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不日四方來賀(二)

字數:8127   加入書籤

A+A-




                      德川家光做夢也沒有想到。

    在他們扶桑不受重視的一個女人,在大明來的兩位,用強大的武力,迅速推平他們扶桑的將軍暗中,卻是奇貨可居。

    洪承疇和孫傳庭和德川家光,一番談判之後,就定下了各自的約定。

    送女人是扶桑的傳統。

    這一點就是到了幾百年以後,也是一個樣子。

    很顯然,能夠送出去自己的妹妹德川興子,德川家光心中還是很高興的。

    這說明,哪怕是扶桑將來換了皇帝。

    他們德川家族的人,也一樣是富貴滿門。

    與此同時。

    荷蘭人的威廉二世,也早就對大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為‘海上馬車夫’稱號的荷蘭人,也有著自己的驕傲,奈何這份驕傲,在自以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候。

    一頭撞上了大明。

    在很早之前,就因為和大明在海上作戰,從而輸了戰爭,做了賠款。

    現在在文萊那個地方,再次被打的滿地找牙。

    這就讓人很是驚懼了。

    接下來的大明對外的擴張辦法,就加深了這一恐懼。

    他們可沒有辦法,麵對那種能夠漂浮在水麵上的鐵船。

    而且,上一次答應了扶桑,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給出一點援兵,盡管兵力沒有到達,可消息是傳遞出去了。

    威廉二世可是聽說,大明的人睚眥必報。

    這算是結仇了。

    “大明明年開春要辦一場宴會,你帶著荷蘭人的誠意,去表達一下,我對大明皇帝的敬意。”

    威廉二世吩咐自己的書記官道。

    表達誠意,肯定是要給出巨大的好處的,他舍不得,也得大出血。

    身旁的書記官,略一遲疑的道“國王陛下,恐怕咱們荷蘭人的寶物,大明並不一定稀罕,我聽說大明有一種叫做玉石的東西,在咱們這裏,並是不是多麽稀罕,要不情請能工巧匠,雕刻一座美人玉像,送到大明去?”

    “時間上恐怕來不及。”

    威廉二世聽到不用自己大出血。

    很是送了一口氣,可接著就對時間緊迫這一問題,又蹙起了眉頭。

    “這一點也可以解決,隻要玉石夠大,夠純粹,咱們完全可以帶著匠人,一起去大明去雕刻,這樣會顯得更加有誠意。”

    書記官沉聲道。

    “那就這麽辦。”

    威廉二世立刻就敲定了這個決定。

    另外一邊的西班牙人也是如此。

    不過他們沒有送什麽玉石,而是送了一個蔚藍色的寶石,就仿佛天邊夜幕上,閃爍的最亮的一顆,很神奇的星辰。

    英國人······

    所有知道這一消息的國家,都是聞風而動。

    隻有最臨近的一些小國家,就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也沒有辦法去往京師。

    因為在大明四麵楚歌的時候,這些人幫不上忙,也沒有打算幫忙之後,這樣的藩國小弟,大明也就不需要了。

    沒道理,在大明強大的時候來打秋風。

    衰落了之後,就開始落井下石。

    南掌國,眼看著柬埔寨落入了大明的手中,索林那旺薩就滿心的煎熬。

    有心放棄南掌國的國主之位,卻又舍不得到手的權利。

    相比較而言,暹羅國要比他們南掌國好上一點,畢竟和大明的疆域不接壤啊。

    也怪他心裏忽然起了邪念。

    幹嘛要對大明的雲南邊境,做出侵占的舉動?

    南越國,就因為野豬跑出去吃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大明的一口草,然後就沒了,就是其中的那些貴族們的下場,也都很慘。

    他們南掌國。

    是不是將要迎來比南越國還慘的下場?

    一時之間不敢深想。

    至於隔壁的鄰居,暹羅國也是如此,離著身邊的猛虎太近,許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更遠處的國家,等到接到消息之後。

    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大明,也都來不及了,隻能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

    盧象升的隊伍已經打到了羅布泊這個地方,在當地他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記述。

    那就是在中原的曆史當中,有著一個叫做“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東西。

    是武則天紀功柱。簡稱“天樞”,寓意“天下中心樞紐”,是武周盛世的標誌、世界中心的象征。

    由各國君臣籌資百萬億建於神都(今洛陽),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標誌著中國古代國際地位達到頂峰,是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統領萬國、協和萬邦的見證。

    長壽二年(693年)第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大戰爆發,武周成為唯一的戰勝國。

    為紀念這一次的戰役,大獲全勝,694年八月,世界200餘國元首在波斯國大酋長abraha(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銘紀功德,貶唐頌周。

    武則天批準。

    東夷人毛むくじゃら(毛婆羅)設計模型,高麗人(泉獻誠)運輸銅鐵,(高足酉)雕刻。

    次年四月建成,柱身碑刻大戰功臣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種記述,是不是真的?你們誰在史書上見到有這樣的記載?”

