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此日樓台鼎鼐(二)

字數:7559   加入書籤

A+A-




    講道理。

    從來都是強者給弱者去講,才會有人去聽,而且是恨不得用小本子記下來,仔細的逐句分析其中的意思。

    五島盛清就是其中之一。

    恭謙的態度,讓說話的孫傳庭很滿意。

    不管真假,隻要態度正確,能夠為他所用,那麽其他的小節,都可以忽略不計。

    “你五島氏族,時代經營五島,往後可就不行了,必須學著大明改成郡縣製,不過可以任命你為五島縣的第一任知縣,你可願意?”

    孫傳庭一個人自說自話了一陣。

    忽然覺得,一個人要是太恭謙了的話,也是無趣的很。

    隨即就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反正空口白牙,先給一點承諾再說,想要用人家,就得給點好處吊著。

    以後不但要有知縣,還得有縣丞,主薄,典吏等等官職。

    一個知縣的頭銜,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沒了世襲。

    也沒了大名的特權,最為經常和商人們打交道的五島盛清,自然是了解過大明朝廷的一些製度的。

    知縣的官職,已經很大了。

    雖然還不算是一言九鼎,可也總好過成為大明的俘虜吧。

    他們也是有消息,從南越國傳回來的。

    如今整個南越國,那還有什麽貴族,不過是因為抵抗到底,所有的人都被送去修路了。

    那樣的苦力,一輩子做下去。

    何時是個頭?

    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才是。

    “謝將軍的知遇之恩。”

    五島盛清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話,說的讓孫傳庭都聽得咂舌不已。

    “不用謝我,要謝你就謝崇禎皇上,若不是因為要保護汪直的遺物,一輪火炮下去,你們就是連棄暗投明的機會都沒有。”

    孫傳庭不說投降,而是說棄暗投明,不過是話說的好聽,讓五島盛清臉上更加的感激而已。

    “孫將軍說的是,在下等人,都是沾了汪直前輩的光,這一點我等都是明白的。”

    五島盛清連連點頭。

    本來在五島被攻擊的時候,他們是有機會逃跑的,隻可惜的就是,一時之間,放不下到手的財富,耽擱了一下,就再也走不了了。

    實在是大明的進攻速度,太快了一些。

    “現在,你帶著你的人,跟我們走,長崎的路,還需要你來帶領。”

    孫傳庭毫不客氣的說道。

    仆從軍。

    在韓楓攻打朝-鮮的時候,也是這麽做的。

    不過那個地方太小,之一輪攻擊過後,就再也沒有了反抗勢力存在。

    死在大明火槍兵之下的敵人並不多,隻有那些仆從軍不知道為何,殺瘋了。

    而且戰鬥力強大的讓人側目。

    在朝堂之上,還因此而討論過一段時間。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在一群人開始背叛自己的國家之後,下起手來可要比敵人還要凶殘。

    不過是因為自己的羞恥心作祟。

    很奇怪的一種現象。

    被崇禎命名為‘心理學’。

    也不知道這樣的一個學派,往後會不會成為一種和道院裏研究的東西一樣,成為一中科學的派係。

    “是,將軍大人。”

    五島盛清的身份轉變的很快,反正和自己的兄弟之間,關係並不咋滴。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其中矛盾重重。

    現在成了大明的一名知縣,為了大明出力,也是很正確的一件事情。

    另一邊。

    做法和孫傳庭不同的洪承疇,也已經開始登陸1歧島了。

    1岐島除了本島以外,還有二十一個附屬島嶼:當中五個島有人居住、其餘十六個島是無人島。

    鄉浦主要城鎮、勝本和蘆邊等地有碇泊港。

    在“古事記”中,被稱為伊伎島,是扶桑國土誕生中最初的“大八島”之一。在中國“魏誌倭人傳”中記載稱為“一支國”,屬於邪馬台國。

    進攻這樣的一個小島,並不費事。

    在簡短的攻略之後,留下了一百士兵留守之後,就接著繼續往前行去。

    “若是孫傳庭,遇到對馬島上的事情,你說他會怎麽做?”

    走了一路,洪承疇都在思索著,自己有沒有錯漏的地方。

    遠征可不是兒戲。

    任何一點小小的破綻,都有可能無功而返。

    諸葛神侯之所以算無遺策。

    也不過是一生謹慎小心罷了。

    他自認為比不上諸葛神侯的萬一,所以就更加的需要謹慎。

    “孫將軍你我也都是了解的,對馬島上的那些貴族,必須拿下,洪將軍這麽做,想必孫將軍遇到了,也一樣會這麽做。”

    楊廷麟不假思索的說道。

    在鳳陽府的時候,他和孫傳庭可沒少打交道。

    “現在孫將軍應該正在攻打五島吧,那塊島上的五島氏族,你認為孫將軍會如何處理?”

