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今:我太難了

字數:7786   加入書籤

A+A-




    薛寶釵突然畢業,在女學學生中引起小小震蕩。
    實在太過突然,叫她的一幹同學感覺不真實。
    要知道,女學上下對於薛寶釵,可是寄予厚望的。
    上到山長夫子,下到同學學妹,對薛寶釵相當友善,也很看好她的前程。
    實在是,薛寶釵不僅學識驚人,而且人緣好得出奇。
    小小年紀,就有八麵玲瓏的交際手段,相當的了不得。
    同為女學頂級學霸的林黛玉,學識可能比薛寶釵更甚一籌,可在人緣上就要差遠了。
    能和林黛玉說上話,並且有諸多交流的女學學生,數量並不多,林黛玉交朋友也是看眼緣和人品的。
    不過,隻有女學學生中的佼佼者知曉,薛寶釵突然畢業,似乎得到了重要的任務。
    薛寶釵離開時,隱晦的暗示過,她們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
    林黛玉,三春和史湘雲立即反應過來,應該是她們心中猜測的那般。一時頗有些興奮。
    反正以後可能還有見麵,甚至一起共事的機會,自然沒那麽多的離別愁緒了。
    很快,薛寶釵就消失在女學學生的交際圈子裏。
    後麵,甚至都很少聽聞她的存在,也不知道究竟去哪了?
    此時的薛寶釵,已經搭乘自家海船,經過一段時間的海上航行,順利抵達了那處距離高麗不遠的大島。
    到了地方之後,她立即接手了大島港口碼頭的管理權。
    也不知道她確實是這塊料,還是本身氣運足夠,到了地方並沒有水土不服的狀況。
    等開展工作後,更是一路順風順水,幾乎沒有出現什麽大的差池。
    有了中原地域源源不斷的物資和人員支持,隻是花費了短短半年時間,薛寶釵就主持修建了一個簡陋的港口,能夠停泊遠洋海船的那種。
    有了港口之後,大島的開發建設速度陡然加快。
    當然,期間自然少不了一些不忍言之事,遷移過來的百姓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出現水土不服狀況,傷亡差不多足有數百。
    可饒是如此,薛寶釵的表現依舊亮眼。
    狠得下心,同時也低得下身段,一番恩威並施的手段下來,她的影響力絕對叫剛剛上島的存在咂舌。
    在寫給賈蓉的書信裏,薛寶釵大膽保證,隻要再給他大半年時間,足以讓大島這邊做到部分自給自足。
    若是還有餘力出海捕撈的話,一年之內就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
    對此,賈蓉自然十分滿意,給足了薛寶釵信任。
    他根本就不擔心薛寶釵可能鳩占鵲巢,她沒那麽的膽子,也沒有那樣的實力。
    開玩笑,在現代時遠洋都是相當犯險的事情,更別說眼下時代了。
    可以這麽說,一艘海船就是一個不弱的戰鬥單位。
    海船上的船員,隨時都能化身戰鬥力不弱的戰士。
    另外,已經上島維持秩序的人馬,清一色都是寧府手下,
    不說忠誠度有多高,起碼不會輕易跟隨薛寶釵胡亂折騰。
    上島的流民百姓雖然數量越來越多,可單單就是安置他們就是一個不小工程,想要將他們徹底組織起來更不容易。
    薛寶釵本身以及手下,可沒有什麽軍事方麵的能力。
    更別說,大島和外界的聯係,全部需要海船。
    同時,還需要海船隔絕和高麗之間的聯係,避免引來高麗官府勢力的注意和幹涉。
    總之,薛寶釵那邊的情況一切良好,就連往來大乾和大島的航線都是風平浪靜。
    而大乾這邊的船隊,有了大島這個落腳點,往來高麗貿易越發頻繁。
    甚至有的勳貴家族,已經打算在大島的港口區,修建倉庫作為貿易中轉。
    如此一來,大島的發展幾乎可以用日新月異形容。
    而且以大島跳板,甚至能夠輻射倭國,一些有長遠眼光的勳貴大老,一個個眼珠子都羨慕紅了。
    不說薛寶釵如何在外海大島意氣風發,大乾這裏真的進入了小冰河時期。
    就是夏天的氣溫,都比以往要低上不少。
    氣候異常,自然導致莊稼的生長不那麽順利。
    就算是沒有天災禍禍的地兒,糧食減產也是必然事件。
    到了夏天,北方的糧食價格已經蹭蹭蹭往上漲了。
    就算朝廷想了不少辦法,可架不住官商勾結更加猖狂,根本就攔不住。
