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堂上謀臣帷幄(一)

字數:7898   加入書籤

A+A-




        賽音山達的意思是“好水池”。

    然而,它偏偏又是蒙古最為幹燥多塵的部落之一。

    南邊與小部落烏拉烏拉相接,北接部落納來哈,本來在隻是作為一個進攻鄂爾渾河的一個中轉站。

    可誰讓納來哈被發現了煤礦。

    還是那種露天就可以開采的煤礦,更重要的則是,被道院的人探查過後,返現其儲備居然很大,瞬間起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就高了好多倍。

    目前,已經有人提出,修建一條通向賽音山達的機械列車了。

    不但可以解決運輸兵力困難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往回去拉運物資,也會容易很多。

    如今鄂爾渾河已經被占領了下來。

    洪承疇的臉龐,被風沙侵蝕的,看不出原本儒雅的姿態,和外麵守衛的士兵們,幾乎沒啥區別。

    他已經一年沒有見到家中的妻兒了。

    說不想回去,那都是騙人的。

    手底下的士兵們,也已經換了一茬了,有了戰功的,都回到了薊州,而新兵則還是要繼續戰鬥下去。

    至於烏蘭巴托,洪承疇並不是不想去。

    而是那個地方,是蒙古人的首都,崇禎不來他們也隻能是駐兵把守。

    在這個時代,許多的忌諱還是要講究點的。

    此刻已經十一月中旬了。

    天氣也越發的寒冷。

    若不是有著煤炭取暖,此地的不少大明士兵們,都會因為寒冷的原因,而生出凍瘡,這在遼東的時候,許多人已經受到了教訓。

    隻是隨著大明的物資,越加的豐富。

    對於抵禦寒冷這一方麵,有了長足的長進,棉衣,棉褲,棉手套,棉護耳,還有一些可以有效治療凍瘡的藥物。

    當然,這些軍用產品,也在悄然的流向了民間。

    結實耐用,若是不加限製數量出售的話,怕是軍隊都拿不到多少物資。

    好用啊。

    煤球,煮著水壺。

    水壺中的水,看起來咕嘟咕嘟的煮個不停,實際上水壺裏麵的水溫,並不如大明中原的水溫高。

    這是道院的人測試出來的結果。

    每當看著水壺中的水,沸騰起來,洪承疇眼中就閃過一絲不可思議。

    若不是道院的人來此,揭示這個問題的答案,誰能夠想得到是因為什麽。

    伸手看了看掌紋,心中思考著無處不在的氣壓。

    用道院的官話來說就是高原反應。

    隻有經常住宿在這裏的牧民們,才會很熟悉這樣的環境,這也是很早之前,中原王朝,為何很難占據這個地方的重要原因。

    不清楚其中的隱秘,都會被當做是一種詛咒。

    然而,揭示了之後,就沒啥稀奇了。

    總會有一些方法來應對。

    “這水燒不開,喝著會不會有毛病?”

    洪承疇閃過一個疑問。

    在很早之前,大明的人喝水可不管有沒有燒開過,隻是道院在報刊上刊登的一些消息,說是生水喝了會對人不好,容易生病。

    不管真假,反正人們對這種便宜實惠的辦法,還能夠預防疾病,最多就是多燒點材火,無所謂的事情。

    經過了幾年習慣,現在就是讓熱門喝生水,也不會有人願意了。

    正思索間,門外的傳令兵推門走了進來,

    “將軍,京師來人,正在會客廳等著。”

    不年不節的,突然京師來人,讓洪承疇心中閃過了一絲疑慮。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邊的李過,已經無力繼續向北,一個是士兵對於氣候的適應問題,另一個則是疆域太大了。

    防守起來都很吃力,更不要說積極進攻了。

    而且在南邊,大明還在攻略南越國,西邊的盧象升也沒有閑著,正在和劉文秀聯手,打算重新打到阿端衛,曲先衛,安定衛。

    會客廳中。

    洪承疇一眼就看到來人正是晁剛手下的傳令兵。

    “洪將軍,朝廷詔令命你即刻交接手上的事務,回轉京師。”

    傳令兵沒有說多餘的話,隻是遞出去了一張-軍部軍令,這個可不是平時的軍部公文公文,代表的意思就是無條件,立刻執行。

    洪承疇看到這個,很有種曆史上嶽飛接到十二枚金令的既視感。

    “京師是不是有什麽變動?”

    遲疑著,洪承疇接過軍令,他對京師的消息也算靈通,之前可沒有聽說有什麽重大措施將要實施啊。

    “變動倒是沒有,就是各方麵的備戰物資運輸很頻繁,多餘的話,在下也不敢多說,都是機密。”

    傳令兵隻是顧左右而言其他。

    雖然說得兒很模糊,可洪承疇的眼睛一亮。

    大明的戰事,是四麵開花。

    這是又要打仗的節奏,就是不知道這一次是要去打誰?

