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春風不染白髭須(二)

字數:8379   加入書籤

A+A-




        袁可立聽著崇禎用最輕鬆的語氣,說出了這一番話。

    心中立刻就明白,皇上對於這個國家,似乎很忌憚。

    每一層位置上的人,得到的消息都會不一樣,袁可立還以為崇禎是得到了一些李過出來的隱秘消息,覺得沙俄是一個絕大的隱患。

    才會在語氣當中,都不自覺的帶上忌憚。

    “沙俄這個國家,在洪承疇洪將軍,打進烏蘭巴托的時候,也從蒙古人的口中,聽說過這個國家,說是那裏地域嚴寒,幾乎常年都是在冰天雪地之中生活著。”

    袁可立實在想不到,這樣的國家,吃飯怎麽解決?

    沒地方種莊稼啊。

    難道頓頓吃肉?

    要是這樣的話,那裏的人又該多麽的強壯?

    “人家還是有地方,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是寒冷,冰雪不化,算起來沙俄的疆土,可要比大明大多了。”

    袁可立不知道崇禎從哪裏找到的這種地圖。

    居然能夠知道沙俄的勢力範圍。

    “對了,孫承宗想要回來了,你要不要去看看他?”

    崇禎話鋒一轉,突然說起了孫承宗。

    一直都在湖廣和陸鴻軒待著,一開始在湖廣賑災的時候,還是很積極的,隻是隨著時間的拉長,此人也就越來越沉默。

    到後來,幾乎連一個像樣的計策,都沒有想出來過。

    最多就是陸鴻軒實在忙不過來,吩咐一些簡單的活計,幹一下,主動性下降了很多。

    “現在大明正在攻略南越,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他回來幹嘛?”

    袁可立一愣,完全弄不懂自己這位老朋友心中到底在想什麽。

    和他一個年紀的人,也隻有他一人還活著,剩下的忘年之交,也都是走一個少一個,雖然當年孫承宗在遼東的時候,坑的他不輕。

    可到底是當時的朝堂,並不如現在這樣清明。

    能夠頂住壓力,沒有給劉興祚定罪,已經很了不起了。

    崇禎回憶著錦衣衛傳回來的一些消息,其中之一就是,孫承宗過得並不如意,原因是什麽,暫時還無人得知。

    隻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其中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總是和陸鴻軒格格不入。

    “他是請辭的,在自己的奏章中,說自己年事已高,不在是和東征西討的生活了。”

    對於自己的朋友,袁可立還是有點了解的。

    這種狀況還和現如今在蓋州,不斷幹活的李邦華不一樣。

    盡管兩人的年紀相仿。

    隻是一想到孫承宗的一些習慣,也就猜測到了一點東西。

    曾經的上一朝元老,不適應新朝的某些習慣。

    “請辭了也好。”

    沉默了片刻,既然做官不舒坦了,早早的走人也算急流勇退。

    免得到時候惹得雞嫌狗不愛,那就什麽人情都落不下來。

    正在此時。

    駱養性氣喘籲籲的帶著一群錦衣衛跑了過來。

    同時手中還拿著一疊卷宗。

    “皇上,鄭家家主鄭芝龍的傳回來了重要消息,同時送回來的還有這些卷宗。”

    上一次被崇禎邀請了一次之後。

    鄭芝龍連福建的老家都沒有回去,隻帶著自己的幾個得力幹將,孤身去了扶桑,走的時候給鄭芝虎的說詞就是,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兒子---田川七左衛門。

    崇禎一個愣神瞬間就想到了一個可能。

    那就是整個大明都表現出了想要拿下扶桑,所以鄭芝龍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孤身犯險了。

    “去軍部說事,順便通知一下李定國。”

    崇禎瞬間就做出了決定。

    他隱約的感覺到,拿下扶桑國,已經不遠了,陸陸續續的從一些商人們的口中得知,扶桑國的人口並不是很多。

    糧食也並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豐饒。

    也就幾個大名,幕府的人,生活的還算個人樣。

    其他人活得,還不如崇禎該沒有變法時候,大明的百姓。

    身邊沒有了王衝,崇禎一時還有點不習慣,好在跟在身後的高宇順如今鍛煉出來了,立刻就領命,向著文淵閣行去。

    軍部。

    如今多了一位副部長。

    秦良玉在來到了京師之後,就沒有想著回去蜀中。

    作為軍部的副部長,在沒有到來之前,都是晁剛在做事,如今把秦良玉要做的事情,分了出去之後。

    秦良玉才明白,她每一天要做多少事情。

    隨著大明的軍隊不斷的擴充,軍部的事務就更加繁忙了起來,不過有著參謀室和類似於文淵閣一樣的機構,叫做軍政室。

    也算是緩解了一下辦公的壓力。

    而且就目前來說,秦良玉主要分管的就是軍醫部這一個部門。

    大夫的培養,從來都是很艱難的,特別是如今的中醫。

    沒有各種機械輔助。

    隻憑著經驗,和對病症的辯證,沒點天賦,隻能是庸醫,而庸醫拿不到肄業證書,也是沒有辦法出去行醫的。

    怕的是出去治不好病,騙了百姓們之後,壞了整個中醫行業的名聲。

    秦良玉抬頭見看到了對麵的晁剛。

    隻見晁剛一隻手飛快的寫寫畫畫,不一會麵前堆積如山的文件,就削減了許多。

    “晁將軍,歇一會吧,我看你已經連續工作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了。”

    秦良玉起身,倒了一杯水,放在了晁剛的桌角上。

    “沒事,真快今天的活,就要忙完了。”

    晁剛感謝一聲,放下手中的筆,抿了一口泡好的茶水。

    “以前也這麽忙碌嗎?”