    賈蓉在這時候,做了一件在旁人看來,很傻缺的事情。
    就是以寧府女學的名義,將之前女學學生們整理好的,農田水利建設合理規劃一書,直接刊印發行天下。
    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管裏頭的內容如何,賈蓉做這樣的事情,就被不少權貴大老評價一聲腦子有問題。
    而仔細看過書冊內容,並且對於農田水利有一定了解的存在,看過書冊後頓時如獲至寶。
    擔心理由有遺漏,不敢全部在自家莊子上嚐試,卻也會拿出一兩個莊子實驗。
    不要說田莊,就是那些田地稍多一些的地主老財,也能根據書冊內容對自家田地進行改造提升。
    盡管便宜的,大多都是那些有實力,有不少田地的存在,可賈蓉並不是太在意。
    沒辦法的事情,除非賈蓉花費大力氣大精力主動折騰,不然隻能等待農田水利技術一層層下沉。
    賈蓉有沒有當官,就算當官能管的範圍也是有限的。
    皇室和朝廷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是沒辦法管理到最底層鄉村的。
    他能管的,隻有寧府的田莊罷了。
    就是同宗榮府的田莊,都沒辦法插手的說。
    不過,他如此大度的姿態,還是得到了當今和朝廷的表揚。
    賈蓉自然不在乎這個,他隻是希望在小冰河時期,通過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夠減少一些損失,或者說減少部分百姓的傷亡就好。
    隻能說,有些人根本就不配稱人。
    在青黃不接,又是糧食減產明顯的時候,不斷哄抬糧價,就是逼著少地以及無地的百姓去死啊。
    結果,還沒有到秋收季節,北方不少地方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土地兼並,赤落落也十分血腥。
    隻是這些情況,有的暴露出來,而有的則是徹底被掩藏起來罷了。
    京城城外,又逐漸有了流民聚集,而且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聚攏的流民數量越來越多。
    基本上,都是被糧價提升,逼得活不下去隻能逃荒的底層百姓,那叫一個苦逼。
    勳貴們,又在當今的號召下,早早就在城牆根下設立粥棚賑濟災民。
    經過之前的幾番折騰,現在大家都學乖了。
    所有粥棚,幾乎清一色的穀糠以及味道不怎麽樣的野菜,最多也就是加了一些臉頰和自己的魚肉幹。
    就這,也足以叫逐漸聚攏過來的災民,好好生存下去了。
    隻是,這樣的景象,叫當今很不滿意。
    其實這時候,正是皇莊大有作為的時候,可惜沒有人提醒當今,估摸著皇莊管事也不怎麽幹淨。
    糧價上漲,自然而然會影響到煤礦開采,成本上升了麽。
    好在,經過賈蓉幾番磋商,最後和掌握了晉省絕大部分煤礦份額的開國勳貴集團達成一致。
    煤礦的工錢暫時不漲,夥食費也維持原狀。
    由寧府提供大量曬幹了的海魚魚幹,作為糧價上漲後的替代品,對於曠工來說其實還是好事。
    畢竟,海魚魚幹的味道雖然一般,卻能提供勞動所需大量鹽分,還有充足蛋白質和部分油脂,足夠了。
    隻是,糧價不能一直上揚,不然感覺虧本的開國勳貴集團,也不會真的賠本賺吆喝。
    在這期間,收攏流民輸送到外海大島的活計,倒是相當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麽阻礙。
    地方官府巴不得流民越少越好,朝廷此時也沒心思理會這些,隻要流民不鬧騰,隨便他們去哪都成。
    倒是當今,看到皇室秘探的匯報後眉頭微皺,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真要說起來,像是寧府賈蓉這樣能力卓絕之輩,將心思和精力放在外海,其實也是好事一件。
    總比他將目光,放在大乾腹地要好得多。
    眼下的大乾,天災連綿不斷,朝廷的底蘊消耗迅速,當今也是頭疼得緊,順便也有些緊張。
    南方那邊已經傳來不好消息,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蝗災,估計今年怕是糧食收成會出現大問題。
    這是怎麽了?