    洪承疇沒有深問。

    問了人家也不會說,反而會違反一些軍隊的紀律,到了京師自然都會明白,隻要不是給他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好。

    畢竟他出兵瀚海,可都是憑借著便宜行事,臨機決斷這一條例來進行的。

    開疆擴土沒有錯。

    放到現如今的大明,那個地方去說都有理。

    少了朝堂上的文臣指揮武將,打仗簡直不要太簡單。

    很快,賽音山達的上空,就響起了牛角號聲。

    號聲洪亮宏偉,讓周圍的牧民們則是一陣膽寒,在很早之前,就是這樣的號聲,伴隨著槍聲,他們蒙古人的部落,就一個個的淪陷了。

    這一次大明的人又要做什麽?

    實在是被打怕了。

    大明軍隊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關乎著他們是活著,還是成為給大明放牧的奴隸。

    盡管,當前的放牧生活,還算不錯。

    吃得飽穿得暖。

    與此同時。

    孫傳庭的消息傳遞就快速的多。

    自從去了袞州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回到過京師,南征北戰多年,現在也從一個小小的將官,被皇上提拔於微末。

    即便是成了將軍。

    也依然感覺到自己的這半生,過得有點奇幻。

    被皇上當年選出來的三個人,洪承疇,盧象升,還有他自己,都在領兵打仗這一方麵,有著絕對的自信。

    雖然三人之間沒有交過手。

    可彼此之間對於彼此的實力,還是很認可的。

    如今也就盧象升的機會少了一點,看起來戰功不是很充足。

    不過盧象升待著的地方,可是皇上重振大明的起始地,意義非凡。

    他是乘船到達天津,然後乘坐機械列車到達的京師,許久未曾回來過,京師的變化大的他差點找不到記憶中熟悉的場景了。

    圍了一圈又一圈的新城。

    堅固平整的官道。

    兩旁矗立的常青樹,仿佛永遠也不回老去的士兵。

    “大明的變化可真大。”

    在下了馬車,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京師的街道上,商鋪林立。

    街道上的老人,小孩,讓整個京師,都有了一種莫名的生機。

    他還記得,在離開京師的時候,雖然也有老人和小孩,可到底是不如現在多。

    “這幾年,百姓們的生活過的好了,就是出苦力的人少了。”

    傳令兵說著自己看到的,聽到的。

    如今的百姓們,種莊稼的時候,都是雇傭一些奴隸,而掙錢的來源也都是去工廠。

    除非是一些大一些的農莊。

    可也大多數都是機械,需求的人力也在進一步的減少。

    反正,髒活累活,都有奴隸們去做,自己則是真正的做老爺一樣,每天的閑暇時間不是去聽戲,就是品茶看書。

    小日子過的,比很早的那些土財主都舒坦。

    傳令兵的話,孫傳庭也有過了解。

    袞州在某些方麵,也都是一個樣子,大明的連年征戰,俘虜的奴隸不少,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人去使用。

    都想著的是,自己一身的力氣,要是讓奴隸們都把活幹了,他們吃什麽,喝什麽?

    情緒還有點小抵觸。

    不過現在嗎?

    手裏有錢的人,要是不養幾個奴隸幹活,都配不上他們大明人的身份似得。

    奴隸在一時之間成了一種稀缺的商品。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大明的百姓,現在被皇上給養的······”

    孫傳庭要了搖頭,剩下的話沒法繼續說下去。

    不過這也算是一種對皇上的讚賞。

    不是任何一個朝代,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誰說不是,不過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咱們大明的天朝上國的尊榮。”

    傳令兵滿臉的自豪。

    他是讀過史書的,史書上都在說中原的王朝都是天朝上國,可他在字裏行間,都隻找到了“仁義道德”四個字。

    還是隱晦的透漏出“吃人”的四個字。

    天朝上國沒見到,不過每一次朝廷賞賜出去的物資,可是不少。

    中原人對周圍的藩國仁義,可不見得藩國會對宗主國仁義,人家覺得實力差不多了,該翻臉的時候,依舊會翻臉。

    誰管你當年送出去了多少的好處。

    不都是應該的嗎?

    也就隻有現在的大明,是真的做到了天朝上國這一無上的尊榮。

    所有人都是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可不是書上隨便的幾句話,空喊一下口號比得了的。

    “天朝上國嗎?”

    孫傳庭在嘴裏咀嚼的好幾遍這句話。

    眼中的亮光,卻是越來越明亮。

    心中想的則是,當年蒙古人一統天下的時候,可以把漢人分成三六九等,憑什麽現在的大明就不能這麽做?

    更早的曆史,可是都把漢人當成兩腳羊的。

    現在大明的漢人隻是把這些人當成了奴隸,這一點比被吃可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據他得知的一些消息。

    做奴隸的這些人,可要比曾經在他們部落裏,過的要舒坦的多。

    “願天朝上國,萬萬年。”

    孫傳庭不由得念叨了一句。

    “願天朝上國,萬萬年。”

    身旁陪著他的傳令兵,也跟著大聲的念了一遍,周圍聽到這一番話的大明子民,雖然不明所以,卻也好奇的在口中念叨著。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