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隻識彎弓射大雕(二)

字數:7636   加入書籤

A+A-




    高宇順心中默記。

    每個人都有著旁人所不知道的本事,高宇順也是一樣。

    崇禎說的話,需要一字不漏的記下來,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到的。

    有人傳話,都能夠走了另外的意思,更不要說這個是要被記錄下來,用聖旨的方式發出去的。

    “另外,廢除永寧宣撫司,設道府治理其地。”

    崇禎末了也不忘,把自己對當地的治理想法,也都說出去。

    “對了,朱燮元可有後背子孫?”

    本就是在走路的時候,崇禎心血來潮,詢問秦良玉,做出的結論,對於朱燮元家人,還真就不是很清楚。

    畢竟,他要記住的事情和人物也太多了一點。

    在禦書房的時候,還可以提前做準備。

    在外麵就不成了。

    高宇順可不敢接話,他怎麽知道朱燮元的情況,好在一旁的秦良玉心中最清楚不過。

    “回皇上,朱燮元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其中長子,在先於朱燮元逝世,隻有次子朱兆宜現在管南鎮撫司僉書事,三子朱兆憲,做著錦衣衛指揮僉事,四子朱兆宣,現在正在南京工程隊中幹活。”

    崇禎一愣。

    在南京工程隊中幹活是什麽意思?

    按理說他們家應該不缺錢啊,還需要出門打工?

    愣神片刻才反應過來,應該是這人在南京做官的時候,手腳不幹淨,所以被送去了工程隊中。

    不然,解釋不了這個事情。

    見崇禎發愣,秦良玉也是一怔,隨即才明白自己說的不是很清楚。

    “四子朱兆宣,曾任南京後府都事、戶部主事。”

    秦良玉其實也有為朱兆宣說情的意思,她和朱燮元的關係不錯,還一起上過戰場,朱燮元兒子有難了,總覺得自己不幫一把,說不過去。

    而且據他了解,朱兆宣收到的賄賂並不是很多,完全是被當時朝堂之上,別的官員們給拉下水的。

    “哦,這樣啊,駱養性。”

    崇禎轉頭看向了跟在後麵的駱養性。

    “皇上,臣在。”

    駱養性小跑著上前行禮道。

    “查一查南京的那個朱兆宣,看是什麽情況。”

    崇禎沒有一張嘴,就給人免除罪行的習慣,盡管他有著這樣的權利。

    他不濫用權利,底下的人,就不敢輕易的開這個口子。

    上行下效,這種事崇禎可不想看到。

    "是皇上。"

    駱養性想都不想的立刻答應了下來。

    當時的南京,許多的官員,差不多都是,一個出問題,就牽連一大片,若是朱兆宣是被牽連的,那麽服役的時間應該不長。

    這都兩年了,應該也快出來了。

    要是能夠改了以前的那種做事的習慣,崇禎也不介意給一個不錯的官職,盡管許多人都把大明現在的官員稱作是牛馬。

    可想要做官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待遇好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在做生意的時候,還是有一點小優勢的。

    別小看這一點。

    多少人都求不來的。

    說完了朱燮元的事情,崇禎也就沒有再問起李仕奇,總兵官李維新、監軍副使李仙品、僉事監軍劉可訓等人。

    一切都已經不知就緒,就等著奢崇明父子和貴州安邦彥伏誅。

    簡直就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而且靠的還是秦良玉帶回去的火槍。

    (本章未完,請翻頁)

    “蜀中和別的地方不同,朕打算從新設置涼州,以此來給天下九州,再恢複一州,算下來大明已經有十一州了。”

    崇禎的意思,身旁的人都懂。

    隻要還有州設立,那麽就不許要有配套的官吏,這又是一塊很大的餅。

    “皇上的意思,還是要按照其他九州的方式,來治理蜀中?”

    秦良玉訝異。

    在此前很多朝代,都是讓蜀中遊離在統治之外的,隻需要蜀中承認了朝廷的統治地位便可。

    就是那個地方多山,多丘陵。

    道路難行,人口的分部也很廣泛。

    治理起來麻煩不說,還入不敷出,每年都要朝廷撥下大量的財物,來應對官府的一應開支。

    而且其中的民族繁雜,十裏不同俗可是不是簡單的說笑。

    若是一個治理不好,犯了當地的忌諱,可是真的要出大事的。

    “是,也不是,特殊的地方,總要有特殊的治理方法,不過有一點必須推行出去,就是必須遵守大明律,除此之外。也不是不可以交給他們當地的土司們自己去處理。”

    不是崇禎懶。

    民族的融合,也是有必要的。

    他可不敢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是他的軍隊裏,現在都有不少其他民族的人在給大明效力的。

    盡管這些人一開始隻是為了一口吃的。

    秦良玉目定口呆。

    就連臉上的皺紋,都刻滿了詫異,這種治理方法,著的有用?

    大明律,他們不是一直都在遵守嗎?

    難道這麽寬鬆的治政方案,還潛藏著什麽手段不成?