    盧象升自己是不清楚的。

    現如今翻書去查找,他人還在沙漠之中,也都需要浪費很大的人力物力,隻能在自己的隊伍當中。

    “我下去問一下來自洛陽的士兵們,看他們有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傳說。”

    隨軍參謀沉吟了一下,立刻就做出了決定。

    “行,你去吧。”

    盧象升揮了揮手,自己卻站在原地,沉思者。

    像這樣的功績,名垂青史簡直不要太簡單,沒道理他學了這麽多東西,都沒有聽人提起過。

    見證了中原民族的輝煌時期的東西,為何到現在連一點殘留的痕跡,都沒有多了?

    不大一會,參謀就回來了。

    很顯然,這一次的詢問,很順利。

    隻是參謀的臉色並不是很好看。

    “打聽到消息了?”

    盧象升問道。

    手中拿著的一塊羊皮紙,卻是小心的疊起來,放進了一個準備好的木盒子裏。

    上麵記載的就是,突厥戰敗之後,倉皇出逃時,留下的一點經過。

    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則是記述最多的一句話。

    “打聽到了,在武周時期確實有這麽一個紀功柱,隻是後來被唐玄宗認為是對大唐的侮辱,所以下令給熔煉了。”

    參謀的心,最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可都是在抽搐這。

    這玩意可是能夠傳承下去的好東西。

    是屬整個中原民族的隗寶。

    可就有某一些敗家子玩意,可以使勁的折騰,讓好好的武周傳承,忽然就分崩離析了。

    這應該也是大唐衰落的開始。

    盧象升聽得是目瞪口呆。

    他現在也來越相信皇上說過的話了,隻有中原人自己,毀壞自己榮耀的時候,是一點都不心疼。

    都說唐玄宗是多麽厲害的一個英明皇帝,單憑這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可以看得出來,不但是一個敗家子。

    還是一個昏君,大大的昏君。

    大唐在武則天去世之後,還能夠存在那麽多年,隻能說是武則天在世的時候打下的基礎實在是太雄厚。

    這樣敗家,都一時半會還能夠堅持住。

    可想而知,當時的武周時期到底有多麽的輝煌。

    “唐朝的史書,沒眼看了,都寫得是什麽狗屁玩意。”

    盧象升難得的爆了一句粗口。

    失態的情緒,讓他作為漢人,作為中原人的自豪感,連宣泄的地方都找不到。

    “這裏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今天下午開會,布置一下後續的用兵情況,我就要會西安府,準備去京師參加這一次的盛世盛典了。”

    盧象升本來還沒有想好給皇上送一個什麽樣的禮物。

    現在有了。

    重新鍛造一個和曆史上,一模一樣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出來,就放置在洛陽,供後人瞻仰前人的偉大功績。

    唐朝的皇帝不喜歡的東西。

    他們大明卻是很喜歡的。

    重現曆史。

    重現盛世。

    這一種偉大的功績,怎麽能夠缺少。

    雖然是個仿製品,可意義非同凡響,這一代的人不做,後來人又拿什麽來增加國家的認同感?

    曆史的厚重,就是在這種一點一滴中形成。

    盧象升不知道的是,在整個世界上,這樣的紀功柱,也是少之又少。

    已知的就隻有三個。

    羅馬圖拉真紀功柱是其中一個,為羅馬帝國“最佳元首”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其征服達西亞並將羅馬疆域擴張到曆史上最大範圍,被譽為“實現羅馬偉大複興”的精神支柱。

    可也沒有刻錄萬國元首的名字。

    這一點相比之下,就有點自說自話的意思。

    另外一個印-度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被視為印-度最偉大的皇帝。

    為銘記征略,弘揚佛法,他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

    可也是自己給自己建立的。

    哪有“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名至實歸,是別的國家,自發的給武則天修建的一座紀功柱。

    隻可惜的就是,最有象征意義,最能展示漢民族輝煌的一個紀功柱,已經被人給敗家了。

    就是把唐玄宗拉出來鞭屍。

    也無計可施。

    畢竟,在曆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隻有武周時期,任何其他的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

    盧象升做事還是很雷厲風行的。

    回到了西安府,立刻就找人搜查關於“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所有消息,造型,圖刻,上麵記錄的名字。

    也都要力求真實的還原。

    而接到這個任務的商人們,也都高興的睡不著覺。

    能夠參與到這樣的盛世當中,想來他們的名字,也會流傳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引起的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

    越來越多的人,對唐朝時期的那些皇帝的品行,越來越鄙視了。

    改史改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真假。

    在曆史上的諸多朝代當中,也是第一個。

    於是,唐朝時期的曆史,也都成了茶餘飯後的一些消遣的話本。

    隻是在流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有發現,還不是一些《隋唐演義》之類的話本更加有說服力。

    (本章完)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