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蔡邕薦顧雍,皇甫追窮寇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A+A-


    劉宏傷情惡化的消息,不脛而走,雖經一月有餘救治,未見成效。

    各方勢力對權力的爭奪開始從地下轉向明麵,朝中重臣的位置變化,也出奇的頻繁。

    劉擎經過半月旅途,再回常山之時,已是九月中,鮮卑之戰後,鮮卑的威脅已經幾乎消除,劉擎可以將目光重新放回中原。

    劉擎在書房,聽蔡琰念著一封封信報,主要是各地搜集的情報,一般會送到自己這裏,都是值得關注的情報。

    “雒陽之報,司空鄧盛被劉宏以帶病無法履職為由,罷免了,光祿大夫許相為司空。”蔡琰念道。

    “許相何許人也?從未聽過。”劉擎疑問,按說位列三公,不應該是無名之輩,像黃琬崔烈這些,雖名氣不大,但基本都是聽說過的。

    “夫君,許相你沒聽過,許劭許子將必然聽過吧。”蔡琰道。

    劉擎點點頭,道:“那個給人物點評的許劭?我知道他評孟德稱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不知我若去求評,他會作何評價!”

    “汝南許氏有幾分名氣,祖上亦有人官至三公,堪稱豪門。”

    三公之家,隻怕也就比袁氏稍微差點。

    “他與袁氏同是汝南勢力,此次他為司空,恐怕有袁隗相助,何進能同意,說明兩人關係有所緩和。”劉擎用自己那一套‘沒有永恒的敵人’理論來套入,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難。

    還有一事可以證明兩者關係緩和,大孝子袁紹成了司隸校尉。

    這可是一個實權職位,掌京師監察之職。

    他們之所以這麽急,說明十常侍給的壓力實在太大,大到令這勾心鬥角的兩人都走向了聯手。

    如今,執金吾丁原,京兆尹蓋勳,加上虎賁中郎將袁術,司隸校尉袁紹,如今兩人手裏掌握的力量,已經足以掌控抗衡十常侍蹇碩的西園軍。

    “府君,這封信也是來自雒陽,太尉張溫回朝,皇甫嵩將軍接替陳倉防線,另外,並州牧董卓也被調往長安,協助皇甫嵩擊退涼州叛軍。”

    “雖有差池,但總體還在意料之中。”劉擎沒來由的說了聲。

    “夫君何意?”蔡琰腦袋一歪,看向劉擎。

    見著昭姬那求知模樣,劉擎笑答道:“董卓對戰羌人,立功頗多,如今羌涼叛軍如日中天,乃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那馬騰可不是北宮伯玉這些賊徒之輩,他能謀害一州刺史,便有著割據一州的野心。”

    “那夫君以為董卓能擊敗馬騰韓遂嗎?”昭姬就著這個問題問道。

    跟在劉擎身邊,耳濡目染,蔡琰如今對天下局勢,也有了基本了解,不是那個光光沉醉詩書音韻的才女了。

    董卓能擊敗馬騰韓遂嗎?

    劉擎心中也打了一個問號。

    “有皇甫將軍在,應該能吧……”劉擎不是很確定道,然後伸展了一下腰肢,起身道:“走吧,去拜見嶽父。”

    劉擎備了些禮,叫典韋帶上,與昭姬一起“回娘家”看了。

    為了方便蔡邕教書,劉擎將一間蔡府邊上的宅子改成了臨時學堂,供其給弟子們上課。

    另外,元氏還有一間麵向平民的大型學堂,正在建造。

    根據劉擎設想,等秋收之後,平民會有一段比較空閑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教識字寫字,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書寫能力之後,為進一步的生產力提升做準備。

    馬車在蔡府門口停下,劉擎攜手蔡琰,步入府中。

    “姐姐!”

    一名十多歲的小女孩突然撲向蔡琰。

    蔡琰非但沒有去抱,反而擺出一副嚴厲姐姐的模樣,教育道:“貞姬,你這般大了,還如此調皮,叫你姐夫笑話。”

    “姐夫才不會笑我,姐夫對我最好,是不是姐夫?”