    當今自問,他當皇帝後也沒做什麽天怒人怨的事兒啊。
    京城市井,已經有謠言將連綿天災的鍋,扣在當今頭上,可以說居心叵測。
    當今雖然氣得夠嗆,卻又不好大動幹戈,不然不久顯示他心虛了麽?
    遇到了種種破事,當今原本內庫豐收的喜悅,都消失得幹幹淨淨了。
    到了夏天,雖說天氣異常沒有以往那麽炎熱,可幾處省親別院的建設,卻是熱火朝天的說。
    隸屬於內務府的材料供應商鋪,最近可是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事情太過緊急,好幾家建設省親別院的家族,都在比著誰家建造得更快更好,自然是不惜成本的瘋狂投入。
    在這個過程中,建造省親別院的精品材料,價格自然是一漲再漲,都翻了兩三翻了,相當誇張。
    也就是薛家商鋪有充足的材料供應,榮府省親別院的建造才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其餘幾家卻是花費了大價錢。
    雖然沒有紅樓故事中,榮府建造省親別院花費那麽誇張,可一家超過五十萬兩逼近百萬兩卻是少不了的。
    幾家加起來,單單在材料上的花費,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兩,更別說其餘花費也不小。
    短短半年時間,當今的內庫收入超過兩百萬輛。
    這些銀子,放在往年很能做一些事情。
    就是最為耗費銀錢的治河,一年也不過幾百萬兩銀子罷了。
    像是疏浚運河,整修官道之類的事情,花費數十萬兩就已經足夠了,卻能做好一些事情。
    可眼下,全部換成糧食,也不夠北方流民支應的。
    心中的鬱悶就別提了,可屋縫偏逢連夜雨。
    根據西北邊塞那邊傳來的消息,塞外草原的異族有異常舉動,怕是今年秋天要入寇邊關。
    根據邊塞的具體情報所知,最近兩年塞外草原的氣候,比大乾腹地還要更加異常。
    不是狂風就是冰雹,那麽就是異乎尋常的寒冷天氣,總之各種天氣足以讓一個部落悄無聲息滅絕。
    活不下去的塞外異族,隻能向南搶食。
    聽到這樣的消息,當今心中的憋悶更甚,除了叫邊塞邊軍好好準備,預防戰事之外也沒什麽好說的。
    總之,最近兩年的狀況相當糟糕,讓當今有種難以喘息的趕腳,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麽狀況?
    朝堂的氣氛頗有些沉悶,這樣的氛圍蔓延整個京城,搞得京城也跟著有些壓抑。
    官員們最是敏感,他們的消息也十分靈通,自然知曉當今最近的心情相當不好。
    就是內閣大老,也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給當今添堵。
    一個個老實安分得緊,就是原本火爆的青樓楚館,最近一段時間的生意都有些冷清。
    搞得鳳凰蛋賈寶玉頗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為何,最近一段時間邀請他前往風月場所的事情,怎麽突然就變少了。
    他認識的一幫子所謂朋友,可是那裏的常客。
    不過這廝的心態相當不錯,既然沒人邀請他前往青樓楚館玩耍,他就幹脆窩在府裏和丫鬟們嬉戲逗樂子。
    忘了說,今年十五歲的賈寶玉,已經順利從族學畢業了。
    不僅是他本人的要求,老太太和王夫人也暗地裏推波助瀾一把,讓他離開族學多了不少自由時間和空間。
    賈寶玉相當歡喜,對於族學並沒有多少留戀。
    他也知曉,雖然在新開設的雜學課堂頗為亮眼,可族學的主流畢竟是文武科舉,他這個雜學學堂的優秀學生,並不是很遭人待見。
    反正在族學那裏也沒幾個朋友,他自然不在意早早畢業離開族學,跟府裏的漂亮丫鬟湊在一起不香麽?
    榮府並沒有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內裏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一派錦繡繁華的樣子好不熱鬧。
    尤其是從江南買來的一整個戲班子,隔三差五就在榮府後宅搭台表演,引得全府關注好不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