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倫敦

字數:9020   加入書籤

A+A-


    倫敦楚國租界西門,這地方在楚國人到來之前還是一片荒野,同樣的楚國租界所在的地方,實際上在楚國人到來之前也是一片荒野。
    但是這片荒野地區卻是在短短時間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隨著楚國人建立了倫敦租界地區,並在租界裏開始大興土木,建設了軍營,堡壘,倉庫以及眾多住宅後。
    租界西門外的一片荒野也是在這個浪潮裏迅速崛起。
    一開始,這裏隻是有眾多土著在這裏擺攤販賣一些果蔬特產之類的……因為租界裏的楚國人以及為楚國人工作的土著人口袋都非常的豐厚,擁有強力的購買力……土著裏的商人們自然也是聞著味過來,一開始是擺攤,然後在這裏購置土地修建商店。
    很快,一些土著裏的大商人,乃至權貴們也為了方便和楚國人做生意,接觸,開始在這裏修建商業建築,在這裏設立辦公地點等!
    甚至連英格蘭王國的官方,都在西門外設立了外交部的辦事機構,方便就近和楚國人進行聯係,而英格蘭王國的外交大臣更是常年駐紮在這裏。
    隨著這片地方的建築增加,匯集的人口也增加,英格蘭王國也在這裏設立行政機構,並設立了一個很特殊的城市:東倫敦市。
    \b這個新崛起的東倫敦市,從一開始的荒野開始算起,滿打滿算也就十年出頭而已,但是匯集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倫敦舊城區,其各方麵的經濟數據也超過了倫敦舊城區,很多英格蘭王國裏的有錢人們,也大多往這裏匯集,建造自己的別墅公館莊園。
    一方麵是這地方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在這裏有更好的機會。
    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這地方靠近楚國租界,在安全上可以得到極大的保障……架設未來英格蘭王國內部發生什麽內戰,或者是北邊的威爾士王國,蘇格蘭王國等國家的軍隊打到倫敦來,那麽唯一安全的地點估計也就隻剩下這個東倫敦市了,而越是靠近楚國租界的地方也就越安全。
    因為……沒有任何一支叛軍或者其他國家的軍隊,敢在靠近楚國租界的地方裏開戰,要是一不小心,這子彈和炮彈飛過了租界邊界線,然後落入楚國租界的地界裏,楚國人是要當場發飆直接把什麽亂七八糟的土著軍隊一股腦屠了的。
    \b這種事可不是沒有發生過……在奧地利那邊就出現過,在楚國人進入奧地利地區後,因為楚國人到來的緣故動搖了當地原有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基礎,倒是叛亂頻繁出現……有一次叛軍很生猛,直接打到了維也納,而且就在楚國租界附近和奧地利軍隊交戰……期間有炮彈落入了楚國租界裏,導致了幾個看熱鬧的楚國人受傷。
    然後……駐紮在租界裏的楚軍外籍軍團直接殺了出去,把交戰雙方數千名土著士兵,連帶領軍的那些貴族將領們在內,除了少數逃出去的幸運兒外,剩下的一個不少全都屠了……楚國人遵循古老的傳統,在租界外頭擺了兩座景觀……叛軍一座,奧地利王室軍隊的一座。
    楚國人才不管你是什麽人,什麽原因導致的……隻要是戰鬥發生在租界周邊,然後有子彈炮彈落入租界內,楚國人就會直接嘎嘎亂殺……根本不分你是叛軍還是王室軍,隻要出現在附近戰場上的全都殺了。
    後續為了避免土著的軍隊繼續跑到租界附近開戰,導致誤傷事件,楚國方麵的歐洲巡撫又下達了一條特別授權命令,準許駐防各地的楚軍采取主動防衛手段,對出現在租界邊界線五公裏以內的土著軍隊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並和各土著國家簽署補充協議,要求把租界周邊的五公裏範圍內,設立為‘非軍事區",不得駐紮軍隊。
    \b從這之後,就沒有土著的軍隊敢在楚國租界附近開戰了,別說開戰了,連靠近五公裏都不敢靠近……因為你隻要敢靠近,楚國人二
    話不說,直接拿後裝線膛炮炸你……
    這一措施,楚國人本意上是為了確保租界或其他和土著領地相鄰的行政領地的安全,避免受到土著之間戰爭的影響而導致誤傷等。
    但是這也導致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後果……那就是很多土著人,哪怕是那些權貴有錢人們都紮堆跑到楚國租界邊界線外五公裏內的非軍事區的地方生活……因為這種地方,在那些土著們看來是安全性非常高的安全區:有大楚帝國武力保障的安全區……
    不過,這些地方在***上,甚至管理權上依舊隸屬於各藩屬國。
    最終就導致了,類似東倫敦市這樣緊挨著楚國租界發展起來的城市……規模其實不大,因為非軍事區的距離隻有五公裏而已,但是為了獲得安全保障,基本都是圍繞著楚國租界來進行建設的……這其實很額外的,就是圍繞著楚國人的租界搞了一條寬隻有五公裏的土著生活區。
    楚國人一看,傻眼了……尼瑪也沒兩年,自己的租界都被一大堆土著人給包圍了。
    那得多惡心啊!
