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錦襜突騎渡江初(二)

字數:8086   加入書籤

A+A-




        許多時候,答案比真實的結果,更加的讓人難以相信。

    鄭主此刻就在麵臨這樣的對話。

    來人仰頭看了一眼鄭主,然後低著頭,遲疑了一下,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方式,說出這句話來,才不會讓鄭主惱羞成怒的砍了自己的腦袋。

    “快說,到底是因為什麽?”

    鄭主已經琢磨著,自己是不是破財消災。

    又或者花點小錢,讓這些大明來人,幫著他把阮主給滅了。

    反正大明的官員們,都貪婪的很,隻要銀子給的夠,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

    隻是有點舍不得啊。

    鄭阮兩派在1627年至1643年期間進行了三次交戰。第一次(1627年,永祚九年)、第二次(1630─1633年,德隆二年至五年)、第三次(1635─1643年,陽和元年至九年),每一次戰爭都是勞民傷財,而且曠日持久。

    就是現在他手中都沒有多少財物了。

    也就珍珠多一點,可也要運送去大明,才能夠獲利。

    往年鄭芝龍鄭家的船隊都會往來河檜,可最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來過了,最近的一次,也不過是前來運輸糧食,讓他少賺了一點。

    “回鄭主的話,來的大明人,說是咱們南越的野豬,吃了他們大明的草,現在正率兵前來討伐不臣。”

    這名手下,還是沒有在他有限的腦子裏找到,可以委婉的說出,這件事的語言。

    畢竟,並不是任何一種語種,都可以像漢語一樣“博大精深”的。

    “什麽?”

    “咱們南越的野豬,吃了大明的草?”

    “大明怎麽看得出來,這個野豬是咱們南越的?”

    “還有,翻越十萬大山,人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是野豬了,說鬼話騙人,也得有個度啊。”

    鄭主一開始是詫異,接著而是驚訝,最後就是憤怒了。

    這句話,比莫須有更加的讓人難受。

    騙人,連一個好點的理由都沒有。

    這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嘛。

    鄭主想不通,為何這個時候大明的軍隊會開進來,一時之間,他能夠想到的也隻有阮主此人了。

    要說他們兩家的富有程度,阮主絕對在他們鄭家之上。

    要是阮主舍下麵皮不要,花費高昂的代價,賄賂大明的官員,也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在氣憤過後,該解決的事情,還是要解決掉。

    “你派人去和大明的軍官們說清楚,就說阮主給出了多少銀兩,我鄭家給出兩倍,隻要能夠幫著鄭家打敗阮主,奪取南越的權利,給三倍的銀子都是可以的。”

    他手中沒有多少銀子,可有的是珍珠。

    用珍珠折算成銀兩。

    對大明的將官來說,那就是賺了。

    “是鄭主。”

    手下立刻領命走了出去。

    隻有鄭主心中有點忐忑不安,他不知道那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隻是覺得,這一次大明來到南越的經過,實在太突兀了一些。

    已經有不記得多久,沒有得到過大明的消息了。

    本就被十萬大山隔著。

    隻要他們不主動走出去,大明的人很少有時間走進來。

    若不南越的占中持續的時間太長了一點,他絕對會帶上人去大明朝廷打秋風的。

    隻要去了,就可以用一點不值錢的玩意,換取大明的巨大財物。

    而這就是他們這些人,發家致富的捷徑。

    誰叫中原的皇帝們蠢呢。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不敢不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用那些漢人的話說朕不給的你不能要,給你的你不能不拿。

    前麵的一名手下剛走,後麵不大一會,又進來了一位,隻是這一位的腳步就匆忙的多。

    渾身狼狽的,看不出這人的年歲,就連手上的兵器都丟了還不自覺。

    “鄭主,鄭家打過來了,打過來了,現在已經占據了河檜,屬下也是拚了一條命不要,出來報信的。”

    鄭主臉色鐵青的看著這名從河檜跑來的手下,他自然知道鄭家是誰。

    那是幾年前和他交易糧食的鄭芝龍一家。

    當時給出的糧食價格很高。

    自己為了貪圖錢財,差點在當年,連作戰的糧食都不夠了,為此還而是了不少的南越子民。

    當然,對麵的阮主也沒有比他們好上多少。

    都給自己的貪婪,帶去了更加巨大的傷痛。

    “是鄭芝龍還是鄭芝虎?”

    來人不同,代表著將要麵對的事情就會不同,通常來說鄭芝龍要懂規矩一點。

    一個商人,總是在一開始會算計一些東西,隻要自己給出的價碼夠高,那麽這一場河檜的戰鬥,就能夠消失於無形。

    可鄭芝虎就不一樣了。

    在他心目中,寧願對上鄭芝龍,都不願意對上鄭芝虎,這就是一個隻會打仗,不管不顧的愣頭青。

    “來者是鄭芝虎。”

    正是因為看到了鄭芝虎,他才以為是鄭家打過來了。

    “完了,完了。”

    鄭主急的跳腳。

    前麵有大明的官兵,不過是舍財而已,可後麵的鄭芝虎又是怎麽一回事?

    “對了,鄭芝虎帶來了多少戰船?船上有多少人?”

