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計定

字數:10713   加入書籤

A+A-


    就在寧康帝終於爆發了連日來的怒火,小太監們收拾瓷器碎片等都謹小慎微萬分,生怕惹來無妄之災時。
    一個太監猶猶豫豫的進來。
    寧康帝正愁找不到出氣筒,見狀立馬虎視於他。
    太監嚇得噗通一聲跪下,回稟道:“皇上……榮國公求見。”
    寧康帝一愣,隨即怒聲道:“不見!”
    小太監一句話不敢多問,應是一聲,爬起來就要出去。
    “回來!”
    小太監又隻能站住。
    寧康帝猶豫了半晌,終於坐回龍案之後,語態平和一些的道:“讓他進來吧。”
    “是……”
    小太監滿含疑惑的去了。
    這邊孔駟見寧康帝怒氣值明顯降下來,才敢試探性的開口:“陛下,可要臣再去探探那建奴使者的口風?”
    “不必了。”
    “是。”
    “他不是要養傷嗎,那就等他養好了再談和議之事。”
    “是。”
    “你也辛苦了,下去吧。”
    “是,多謝陛下。”
    孔駟剛走出南書房,就與迎麵而來的賈璉碰了個正著。
    孔駟雖然既不屬於主戰派,又不屬於主和派,但是他也聽過賈璉連番進宮請戰的事跡。
    對於賈璉這樣執著為國分憂的行為,他是讚許的。
    於是等賈璉路過他身邊,彼此二人見禮之時,他低聲提醒道:“陛下現在心情很差,榮公記得小心行事。”
    賈璉一愣,旋即笑道:“多謝孔大人提醒了。不過,陛下若是心情好,本公或許還不會來了。”
    賈璉說完,再次拱拱手走了過去。
    這下倒是讓孔駟愣住了。
    良久方才有些反應過來賈璉的意思,不由得心中給賈璉豎起大拇指。
    旋即心中暗羨。
    不愧是陛下的寵臣,竟然是一點也不怕觸犯龍顏。
    搖搖頭,出宮朝著禮部衙門去了。
    南書房內,賈璉走進來,看見的就是寧康帝一張冷秋秋,誰欠他錢一般的臉。
    賈璉視若無睹,按規矩請安之後,不想寧康帝倒先問他。
    “你來做什麽?”
    “臣來請戰。”
    直白的回答,讓寧康帝明顯臉色陰沉了一些。
    “你三番五次拿這個來煩朕,是恃寵而驕,還是當朕耐心好,所以縷縷試探朕的底線?”
    “都不是。臣這是替陛下分憂,替朝廷解難。
    再說……”
    賈璉裝做瞅了一眼寧康帝,語氣放弱道:“臣請戰隻是代表臣有一顆為社稷效命的心。
    至於允不允,還不是陛下做主。
    臣又沒有強迫陛下答應我,每次陛下趕我走,我有賴在宮裏不走的?
    臣之所以每日都來求見,不是想著萬一陛下回心轉意,決心征討建奴了,好及時為君分憂。
    臣一番拳拳之心,還望陛下不要誤解。”
    賈璉的話,說的寧康帝不由斜眼看他。
    尤其是他最後說的,萬一他回心轉意一句,讓他心裏很有些不是滋味。
    因為他自己心裏明白,他確實有些想要改變策略了。
    但是這小子當麵說出來,他堂堂九五之尊不要麵子的?
    於是故作冷意道:“荒謬。就算朕真要對建奴大肆用兵,朝廷袞袞諸公,朕又憑什麽一定要用你?”
    賈璉道:“因為臣最知建奴的危害,因為臣最知陛下的難處,所以臣一定是陛下最好的選擇。”
    “哦?”