    所以沒兩年帝國方麵又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打補丁,和各國簽署了新的補充協議,除了對既定的少部分租界邊界的土著城市給予承認外,後續土著不得在租界附近建立城市,村莊等人口聚集地,在五公裏內的非軍事區裏修建建築需要楚國人審批後才能夠修建……如果不審批就修,租界裏閑得無聊的楚國炮兵們,就會把這些非法建築當成靶子來訓練炮術。
    如此也就導致了東倫敦市這種城市的獨特地位……因為這是倫敦租界地區裏,僅有的一個被楚國人承認的非軍事區內的城市。
    同時因為隻承認既定的城市以及範圍,所以東倫敦市在非軍事區裏的城區麵積也是被限死了,隻有一片寬五公裏,長約四公裏的地帶,不得繼續向其他的非軍事區裏進行擴張。
    這限定了範圍後,東倫敦市裏的地價也是節節攀升……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英格蘭王國的人來這裏生活居住工作。
    到了今天,東倫敦從實際上來說,已經成為了英格蘭王國裏人口最多,最發達的城市……比邊上的倫敦舊城區都要更好。
    好到英格蘭王國都想要把整個王國的行政機構都搬進去……但是被楚國人拒絕了……尼瑪,你都把王國政治中心搬過來了,這豈不是要強行抱我大腿,以避免被叛軍,外部敵人攻擊?
    楚國人才不會讓你占這種便宜呢,直接一紙文件下去,除了東倫敦當地的行政管理結構以及外交機構外,其他機構不得進入非軍事區……國王也不準進來常住。
    當代的東倫敦,是一個在特殊曆史條件下發展起來,一個非常畸形的城市!
    \b不管在行政地位上如何,就連這地方的建築也差不多……因為在東倫敦裏,有著大量的來自楚國的工業風建築甚至還有不少的傳統中式建築。
    \b尤其是一些楚國商人在這裏修建的商業類建築,那基本都是楚國工業化後的現代建築……好吧,其實就是四四方方的多層磚石,水泥類建築。
    順帶一提,東倫敦市裏的大部分地皮,其實都不屬於英格蘭人,而是屬於那些楚國商人的投機者……楚國人修的房子,自然也是楚國樣式的房子。
    東倫敦市剛稍具規模的時候,就有不少的楚國商人看中了這地方的商業潛力,然後購置了大片的地皮修建房屋用於出租,出售……東倫敦裏最大的地產商人,可不是英格蘭人,而是楚國人……
    東倫敦市的市長,雖然說是英格蘭國王委派的英格蘭人,但是實際上負責東倫敦市城市規劃發展之類的委員會成員,清一色的楚國人……
    而東倫敦之所以能夠獲得保留,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在東倫敦裏擁有大量
    資產的楚國商人來進行了遊說,說服了當地的楚國官員們來了一個承認既定事實……不然的話,這些囤積了大量土地,房產的楚國商人就會損失慘重。
    不過楚國人在這裏擁有大量資產,主導著這個東倫敦城市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保障了這個城市的發展以及安全……同樣也給了諸多英格蘭人一個尋求更好的工作,一個更好生活環境的地方!
    有得有失嘛!
    這樣的東倫敦市,也就成為了諸多普通的英格蘭人\b尋求生存,追求人生夢想的地方。
    約翰·泰勒就是眾多從其他地方跑到東倫敦來尋求夢想的人之一!
    出生在英格蘭南部的約翰,倒也不算是太底層的出身,他的父親是一名小商人,不算多有錢,不過卻是可以保障約翰等家人生活穩定,並接受基本的教育。
    \b而約翰成長的時候,也正是英格蘭地區變化最大,最激烈的年代!
