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老思想

字數:6740   加入書籤

A+A-


    

    孟東媛和嚴宇荷到了白金貴家的時候,院裏的人已經坐滿了,正在熱鬧的吃席,孟東媛找到了穆南星的位置,在他旁邊的空座上坐了下來。

    穆睿涵坐在兩個人中間,吃了一會兒後就下桌找柱子去玩了。

    孟東媛吃著飯,順便和坐在旁邊的白國兵說起了話“大隊長,我想了想,我們村的孩子不少,應該可以在村裏辦個學校。”

    這點白國兵是讚同的,他家的兩個孩子正是上學的年紀,因為學校離的遠,靠家裏人接送是不可能的,自己去又不放心,隻能拖著,等年紀大了再送過去。

    這種夏天還好,一到冬天,天冷的凍死個人,等孩子回來家的時候,手和腳都是木的。當爹娘的也心疼,可是也沒辦法,不能讓孩子做文盲啊!

    白國兵以前和縣裏申請過辦個小學,可是沒有通過,這件事就不了了之,如今孟東媛有這個意思,肯定是大力支持“有什麽需要援助的,盡管說。”

    孟東媛知道之前掃盲班沒辦成功,還以為對於學校的事情,白國兵也會不太熱衷,沒想到白國兵這麽爽快,臉上也有了笑意。

    “要說老師,我們沒有太專業的,就是我們這幾個人”,孟東媛抬手指了一圈的知青“別的不說,教孩子識點字,學點基礎的不成問題,等年紀再大一點,他們可以直接去鎮上讀初中了。”

    白國兵有些遲疑,畢竟之前掃盲班失敗的案例擺著,連大人都交不了,能教的了小孩子?

    或許是看出了白國兵的不信任,袁濤開口做了保證“大隊長,我們也是希望能給村子裏帶來一些好處,我們會竭盡所能去教他們。”

    白國兵思慮了一會兒,想著試試,便拍板定了下來“可以,需要什麽幫助直接說,但是醜話說到前頭。我願意支持你們辦,是因為能給孩子們帶來好處,如果開辦三個月,沒有任何起色,我覺得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孟東媛明白白國兵的意思,現在村裏的資產都是集體的,白國兵能拿出來,是因為他為村裏所有人考慮,如果最後結果不理想,估計別人也不會允許他拿村裏的資產胡鬧。

    “你放心,給我們三個月,三個月後你檢查,我們保證咱村裏的孩子不比鎮上的學生差”,孟東媛相信自己的能力。

    有了孟東媛的保證,白國兵臉色好了很多,緊接著,孟東媛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一間房子,可以給學生們上課用;冬天取暖的炭火,不能讓孩子們冷著;知青們能夠站出來,全憑自願,如果效果不錯,未來能夠給知青們一點好處;學習用到紙筆,村裏可以給點補貼;鎮上……

    白國兵對這些一一答應了下來。

    更讓孟東媛驚喜的是,白國兵還答應去鎮上申請一批書本。原本她都打算好了,自己買一套,知青們抄,至少上課的人可以知道教些什麽,孩子們負責聽就好了。

    有了白國兵的肯定,孟東媛直接答應,村裏的孩子絕對一個都不少,都進學堂學文化。

    一頓飯結束的很快,等散場的時候,基本的事情都定了下來,孟東媛更是鬥誌昂揚。

    回到家,第一時間就把穆南星給自己借來的一套課本給了知青們,要他們好好準備,爭取年後正月十五就開學。

    “你有心可以,但是還要想想村裏的人願不願意讓孩子去學”,孟東媛正興奮著,穆南星一盆冷水潑下來,孟東媛瞬間清醒了。

    “上學,誰不願意?”

    “學習有什麽用?知青們都學的多,還不是在這裏下地幹活”,穆南星以前也和村裏人聊過,普遍的人都覺得讀書無用,這也是他不看好孟東媛的原因。

    “可是,你看那些厲害的人,誰沒讀過書”,孟東媛對於這種想法不理解。

    “那些人都是那些人的事,尋常百姓連溫飽都護不住,哪來的精力考慮其他。讀書得寫字吧,寫字得買紙和筆吧,就算你和國兵說好了,可以從集體裏麵扣,但是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是有的人家孩子多,有的人家孩子少,會不會有人覺得不公平,覺得是拿自己的錢往別人的孩子?”

