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皇權特許
字數:6622 加入書籤
“內地豪強遷於三都,中原貧民移民屯邊疆,如今又將大量所謂罪黨貶邊,這真是要攪個天翻地覆啊。”
“好事,不破不立,依我說,這正是大帝聖明之處,這三件事做完,必將奠定大明起碼三百年之興盛。”
國子監外的一間茶樓裏,一群年輕士人在議論時政,做為天之嬌子的士人,他們無疑都是最有前途的帝國精英,尤其是天下太平後,文人士子才將是治國的主力。
近些年來,皇帝有意改革學製,科舉製度以外,又興起學院製,各級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還都是各有專長,並不側重於科考內容,這也倒逼的如今的科舉考試也在慢慢的轉變,不再純是四書五經的八股製藝了,增添了更多學科,甚至重新注重策論的比重。
光在家裏讀四書五經,研究八股,現在很難考上進士。現如今不是紹天帝剛開始那幾年了,如今進士名額減少恢複正常,三年一科也就錄三四百人,然後加上分省定額錄取進士,使的競爭越發激烈,最終各省定額錄取的進士們再參加殿試,皇帝欽定排名,選出一甲的狀元郎榜眼探花等。
也有不少人科舉考不中,那就轉而去考院校,有秀才就能考中等專科,有舉人身份的,更是直接就能考高等院校,畢業後那都是直接對口分配到中央和省府地方衙門,或是軍隊或是一些皇營、官營機構,前途也是很不錯的,不管什麽方式進的體製,幹的好一樣升遷。
另一位帝都師範大學的學生直言“我覺得真正厲害的還在於現在朝廷新頒布的那道法令,這才是真正影響未來格局的殺招。”
一群帝都天之嬌子都知道這位胖同學說的新政,其實指的是皇帝今年西巡歸來後下詔頒發的,頒發時都沒有什麽事先的爭論等,突然就頒發了,但一經頒發,可謂立馬掀起軒然大波。
這道詔令雖然出台的有些突然,可影響卻很大。
因為這是一道關於授權商貿公司海外殖民的詔令,朝廷向一些有資質的貿易商行或公司授予皇家特許執照,允許他們出海貿易和殖民,誰先搶到土地,那大明就保護誰的特權,不允許別人再來搶奪。
皇帝對這些貿易公司頒發的特許執照,實行的是二元製度,既貿易公司的董事會製度和朝廷的監事會製度。
這些公司由股東們出資建立,還可以發行股份,招募更多的中小股東,利益風險分擔,大家湊錢買船買貨,賺了大家一起分紅,出事賠了也一起分擔,因為海上貿易有個最大的風險,就是有時容易一整條船連帶著貨物就沉入大海,血本無本,所以如果一群人多搞幾條船,甚至多招些小股東籌錢,那麽大家在每條船上都占股,則就算有船沉了,也不至於所有本錢都賠了。
而如今大明的商船越走越遠,也開始要麵臨許多老牌殖民者的威脅,比如大明雖然占據了馬六甲海峽西端的新加坡,可這裏荷蘭人勢力更強,而從呂宋到美洲的太平洋航線,西班牙人壟斷著,在印度洋那邊,英國人實力較強。&nbp;…
商船在海上除了風暴,還要麵臨著海盜,甚至是那些殖民國家的暗算,為保證安全,最好是能夠武裝起來,甚至讓他們去海外建立自己的商站、據點甚至是開拓殖民地。
本質上,這不過是用民間力量,來彌補下朝廷的不足之處,朝廷沒法處處伸手,適當的下放些權力,這種合作各取所需。
私人建立貿易公司,合股董事會,朝廷頒授執照,然後獲得一定的幹股,甚至是董事會席位,公司的業務方麵主要是董事會決策,但公司的監事會,則主要是由朝廷派的文武官員或是吏員等擔任,監事會監督董事會,保證朝廷在公司的利益,甚至在公司對外殖民時涉及的交戰、締約,組建軍隊、指揮作戰這些方麵,也主要由監事會授權。
董事會是公司實際的合夥出資人,負責經營決策,監事會實際上朝廷派駐的代表,既負責監督查帳的,也負責更專業的劫掠、打仗、外交這塊。
本質上跟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這些殖民貿易公司沒太大區別,隻是大明朝廷對貿易殖民公司的控製力稍強一些。