    楚國人來到了英倫群島後,整個英倫群島迎來了比玫瑰戰爭時期更加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也不是說死傷了多少人,實際上楚國人來到的時候,雖然發動了戰爭,但並沒有對當地平民造成太大的傷亡……倒不是楚國人心善,而是戰鬥力太強悍,三兩下就把原來的英格蘭的抵抗軍隊給幹趴下了。
    因為戰爭來的快,結束的也快,因此當初楚國人來的時候發起的戰爭,對當地普通人的影響其實很有限。
    後來英倫分裂為五個王國,中間也出現了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戰爭,不過這一場戰爭其實規模也比較有限,主要也是局限在軍事交戰裏,雙方的軍隊都沒有深入對方的領土腹地,造成大規模的人員傷亡。
    楚國人入侵,英倫分裂,英倫內部的戰爭等……這些其實對當地的普通人影響不算太大。
    真正影響大的是楚國人來了後,施行的一係列經濟政策……楚國人把英倫地區當成了礦產開采區,牧羊區等,然後幾乎是全麵破壞了當地原有的經濟生態……早期大量廉價,來自非洲的土豆直接衝垮了英倫地區的糧食種植業經濟……直接促使了英倫地區的土地擁有者,那就是那些貴族們開始大量的種植牧草養羊……
    然後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局麵,那就是英倫地區很快就陷入糧食不足的情況……大量土地都用來養羊了,沒有土地種植糧食,自然就缺糧了唄。
    而這個時候,楚國的糧食商人們又開始調控糧食價格,羊毛收購的價格……
    等到了現在,那些英倫地區的貴族地主們,把大量土地養羊然後出售羊毛,但是獲得的收益其實遠不如當年了,隻能說勉強還行……同時英倫地區的糧食價格也在逐年上漲。
    這個時候,如果那些地主想要回去種糧食……那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斷掉了十年左右,現在你想要種田,連熟練耕種土地的農民你都找不到。
    而且你前腳敢種糧食,後腳楚國人就會告訴你什麽叫做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玩不過的話,楚國商人也會讓你知道什麽叫做政治經濟!
    政治經濟還不行的話,楚國商人們就會讓你知道什麽叫做軍事經濟……
    \b一個被大楚帝國的全球經濟體係裏,定位為羊毛供應產地以及煤炭,鐵礦供應產地的地方,你竟然敢大規模種植糧食,那簡直是沒把楚國人放在眼裏……
    楚國人會分分鍾換一個國王,如果還不行,那麽外籍軍團就會迅速登場,用槍炮告訴你:這片土地,可以放牧養羊,可以挖礦,但他媽就是不能大規模的種植糧食!
    大楚帝國高層製定,關乎未來數百年的基本國策可不是開玩笑的!
    楚國人根據各地區裏的地理氣候情況,推動當地的單一經濟,獲得
    最大收益的同時,也可以在經濟上深度綁定這些藩屬國乃至行政令第,直轄領地。
    這個基本國策,別說是藩屬國了,就算是行政領地也必須高度配合,甚至直轄領地也得配合……
    當然,直轄領地的經濟一體化推動,更多的是依靠政策上的引導,扶持,而不是依靠強製性的手段。
    \b但是行政領地以及藩屬國……采取的是表麵上不強製,實際上是強製性的經濟一體化政策……帝國根據全球情況,規劃了你這片地方種棉花,那麽你這地方就隻能種植棉花為主,其他的可以種,但是棉花的種植占比一定要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
    這種全球經濟一體化政策,對於大楚帝國本身而言自然是獲得了大量的收益,各種農畜礦產等原材料陸續從各行政領地以及藩屬國地區裏產出,然後被帝國七億人所用。
    但是對於各藩屬國而言,那麽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比如英格蘭王國……從當地的農業條件而言,他們不應該缺糧的……但是很不幸,承順五十一年的今天裏,英格蘭王國的糧食自給率大概隻有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的糧食都需要依賴大楚帝國的全球經濟體係裏來進口,主要是從法國地區進口小麥,從非洲地區進口土豆。
    \b而這些跨地區的糧食貿易,都是楚國商人所掌控的……土著商人根本無法參與,怎麽說呢。
    比如法國當地的大貴族,他們產出了大量的糧食,但是除了在當地自行銷售外,如果想要對外大規模銷售,如果是賣到英倫地區來,那麽就必須把糧食賣給楚國的糧食商人,他們自己是無法直接出口到英倫地區的。
    至於理由,其實也很簡單的……他們運不出來!
