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名曰:萬有引力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在郭嘉樂說完之後,眾人將目光投向於謙,這個國子監最具潛力、年紀最小的天

    於謙有些緊張,這次麵對的不是學堂內的同窗,而是國子監,不,是幾乎整個大明前沿學問的天才,任何一人都比自己有名望,有資曆,有實

    葉靈兒看出了於謙的緊張,笑道:「皇上說過,少年最有銳氣與朝氣,隻管」

    於謙感激地看了一眼葉靈兒,對眾人作揖行禮,然後正色道:「在下於謙,本不敢站出來說話,可無奈郭嘉樂師兄強邀,不得不既是地圓說的學問,謙略說幾句,若有不當之處,諸位還請擔」.

    胡濙、周昌、羅封等人笑

    相對於郭嘉樂,於謙是一個很謙遜的人,總是可以先禮後胡濙很是欣賞於謙,加上此人與太子關係緊密,對其更是器很顯然,於謙現在雖然年少,但已經懂得了一些官場規矩,就這一番話,便有理有節,令人舒

    於謙認真地說:「我對地圓說的了解,主要是從航海日誌、《瀛涯勝覽》等航海書籍中得知,我認為,地圓說已被事實上證明存在,天圓地方的說法可以自此摒棄,不再提一係列的日誌與書籍中,都記錄了時辰與晝夜變化上的問題,甚至一些日期記錄也出現過錯漏,由此來看,晝夜的變化、四季更迭,很可能都與地圓說有」

    「晝夜因日出日落而成,四季又是為何而成?地星之上,有些地帶一年如春秋,有些地帶一年炎熱如夏,有些地帶酷寒如冬,有些地帶四季分明,這又如何解釋?我認為,無論是晝夜還是四季,光與溫度,都與太陽有關,這個關係到底是怎樣的,與地星存在於虛空之中是否有關聯,於謙不知……」

    有郭嘉樂、於謙拋磚引玉,討論便開始進入熱

    航海院的院長喻興海站出來,對郭嘉樂與於謙的看法表示高度讚同,並命人取來了地星模型,對眾人喊道:「這是航海院結合輿圖,環球航海製造的一個球形輿圖,用於模擬地星,皇上看過之後,將其命名為地球儀,並提出給地球儀安裝支架,這才有了」

    「結合一次次航海經曆,甚至出現過黃昏與日出長達幾個時辰的情況,可見地球或太陽是運轉的,唯有運轉,才可能出現這種變航海院聯合欽天監分析,傾向於地球是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運動,諸位請看這地球儀……」..

    朱允炆緩緩走入格物竹林,坐在了人群後麵,對於發現自己的人微微搖了搖頭,仔細聽著這一場具有時代變革意義的集

    地圓說被證明存在,其影響絕不是航海一件事,而是整個學問體係的

    既然是地圓說,地球自轉、公轉這些學問自然而然會出現,相應的,萬有引力也會逐漸被發現被證實,力學的研究也將進入到全新的階

    長達十幾年的思維改變,尤其是改良儒學與永嘉學派等影響,國子監監生的思維已具備了創新性與拓展性,他們不再是迂腐的固執信書的人,因為新學問書中並不存在,他們更為自信,堅定自己才是新學問的先

    地球儀的出現,將會成為改變大明人認識世界的視角,隻不過這個地球儀並沒有完全標注所有島嶼、土地,像是北極熊、企鵝、袋鼠等地都沒在地球儀

    世界很大,總需要一代一代的人接力去開發,所有的使命不可能都壓縮在幾十年一代帝王

    朱允炆仔細聽

    陶增光與胡元澄從彈道計算的角度,認為存在某一種力量將火藥彈從天上拉下來,而不是一直飛行下去,除了火藥彈自身的重量之外,還有其他的力參與其

    對於飛天,陶增光喊道:「早年間,皇上對我說過飛天是可行的,

    隻要速度足夠這些年來,二炮局進行過一次次實驗,發現飛天確實存在可能,隻不過局限於眼下火器的動力不足,無法完全突破某個速度……」

    「既然地球是圓的,我們就一定可以離開大氣之熱氣球無法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熱氣球需要空若是火器可以超越熱氣球的高度,飛到沒有空氣的地方,說不得就能抵達天上,然後回頭凝視地球……」

    胡其儀連連點

    越高,空氣越是稀

    再高下去,空氣一定會不存

    熱氣球上不去的地方,火器能上去嗎?這需要多強大的動力與能源才能做到?

    沒有人知道二炮局的研究進行到了哪一步,但有一點很清楚,二炮局的人更精神、更得意了,隻要看看陶增光臉上的紅潤,胡元澄的驕傲就知道,二炮局一定在火器上取得了新的進展,至少是出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突

    毛舟泰登上台,這個從航海院出來的將領隻經過兩年的曆練便成為了獨當一麵的人物,看著自信講述的毛舟泰,朱允炆微微點

    江山代有人才出,這對大明來說是好

    當郭文星拄著拐杖站在台上時,看到了人群裏的朱允炆,當即喊了出來:「皇」

    眾人聽聞,連忙看去,然後紛紛起身行

    朱允炆無奈地起身,笑著抬起手:「都起來吧,這是國子監學問的盛宴,朕不請自來,諸位莫要分心,該怎麽說,便怎麽說,你們站在新學問的門外,朕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進入學問大殿,成就你們的輝煌,大明的輝煌!」

    胡濙、葉靈兒等人笑

    朱允炆並沒有打算幹涉眾人的研究,國子監已經有了清晰的前進方向,沒必要去影響他們,在留下一番鼓舞的話語之後,便選擇了旁聽,鼓勵這些天才說出自己的見解與認

    宋斷斷站了出來,談論起來:「既然所有人都認為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我們應該給這種力量起一個名字,以用於後麵的研」

    喻興海、羅封、郭嘉樂等人都讚

    給出一個名字,哪怕所有人不知道這力量因何存在,但它確實存在,並影響著這個世界,總需要有個名字去研究,去探

    胡濙站出來支持宋斷斷:「賦名是對的,沒有名,如何去格物,如何寫下文國子監引領學問,需要對新學問冠之以至於這名字,依我看,便交給皇上來取」

    此話一出,誰也不會反

    畢竟日月之力、宇宙之力,帝王命名最是合適,別說朱允炆在這裏,即便不在,那也應該送文書過去,請旨給

    朱允炆推辭一番,可無奈眾人不答應,隻好走上高台,笑道:「學問便是學問,與朝堂沒太多關既然你們一心相請,朕便為這種力取個名字萬物相互之間,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古人雲,牽一發而動全身,朕希望你們,可以牽引這一股力,去劈開所有的障礙,點燃華夏的科技火焰!」..

    「如此,朕將這一種神秘的力量,稱之為牽引之力,名曰引力!萬物皆有引力,有引力,我們的地星才會漂浮在虛空的宇宙之中,有引力,我們才會站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墜落虛空,有引力!探索並掌握萬有引力的奧秘,是你們未來探索的方向,也是華夏文明踏上更高巔峰的開始!」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