前期執照也發的少,得有一定規模才能有資格申請,一條航線上,也不會發太多執照,避免惡性競爭,那些規模小,拿不到執照的中小公司,隻能掛靠在這些大公司名下,才能得到殖民允許,朝廷讓大公司代管,也減少了成本,加強了監管。
反正這詔令一頒,皇家就率先成立了南洋貿易公司,東海貿易公司,西伯利亞貿易公司、殷地貿易公司、澳洲貿易公司,印度貿易公司、緬甸貿易公司、非洲貿易公司等皇字號。
戶部、工部等官方也立馬成立了數家官營貿易公司。
民間更是許多貿易公司申請執照,都看到了這道詔令背後的利益,風險與收益並存,能夠獲得殖民權,那就是搶地盤的權力啊。
哪怕這殖民地搶奪後,他們有的僅是經濟方麵的特權,但對那些豪強勳戚們來說,都很清楚其中的暴利,而且現在朝廷的一些政策,讓不少人也感覺到了危機,要是在海外能弄些地盤,這萬一,也能多條退路嘛。
就好比皇帝的大女婿,原南洋提督周瑞的兒子,他跑去南洋柔佛搞事,就扶持了一位國王出來,實際控製了一大片群島,那可是黃金航道上的海峽口啊,如今那裏的貿易量驚人,人口也是迅速增長,那些不起眼的大小破島荒島,現在身價倍增。
這要是周駙馬是拿著執照開拓的這塊地盤,那這收益歸屬私人可就非常嚇人了,哪怕要分給朝廷一些,還要繳稅,但那麽大地盤啊。
現如今想在中原內地,擁有一塊真正的封地,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在邊地,也隻是獲得一些土地建立莊園牧場的經濟權。
而在海外建殖民地,那真的就是土皇帝。&nbp;…
什麽土著的蘇丹、國王,那不就是傀儡?
“最近這麽多貿易公司,你們買了哪家的股票?”一名學生笑問。
他們屬於精英階層,天之嬌子,又在帝都學習,所以對於國家大事很了解,這些最新的政策,也能最先解讀出來。
那些雨後春筍一樣成立的貿易公司,有皇營、官營、私營,不少拿到了殖民執照,都在發行股票,以籌集更多資本,好買船買貨,甚至是招募雇傭兵,采購武器軍備,甚至是購買保險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很多錢的,而發股籌錢,還能分散風險。
“我買了皇家和官營的幾家,尤其是南洋貿易公司的,我覺得他們頂著皇家名頭,而且經營的範圍也是最有前途的,另外有個民間的太平洋貿易公司我覺得前景也不錯,他們的公告說是重點經營呂宋群島。”
另一人則道,“我比較看好瑞安祥東洋貿易公司,這家公司主要是經營日本方向,而且後麵的大股東那都是元勳,還主要是東宮背景的,都是太子的丈人們。”
日本盛產銀銅,如今海量輸入中原,而且奴隸貿易也很火爆,日本的南北朝幕府打的難分難解,明日間的官方和走私貿易,甚至是海上劫掠、販奴都非常火爆,加上朝廷在那邊本身駐軍等實力又強,離大明還近,所以那位大學生覺得買那家有東宮背景的瑞安祥東洋貿易公司的股票絕不會有錯,坐等著分紅好了。
他甚至有些得意的告訴同學們,“那瑞安祥東洋公司的股票發行的不多,一經發售就搶購一空,我還是托了一個同學的關係才搶購到一些,現如今已經有不少人直接就加價求購瑞安祥的股票呢,都漲了三成了,看那勢頭還要大漲。”他買了一百塊銀元的瑞安祥股票,短短時間就增值了三十塊,三十塊銀元對於出身官宦人家的他來說,不算什麽,但這玩意居然能升值這麽快,卻很有意思,說明他眼光好。
“聽說現在大前門那裏有家會館,如今就聚集了許多專門販賣交易股票的牙人,專門買賣股票、債券等,十分熱鬧。”
“嗯,最近確實不少大商號都發行股票了,不僅是這些貿易公司,那些軍工企業也利好啊。”
有一位監生則持保留態度,認為眼下這種政策並不一定就好。
“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權力大的驚人,實力也大的驚人,擁有無數船隻、雇工和傭兵,如果我們大明這些貿易公司獲得執照後,也滿世界的去開拓殖民地,甚至搶地盤殖民,這可能會削弱朝廷的力量,勳戚豪強名門大族出海,甚至幾代之後,可能就會在海外割據,甚至自立,到時豈不麻煩?”