    鐵路是楚國人,輪船是楚國人的……你想要把糧食運輸到港口,然後裝船運輸到英倫,你這是把活躍在法國地區的楚國糧商是眼瞎的啊……分分鍾就給你使絆子了。
    這其實都還是早期的手段,等到後麵,歐洲地區裏活躍的糧商們,更是集體找到歐洲巡撫***,要求禁製鐵路以及輪船隻能為楚國糧食企業提供糧食運輸服務……換句話說,不能為土著糧食商人提供運輸服務。
    歐洲巡撫是幹啥的?就是給這些商人們保駕護航的……所以很快就出台了相關的政策……從承順四十五年開始,歐洲地區裏的鐵路,輪船一律不得為非楚國糧食企業提供糧食運輸服務。
    所以,大楚帝國的糧食商人在歐洲,是完全掌控了歐洲地區的跨地區糧食貿易的,沒土著商人什麽事。
    如此一來,一個地區裏的糧食價格該多少,那基本上就是楚國人說了算……為了更好的調控歐洲地區的各地糧食價格,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歐洲分公司牽頭,和二十多家歐洲地區裏活躍的糧食公司組建了歐洲糧商協會,統一規劃各地糧食價格呢。
    說的好聽是為了穩定糧價,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收割歐洲地區的財富!
    掌控藩屬國裏的糧食,布匹等核心民生物資的產出,運輸,銷售……也是大楚帝國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特征!
    而這種經濟一體化,給歐洲地區各國帶來了千年來未有的劇烈變化……至於對於當地人而言是好是壞就不好說了,你說不好吧……歐洲地區的人口竟然在過去十年裏有所增加,這對於楚國對外擴張的過程裏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情況。
    楚國人可不是什麽善茬,楚國人去了美洲幾十年,如今美洲可看不見什麽土著了……當地人口結構,和東亞本土沒啥區別。
    楚國人去了非洲……詳細的不好說,隻能描述現在的結果,現在的非洲地區的人口,大概比二十年前要少了一半左右,並且還在以一種不正常的極端速度快速消失著……在當代的非洲,你想要找到當地
    土著的自由民,那隻能去非洲內陸地區去找了,沿海地區基本找不到……
    但是在歐洲……當地人口沒有大規模減少,反而還是有所增長,這事情一度被國內的報紙報道出來,引來一些不太了解全球經濟一體化,歐洲在經濟一體化裏經濟定位的人,猛烈批判現任主持歐洲事務的參務大臣……說他做事婦人之仁,然後叫嚷著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要一個純淨的歐洲之類的話。
    讓好多人聽了都無語……尼瑪,就因為在美洲和非洲幹的比較狠,現在也就隻剩下歐洲人以及少數西亞人,還有一些印度人了,你把人都殺光了,誰來種田挖礦伺候你這個楚國底層屌絲老爺?
    經濟一體化,從歐洲當地最底層的普通人角度去看,其實是好事……至少他們能活下來。
    不然的話……楚國人就要繼續搞要地不要人的那一套了!
    這玩意哪怕是楚國人自己,不少人看了都會轉過頭去不敢看的……當然,不敢看是一回事,但是你讓他們反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今地球上剩下的這些土著人,都得感謝大楚帝國楚國迅速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楚國人對土地不再如此的渴望,而是變成了強烈需求各種原料,而這些原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種植,開采……
    也就是說,除了原始部落狀態的土著外,現存這些文明國家裏的土著,在楚國人眼裏還是有價值的…哪怕隻是最基本的勞動價值。
    如果楚國人連這些土著的勞動價值都看不上了……那場景……嘖嘖……不敢想!
    楚國人在殖民擴張的過程裏,道德底線比現代人想象的更低……
    當然,這個更低,隻是用後世的眼光去判定,如果用十七世紀的道德水平去判定,其實也不算什麽,大概就是和之前的歐洲殖民者差不多一個道德標準吧,不存在誰更好誰更壞的問題。
    以前的歐洲殖民者是怎麽做的,現在的楚國人就是怎麽做的……兩者不存在什麽本質上的區別。
    嗯,同樣的,目前楚國人在歐洲搞的這一套經濟措施,實際上也是歐洲殖民者開始玩的,而且一直玩到了二十世紀,甚至二十一世紀都還保留著……比如…西非。
    明麵上你看不見什麽,但實際上還是以前的那一套,隻不過手段更隱秘一些,公眾難以察覺而已。
    你以為羅誌學在創新……實際上,他隻是一個搬運工,把原時空裏歐洲人的那一套殖民手段給抄襲了而已。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