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孫訓導的訓導(二更)
字數:2956 加入書籤
送後勤?
朱棣看了一眼徐輝祖,微微搖頭。
徐輝祖了然,起身打斷了霍鄰:“你們二人倒是有誌向與膽魄的,想要在軍中效力,我看可以,不妨就從書吏作做起吧。”
霍鄰有些鬱悶,自己話還沒說完呢,這就留下了?宣青書也有些意外,事情進展的太快了一些吧?
朱棣把玩著硯台,說:“書吏嗎?還需要考校一二,其他人都退下吧,改日再議西北事。”
瞿能、徐凱等人見狀,隻好行禮離開。
劉儁準備好筆墨,示意道:“把想說的,都寫出來。”
霍鄰、宣青書對視一眼,各自落座,提筆潤墨,隨後便是揮毫而走,竟沒有半點卡頓。兩人在行文之外,甚至還草繪了西域輿圖,說明了各中部署。
徐輝祖在兩人身後不時看看,目光中透著欣賞之色,不成想在這裏竟遇到兩個頗有眼光的書生,看其謀略與設想,竟與朱允炆不謀而合,或是可塑之才。
霍鄰收筆,雙手拿起紙張,微微顫過,吹了吹墨,抬頭看向朱棣:“大將軍,還請過目。”
徐輝祖接過,拿到桌案旁與朱棣一起詳觀。
朱棣見霍鄰的思路清晰,直切要點,針對明軍的困難與問題也作了充分考量,提出了以戰養戰,乘勝追擊的作戰設想,主張先取沙洲、敦煌,再取哈密,最後圖謀亦力把裏,對此人更是高看一眼,至少從文中看,此人是有著清晰頭腦的。
宣青書的文稿送來,朱棣也不由地眼前一亮,相對霍鄰武力征服,大踏步圖謀西域的設想,宣青書更重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主張在哈密、吐魯番建立穩固的後勤基地,興建坎兒井等水利,打造農田,為長期占領與持續作戰打下基礎,提出一年略地、兩年控製,三年歸化的設想。
徐輝祖看過之後,也禁不住讚歎連連。
人才,人才啊!
何我大明多才!
朱棣很滿意地將兩份文稿放在一旁,審視著霍鄰、宣青書,嚴肅地說:“沙場征戰,無窮變數,誰也無法護你們周全。一旦跟隨大軍前往西北,很可能再也無法活著回來。現在離開,回你們的學堂,修習課業,考取功名,方是正途。”
霍鄰有些著急,站起來道:“大將軍,儒家要義,修身治國平天下。我等已修身二十五六載,是時候讓我們一展胸中抱負,治國平天下了。為君分憂,為國而戰,縱是拋頭顱,灑熱血,將命丟在西域,也無怨無悔!”
宣青書上前:“君子一世,當問心無愧!我心日月,天地可鑒!”
朱棣嘴角微動:“好,好男兒。既是如此,那就留在軍中效力吧,若有戰功,則另有封賞。”
“謝大將軍!”
霍鄰、宣青書答應道。
徐輝祖看著麵露難色的宣青書,問:“怎麽,還有何事?”
宣青書指了指桌案上的端石荷花硯,苦著臉說:“這是孫先生心愛之物,我們需要將它歸還。我們想,孫先生應該在來大營的路上,還請將軍救我二人,莫要被先生給打腫了雙手。”
朱棣看著宣青書亮出雙手,想起自己的兒子朱高煦也曾被楊士奇打過掌心,板著臉說:“先生打你們,那是天經地義。若連先生這一關都過不去,那你們如何能走出嘉峪關?去,差人把孫先生接來。”
“不用接了。”薛夏走入大帳,淡然行禮,然後道:“孫先生已到帳外。”
“快請。”
朱棣伸手。
孫長威終還是來了,看著宣青書、霍鄰兩人站在一旁低頭,強忍著怒氣,對朱棣、徐輝祖行禮,一張嘴便驚住眾人:“大將軍可是收下了這兩人?”
朱棣微微點頭:“算是吧,不過尚沒有擬好任命文書。”
孫長威搖頭,嚴肅地說:“任命文書?我看還是沒必要了吧。”
“先生!”
宣青書、霍鄰著急,連忙出來央求。
孫長威抽出腰間的戒尺,威嚴地看著兩人,嗬道:“為師與將軍說話,莫要插嘴,退下!”
朱棣看著孫長威,緩緩說道:“我看兩人有點才能,對西域也頗為了解,想帶在軍中,先生不妨割愛一年半載……”
孫長威上前一步,沉聲道:“什麽叫有點才能?霍鄰、宣青書乃是我最得意的弟子,霍鄰粗中有細,善控大局,謀略大膽激進,頗有霍景桓霍去病)之風。宣青書做事沉穩,步步為營,善補破綻,能力極強,即便是將二人送至國子監,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呃?”
薛夏愣了,這個家夥現在說的和告訴自己的不一樣啊。
宣青書、霍鄰也不明所以,即感動於先生的肯定,又驚訝於先生的表態。
朱棣也一時摸不著頭腦,徐輝祖也看得有些迷糊,這算什麽,你不是要帶走他們的,怎麽還誇起來了?
孫長威清了清嗓子,說出了一句分量十足的話:“若大將軍真心想要用這兩人,就不要寫什麽任命文書,糟蹋人才了,至少應該請來誥命文書!”
朱棣瞳孔一凝,這個孫長威這是給自己要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