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遊客們的太空餐食

字數:7830   加入書籤

A+A-


    這次特殊的幸運飛行嚴格按照之後商業化的流程走,跟之前載人首飛和送老前輩們去空間站還是不一樣的。

    

    衛正陽他們在艙室裏玩了一會,跟地球家園和祖國的合影拍了,跟其他太空遊客的合影也拍了,甚至有人激動之後感覺尿急,還去太空衛生間體驗了一把。

    

    空天飛機裏的衛生間跟民航飛機上的衛生間大小差不多,隻是裏邊的馬桶變成了太空馬桶。

    

    太空馬桶是根據男女航天員的不同生理結構特點設計的。

    

    它可以在風機作用下產生穩定、可靠的氣體流場,能夠使排泄物克服微重力影響完成收集,並實現抽真空封裝存儲等後處理流程。

    

    這麽一來就解決了細菌滋生和長期貯存的難題,是航天員專屬的清潔衛士。

    

    太空遊客們在學習中心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如何使用太空馬桶。

    

    這要是學不好,那場麵可就美了。

    

    既然聊到廁所了,那也該吃飯了。

    

    以後的商業化流程也是這樣,標準觀光路線就是繞行地球飛行三圈半,加上起飛和降落的時間差不多是6個小時,基本就是上午出發,下午返回。

    

    在軌道觀光期間管一餐航空……哦,不,是太空餐。

    

    早晨的話,是在航天中心吃一餐適合起飛的食物。

    

    就像職業的航天員一樣。

    

    職業航天員進入發射場之前,為了保證他們的飲食安全,他們吃的每一餐都是有專門的營養師進行調配,一般都是以溫性食材為主。

    

    而且還有給航天員專供的蔬菜、牛奶、肉蛋等食品,這些都有一個嚴格的安全監測規定。

    

    其目的就是為了讓航天員在進入發射場之前有一個絕對的飲食安全。

    

    等旅遊結束回去之後,則是一餐豐盛的“慶功晚宴”。

    

    而一說到吃飯,別說太空遊客們精神了,看直播的人也不困了。

    

    又到了他們覺得挨虐但是又愛看的環節。

    

    他們已經見過正經的國家隊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太空吃播了,還真沒見過直接在空天飛機裏的吃播。

    

    跟上來的航天員不僅是遊客們的地麵訓練老師,到了太空也得監督、管理和保護他們,比如現在該吃飯了,他要打開儲存櫃拿出食物,然後指導他們使用熱水加注和微波加熱設備。

    

    雖然這些都是在地麵教過的,甚至還有一個簡單的考核,但上來之後還得注意一點。

    

    畢竟模擬和實操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看著航天員分發給他們的軌道觀光太空餐,對比之前航天員們在空間站裏吃到的太空餐,這些太空餐要相對簡單一些。

    

    更別說跟月球前哨站裏的天空餐比了。

    

    但是對比早期的太空餐,他們吃的這些已經相當好了。

    

    航天食品至今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期間經過了多次更新換代,最早的第一代航天食品是牙膏類食品,這類食品最大的特點是便於攜帶和食用。

    

    由於繁星的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較晚,這一代的航天食品沒趕上。

    

    也幸虧沒趕上,因為它們的味道和感覺實在是……糟糕。

    

    第二代是一口吞食品,因為太空食品不能有碎屑,這是為了防止被航天員吸入肺裏。

    

    繁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裏攜帶的就是這類食品,有紅燒肉、魚肉丸、紅燜素雞、月餅、咖啡等等,一共20多種。

    

    不過別看種類很多,都是常溫即食食品,打開就能吃,不需要加熱或加水,屬於幹糧。

    

    就連咖啡都是常溫的,打開袋子吸就可以了。

    

    第三代是脫水和複水食品,這種食品和我們生活中的普通食品非常接近,能夠滿足航天員的不同口味。

    

    第四代是太空廚房食品,因為現在的空間站都能使用冰箱和加熱裝置,所以這才有了冷凍、冷藏,以及熱穩定的航天食品。

    

    繁星第二次載人航天就已經是第三、第四代太空食頻的結合了,航天員們可以吃到熱食熱飲,食品種類增加到40多種。

    

    僅僅是在主食方麵,就有白米飯、八寶飯、咖喱飯、糯米飯4個品種,菜品也在向正常中餐靠攏,飯後還有凍幹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

    

    調味醬有特製的辣、酸、甜3種。

    

    再之後,繁星航天員的太空餐更是直接向宴席靠攏了,從40多種發展到80多種,再到100多種!

    

    比如在繁星空間站的建設階段,空間站為3名航天員準備了120多種營養均衡、品種豐富、口感良好,保質期長的航天食品。

    

    有藜麥桂花粥、椰蓉麵包、醬蘿卜、什錦炒飯、尖椒土豆、菘菜牛肉湯、辣味金槍魚、奶香雞米、香鹵雞胗……

    

    太多了,足夠開太空飯店了,還有根據航天員口味特製的餐食。

    

    不過別看這麽多,其實也不是盲目的擴充食譜,裏邊大有講究。

    

    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一些帶骨頭、掉渣、掉粉末的食物很容易在艙內漂浮,這對航天員來說非常難處理。

    

    而且還有可能損壞船艙內的精密儀器,像什麽驢打滾、桃酥這類食品就不適合。

    

    光吃的多也不行,各種廚具家電也得跟上。

    

    比如太空空調係統,不僅可以調節空間站的溫度,過濾異味和顆粒物以外,最主要的是它還能製造氧氣。

    

    還有太空冰箱能利用激光和磁體,對原子雲進行超低溫冷卻,創造出絕對零度的環境,不僅可以儲存日常食物,還能保存科研樣本。

    

    還有什麽微波爐、飲水機、折疊桌、冰箱一應俱全,保證航天員隨時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不過空天飛機的艙內空間可比不了空間站的艙內空間,乘客們在客艙裏遊玩的時候哪怕穿著鞋不小心踢到別人腦袋上,人們也不怎麽在意。

    

    畢竟鞋都是新的。

    

    但是當這些鞋踢到食物上,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就算鞋是新的,可誰讓它們穿在腳上呢。

    

    所以在空天飛機的艙內,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坐在座位上吃飯,但為了增加用餐的趣味性,他們的座位做了偏轉,可以讓乘客們麵對麵。

    

    這樣哪怕不亂飄,他們也能互動,比如互相投喂什麽的。

    

    接住了,一陣歡呼。

    

    沒接住,一陣大笑。

    

    考慮到這個,他們在起飛前簽的合同裏就有一條規定:有湯汁、醬汁等容易粘連留下痕跡的食物不能互相投喂。

    

    那些幹燥的、不掉渣的、不會給客艙染色的食物可以互相投喂,可以用來“娛樂”,用來活躍氣氛。

    

    而那些容易把客艙搞髒的食物自己吃就行了,投喂風險太大,把客艙搞髒了可是要“罰款”的。

    

    有這些規矩,乘客的一些想法收斂了很多,不過新奇的太空環境依然可以讓一頓簡單的太空餐吃的充滿趣味性。

    

    吃喝過後,按照實用科技航天公司的標準檔次太空遊,他們這次體驗也接近尾聲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