    穆南星將現實剖開給孟東媛,說的孟東媛有些低落“這麽說,我激動了這麽久都是白幹。”

    穆南星摸了摸孟東媛的頭發,安慰道“你不了解,這是正常的,有了國兵大哥的幫助不是萬事大吉了,而且磨練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你要去和村裏人談。讓他們改變思想,願意讓孩子去學。”

    “他們會願意嗎?”孟東媛有些懷疑。

    “隻要肯努力,我相信是可以的。你大膽的去做,有什麽問題,我給你撐著呢!”有穆南星做後盾,孟東媛有些底氣了,為自己接下來的事業努力。

    一夜無夢,第二天,穆南星又是一大早就離開了,下一次回來可能就是過年的時候了。孟東媛一如既往的送穆南星到村口才回家。

    和穆睿涵吃過了早飯,孟東媛帶著穆睿涵去了柱子家,把柱子家作為自己攻克的第一個點。

    柱子家有兩個孩子,柱子的哥哥梁子今年也已經八歲了,按照後世的規定,這個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上小學了,但是現在家裏還沒有讓他去學校的意思,天天跟在他爹身後忙來忙去,跟個小大人似的。

    孟東媛到的時候,柱子媽正在給豬喂食。豬是村裏的豬,喂的圓圓滾滾的,等到了二十以後,找個好日子,殺了給村裏人分,也算是打打牙祭,讓大家過個好年。

    看到孟東媛進門,柱子媽將最後一點豬食倒進了豬圈裏,擦了擦手,將孟東媛迎進了屋“今兒個怎麽過來了。”

    屋子裏,柱子兄弟倆正圍在一起玩,小孩子們的快樂很簡單,一個鐵圈兩個人輪著玩,屋裏又不大,轉了一圈又一圈,兩個人都笑嘻嘻的,穆睿涵一進門就加入了他們。

    “送孩子來,順便串串門,好久沒出來了”,孟東媛坐在屋裏的炕上,學著這邊的習慣,雙手往袖子裏一插,就說了起來。

    “也是,好久沒見你了,聽蘭子說,最近你在織毛衣?”

    “是,離家太遠,回不了家,就給家裏人一人織了一件毛衣,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還是你過得好,穆研究員有工作,你們也不用為肚子發愁,還能給家裏織毛衣。我上次也想給孩子們織一套,去供銷社看了看那毛線價格,太貴了,像是吃錢的”,柱子媽說話的時候連連搖頭。

    “我也沒什麽大本事,都是靠睿涵他爹,也就是能養活自己。也是家裏老人們自己能照顧自己,不用我們操心,所以才能這麽輕鬆的”,孟東媛解釋了兩句。

    柱子媽憨憨的笑了笑“也是,什麽人有什麽樣的活法,我們

    雖然日子過得不好,但也不差,看著孩子們長大,我也就滿足了。”

    平凡的日子何嚐不是一種幸福呢!以前的孟東媛不明白一個道理,總覺得人生就得轟轟烈烈的為自己活一遭,可是最後呢。人活著就像是手裏抓著一把沙,抓的越緊,想要的越多,最後剩下的越少,還不如一開始就認清自己,隨遇而安。這輩子孟東媛明白了這個道理,隻想做一隻鹹魚。

    “也是,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孟東媛附和了一句,問起了孩子的事情“梁子也到了上學的年紀了吧!”