    寧康帝差點笑了,坐正道:“說來聽聽。”
    賈璉一聽頓時高興起來。
    也不用寧康帝吩咐,當即從懷裏掏出一份輿圖,直接就起身朝著寧康帝走來。
    旁邊的戴權見狀,想要提醒賈璉莫要逾矩。
    寧康帝卻對他擺了擺手,示意他無需多嘴。
    戴權閉嘴了,賈璉卻覺得殿內的太監們礙眼,於是回頭道:“戴公公,接下來我與陛下說的話,不宜讓多餘的人知道,你讓其他人都退下吧。”
    戴權很無奈。
    換做其他人,他隻覺得對方是在找死。
    但是偏偏賈璉在寧康帝的刀尖上跳舞也不是第一次了,因此一時竟不知道該怎麽反應。
    好在寧康帝隨即道:“聽他的,你們都退下。戴權你也退下。”
    寧康帝倒要看看,賈璉弄得這般神神秘秘的,究竟有些什麽歪主意。
    於是等戴權等太監退下之後,寧康帝提前說道:“你方才既然說你最知朕的難處,那麽朕醜話說在前頭。
    眼下朝廷內部國庫空虛,外部又有韃靼虎視眈眈,根本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所以,你要是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朕是絕對不可能答應你的。”
    賈璉聞言笑道:“陛下放心。倘若陛下以臣為將,臣絕對不多要兵馬。
    隻需陛下將火槍營中的火槍軍給臣,再加上天津衛的八千水師官兵足以。”
    寧康帝聞言心頭一動。
    不抽調邊軍,也不動京營,隻是火槍軍和天津衛水師這兩部分,對大局確實無甚影響……
    不過旋即寧康帝心頭又搖搖頭。
    怎麽可能。
    才一萬餘兵馬,怎麽可能是建奴的對手!
    於是道:“軍中無戲言。你可知道,霍昭親率兩萬精銳出關,又在沿途的節鎮抽調了不少的兵力,如此情況之下尚且敗了。
    你隻有這兩部兵馬,加起來才一萬人,豈有取勝之理?
    你既有關注遼東局勢,便應該知道,這建奴和韃靼早有勾結。
    此番韃靼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不過是見朝廷未曾動用北部邊軍,所以才暫時不敢妄動。
    而今朝廷在遼東已經敗了一場。
    倘若再敗……你可知道後果?”
    寧康帝目光灼灼的盯著賈璉的眼神。
    這天下是他的,在這樣的大事件麵前,由不得他不多加小心。
    賈璉正色回道:“臣當然知道。一旦臣在遼東再敗,讓建奴長驅直入。
    輕則整個遼東有失,重則韃靼和建奴分兵兩路南下,兵鋒直指我大魏京師,威脅陛下的安危!”
    寧康帝點頭:“你既然知道後果,還執意要朕出兵?”
    “是。”
    “理由。”
    賈璉答道:“建奴不滅,遼東永無寧日,我大魏,永無寧日。”
    賈璉沒有多說什麽,諸如什麽建奴將來會入關之類的說法。
    那太玄幻。若非後世之人,誰能相信以區區數十萬之眾的建奴,可以統治華夏萬萬黎明數百年之久?
    若說之前朝廷對建奴還有所輕視,但是從霍昭兵敗之後,相信不論是朝廷還是寧康帝,都對建奴的威脅重視起來了。
    寧康帝思索片刻之後,忽問道:“你要火器營朕明白,大概是認為火器可以克製建奴的騎兵。
    你要水師,這又是何意?”
    賈璉微微一笑,終於舍得展開那張自己做好標,記涵蓋整個遼東地形地勢的堪輿圖。
    “陛下可知,那建奴看似凶猛,還自稱兵強馬壯,實則整個遼東及之外的白山黑水之間,所有建奴部落的人口加起來,也未必有十萬之數!
    雖然他們家家戶戶養馬,人人皆兵,如今又聯合起來犯我大魏。
    但據臣估算,他們所有可戰之兵力,最多不過兩三萬騎兵!
    騎兵在平原上和山地衝鋒,確實震天動地,無可匹敵。
    但臣覺得,我們大可不必與他們正麵交手。
    臣預備,從火器營中抽調五十門鎮遠炮,並以數千官兵押送,從山海關出關,最終與遼城的北靜王合兵一處,以為正麵戰場,吸引建奴主力的注意。
    暗地裏,臣則率數千火槍軍與水師官兵,從海上出發,經過遼東灣,從海上登陸,直插敵人腹地。
    建奴首戰大勝,必生驕傲之心。又有韃靼做掩,他們定然想不到我們會通過海路偷襲……
    一旦這支騎兵從海上登陸,深入敵人腹地,而建奴的主力又被我正麵戰場牽製,不能及時回援,則建奴必滅。”
    寧康帝來了精神:“何解?”
