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海軍?改變立場的李景隆
字數:3682 加入書籤
燕王府內,朱棣半躺在藤椅上,身後兩個侍女扇著風。
雖然轉入仲秋八月,暑氣消退了不少,但中午還是顯得悶熱,天氣有些陰鬱,似乎想要下雨。
朱高煦將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鎮南大將軍,即將前往廣州的事告訴了朱棣。
朱棣聽聞之後,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擺了擺手,讓侍女退出去,然後對朱高煦說道:“廣州有海匪作亂?此事是真是假?”
朱高煦連忙說道:“從通政司打聽到的消息,廣州確實是有海匪作亂。前幾日,廣州布政使還上了奏折,說斬殺海匪五百,應是邀功的,不像是失控。”
朱棣嘴角扯動了下,目光中滿是擔憂地說道:“小小的海匪,竟然動用國公?那要是大點的賊寇,豈不是皇上要禦駕親征了?!此事,有蹊蹺!”
“父王!”
朱高熾一瘸一拐地走了過來,施禮之後,凝重地說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朱棣眉頭一抬,看著朱高熾,嚴肅地說道:“你是說,皇上此舉,是針對我們來的?”
朱高熾肅然地點頭,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遞給了朱棣,說道:“父王,您看。”
朱棣打開冊子,看了看,裏麵是一份隨李景隆南征的人員名單,其中絕大部分,都與自己有著不錯的私交,甚至這幾日中,多有交往。
換言之,這是心向燕王的一批勳貴。
徐達的三兒子徐增壽竟也被派了出去,而徐增壽,可以說是朱棣留在京師的一顆隱秘棋子!
可如今,這顆棋子,要被拿出京城!
“煦兒,你多學習下你哥哥,這才是辦事的樣子。”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然後對朱高熾說道:“這件事你做得好,看來皇上的耳目,已然通靈至極。這大明安全局,果然厲害!”
朱高熾見得到朱棣誇獎,暗暗生喜,臉上卻不動聲色,說道:“父王,我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皇上的監控之下。京師我們也留不了幾日了,不妨等熱孝結束,便離開了這裏吧。”
朱棣歎了一口氣,說道:“話雖如此,我們想走,恐怕也得等到中秋節之後啊。”
對於朱允炆,朱棣第一次有了忌憚。
這個侄子,知道自己的暗棋,知道哪些人倒向或者可能倒向自己,所以,斬斷了自己的手!
這是在給自己的無聲警告啊。
朱棣有些不喜歡現在的狀態,處處束手束腳。
再過一段時間,平安、盛庸應該到了北平府了吧,那時候,北平府還是自己的嗎?
朱棣感覺陣陣煩憂,站了起來,看著陰晦的天空,沉重地說道:“這是要下雨了啊。”
雨終還是下了。
不是狂風暴雨,而是清冷的小雨,雖不疾密,但卻綿長,從下午下到了傍晚,也沒有半點停歇的意思。
在武英殿批閱奏折的朱允炆,突然聽聞雙喜匯報李景隆求見,放下了朱砂筆,眼神中透著清冷,緩緩說道:“讓他去謹身殿吧。”
走出武英殿,朱允炆看著秋雨淅瀝,伸手感知著雨的清涼,對想要加衣的雙喜說道:“不需要,走吧。”
謹身殿。
李景隆跪拜行禮,喊道:“臣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本章未完,請翻頁)
“起來吧,賜座。”
朱允炆含笑安排,然後問道:“曹國公不準備遠征事宜,連夜入宮,可有什麽事?若是有困難,可以告訴朕,朕給你解決。”
李景隆感謝之後,說道:“皇上,臣奉命遠征,自當竭盡全力,不滅海匪,誓不還朝!今日入夜前來,是因為臣有一件事,必須當麵密報給陛下。”
“哦?”
朱允炆看了一眼雙喜,雙喜帶太監走了出去,關上了門。
李景隆見再無外人,連忙跪下,說道:“皇上,請恕臣無禮之罪!”
“如何無禮?”
朱允炆淡然問道。
李景隆從袖子裏拿出了一份奏折,跪著向前移動,將奏折放在了朱允炆身前兩步的位置,然後又跪了回去,說道:“臣有無禮之言!”
朱允炆拿起奏折,掃了幾眼,說道:“燕王有二心?你這是離間我們叔侄關係啊!”
李景隆猛地叩頭,喊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屬實,臣曾安排李增枝,秘密與燕王接觸,發現此人仗著手中兵馬,覬覦大寶,若皇上不早行削藩之事,恐有禍亂!”
“嗬嗬,不過八萬兵馬而已,還翻不起什麽花樣。”朱允炆將奏折放至一旁,然後對李景隆說道:“你還提到了徐輝祖,你認為,徐輝祖此人,忠心嗎?”
李景隆眼神微微一眯,連忙說道:“臣認為,魏國公聰敏豁達,能力非凡,統禦極強,是武勳之首,其必然是忠誠於陛下的。隻是……中山王府與燕王,並非隻是聯姻關係,其私交,也甚是密切……還望皇上,多多留心。”
誇讚在前,貶低在後。
先揚後抑,直擊肺腑。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啊。
若朱允炆真的是曆史上的建文帝,就這一番話,就足以不敢用徐輝祖,起碼不敢將絕對主力交給徐輝祖。
可朱允炆知道曆史,知道徐輝祖是死忠於建文帝的,至死,忠心不改!
而眼前的李景隆,卻是個無恥的叛徒!
“朕——知道了。”
朱允炆起身,對李景隆凝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遮擋住李景隆的視線,從袖子裏拿出了一份奏折,將李景隆的奏折藏了起來,然後站起來,拿著奏折,走向一旁的油燈旁,將奏折點燃,看向李景隆說道:“我們是一家人,朕指望你立大功。”
李景隆驚喜,連忙叩頭,表達忠心,看著奏折燒成灰燼,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