    崇禎對別的地方的少數民族,可沒有對蜀中的寬容,實在是他對蜀中那塊地方真的很佩服。

    不管是什麽時候。

    隻要對外的戰爭,差不多都是那個地方的人付出的最多。

    不過,這些事情,外人可不是很清楚。

    “若是如此的話蜀中可治。”

    秦良玉沉吟片刻,立刻就給出了一個很中肯的答案。

    也沒有出乎崇禎的預料。

    這一天是崇禎迎接秦良玉的一天。

    也是在這條回去的路上定下了如何對待蜀中製度的一天,在後世的曆史中,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一頁的。

    轉眼就到了崇禎十三年。

    這一年是庚辰年。

    原本的天災:蘇、鬆、湖等府的吳江、歸安等地晝夜傾盆大雨,水勢驟發,霎時洶湧,不分堤岸,屋宇傾倒。而米價騰踴,鬥米至銀三四錢,富家多閉糶,民食草木根皮俱盡,拋妻子死者相枕。強橫之徒三五成群,鼓噪就食,街坊罷-市,鄉村閉戶人情洶洶。

    直省告饑,而畿輔、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並無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澤量。

    這些都不在是問題。

    大明有著足以應付任何天災的儲備糧食,而沒了,天災也就在現在的大明所有人心中,不再是災難了。

    於是。

    大明可以說四海升平。

    可代善為首的大清,終於熬不住了,不斷的退縮,一直退縮到了奴兒幹都司的鬆花江沿岸。

    就連他們女真人的祖地,毛憐衛也都放棄了,和袁崇煥他們一邊戰鬥,一邊逃離到了一個叫做韓朵淪衛的地方,沿著烏蘇裏江繼續糾纏著。

    建州將軍李過,也順勢推進了自己士兵的防線。

    不過也因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手中的兵力開始有了捉襟見肘,向朝廷要兵,而軍部也已經批準了五千人新兵。

    於此同時。

    洪承疇也沒有閑著,北邊是去不了了,他就開始向西北方向用兵。

    不知不覺中,也已經占領了同時在沙井,答魯成,算是想著瀚海踏出了第一步。

    洪承疇沒有坐鎮冀州將軍府。

    而是到了宣府鎮。

    “洪將軍軍威鼎盛,蒙古人現在任何一個小部落都是聞聲而逃。”

    沈壽崇在清苦的宣府鎮,幹了已經有好幾年了。

    也就最近一年的時間,這裏才趕上了中原的繁華,各種道路的修建,有著草原畜牧的發展,還有著奶粉廠的建設。

    對當地的民生水平,可是提升的很快的。

    “一代天驕威永在,無窮碧落月長明。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從這裏一路打到西遼和花剌子模,才有了一代天驕的威名,咱們大明,在皇上的帶領下,也不是不可以做到這一點。”

    該說楊嗣昌宣府鎮的知府嗎?

    說話的水平,就是要比一個隻知道兵事的沈壽崇會說話的多。

    “哼!一代天驕?還不是不到一百年,江山就沒了,咱們大明往後可是要延綿萬萬年的,當年蒙古人隻是鐵騎厲害,隻懂得打仗,可不懂的治理地方。”

    沈壽崇也是不甘示弱。

    他說的也是實情,要知道,在史書上記載,成吉思汗可是差點在中原種植養馬的草料的。

    就這種本事。

    能夠讓大元存在差不多八十多年,已經很了不起了。

    “你們啊,嘴皮子不饒人,雍州的盧象升可是已經派兵打下了河套,布防在了狼山,陰山,賀蘭山,亦不剌山這一代了,在以前可是要封侯拜將的。”

    洪承疇可沒有值得高興的心思。

    若是以前,他可不會想到,會向這個方向用兵。

    眼前不是沙漠,就是草原。

    放牧足夠了,可要想占領下來,需要的士兵,簡直多的比李過占據建州需要的士兵都要多。

    怕是大明全員皆兵,灑進瀚海,都不一定能夠看到人煙。

    實在是被盧象升給逼急了。

    本來好好的向西擴張,誰知道,人家晃了一下,最後開始向西北方向進軍了。

    而且就結果來看,還不錯。

    在銀川那個地方,還發現了一個大型的煤礦,質量還很高,付出的那麽一點軍費,不但全部回來了,還能夠細水長流的,繼續發展下去。

    “盧將軍,也是有了劉文秀將軍分擔了一點壓力,才會向西北方向進軍的,咱們這裏不是官道剛剛通行嗎?”

    楊嗣昌說的是實情。

    官道的修建,卻是起到了連接邊軍的作用,使得大明軍力投放速度加快,重要的是這裏開通了機械列車。

    往來的運輸成本,進一步降到了最低。

    “路還是要修建的,最好能夠和秦直道一樣,直插蒙古的核心,這樣我的士兵才能夠打到更遠的地方,聽說一個鄂爾渾河聽漂亮,皇上想要看看。”

    洪承疇淡淡的說著,仿佛打到蒙古的腹地去,就是為了滿足崇禎想要看看那條河上的風景一樣。

    而開疆擴土似乎也不過是順帶。

    “既然皇上想看,那就要洪將軍多費點精神了,需要什麽,盡管說,我宣府鎮絕對管夠。”

    楊嗣昌說的豪氣。

    另一邊的沈壽崇也是熱血沸騰,隻要打出去,他就有軍功,這一天他已經準備了許久了。

    誰也別想攔著他。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