    “哎!”柱子媽歎了一口氣“說是那麽說,但是村裏的孩子都是十來歲才去學校的,等晚兩年,家裏的情況好一些,再送他去。”

    “鎮上的學校收錢多嗎?”孟東媛隻知道去鎮裏讀書是有條件的,但是具體的也不了解。

    “對於富貴人家而言不多,但對我們而言卻是很多的,一年五斤的炭火,還要雜七雜八買點本子筆。學校離的遠,得給孩子帶幹糧,算下來,還是很麻煩的”,柱子家倆孩子還沒上學,但是妯娌家的孩子已經有孩子到了年紀了,沒少聽她們抱怨。

    “可是為了孩子讀點書,受點罪也是值得的。”

    “讀書有什麽用,還不如在家裏多種點地,年底多分點糧食,吃的飽些。”

    柱子媽的言論一下子就讓孟東媛不知道說些什麽了。反應了好一會兒,還是柱子媽先開口的“孩子都是債,就這麽養大點,等到了年紀,給他成個家,娶個媳婦,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話也不是這麽說,咱們不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在這村裏出都出不去,總不能讓孩子走我們的後路,得讓他們讀書,以後有機會才能出外麵看看”,孟東媛生硬的勸說著。

    柱子媽不客氣的說道“知青們讀書多,不也是和我們一樣窩在村裏幹活,下地也沒個力氣,遇到收成不好的時候,還得問村裏借糧吃。”

    “那不是響應國家號召,誌願農村嘛!”

    柱子媽冷笑“支援,他們管好自己,不拖後腿就是好事了。”

    想起了收秋的事情,柱子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就是話趕話,不是說你的,你別放在心上。”

    孟東媛倒是沒想那麽多,畢竟有些事是事實,她也沒辦法否認“你覺得我過得好,我家穆南星有工作,那不都是因為他念過書,有文化,才能扒得住鐵飯碗。再看看陸丁笙,人家也是因為讀過書,找了一份工作,現在在村裏也是數一數二的。”

    “咱普通人家,也不求大富大貴,好歹讓孩子識點字,出門在外,不至於被人家哄了去。”

    柱子媽沒有說話,孟東媛繼續說了起來“想著現在也沒啥事,我和幾個知青商量了一下,決定在村裏辦個學校,就是教孩子們認認字,學點兒東西,到時候我就把穆睿涵送進去。看你家兩個孩子也差不多大了,也可以進去試試。”

    “要錢嗎?”柱子媽第一句問的就是這個,真實而又現實。

    “不收錢,我們都是自願服務的,也算是回報村裏對我們的照顧。”

    “那就試試唄。”孟東媛說了這麽多,柱子媽又不是個傻的,反正不要錢,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

    “試什麽?有什麽好事別忘了我啊”,聲音落下,村裏的林彩雲掀開門簾走了進來“東媛在這兒呢?”

    “是,彩雲嫂子也來串門了?”孟東媛往旁邊坐了坐,讓出一個位置來。

    “是,一個人在家裏沒事幹,兩個小崽子又鬧的厲害,剛好他爹看著,我出來躲個清靜”,林彩雲一屁股坐下“你倆剛剛說什麽好事呢!”

    想起林彩雲家的孩子也不小了,孟東媛有了興致“我和知青們準備辦一個學校,教村裏的孩子們念書,嫂子也送孩子們進去學習吧。”

    林彩雲撇了撇嘴“我家小子還是個和泥巴玩的小屁孩呢,不用去學校。”

    “你倆閨女不是到年紀了嗎?”孟東媛見過那個女孩子,林彩雲兩口子忙的時候,她家閨女就負責照顧弟弟,有時候還會去割豬草,也能掙點兒工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農村的孩子打小就要幹活了。

    “一個丫頭片子而已,不用識字,浪費那錢幹什麽,再養幾年說個婆家,嫁出去就是了”,林彩雲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無所謂,讓孟東媛感覺有些無奈,但又無能為力。

    “我們不收錢的。”

    “哪也不去,她去了,誰照看家裏,我們忙的時候,還得她照顧小的呢!再說了,讀書有什麽用,還不如多幹點活。”

    “女孩子讀點書還是好的”,孟東媛自己都覺得沒有說服力,在這個還在為活著發愁的年代,讀書是無稽之談,女孩子讀書更是天方夜譚。

    孟東媛歎了一口氣,換了個角度勸說道“讀書也能找個好婆家,城裏人就喜歡讀過書的,覺得有文化,說出去也有麵子。”

    “是嗎?”這下吸引了林彩雲“那就試試?也不知道我家那個丫頭能不能學會。”

    “沒有孩子笨的,肯定能學會”,孟東媛笑道“那就說定了,等正月十五,我們開學了,就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好好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