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趙立開門投降

字數:5696   加入書籤

A+A-




    “這魚做的不錯,公主你這手藝總算出師了啊。”

    拿起筷子的秦烈,嚐了一下趙富金端上來的紅燒鯉魚,秦烈點頭之餘,抬頭看著趙富金笑問道。

    “嘻嘻,子揚你這次可是說錯了,這是青蘿妹妹做的。”趙富金剛才讓王青蘿端上來,但王青蘿死活不肯,她隻好把菜端到秦烈麵前。

    “是嗎?青蘿辛苦了。”秦烈看著站在一旁,一臉清冷的王青蘿,臉上露出讚許的笑容。

    “這是婢女應該做的。”王青蘿欠身行禮,態度不卑不亢。

    說起來這丫頭,看起來冷冰冰的,總是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表情,秦烈也不以為意。

    “坐下一起吃,正好今晚沒什麽事,明早軍隊要出發前往臨江軍,吃飽肚子,早點休息。”

    秦烈招招手,讓二女坐下。

    “要不要喝一杯?這是本地的燒酒,還不錯?”秦烈舉起酒壺,給自己麵前的杯子倒了一杯,又看向二女問道。

    “不要。”趙富金天生對酒不感冒,屬於沾酒就醉的體質。

    “青蘿,你陪子揚喝點,不然他一個人喝酒又沒勁。”接著趙富金接過酒杯,看著著王青蘿。

    “我、那我自己來吧。”王青蘿遲疑了一下,連忙接過酒壺。

    “沒事,姐姐來。”趙富金笑著推了推,給王青蘿倒一下被酒。

    “青蘿姑娘,這些日子照顧公主,讓你辛苦了。我聽公主說,你母親祖籍江寧府?你外祖可是叫李輔明?”

    秦烈舉杯示意之下,與王青蘿喝了一口,親切的與她聊了她的家世。

    說起來一路走來,王青蘿雖然一直在他身邊晃悠,但秦烈還真沒有過多關注她,不是王青蘿不夠美麗。

    而是王青蘿的性子實在太過於清冷,不苟言笑的神情,讓秦烈也提不起半點興趣。

    還有秦烈懷疑,這王青蘿是其父王周,故意送給自己的,目的也是很明顯,就是獻媚。

    事後秦烈也派人了解過,得知大理王段和譽,很喜歡王青蘿,甚至曾經動過迎為皇後的意圖。

    為此,秦烈總覺得這個女人,心機太過深沉。

    現在秦烈不缺女人,家中也不需要一個心機太深的女人,容易在後院引起大火。

    “公主待我如姐妹,是她照顧我的。”王青蘿抿嘴淺嚐了一下杯中之酒,點點頭:“我外祖是名諱確實叫李輔明。”

    “那就好,我已經讓吏部去查了,也讓刑部核查他的案子,這次回京之後,本王會給你外祖一個公道,忠臣不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秦烈頷首而笑,說起來像今天這樣安靜的坐下來吃飯的時間,對於秦烈來說,還真不多。

    今天這一頓飯,吃了大半個時辰,倒也加深了秦烈對王青蘿的一些了解。

    “你下去休息吧。”吃過晚飯,收拾好餐桌,秦烈見王青蘿明顯有些酒意,遂柔聲的讓她回了自個的房間。

    “奴婢告退。”王青蘿低頭而退,雖然有些失落,但她的內心還是有些輕鬆了下來。

    秦烈的權勢,她無法拒絕,但她畢竟是個有夢的少女。

    同樣她也無法拒絕秦烈的要求,但她更希望有朝一日,是在二人心心相印的時候,把自己獻上去,而不是被人像物品一樣,推來拿去。

    “子揚哥哥,你不喜歡青蘿妹妹嗎?妾身看得出來,她應該挺喜歡你的,今天這道魚,雖然也是她第一次下廚,但我相信她一定默默做過很多次了。”

    看著王青蘿離去的背影,趙富金有些不解,為何秦烈似乎刻意冷淡著王青蘿,而王青蘿明明眼中有秦烈,卻又總是冷冰冰的神情。

    “嘿嘿,我更喜歡我的小公主。”秦烈一把抱起身材嬌小的趙富金,這個小妮子雖然有些小聰明,但比起王青蘿的聰明,差的就遠了。

    “啊,你壞死了……”

    臨江軍,位於吉州與贛江中遊地段,扼控南北,故設為軍監。

    臨江軍知軍王複,少有賢名,以門蔭出仕,先後出任知縣、知州,京東輦運,京東路轉運判官,轉運使等職,後因為公事忤宰相王黼,被貶官。

    此次秦烈的兵馬進駐吉州,知軍王複得悉消息,即刻派兒子王季平,先是趕吉州,後得知秦烈在袁州,便來到袁州拜見,並獻上治江南之策。

    秦烈原本並不知道王複其人,後還是袁州知州宋汝為,說王複這十年來,從成都府一路貶官到臨江軍知軍,實乃國之幹臣,國朝忠臣。

    大軍開拔出征洪州,正好要路過臨江軍,秦烈遂在臨江接見了王複。

    已經年近五十的王複,精神抖擻,黝黑的麵孔,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讀書人。

    “景仁先生,不必多禮。”在臨江碼頭之上,身穿綠袍,頭戴官帽的王複,率領知軍衙門的一眾官吏,隆重的向秦烈行了一個大禮。

    秦烈下船上前,扶起對方手臂:“王大人治軍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實乃勞苦功高。”