    劉擎不說話,心想夫人教育小孩的時候,不能替小孩解圍。

    “聽姐姐的,乖!”劉擎糊弄道。

    正說間,一襲深褐袍服的蔡邕走出屋,笑盈盈的看著院中三人。

    對於劉擎這個女婿,蔡邕還是很滿意的,辦事也很靠譜,剛到元氏,就送了一間宅子,一家子住這裏,非常舒暢。

    劉擎與昭姬上前見禮,見蔡邕身後還跟著一人,著淺藍錦衣,腰束飾玉,看著年輕,身形卻挺拔高大,而且生得眉清目秀。

    該是蔡邕學生,某世家子弟。

    “賢婿免禮!”蔡邕笑著迎上來,道:“賢婿大忙人,今日難得得空,你我小酌幾杯,昭姬,你與貞姬去陪母親吧。”

    在蔡府,蔡邕的話,便如軍令一般,昭姬姐妹一言未發,便照做了。

    “我也要小酌一杯!”蔡貞姬嚷嚷著,但被昭姬拖走了,樣子十分滑稽。

    “這位是嶽父高足吧?”劉擎指著陌生人道。

    “吳郡顧雍顧元歎,見過武州侯!”

    顧雍?這算是蔡邕最有才的弟子了吧,曆史上,他可是東吳重臣啊,而且,他是來自江南的士族,若是能拉攏,日後下江南,亦能得到不少方便。

    “不必多禮,既是嶽父弟子,那便一起吧!”

    三人來到後院中一座亭中,亭名“雲香亭”,乃是沮授所取,來自一種酒名。

    亭中新擺了三張小案,三人列坐其中,寒暄著敬酒。

    “嶽父大人,今日此來,小婿有一事相求。”

    “哦?我能幫什麽忙,你直言!”蔡邕道。

    “我欲教元氏縣百姓學習文字,習寫文字,隻是我才疏學淺,且號召力有限,難以征集書生來教,嶽父大人不知可否替小婿站台。”

    “站台?何解?”蔡邕首次聽到這個詞,覺得新鮮。

    “十常侍為非作歹,百官皆對其無可奈何,便是因為有陛下為其站台。”劉擎舉了個例子。

    蔡邕何其聰明,馬上領會了。

    “說得倒是貼切!”他笑道,“我能做什麽?”

    蔡邕看著劉擎,顧雍也看著劉擎。

    “嶽父大人教育老師,老師負責教育平民,我相信有嶽父大人在,號召力一定很強。”

    “你倒真不客氣!”蔡邕笑道,“隻怕昭姬將我喚來此地,就是為了此事吧!過門數月,便幫著你來謀算老夫了!”

    “嶽父大人莫要怪罪昭姬,此舉皆是我的主意。”劉擎坦然的將責任攬了過來,自己袒護昭姬,蔡邕應該會舒服些。

    “罷了罷了,我還真怪罪你們不成,在這住的倒是蠻習慣的,你做的很好,隻是教平民識字這種事,你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韙?”

    “此乃大漢千秋大業,若我大漢人人皆能讀書,該是何等盛況!”

    劉擎一形容,蔡邕也稍稍動容。

    “而且,日後嶽父大人不光光是十人之師,還會是百人之師,千人之師,萬人之師!”劉擎又上了一記糖衣炮彈。

    喜歡收弟子的蔡邕,“為萬人師”這個榮譽,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蔡邕點了點頭,顯然已經接受,末了,他望向顧雍,問了聲:“此事,元歎如何看待?”

    “弟子以為武州侯所言甚是,此乃大漢千秋大業,此事若能辦成,功勳及聖,老師不僅為萬人師,更會如孔聖一般,成萬世師,不過……”顧雍話鋒一轉,“此事南如登天!”

    “事在人為!”劉擎很合時宜的回了一句。

    得意門生顧雍也如此看好,蔡邕打算接受,想到顧雍先前曾對自己提過的請求,於是轉向劉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