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功德圓滿

字數:6472   加入書籤

A+A-




    

    

    第918章 功德圓滿

    帖木兒敗了,大明走向河中,超越盛唐,問鼎天下的最關鍵一步,就這麽成了。

    對於大明朝的君臣百姓來說,都有點意料之外。

    冠軍侯確實厲害,但能如此不動聲色,就除掉這個最大敵人,藍玉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難不成咱們冠軍侯用兵如神,神勇無敵,像是關老爺一樣,策馬奔騰,直入萬馬軍中,砍下了帖木兒的腦袋,然後得勝而歸?

    幾乎一刹那,就有人按照斬顏良誅文醜的模式,來吹捧藍玉了。

    隻不過隨著更多的消息傳來,這一戰的詳情越來越多,朝堂之上,終於明白了藍玉的布局。

    大家夥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藍玉用兵,和一個人真有些相似,這人就是太師張希孟!

    誰都知道,張希孟不擅長軍事,但是哪怕徐達常遇春都承認,他們鬥不過張希孟。

    將中無人比得上常遇春,帥中無人趕得上徐達,但是將帥之上,還有一重境界,那就是真正的軍事家,總體戰的大師。

    毫無疑問,張希孟就是這個級別的人物,布局謀篇,天下第一。

    藍玉追隨張希孟多年,又多次領兵,他一直追逐的就是張希孟的境界。

    而這一次,藍玉確實做到了。

    誰能想到,藍玉在河中和帖木兒對峙,另外一方麵,卻派遣人員,去聯絡金帳汗國。

    沒錯,就是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

    此時的金帳汗國已經不複當初的盛況,剛剛被羅斯擊敗,迅速崛起的帖木兒帝國也威脅著金帳汗國的安全。

    曾經誰都打不過的蒙古鐵騎,如今誰都打不過。

    藍玉摸準了蒙古人的脈,不斷派遣使者前往,甚至在連續兩次失敗之後,藍玉還是不改主意。

    他派遣馮國勝,繞道直插高加索地區,通過展示武力,終於和金帳汗國取得了聯係。

    但是接下來雙方的溝通並不順暢。

    主要的問題在於金帳汗國,他們認為大明推翻了元朝,又滅了北元,和他們是仇敵。金帳汗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幫助大明。

    不過馮國勝很快判斷出了金帳汗國真正的擔憂。

    他們害怕大明滅了帖木兒之後,會繼續攻伐他們。

    所以金帳汗國同時也在溝通帖木兒,希望雙方講和,能夠共同對付明軍。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很危險了,包括朱樉、朱棡,還有幾位將領在內,一起建議藍玉,果斷出擊,不能寄希望金帳汗國,萬一他們都聯合起來,大明的處境就不妙了,甚至會重蹈大唐覆轍。

    麵對著內外質疑,藍玉表現出了一個傑出將領的戰略定力。

    讓當下的蒙古人同心協力,那是做夢!

    大明急攻,彼等或許還會合兵,但若是按兵不動,這幫人勢必相互攻伐,陷入內亂。

    事實證明,藍玉的判斷非常精準。

    帖木兒垂涎金帳汗國的地盤,不願意割讓土地講和。

    幾乎與此同時,金帳汗國還麵臨著羅斯的反攻,西線不斷丟失土地。

    而就在這時候,又一個關鍵的變量被藍玉拉了過來,那就是奧斯曼帝國!

    鬼知道藍玉用了什麽手段,居然能把奧斯曼變成大明的盟友。

    甚至在這段時間裏,朱棣在天竺高歌猛進,收攏了許多土邦,從南線包圍了帖木兒帝國。

    這事情就很有趣了。

    天竺作為一個地名,在孔雀王朝之後,長期陷入四分五裂之中,邦國林立。

    朱棣在進軍天竺之後,快速獲得了一大批天竺人的支持。

    一向名聲很臭的朱棣,這一次竟然備受尊重,哪怕他四處搶掠,搜刮了那麽多民脂民膏,依舊被一些天竺人死命支持。

    這事情怎麽都透著詭異。

    但是仔細了解之後,又會覺得順理成章,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朱棣的手段也很簡單,因為要經營海外,光靠著大明這點人,那是不行的。倒不是說大明人少,而是向海外移民,成本太高,而且還要熟悉當地文化,了解風土人情,沒有十年之功,根本做不到。

    所以朱棣大膽啟用了一批天竺人。

    而且朱棣挑選的還是刹帝利和吠舍種姓……天竺種姓,把人分成了四個大的種姓,在四大種姓之下,還有多達千餘個亞種姓。

    甚至在某地買菜的是一個種姓,賣茶水的又是另一個種姓……極致的細分,讓天竺一地雞毛的同時,又格外穩定,任何外來力量,都難以撼動。

    朱棣就利用這個特點,收編了一批刹帝利和吠舍。

    想提升待遇不?想躋身上層不?

