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大使、華商

字數:5852   加入書籤

A+A-




    總督範德朗給魏安等舉行了隆重的接風酒宴,宴上提出要在城外運河邊劃一大塊地給魏安建大使館。

    “巴城寸金寸土,運河邊更是寶貴,我們也不好占用如此寶地。”魏安手端著酒杯,杯裏的朗姆酒他抿了一口就喝不下,便就端在手裏做樣子,“本使有個不情之請,&nbp;&nbp;想請範總督給我們在城外劃一塊荒地,隻要在海灣邊,距離巴城遠些也沒關係。”

    “我們可以自己請工匠建一座大使館。”

    範德朗滿麵通紅,他給大明的這塊地不大,但確實是城中繁華位置了,可沒想到明人居然不領情。

    思索了一下,&nbp;&nbp;最後看在這六船貨物的份上,&nbp;&nbp;尤其是那些生絲的份上,他最後還是點頭同意了。

    宴會後,魏安直接請楊昆幫他尋塊地,楊昆對新來的這位駐巴大使也是很巴結,趕緊就尋了一塊地。

    那塊地鄰近巴達維亞城,隔河相望,既能修碼頭停泊商船,周邊還有大片空地可供發展。

    別說建個使館,以後就是再建商館,甚至建個城堡、大市鎮都沒問題。

    當然,這塊地也緊鄰著楊昆自己的土地,要是河這邊開發起來,他自然也受益多多。

    在剛才宴席上,楊昆被魏安特意叫到旁邊坐,席上與跟他談了些他此行來的任務,&nbp;&nbp;甚至將來大使館定位等。簡而言之,&nbp;&nbp;魏安以後做為大明官方代表,&nbp;&nbp;皇帝特使欽差長駐巴城,主要是負責與荷蘭人交流聯係的,也負責僑民相關事務,&nbp;&nbp;但不會插手具體的事務。

    甲必丹依然還是華人首領,他們的那些代征稅等特權依舊。

    大使館真正對他們有影響的,可能就是紹天帝要求的領事權。這個權力便是在巴達維亞,如果華人內部有糾紛,那麽大使館可以依據大明的法律處理本國商人間的糾紛。

    在涉及華人與荷蘭等外國人有糾紛時,雖然要遵守巴城律法規定,但涉及華人的案件,須通知大使館,大使館不僅有案件知情權,還有旁審監督權。

    其它方麵,大使館主要還是負有聯絡兩國,貿易合作等事務。

    比如巴城的荷蘭人要去大明,也須先到大使館取得簽證,商船前往大明,也一樣要登記等。

    在巴的華人要回國,也要登記,若要帶異族的妻妾兒女甚至奴仆、朋友等回國,更需得到登記批準發給簽證等。

    總的來說,&nbp;&nbp;魏安以後長駐巴達維亞,&nbp;&nbp;跟甲必丹楊昆沒什麽利益衝突,&nbp;&nbp;甚至會保護華人的利益,對他們是好事。

    正因得到這個保證後,楊昆現在對魏安很是客氣尊重。

    畢竟魏安也說了,以後大明那邊會有更多的商船直接來巴城貿易,到時船、貨來了後,都會直接跟楊昆他們這些本地華商聯係,通過他們為中介買賣。

    大明也對巴國公堂這個華商組織表示尊重和支持。

    甚至朝廷還授權給他,對楊昆這樣的大華商,授予官銜。

    其實就是給他們一個特別機會,允許他們捐銀買官。

    相當於出錢買官,但並不是真正的買到官職差事,僅是一個頭銜,買一個散官。這個頭銜可以享受相應的品級待遇,比如說穿相應品級官袍,甚至服色、車馬、房屋、乃至墳墓等規格都是不一樣的。

    另外捐官納銀後,就是官僚階層了,哪怕沒有職務,但有品級,所以也有諸如給官府、朝廷上書言事的權力,見官免跪,甚至免除刑罰的權力,就是不會犯了事直接抓去打板子刑訊,除非定罪後。

    甚至於如今紹天朝推行按品級擁有田額等,所以商人如果捐官後,還是有不少吸引力的。

    有能力的,也能憑捐納邁入仕途。

    不過紹天朝雖然允許捐納授官,但所授俱為虛銜,就是隻授個官階而不授實職,且是隻限五品以下,各明碼標價。

    除了可以捐官,還可以捐監,就是出錢去國子監進修,相當於國子監這所全國有名的高校,開了幾個特別進修班,花錢就能進。

    其實這玩意從漢代開始就有了,甚至漢代的賣官,那都是賣的實際官職爵位,而不僅中國有這套,外國人也一樣啊。

    比如法國人連擁有審判權的法官、擁有指揮權的軍官,隻要能賣錢,都一樣拿來賣,據說在此時,賣官的收入占到法國財政收入百分之五十一,堪稱法蘭西經濟支柱。

    比曆史上我大清有過之無不及。

    相比之下,朱以海就賣點散官虛階,給那些人點微不足道的小特權,已經很難得了。

    畢竟哪怕是個捐生,朱以海都要五百兩銀子。

    這絕對不便宜。

    但對於某些有錢卻沒政治地位的人來說,五百兩給自己或兒子買個國子監生的資格,卻又是劃的來的。

    畢竟國子監那可是鍍金,甚至要是真能好好讀書,也還是能有出息的。

    捐從九品,一千兩。

    捐正五品,五萬兩。

    最低監生五百兩,最高正五品五萬兩。

    價格相差很大,不過正五可以穿緋袍,甚至子弟有恩蔭權,還可以封妻贈祖,特權更多些。

    當然,朱以海也是故意定的較高,真有這樣的冤大頭,那逮一個是一個嘛。

    “楊會長若要捐納,本使可以向朝廷上報。”

