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錯綜複雜河內郡

字數:4361   加入書籤

A+A-


    小平津關,賈詡佇立關城,眺望大河以北,一邊欣賞開闊的風光,一邊思索,是賈詡最喜歡做的事。

    原本賈詡在小平津關有個家,不過投效董卓之後,便將夫人和孩子接去雒陽了,送信的在賈詡的宅子找不到人,通常都會找到這裏來。

    一陣腳步聲之後,賈詡手中多了一封信報,期間甚至沒有言語,信使呈上信,默默的侯在一旁,已經十分默契。

    信言:白波軍南渡汾水,向箕關行進。

    字越少,事越大越急。

    “去請王方建軍來!”賈詡下令。

    白波軍還是摻和進來了,關於河內戰局,賈詡思慮良多,除了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對手袁紹之外,賈詡還重點關注了魏郡厲溫,以及河東的白波軍。

    特別是白波軍,可以說他們一渡汾水,信報就給自己送來了。

    河東白波軍,聖女將軍張寧的名聲,不僅在河東區域大,甚至在雒陽,也不小。

    奇葩的是,雖說白波軍亦是黃巾,但白波軍的名聲,卻是出奇的好,他們不但不打家劫舍,打殺官府,甚至還清剿了困擾河東郡許久的外族賊寇,可以說是真正的義兵了。

    誰能想到,張角的女兒,走上與她父親截然不同的“造反”路。

    對此,賈詡反而有點高看這個張寧。

    先前牛輔征討河東北部失利,說明張寧不僅有治地之能,軍事實力也不俗。

    “先生,你尋我!”王方的聲音從後麵傳來。

    賈詡收回發散的思緒,雙眼再度有神,他回身道:“王將軍,河東信報,白波軍已渡過汾水,目下,正向箕關進兵。”

    “箕關?那遭了,箕關壓根沒有兵力駐守!”王方急道,“箕關原是何進之軍防守,可後來不少人皆投了袁紹,董公收攏兵力,並未接防箕關。”

    王方將箕關的情況介紹了一遍,然而賈詡對這些自然知曉,甚至他壓根不關心箕關能否守住。

    “王將軍,箕關守住與否,並不關鍵,我軍情報不夠,不知張寧來意,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她不是為了自己或白波軍來打這一仗的。”賈詡道。

    不關鍵,不是戲言,而是張寧行軍,已犯兵家大忌,賈詡並不害怕她占據箕關。

    不是為了自己,這是毫無疑問的,賈詡的算盤很簡單,參與河內之戰,這本身並不符合白波軍的利益,若張寧想要擴張,應趁雒陽防守戰之時,一舉吞並整個富庶的河東郡即可,沒必要來爭多山的河內郡。

    所以,必然是有人與她做了交易,利益大到足以讓她拖拽出一條兩三百裏的補給線,若非董公已經撤回牛輔,這可是極其危險的行動。

    除了董公,按理說隻有袁紹了,可袁紹會和黃巾合作嗎?他可是聽說在河內,袁紹軍已經和黑山軍有過不少小規模衝突了。

    他又能許諾張寧什麽呢?

    如果不是袁紹,還會有誰覬覦河內呢?

    厲溫?不太可能!

    “文和先生,白波軍來,自然是為了對付我們的,董公先前牛將軍征討他們,現在他們反過來要報複董公了。”王方道。

    賈詡聽了,這不失為一條不太可能的可能。

    報複?那格局也太小了,還是那句話,張寧應該做的是趁董公與袁紹激戰之時,徹底控製河東郡。

    “此事還是需要稟告董公,派一將牽製張寧後道,若其對河內戰況不利,便可截斷她的糧道。”

    王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箕關,我是否需要先下手搶占?”

    賈詡搖了搖頭,道:“此為分兵之計,王將軍若分兵把守,正中敵人下懷!”

    “箕關若失,張寧虎視河內,首當其衝便是野王,如此,朱太守豈不陷入絕境?”王方道。

    先前朱儁已經將野王附近的袁紹兵力布置送來,袁紹顯然已經看穿了朱儁拿一手,不過賈詡如此布置,本就沒有遮掩,這一點就與箕關很像。

    袁紹不得不分兵來看著朱儁,而且要時刻戒備朱儁的襲擊。

    隻要袁紹分兵,賈詡的用意便達到了,而朱儁能否創造意外之喜,那便憑他的本事了。

    “先生,我們何時發動攻擊?”王方又問。

    賈詡淡淡一笑,這都不知是王方第幾次問這個問題了,於是道:“時機未到!”

    “要何時機?”

    賈詡捋了捋胡須,自然是士氣高低的時機了,主動渡河進攻,乃是冒險之舉,必須需要時機。

    但賈詡還是隨意尋了借口,對王方道:“南邊戰事即將開始,各路兵馬雖然有各自將軍率領,但糧草供給,卻隻有董公一人,待南邊戰事暫告,我軍再主動進兵!”

    這就是所謂的時機了。

    王方聽了,滿意的告退了。

    ……

    所謂的南邊,便是虎牢關戰場與軒轅關戰場。

    李傕守虎牢關,關外甚至都沒有關東聯軍的影子。

    而牛輔守軒轅、大穀等關口,依然沒有撞見關東聯軍。

    就在董卓以為關東聯軍已經泄氣,東麵與南麵戰線已經高枕無憂之際,一封急報頓時將董卓清夢驚醒。

    關東聯軍孫堅部,已經攻陷梁縣!

    前一刻,高枕無憂,後一刻,雒陽的南大門,已經失守。

    “快!給咱速召徐榮李蒙來見!”董卓下令。

    徐榮李蒙,奉命回雒陽領賞休整,將郭汜段煨換去了滎陽。

    徐榮令了中郎將,滎陽令,而李蒙封了校尉,兩人回到雒陽,可謂春風得意,特別徐榮,以一己之力擊敗四支關東聯軍,名聲大振,在雒陽城中,獲得了神將之名。

    更有趣的是,上一任在雒陽傳得神乎其神的“神將”,便是劉擎。

    有好事者甚至將兩人比較起來探討,終究是一力平黃巾的劉擎更厲害,還是一力敗四軍的徐榮更厲害。

    這讓劉擎莫名其妙又在雒陽火了一把。

    徐榮府宅中,登門送禮者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不少是原先看不起武夫的文官,而且,送請帖邀請徐榮的,送拜帖請求一見的,更是令徐榮分身乏術,疲於應付。

    徐榮歎道:“被數支大軍圍困,也不會落得如此狼狽!”

    董公召他回來,真的是休整的嗎?怎麽比在滎陽還累。

    終於,得到董卓召見的徐榮頓時恢複了精神,他還特意換上了作戰甲衣。

    徐榮與李蒙來到太尉府,不難發現,主座之上的董公看上去有些不安,該是又有戰事了,徐榮心想。

    “拜見董公!”兩人其道。

    看著徐榮新製戰甲熠熠生輝,董卓心情大好,當即命兩人入座。

    董卓眉開眼笑,對徐榮道:“徐將軍,新甲可還合身?”

    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