    洪承疇忽然換了一個說法。

    看似同一個問題,實際上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一個是世代相傳,另一個則是因為戰功,才從幾百年前開始的傳承。

    而且重要的是。

    對馬宗家最喜歡做的就是欺上瞞下,這樣的事情,別的地方不清楚,就是在高句麗的記載當中,都數不清有多少了。

    大明不需要這樣隻顧著自己的人。

    無論這個人對當地有多麽的重要。

    楊廷麟齜牙咧嘴的思索著,這實在是一個讓人很頭痛的問題。

    他本來都想要脫口而出,說是和對馬島一樣對待即可,可話到嘴邊了,才立刻收住。

    能夠被洪承疇問出來,很顯然是有不同的看法。

    盡管看起來,兩者都差不多。

    “孫將軍應該會發展一點仆從軍吧,我也不是很確定,洪將軍,你也知道,我隻是會打水戰,其他的都不是很有辦法。”

    遲疑了幾下,楊廷麟還是老實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反正自己對這方麵不懂,多問幾句,往後遇到了,還能夠有一個參考答案。

    “你小子,滑頭。”

    洪承疇笑罵了一句。

    隨即想了想,接著道:“若是有機會的話,孫傳庭會發展一點仆從軍的,就看五島氏族識不識相了。”

    有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若是五島氏族忽然之間要盡忠扶桑,孫傳庭就是有想法,也絕對是沒有辦法。

    隻能給一個痛快,這樣的人,就算是被送去修路,都會背地裏幹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的。

    還不如全部沉海,不但幹淨衛生,還省卻了很大的麻煩。

    楊廷麟若有所思,心中暗呼:學到了。

    果真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此一時彼一時,兩個看似相同的島嶼,上麵的家族也都差不多,卻能夠被分開區別對待。

    其中隱藏的意思,就夠他好好的琢磨一陣子了。

    “扶桑五畿八道之一,前麵應該就是山陰-道了吧。”

    洪承疇通過望遠鏡,看著眼前的海岸線。

    船隻行駛了好幾十天,送算是要到達目的地了。

    五畿七道,指扶桑全土在律令製下的行政區域劃分。

    “五畿”指京畿區域內的五個令製國,又稱“畿內”或“五畿內”。具體指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畿內為帝都所在地。全國以畿內為中心呈放射狀通向各國(地方行政單位)國府的交通聯絡地區,劃為七道。

    “七道”指京畿之外的扶桑全土,因仿中國唐製,皆以“道”稱之,共分七道(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陽道、山陰-道、南海道、西海道)。

    七道中皆建有同名的官道,構成古代日本的交通路網。七道之間有大路、中路、小路的等級差別,間接代表著繁榮的程度。

    “看地圖上,應該是那塊地方了,從扶桑傳回來的消息要是準確的話,哪裏應該喲八個小國家,分別是丹波國,丹後國,但馬國,因幡國,伯耆國,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也弄不清楚,還沒有大明的一個縣城大的地方,居然也可以稱作為國家。”

    楊廷麟展開地圖,照著上麵,念叨了一遍。

    “以後就要改名字了,都叫縣,前提是咱們要打下來。”

    洪承疇難得的開了一個玩笑話。

    “當然,要是朝廷願意的話,改成鄉鎮也不是不可以。”

    山陰-道就在眼前。

    洪承疇從望眼鏡中,可沒有見到扶桑,有任何出動戰船前來攔截的意思。

    隻有在一些草木茂盛的枝葉當中,偶爾能夠看到一些兵器閃過的寒芒。

    “扶桑人是想要埋伏咱們,看來是不清楚,我大明戰船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楊廷麟自信的說道。

    特別是兩艘鐵甲戰艦上的主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這一點,劉世勳將軍,已經把具體的對戰參數都通過實踐,送回了大明。

    目前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多。

    一直沒啥大作用的魚-雷,在文萊周圍的海域當中可是大出風頭。

    火炮有可能因為各種狀況落空,可那種潛藏在水中的魚-雷,可是一打一個準,不傷人,隻炸船。

    效率高的可怕。

    “他們正式因為清楚大明鐵甲戰艦的厲害,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炮彈還是省一些的好,他們既然想要登陸作戰,咱們就滿足他們的要求。”

    現在還不是火炮支援的最好時機。

    遠征的麻煩就在這裏,物資的供應都得精打細算。

    洪承疇可不願意,在一開始就把火炮浪費在這種地方。

    “那行,需要火力支援的時候,立刻給我信號。”

    楊廷麟從善如流的答應下來。

    一場即時的戰鬥將要打響,作為大明的這一方進攻方,卻是一點都沒有大戰將起的那種壓力。

    在洪承疇和楊廷麟相互閑聊的時候。

    運兵船中的士兵們,也都在說著自己這一次能夠拿到多少戰功,換取多少錢財。

    土地現如今在大明已經不稀罕了。

    大明不知道有多少閑置的土地,現在是無人耕種。

    遷移出去的人口多了,土地的壓力,自然就減輕到了最低。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