    秦良玉之前隻是領兵打仗,做這種文件批改,還真的不是很熟悉。

    “隻有打仗的時候才會如此,看上麵的物資調動情況,很顯然南越已經打下來了,現在張春和李長庚他們正在積蓄實力,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什麽叫做運籌帷幄,秦良玉算是從晁剛的身上感受到了。

    明明都沒有親臨現場,更沒有得到一些傳回來的消息,就從物資的運輸上麵,敏銳的察覺到南越國已經沒了。

    “那你有沒有想過,扶桑也將要被打下來了嗎?”

    晁剛話音剛落,就聽到門外傳來崇禎的聲音。

    一同前來的還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以及袁可立。

    “皇上重要要對扶桑出手了?”

    晁剛問出口之後,臉上就耷拉了下來,這就預示著,他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量,又要持續增加了。

    若不是他管著募兵這一塊,能夠從新兵之中,挑選出一些可以幫著他處理文件的人手。

    就憑他一隻手,還真就沒有辦法快的起來。

    秦良玉也是吃驚不小。

    任何的戰鬥,兩線作戰,最考驗的就是後勤。

    現在的大明在不知不知覺當中,居然也達到了這樣的要求。

    十幾年的大明百姓們衣食無憂,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了這一個時代當中。

    無論是朝堂之中需要的官吏,還是軍隊之中需要的士兵,都有了充足的儲備。

    “也該把那個地方拿下了,走吧,咱們去議事廳開會。”

    盡管大明的國庫已經很富有了,可軍部的議事廳,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

    正中央,擺放著的大名地圖上麵,已經多了一個用藍色塗抹的地圖,正是在大明商人們,行商的時候,不辭辛苦匯總出來的扶桑地圖。

    雖然並不是很專業,可到底要比《坤輿萬國全圖》要詳細的多。

    “皇上,從地圖上來看,士兵們以皇子的封國---永國(高句麗)做中轉站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話,要方便一點,距離也很近。”

    仔細的看著地圖,晁剛說道。

    一道狹長的島嶼,上麵的資源豐富的晁剛都有點憤憤不平。

    大明缺少金銀,缺少銅。

    可人家扶桑這些東西多的,露天都有。

    大明的商人,可是在這方麵發了不少的財富。

    “恩,可以先調集物資去往永國,士兵們從高那個地方登陸才最合適?”

    既然已經決定開戰了,崇禎就沒想過隻憑借戰船,打的扶桑國投降。

    他是在給自己的兒子,打封地。

    誰還管扶桑貴族,乃至於皇族的利益和存在。

    “皇上,還是先看看鄭先生送來的卷宗,都說的什麽吧。”

    駱養性悄聲對著崇禎說道。

    他怕這些人,一會討論的熱切了,把這件事給忘了。

    其實是他想多了。

    大明為了這件事,已經準備了很久了,也不是鄭芝龍一個人的消息,可以輕易的讓整個大明犯險。

    不過是多了一點勝算而已。

    “可以,先看看上麵都說了些什麽。”

    卷宗都用的是大明最新弄出來的密文。

    沒有這方麵的餓破解方法,也不過是一些從扶桑抄錄回來的佛經罷了。

    參謀們很快就對照著一些經史子集,挑選出自己需要的那一個字。

    而正在商討的時候,李定國也來了會場,一同前來的還有邢氏,作為大明最大的物流轉運使,李定國覺得,還是請過來一起商討最合適。

    ‘德川家族的統治已經到了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他的統治之下,扶桑上下日益穩定,整個扶桑四島呈現出一片安寧祥和的景象。’

    第一卷上就是這麽一句話。

    雖然簡單,可透露出來的消息無不說明著,現在的扶桑,已經沒有多少離開的軍隊了。

    承平的時間太久。

    早就忘了如何去打仗,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幕府軍隊相比戰國時代,有著顯著進步的地方就是大型火器的使用;在文祿慶長之役中,大明軍隊的大口徑火炮讓扶桑軍隊吃盡苦頭,而在大阪冬之陣中,德川軍隊大量裝備國崩炮(即是歐洲的弗朗基),而且受到高句麗的棒火矢啟發,扶桑也開始仿製並改造棒火矢,這使得幕府軍隊的攻堅和野戰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這是第二卷的簡單內容。

    看到這裏,每個人的心情都有點沉重。

    其他人都不由的看向了崇禎,若不是皇上銳意變法的話,現在的大明,火器方麵早就已經落後於扶桑國了。

    若是扶桑國忽然看到了大明的軟弱,想要上來打一場。

    大明又該拿什麽東西來抵擋?

    從一些海外傳回來的消息中,無不說明一件事,火藥就是中原人士發明創造的,可在火藥運用方麵。

    中原的人放了幾千年的煙花。

    而海外的人則是已經運用到了武器上麵。

    不得不讓他們感到羞愧,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原的朝廷,已經廢物到,不想抬起腳多走幾步看看周圍到底還有沒有餓狼存在的跡象?

    袁可立也是沉思不語。

    他已經老了,滿頭白發,可也得承認,以前的大明朝廷除了內鬥,還是內鬥。

    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能夠帶領大明走向強大的一群人出現。

    好在,在他白頭了的時候。

    已經看到了大明的盛世,他已經很滿足了。

    崇禎也是無語。

    原來扶桑的科技,也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對於這一次遠征扶桑,崇禎覺得,還是多帶一點火炮的好,免得傷亡太大,給士兵們的父母不好交代。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