不斷的嘀咕著。
老人說的三裏地的位置,那個地方應該是河道最窄的位置,可相應的河道水流的速度,也會更快才對。
在那種地方架橋。
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成功的。
“不過聽那些神仙們說,都是在試手,也不知道,往後要在那個地方建設大橋,不過這條河對麵的百姓們,可就有福了。”
老人絮絮叨叨的說著。
讓劉香很快的了解到,這樣的大橋,這條河道上麵,架設的還很多。
每隔五十裏地的位置,差不多就有一座。
“後生,老夫給你說,往後啊,估計這樣的船運,就會減少了,要是隻過人,還不如饒一點遠路走大橋,運貨的話,現在有馬車了,也是可以這麽做的。”
說到這裏,老人的臉上,沒有顯出欣喜的笑容,反而是落寞的神態。
憑著經驗,劉香感受的到,眼前的老人,也是一名架船的好手,或許是因為,大橋的修建,往後會影響到他的水上的生意。
“若是如此的話,那這條河上的船夫,又該怎麽辦?”
劉香不由的出聲詢問。
很多東西,一旦出現,就會影響到其他的事物。
大橋的出現,就意味著船夫沒有了活幹,也沒有了碼頭上搬運貨物的船工們的活幹。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旦沒有了可靠的,有生活來源的工作,這些人又該怎麽辦?
“放心,這些事情朝廷的人早就想到了,老夫隻是失望,以後沒有多少機會在河道上劃船了,幹了大半輩子,突然不劃船了,渾身都不是很自在。”
在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的被姓們可是很厭惡修建大橋的。
雖然不能明著和官府對著幹,可暗中使用下作的手段,是不會少的。
不知道多少人,因為這個,被送去了工程隊勞改。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