“我覺得賢弟你倒是有幾分杞人憂天了,那些貿易公司的董事會不也受朝廷委任的監事會監督嗎,他們的武裝也隻得在海外,是不能回內地的,而且這些殖民武裝也是由監事會統領指揮,也納入朝廷的指揮序列,甚至他們的武器裝備也都是由朝廷提供的,朝廷可是有明文規定,貿易公司和殖民地是不允許自己生產武器的,必須向朝廷采購。”&nbp;…
“而且朝廷也還規定了,許多手工製造業,尤其是一些諸如造船、冶鐵煉鋼等加工製造業,是不允許在殖民地開設的,殖民地是什麽?殖民地就是提供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並成為我們大明商品的銷售地的,你們說有了這些限製,殖民地怎麽可能威脅的到朝廷?
就算他們鬧割據搞叛亂,可隻要朝廷一斷供,斷了他們船隻、武器甚至是商品的供給,不再收他們出產的原材料,你說他們不得立馬投降?”
“我覺得啊,聖人依然英明偉大,這招皇家授予殖民執照還是很了得的,四海那麽大,海外還有那麽多地盤,適當的給那些豪強勳貴們授權,讓他們出去開拓,也是增加大明的力量,同時也讓他們分享利益,這是共贏的局麵啊。
否則這些勳戚豪族被關在中原,早晚肯定還是要搞事,到時要麽兼並土地,要麽欺壓百姓,搞的烏煙瘴氣的,不如引導他們去為大明海外開拓,這樣也能遏製一下那些歐洲的殖民者。”
國家不用出一分錢,不用出一個兵,就能利用這些公司出去開拓殖民,遏製外國殖民公司,征服那些土著,風險都是他們的,而收益朝廷卻能分享,甚至還能帶動貿易、製造業,提升軍工製造業、造船業等。
海外殖民還必然能帶來更廉價的原材料,為大明打開更多的貿易市場,為製造業提供市場,還能帶來廉價的奴隸等。
這簡直是一本萬利。
相比較之下的一些可能風險,尤其是政治風險,其實問題不大。
這麽多貿易公司,又不是隻有一兩家殖民公司,他們不可能一家獨大,更不可能說大到能夠威脅朝廷。
畢竟皇帝早提前打好了補丁,這些貿易公司獲得執照能海外殖民,甚至能得到皇帝和朝廷的壟斷權保護,可皇帝早言明,一些高端的製造業等是不能夠在殖民地建立的,什麽造船造武器工,甚至可能造根針,他們都不許,隻得進口,他們就是提供原料,有木材資源的就賣木材,有礦石資源的就賣礦石,有農業條件的就搞種植。
反正不讓他們產業升級,更不讓他們產業全麵,這樣的後果就是依托大明本土內地,通過進出口貿易,這些殖民地能富,尤其是控製殖民地的貿易公司肯定能賺很多錢,但要說有實力自立,那就休想。
曆史上許多殖民國家,就是對那些殖民地這樣搞的,這種殖民經濟政策,甚至比堅船利炮還要強,使的他們根本脫離不開本土,否則就要倒退幾十年,甚至揭不開鍋。
殖民失敗了,賠的是股東商人們的錢,死的是商人雇傭的員工、傭兵,朝廷並沒損失,但如果他們成功了,朝廷就能從中獲得分紅,還能征稅,還能獲得廉價原料,並增加商品銷售市場。
當然,商人們成功了也會有很大收益,這些殖民地除了能給股東帶來巨大的金錢利益,甚至也能成為那些勳戚豪強們的海外封地,也是對他們的額外保護。
皆大歡喜,合作共贏。
朝廷也搞殖民,但朝廷的殖民模式,跟現放開給貿易公司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放開的這些,也僅是朝廷對外開拓的一種補充。
卻也是對勳戚貴族豪強們的一種安撫補償,既然不讓內地兼並,甚至在政治上有許多限製,總得給他們一個安撫補償,而現在這個補償就挺不錯。
“等實習的時候,我也想去海外實習,日本、朝鮮或是安南、緬甸、龍牙門都行。”
“你怎麽不去西伯利亞、殷地、澳洲?”
“那些蠻荒之地,還是算了吧。”
一群人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