    “臣之前就說過,建奴總人口數很少,之所以能夠對我大魏造成一定威脅,不過是臨時的部落聯盟。
    這樣的部落聯盟,戰事順利,則一切可安。
    若是不順,譬如後方巢穴被搗毀,則瞬間軍心大亂,分崩離析乃是必然之事。
    臣這支騎兵插入建奴腹地之後,不會回頭尋找建奴的主力,妄圖內外合擊殲滅建奴主力,而是會分兵多路,直撲建奴各大部落的老巢,將其根基斬滅。”
    “如何斬滅?”
    賈璉眼中流露出一絲悲天憫人:“倘若臣這支奇兵有五千人,不論老弱婦孺,每人隻需斬殺十人,則可斬首五萬。
    倘若臣這支騎兵有八千,則可斬首八萬。
    如此,建奴如何不滅?”
    寧康帝心頭俱震。
    他聽懂了賈璉的意思。
    賈璉的戰術說白了,就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建奴不是騎兵眾多,戰力剽悍嗎?
    那你總不至於男女老少都戰力剽悍吧?
    我不與你成建製的騎兵作戰,直接滅你巢穴、殺你人丁。
    而若是賈璉的推測是真的,建奴的總人口真的不足十萬之數,那麽都不需要每個人斬殺十人。
    隻需要殺掉數萬建奴,則建奴與覆滅無異。
    他有些愣愣的看著賈璉,仿若第一次認識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人。
    “你若果真如此,就不怕背上千秋罵名?”
    賈璉道:“非常事,當行非常手段。
    若是這建奴老老實實的在那白山黑水之間呆著,不來犯我疆界,殺我百姓,臣又何須如此?
    臣之計策,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至於罵名……
    有道是千秋功業,自有後人評說。
    臣隻知道,為了朝廷,為了陛下,這樣的策略,能夠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建奴之患。”
    寧康帝深吸一口氣。
    他也不是婦人之仁之人,一眼就看出賈璉此計的狠辣和可行之處。
    可以說,賈璉此策若成,都不需要盡全功。
    隻需要隨隨便便覆滅幾個建奴部落,則建奴大軍必然人人自危,聯盟不攻自破。
    一旦建奴主力自亂陣腳,則正麵戰場,朝廷便是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了!
    唯一值得擔心的就是,一旦建奴大軍回援,那麽孤軍深入的這支奇兵,便有全軍覆滅的風險。
    不過,若能解決建奴之患,哪怕隻是暫時的,也能給朝廷,給他帶來大量喘息之機。
    如此,便是這數千人馬盡數犧牲,也是值得的!
    寧康帝將自己的些許疑慮問出,發現賈璉都做了預算,非是頭腦一熱定下的計策。
    他的心也徹底火熱起來。
    他是帝王,凡事未慮勝先慮敗。
    他之前想的是按照比較差的局麵來計定的。
    而要是賈璉真能做到將建奴人丁殺得七零八落,則相當於再次重創這個自宋以來,就對華夏造成深惡影響的異族。
    此功,可載史冊。
    於是寧康帝深思半晌後,說道:“既如此,除了火槍軍之外,朕再額外許你帶一百門鎮遠炮出關……”
    賈璉剛要拒絕:“陛下,此去山高路險,帶這麽多重炮,隻恐不便。”
    寧康帝搖頭道:“按你之計,正麵戰場決計不能有失。
    倘若正麵如同霍昭那邊,見麵即潰,不能給奇兵爭取任何時間,那麽此計便絕對不可能奏效。
    隻有保證正麵不被建奴擊潰,才能讓建奴主力進退兩難!”