    隻要跟著大明幹,聽我的安排,保證你們身份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雖說天竺人沒有衝破種姓製度的勇氣,但是向上爬,成為人上人的衝動,還是有的,而且很強烈。

    就這樣,朱棣獲得了一批天竺人的堅定支持。

    怎麽形容呢,朱棣就是一個空降的大少爺,而這幫人都是朱棣的管家,替朱棣管理地方,統領兵馬,治理民眾。

    麵對此情此景,朱棣都無話可說了。

    怎麽早沒有發現啊,這個天竺,簡直就是天生的奴仆!

    他們這套種姓製度,簡直太適合外來勢力拿捏掌控了。

    統治起來成本也非常低,甚至不需要安排多少兵馬,隻要利用不同地區,不同種姓,讓他們彼此牽製,也就足夠了。

    帶嚶統治印度的時候,也就靠著九千名公務員罷了。

    作為跟張希孟大缺大德的繼承人,朱棣很快就給朝廷寫了一份上百頁的奏疏。針對天竺的狀況,朱棣建議,以後經略各地,尤其是印度洋周圍這一圈,全都采用大明為主,天竺為仆的模式。

    也就是說,大明當董事長,天竺人當總經理,利用他們,去管理地方,省時省力,效果極佳。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朱棣還動員了一支多達十萬人的兵馬,就是以一些天竺人充當骨幹,然後統禦其他兵馬,一起北上。

    至於真正的明軍,隻有五千人不到,主要充當監軍的任務。

    藍玉的等待,終於取得了效果,金帳汗國認為自己的威脅還是來自西邊的羅斯。而帖木兒一旦打贏了大明,他未必會向東進軍,但是北攻金帳汗國卻是一定的。

    所以他們抽出了五萬人,從鹹海繞過來,圍攻帖木兒。

    在西邊,奧斯曼帝國也派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威脅帖木兒的後路,再加上南線的朱棣。

    藍玉終於完成了對帖木兒的包圍。

    毫無疑問,他在大勢之上,已經贏得了勝利。

    但是藍玉腦筋依舊很清楚,不管在大局上麵,贏多少,如果雙方決戰,自己有一點失誤,被帖木兒抓到了漏洞,依舊可能遭到慘敗。

    道理很簡單,就是這麽龐大的戰場,四方兵馬,很難統一行動,互相配合。甚至大概率會被各個擊破。

    但也不能不認為藍玉做的是無用功,恰恰相反,在遠離本土,後勤支援非常困難的地區,同強大的敵人做戰略決戰,如果不能充分爭取每一分優勢,戰敗的可能性隻會更大。

    唐朝就是前車之鑒。

    當然了,藍玉也不光是聯絡四方,他還身體力行,進行屯田,尤其是廣泛種植土豆地瓜。不得不說,這種高產作物,確實是幫了大明太多。

    你可以不吃,但是用土豆地瓜養豬,殺了吃肉,也是好的。

    藍玉在西域幹得最多的,就是屯田。

    再和帖木兒開戰之前,藍玉的八成軍糧,全都靠著當地解決。

    另外藍玉還幹了一件事情,他從手下分出了三萬女真騎兵,直接交給了金帳汗國。

    藍玉的這個舉動爭議很大,有人認為他把能戰的女真兵讓出去,非常不智。而且金帳汗國拿到了這些人,沒準也會成為大明下一個敵人,藍玉是養寇自重。

    但不管怎麽樣,藍玉還是做了,而且果然收到了奇效!

    金帳汗國的蒙古人早就不複當年的血勇,被羅斯打得節節敗退。

    而此刻給他們送去一批更加驍勇的女真人,金帳汗國瞬間滿血複活,信心暴漲。

    他們正好靠著這一支兵馬,對付羅斯人。

    但是要想出兵羅斯,就要先解決掉帖木兒。

    出乎所有人預料,金帳汗國竟然主動向帖木兒發起了攻擊……河中大戰,終於爆發了。

    所謂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

    布局到了這個地步,藍玉的勝算已經非常驚人了,甚至可以說是唾手可得。但是藍玉還不肯罷休,他又翻出了另一張牌!

    那就是帖木兒手下的將領。

    原來在長期的對峙中,藍玉已經悄無聲息收買了幾個帖木兒的愛將。帖木兒的調動,他一清二楚。

    這種不講武德的行為,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虛假的冠軍侯,橫勇無敵,以一當萬,衝陣殺敵,如入無人之境。

    真實的冠軍侯,手段齊出,明槍暗箭,一齊招呼,絕對不講武德。

    帖木兒能打不假,但這個時候,他又暴露出一個巨大的漏洞。

    由於崛起太快,手下人三六九等,非常複雜,藍玉通過一些夷商,收買起來,也不算困難,還沒開戰,就被滲透得和篩子一樣。

    “先生,藍玉的用兵之法,怕是有你的五成功力了。”朱元璋由衷感歎道。

    張希孟眨了眨眼睛,“七成,至少七成!”

    老朱忍不住哈哈大笑,“這回終於可以名正言順,鑄造金鼎了。”

    張希孟渾身一震,也終於點頭,“是啊,終於功德圓滿,大禹之後,新的篇章到來了!”

    下章完本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