    “遮天蔽日,數不勝數。”

    鄭主氣急,上去就是一腳,把單膝跪地的這名手下,踢翻在地。

    來一個人說是遮天蔽日,數不勝數。

    他很是為了他們南越的文化擔憂啊。

    連數數都數不清,動不動就是一個而模糊的詞匯,和曾經的那些大明來的大臣門,別的東西沒有學到。

    說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一個比一個精彩。

    而且還是統一的。

    仿佛生怕說錯了,被人笑話一樣。

    “給你個機會,再說一遍。”

    那名被踹翻在地的手下,連滾帶爬的繼續單膝跪地。

    慚愧的底下頭道“阮主,我,卑下數不清。”

    “數不清要你何用,給我拉出去砍了。”

    鄭主失去理智的瘋狂吼道。

    門外立刻就有人上前,按著肩膀,帶了出去。

    這名手下都嚇尿了,連呼喊冤枉,都沒有了想法,他拚著性命前來報信,就落了一個砍頭,還不如在河檜戰死算了。

    在這名手下剛剛被拖出去,身體過半門檻的時候,鄭主終於安耐住了心中的憤怒,有了一絲的理智。

    “慢著,給我關進大牢。”

    “謝鄭主。”

    忽然峰回路轉,自己免去了砍頭的罪行,這名手下立刻就恢複了一點精神,連忙道謝。

    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施舍,就是這麽簡單。

    他不需要道理,也不需要判斷對錯。

    隻要自己心裏不爽了,就立刻可以判斷一個人生死。

    要不然,為何有許多人,都喜歡掌握權力呢?

    沒有製約。

    隻有心血來潮。

    至於民不聊生,那管他什麽事?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正在鄭主一籌莫展的時候。

    戰船已經開到河檜的鄭芝虎,一咬牙,下定決心,讓自己的水軍登陸作戰。

    有著沿海的戰船火炮掩護,自己的士兵,也都是訓練有素的火槍兵。

    麵對一些連弓箭都不齊整的敵人,完全就是狼入羊群,隨便亂殺。

    一群人,乘坐著小船,吹著號角。

    浩浩蕩蕩的衝向了岸邊。

    這裏也是有碼頭的。

    隻是碼頭太小,根本就容不下密密麻麻的小船。

    登陸作戰他們沒有經曆過,隻是在香山縣隨便的訓練了幾次,之前從沒想過,有一天能夠用的上。

    沿岸,滿是硝煙。

    遮蔽了自己的視線,也遮蔽了敵人的視線。

    槍聲一響,就有煙霧和火光迸射而出,也而不管打不打得到人。

    隻憑借著響亮的槍聲,就已經讓敵人膽寒。

    而敵人的膽寒,就是鄭芝虎這一邊水軍們的膽氣壯大,本來忐忑的心情,忽然發現,原來敵人這麽軟弱。

    那還等什麽。

    這可是行走的軍功啊。

    不但可以升官,還可以發財。

    海戰本就極少,能夠撈到這麽一點戰鬥的功勞,不用鄭芝虎催促,每一個上岸的士兵們都會率先嚎上一嗓子。

    也不知道哪裏學到的這些。

    聽得後麵跟上來的鄭芝虎一陣無語。

    上了岸之後,他的水軍指揮能力,就立刻下降了一大半。

    不過就目前這個樣子,還要什麽指揮,衝上去一陣亂殺就是了。

    旌旗獵獵,號角長鳴,虎狼之師;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一連竄的形容詞就在鄭芝虎的腦海中響起。

    每一個都金光燦燦。

    他指揮過不少的戰役,沒一次都打的很是艱難,就隻有這一次,夢幻一樣的開局,夢幻一樣的結束。

    順利簡單的,差點都讓他不會指揮了。

    “這邊是戰爭,國家和國家的戰爭?”

    恍然之間,他發現曾經打過的那些海戰,都是小打小鬧,要是當年他們鄭家有這麽多的戰船的話。

    橫掃整個大海,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到了那時,隻要他說一聲,那一個方向的生意不能做了,立刻就沒有人敢鋌而走險的去送命。

    想著想著。

    有發現自己的格局小了。

    有著這麽強大的水軍,他們鄭家還做什麽生意,攔在險要的關卡出,像馬六甲海峽一樣的地方。

    隻需要收來往的過路費,一本萬利不好嗎?

    還需要勞心勞力的滿天下轉悠,要是一個生意做不好虧了,那可是血本無歸。

    大明崇禎十六年,八月。

    翻越過十萬大山的張春隊伍,占據了整個亭立周圍的縣城,兵鋒直指鄭主的位置,而鄭主派去談判的那些人,也都被順手捉了,關押了起來。

    另一邊的鄭芝虎,也進展迅猛。

    占據了河檜之後,立刻就兵發河內,往升龍那個地方進軍。

    一路上勢如破竹。

    手下無一合之敵。

    一時間,南越的北邊,旌旗招展,幾乎全是大明的旗幟,讓南越北邊的阮主,一時摸不清路數。

    不斷的派人前來打探情報。

    可都是泥牛入海,反而加重了北邊的神秘。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