    楊昆對於魏安報的這個捐官的價格有些驚訝,覺得太貴了,但是他也沒拒絕,因為若能有個官方身份,還是很有好處的,就比如他在巴達維亞,既是荷蘭人任命的甲必丹,又是巴國公堂的會長,這雙層身份,讓他成為華商領袖,他的事業也因此興盛。

    當年蘇鳴崗十五歲就從福建下南洋謀生,這位讀過些私塾的福建少年,能文善武,硬是在西爪哇蘇丹國闖出一條路子來,成了當地華人首領。

    後來他還遷來巴達維亞,並與身在日本平戶的同安李旦,在日本長崎的漳州張敬泉、歐華宇,廈門的漳州許心素,暹羅大泥的李錦,馬尼拉的漳州黃明佐等這些海商,結成了一張以福建同鄉關係網組成的亞洲貿易網。

    在東線貿易圈,李旦、歐華宇、許心素等人既是合作夥伴,還是結拜兄弟。

    而在南洋航線,蘇鳴崗與茂哥、林六哥、楊昆等都既是福建同鄉,又是姻親關係。

    不過在崇禎年間,蘇鳴崗參與的這張海貿大網也破裂,先是李旦早年在馬尼拉遭遇西班牙屠華,他的船、貨被奪,自己都被抓起來在西班牙人船上當了幾年苦工,最後才逃去日本。

    後來張敬泉、歐華宇、李旦先後逝世,這才有了鄭芝龍的崛起。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鄭芝龍的結盟,最後也讓在巴城的這些華商們傳統商業模式受到很大衝擊,甚至因為蘇鳴崗在蘇丹進攻巴達維亞之戰中,既沒幫荷蘭人也沒幫蘇丹,加之戰後與他關係密切的總督離任,讓蘇鳴崗最後不得不辭職返回福建,卻又發現局勢大變,最終在台灣呆了三年,還是回了巴城。

    現在荷蘭人又跟大明直接展開貿易,對於巴城的這些華商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危機。

    “捐個七品,多少銀子?”

    “五千龍銀。”

    “那有勞魏大人為小的上報朝廷,”楊昆打算捐個七品,花五千兩銀子,另外給這位魏大人一千兩銀子。

    這一千兩是他私人禮物,另外巴國公堂送四千兩給魏大人。

    魏安笑笑。

    “本使是朝廷官員,天子欽差,就算在海外,也不能收禮。不過如今要建大使館,需要花費,你們這些海外義商若是願意資助些,本使代大使館收納,會如實上報朝廷,也會勒碑記錄公示的。”

    私禮不能收,但對公捐贈可以收。

    楊昆心想這不還是收禮嗎,什麽私禮公款,到了你們手裏,怎麽用還不是你們的事,當然這種事他覺得很正常,也沒必要點破,笑著應下。

    魏安帶來的六條船,每條船上的貨,都起碼價值幾十萬銀元,總價值幾百萬。

    這些貨,荷蘭人當然願意要。

    不過魏安也沒直接給荷蘭人,而是讓楊昆出麵居中介紹,並給他相應的傭金。

    “謝大人如此信任在下,在下一定會盡心尋找合適的買家,牽線鋪橋促成交易,絕不讓大人吃虧。”

    魏安點頭,交待給他另一個任務,“大使館的營建,本官也都一並交與楊會長承包,到時該多少開銷,一並報來結算,本官可以先付你們一千銀元。”

    “另外,本使還想煩請楊會長協助,幫忙盡快把在巴城的華人都給登記在冊,授予他們護照,以此為我大明子民在海外的身份憑證,以後憑護照便可得到大使館的庇護、幫助。”

    六條船上幾百萬的貨,除了一些常跑南洋巴城的華商自己托運的貨,絕大多數都交給楊昆他們負責中介出貨,哪怕是百分之一二的傭金,都得有幾萬兩了,何況實際好處哪止這些。

    這麽大的好處,楊昆非常識趣,甚至直接就跟魏安說要給回扣。

    魏安謝絕了。

    “等這批貨出手了,船隊也要準備貨回去,到時要用大米、蔗糖壓艙,另外還要采購棉花、棉紗,以及香料等返回,也還得有勞楊會長替我們尋找貨物,牽連搭橋,居間傭金,也都會按規矩給你們,不會虧待的。”

    楊昆心中大喜,覺得這五千兩銀子捐個七品散官還真的值。

    “謝大人抬舉,大人交待的這幾件事情,就都包在小的身上,一定辦好。大使館,現在就給大人招募工匠,采買材料準備開工。

    船上的貨,也可以立即組織看貨會,需要的貨也馬上就可以尋找貨主。”

    魏安對楊昆的這辦事效率非常滿意,不愧是能在海外異鄉混出來的人,這辦事能力確實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