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俄國慫了

字數:7144   加入書籤

A+A-


    英國人開始活動時,奧匈帝國也接待了來自俄國的代表團。

    

    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可是大事,比不輕不重的支持聲明要嚴重多了。

    

    一旦簽訂,就決定了未來數年的外交走向。

    

    對於奧匈來說,幾乎是將巴爾幹拱手相讓。

    

    事實上弗朗茨並不想放棄巴爾幹,隻是受國內局勢影響,無法再進行擴張而已。

    

    在奧匈的政治框架內,匈牙利擁有一票否決權,也就是說他們用30的財政義務收獲了50的政治權利。

    

    這種情況下,幾乎是一切開疆拓土,可能分薄匈牙利權力的行為,都被他們所反對。

    

    允許奧地利吞並半個意大利,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匈牙利人的忠誠也就到此為止了,奧地利接下來就算打下整個歐洲,疆域也別想擴展一分。

    

    對此,弗朗茨一方麵嚐試緩和國內局勢,一方麵把目光轉向巴爾幹之外的地方。

    

    目前他能想到的就兩個,一個是重返德國,一個是海外殖民。

    

    前者是建立聯盟,後者則是擴展沒有政治權力的殖民地。

    

    雖然匈牙利百分百還是會反對,但不至於像擴張本土那樣反應激烈,未來興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他邀請西班牙共建市場就算是一次嚐試,想從英法等殖民大國手裏搶飯吃,團結友好國家是第一步,而整個歐洲沒有比西班牙更合適的對象。

    

    奧匈帝國不是不想殖民,隻是之前隻有亞得裏亞海的出海口,連進入地中海都要經過意大利的允許,殖民戰略自是無從談起。

    

    如今桎梏已解,以奧匈的實力,要求一片陽光下的地盤再合理不過。

    

    接見完俄國代表團後,弗朗茨和內閣成員們交談許久,也未能統一意見。

    

    這還是頭一次提出互不侵犯的概念,以往都是直接結盟的,防禦同盟、軍事同盟等。

    

    雖然互不侵犯的效力沒有同盟大,但畢竟是正式的外交條約,還是要通知匈牙利一聲,如果對方不同意,中央政府也不好私自行動。

    

    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當然有電報連通,半天不到就收到了安德拉希的回信,內容很簡單:“匈牙利反對。”

    

    ……

    

    “那隻能拒絕俄國了。”博伊斯特歎息一聲,平心而論他還是有點想答應的。

    

    “嗯”弗朗茨點點頭:“但也不全是壞處,我們不簽互不侵犯,巴爾幹局勢說不定還有得救,至少俄國人不會那麽輕鬆。”

    

    兩人都不感到意外,因為安德拉希是著名的俄羅斯反對者,或者說整個匈牙利差不多都是這樣。

    

    作為一個國中國,匈牙利基本隻剩下了三件事:發展經濟、反對奧地利擴張、反對俄羅斯擴張。

    

    匈牙利為了保護本土安全,同時鎮壓境內的巴爾幹民族主義者,對一切可能造成巴爾幹局勢不穩的行動都持反對態度,其中俄羅斯是他們的頭號提防對象。

    

    哈布斯堡的什麽德意誌戰略,什麽殖民戰略,他們都不關心,也不會為此而向俄羅斯讓步。

    

    博伊斯特想了想,提議道:“既然要拒絕就拒絕到底,連支持都不要給他們,俄羅斯退讓了最好,不退讓的話,我們的態度也能讓英國鼓起勇氣,到時候才方便我們發揮。”

    

    弗朗茨對此很是認可。

    

    三天後,沙皇便收到了奧匈帝國的意見。

    

    顯然,維也納這種隻願意默認的態度,給俄羅斯的行動添加了潛在的風險。

    

    說不定對方正打著誘使英俄開片,然後再背刺的主意。

    

    “烏克蘭動員完畢了嗎?”亞曆山大沉吟一聲。

    

    “一期動員已經完成,目前可以投入到西方戰場的軍隊總數為77萬。”戈爾恰科夫匯報道。

    

    俄羅斯動員軍隊速度很慢,這動員都動了大半個月了才堪堪完成在烏克蘭的募兵計劃。

    

    不過軍隊數量是真多,1871年俄羅斯在全國範圍內有著68萬的常備軍,其中14萬在亞洲,剩下的在歐洲。

    

    常備軍本來就這麽多了,僅是稍微一用力,就又動員出了20多萬的軍隊。

    

    近百萬大軍,普魯士都快玩命了都還離這個數字要差一點。

    

    之所以這麽能暴兵,主要是因為俄國農民過的很慘,農奴時期根本就填不飽肚子,去當兵雖然基本沒工資,但是能吃飽飯,所以大家都願意當兵。

    

    現在解放農奴過了10年,農民的生活卻沒有多少好轉,因為他們需要向地主付出一筆贖金,來購買實際價值遠低於贖金價格的土地。

    

    在交出贖金之前,他們依然需要為地主服勞役。

    

    這種落後的經濟製度為俄國人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兵源,死多少人從來就不在沙皇的考慮範圍之內。

    

    “如果重演一次克裏米亞戰爭,能同時擊敗奧匈、奧斯曼和英國嗎?”亞曆山大聽到動員完成,懷揣著一點希望問到。

    

    “額……”戈爾恰科夫憋了半天,才說道:“我對軍事不是很擅長,或許米柳京元帥可以回答您這個問題。”

    

    亞曆山大也不傻,一聽這話就知道希望不大了,但他還是懷揣著僥幸心理叫來了自己的陸軍部長。

    

    米柳京則沒有那麽瞻前顧後,現在要是應承下來,到時候打輸了不得找他背鍋啊。

    

    當下便直接說道:

    

    “打不贏,我們不可能在英國和奧斯曼手裏拿到製海權,在南邊開戰補給根本跟不上。

    

    無論是高加索還是巴爾幹,我們的軍隊都無法展開。

    

    人力優勢無法利用,我們必敗無疑。”

    

    甚至為了打消沙皇這個可怕的想法,他還補充道:“就算奧斯曼中立我們也打不贏,除非奧斯曼能全心全意不發生內亂的加入我們這一邊。”

    

    亞曆山大聞言很是鬱悶,但米柳京也是老資格了,擔任陸軍部長已經十年,他不可能因為實話實說而去懲罰對方。

    

    “英國宣布近期要舉行軍演,肯定是衝著我們來的。”亞曆山大閉目想了半天,還是決定慫一波,先把到手的肉吃掉再說。

    

    現階段俄國資產階級改革還沒完成,本就不是開戰的好時候,俄國莽是莽卻也不是沒腦子。

    

    “先占領羅馬尼亞,高加索軍隊不要動。”亞曆山大對米柳京說道。

    

    “那阿齊茲蘇丹呢?”戈爾恰科夫提醒道:“對我們有善意的奧斯曼蘇丹可不好找。”

    

    “派一個精銳護衛隊,再讓對方自己備好船,能救救,不能救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