    “郡王,為國操勞,外抗強敵,內撫民心,方有今日國家之安定,這才是勞苦功高。”王複拱手作揖一拜,由衷的表達著敬重之意。

    “哈哈……”

    秦烈擺手一笑,碼頭上的眾將與王複等官吏見此,無不是心情輕鬆的跟著笑了起來。

    在前往臨江軍衙門途中,秦烈與王複並轡而行,隻見江岸之上,白鷺成群,河畔之上,孩童相互追逐。

    “此地可有私塾?”秦烈看到這一派田園風光,雖覺得有趣,但看到這成群結隊的孩童,拿著竹竿、石頭追趕白鷺的場景,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麽。

    “回郡王殿下,此地名為江心洲,多是漁戶,尚未有學堂,不過在軍城,有軍學十二所,可供孩童啟蒙。”

    王複連忙開口回答。

    “此地白鷺成群,南來北往,交通便利,地利優勢,實乃聖地也,本王聽說臨江軍有文廟,乃聖賢之鄉。”

    秦烈喝住戰馬,回望四野,油然道:“王大人,何不在此修建一座書院,供南北學子讀書,也算是一段佳話。”

    “郡王殿下有心了。”王複欣然點頭,道:“下官聽聞郡王書法,乃當世一絕,不知可願為書院題名?”

    “能為江南學子出一份力,本王甚幸。”秦烈自是毫不猶豫,當即道:“筆墨紙硯伺候。”

    中軍帳下主薄謝及、虞允文,立即擺下書案,秦烈翻身下馬,看著眼前白鷺成群的景象,遂提筆書寫了白鷺洲書院五個大字。

    曆史上的白鷺洲書院,是在一百年後由南宋名相江萬裏,在臨江對岸的吉州江心洲所創立,而南宋末年名相文天祥,曾在白鷺洲書院求學。

    至此,白鷺洲書院成為江南遠近聞名的學院,為大宋培養了絡繹不絕的人才。

    在臨江軍駐軍一天一夜,秦烈與王複經過深入交談,對王複才識能力,大為讚賞。

    翌日,在臨江軍知軍衙門大堂之上,秦烈召集臨江軍大小官吏,當堂宣布了一條命令。

    “至今日起,提升臨江軍為臨江府,節製袁州、吉州、贛州治下各縣。”

    “王複你為臨江知府,郭仲荀為軍都指揮使,兼任臨江千戶所千戶。”

    “王季平,你為本王欽差,持本王軍令,巡察贛州,責令知州改弦更張,歸入朝廷治下,若有違抗,以叛逆論處。”

    郭仲荀是臨江軍軍監,王季平則是王複的長子,次子業已三十,深的其父教導,頗具才氣膽略。

    父子二人沉冤十載,今日一朝洗盡,自是重現光芒。

    “謝郡王殿下榮恩,吾等自當殫心竭慮,誓死相報。”

    秦烈通過昨夜與王複的交談,已經獲悉江南西路,經濟中心就在這贛江兩岸。

    而臨江作為贛江中遊,扼控南北,在江南西路改製之後,臨江府與洪州,將會成為江南西路的政治、經濟中心。

    江南西路九州三軍監,短短旬日時間,秦烈已經拿下袁州、吉州、筠州,下一步他的計劃,就是讓王季平為欽差,收複贛州。

    而秦烈則率領大軍直擊洪州,而吳玠率領偏師,拿下撫州;進而橫掃江南西路各州縣。

    二月十二七日,秦烈率帳下各營人馬,剛剛抵達洪州治下豐城。

    便接到江南西路安撫使趙立,都統製薛慶派來的信使。

    “洪州的守軍,願意歸附朝廷,趙立、薛慶請我軍入城接管城池。”看罷手中的書信,麵對重將的目光,秦烈一臉喜色的宣布了這個喜訊。

    “主公,其中不會有詐吧?”花榮謹慎的提醒了一句。

    “料來不會。”秦烈擺手道:“臨江知府王複,曾言洪州城內,官吏眾多,良莠不齊,唯趙立忠貞,薛慶悍勇,王陶有才,呂頤浩雖有濟世之才,然沽名釣譽,餘者皆庸碌之輩也。”

    “趙立在信中說,呂頤浩率領軍民撤離洪州,固守信州,卻放縱士兵擄掠洪州而去,又重用江淮匪徒,如此行徑,與盜賊無異,故羞於與之為伍。”

    “主公英明。”眾將紛紛附和。

    董平起身道:“末將願率飛騎營,先行一步,掃清前路障礙。”

    秦烈點頭之餘,囑咐道:“進城之後,切記不可擾民,如有違反軍紀者,就地論處。”

    “末將領命。”飛騎營董平、張清兩位統製躬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