    賈璉一聽,明白了寧康帝的意思。
    反正正麵也不要求行軍速度,讓建奴知道朝廷又派大軍征討就行了。
    而有了這麽多重炮的威脅,敵人的騎兵,也就不敢隨意衝鋒了。
    “除此之外,朕會額外再從京營再抽調五千人馬,護送這批重炮去遼城。”
    賈璉聽到寧康帝願意再多給他五千兵馬,立馬心裏大鬆一口氣。
    如此兵力捉襟見肘這一點,也給他解決了。
    於是笑著拱手:“如此,就多謝陛下了。”
    寧康帝哼哼一聲,心裏有些不爽。
    分明他都還沒有答應賈璉的請戰,聊著聊著,就已經聊到如何布局、如何出兵之上了。
    總感覺上了這小子的當。
    “朝廷眼下也不易,朕也不能給你做的太多。
    你還有什麽訴求,盡管說來,隻要不過分,朕都答應你。”
    賈璉哪裏懂得客氣,笑道:“回陛下,臣還真有兩個訴求……”
    趁著寧康帝變臉之前,賈璉連忙道:“這第一,陛下也知道臣此番乃是兵行險著,兵力本就不多。
    倘若不能所有兵力做到如臂使指,肯定容易壞菜。
    所以,為了不讓其他人掣肘於臣,臣懇請陛下抽調的五千人馬不要指定統領。”
    寧康帝眉頭一皺,不悅的看著賈璉。
    換做旁人此言妥妥的想要獨攬兵權,是帝王所不允的。
    不過念及賈璉此番確實要求很低,也做到了他開頭說的,盡全力為朝廷為他考慮,他雖然不悅,但還是點頭道:“可。”
    “第二點。如今建奴的使者還在京城,而朝中大臣們對於此戰是戰是和還未統一意見。
    所以,為了給臣給多的準備時間,臣建議陛下暫時隱瞞出兵的消息。
    就拿那五千人馬來說,臣的建議是,最好不要從京營調撥,準臣從其他地方節鎮偷偷借調……”
    寧康帝思索起來。
    確實,朝廷現在還在議和,想來建奴的防備心也很放鬆。
    一旦知道朝廷撕破臉,建奴必有準備。
    如此,確實不利於計劃的實施。
    於是寧康帝問道:“倘若瞞著朝廷,你大軍的糧草輜重從何而來?”
    賈璉笑道:“這個陛下不用擔心。
    天津衛如今大興土木,臣在那邊召集了數千的工匠,也囤積了大量的糧食。
    臣可以先調走這批糧食為奇兵之用。
    至於正麵大軍,一則我並沒有想過可以一直隱瞞下去,最多過山海關之時,就一定會人所盡知。
    二則大軍數量不多,即便後麵補充,也是來得及的。”
    寧康帝聞言,還能說什麽?
    這就是能臣和庸臣的區別。
    庸臣什麽事都等著朝廷安排。
    能臣就是在攬事之前,就把所有的功課都做好了。
    於是也不廢話,直接道:“既如此,火器營那邊,朕會傳旨蘇克光,以集訓為由讓他將兵馬帶出城。
    至於那五千兵馬,既然不從京營抽調……”
    寧康帝想了想,關寧軍雖然順路,但是上次霍昭出征就抽調了一部分,其餘的還要鎮守地方,不便再從那裏抽調。
    於是道:“你們賈府不是和雲光交往密切嗎?既如此,這五千兵馬,就從長安抽調吧。”
    遠是遠了點,但是賈璉想來也還需要幾日準備,倒也來得及。
    賈璉聽到寧康帝說賈府和雲光關係好,知道這是寧康帝刻意提點,顯示他帝王的無所不知,警告底下人少做小動作。
    也沒有賈政那樣的誠惶誠恐,畢竟和皇帝處的久了,這樣的帝王手段也就見怪不怪了。
    表麵上露出些許異色,然後連連稱讚皇帝聖明。
    一切商談就緒,賈璉也準備告退下去做準備。
    卻被寧康帝叫住。
    隻見寧康帝目光灼灼,又帶著一絲殷切的看著他:“此戰,關係重大,望卿一如既往,不負朕之囑托!”
    賈璉單膝跪下,鄭重道:“定不負陛下!”
    說完,直接起身大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