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哪來的勇氣

字數:1753   加入書籤

A+A-


    “咱有咱的規矩,在咱眼裏尋常的百姓是民,士紳是民,權貴豪強也是民,既然都是民咱就不會區別對待,咱剝奪你們名下的土地,是因為咱知道你們這些土地是怎麽來的,既然兼之於民,那麽現在還之於民也算符合天道。

    你們這些大族擁有偌大的家業,那潑天的財富是怎麽來的,是不是全部正當所得,咱也不和你們計較,但是在咱的地盤上做生意就得守咱的規矩。

    咱的規矩很簡單,納稅,尤其是商稅,朱元璋貶低商賈的地位,然後收取微薄的商稅,導致國家隻能依賴土地稅過日子,然後土地被免稅階層兼並導致稅收越來越少,這在咱看來就是本末倒置。

    你們要好好做生意,咱不反對更不會幹涉,國無商不富嘛,可做生意就該老老實實納稅,這本身就是天經地義之事,想來諸位不會否認吧。

    其實真要說起來,你們商賈想要生意做大,想要少受盤剝,就會用盡心思去賄賂官府,要不然以你們的社會地位,生意做的越大就越是官員們眼中的肥豬罷了。

    算來算去,你們拿出去賄賂官員的銀子要比你們正常納稅要多的多,現在咱給你們做主,你們老老實實做生意,規規矩矩納稅,隻要不觸犯刑律,那麽誰要是敢盤剝,敲詐勒索你們,咱就殺誰!

    當然,或許在諸位看來,就算規矩納稅,你們該給官府孝敬還是孝敬,不會有什麽本質的區別,不過多說無益,諸位以後會知道咱的手段,而且在咱看來,行賄和受賄都是一樣!”

    以周德邦為首的成都大商並沒有因為馮愷要收商稅而鬱悶,相反還有些慶幸。

    因為收商稅就意味著馮愷確實沒有剝奪他們家財的打算,而且為了增加所屬地盤上的穩定稅源,多半還會鼓勵促進商業的興盛,這對於以商為主的家族而言,這絕對不算什麽壞事。

    得隴望蜀的好事是有,可還想著得寸進尺,那就真的不能怪馮愷下黑手了。

    “敢問大帥。”周德邦沉吸一口氣道:“我等在時事半月刊上讀到大帥打算推行新政,而新政的核心在我等看來是士紳一體納稅,不知……”

    馮愷笑道:“大明宗室、勳貴,士紳這些免稅階層說白了就是特權階級,他們仰仗著祖上的餘蔭,享受著大明朝廷賦予他們的福利,最後卻一個個變成貪婪的惡狼,挖空了心思去挖大明的牆角。

    如果說大明原本是一顆參天大樹,那麽這些特權階層在咱眼中就是蛀蟲,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啃噬大樹的軀幹,啃了快三百年,終於大樹被蛀空了,搖搖欲墜,用不了多久就會轟然倒塌,這個比喻咱沒比錯吧。

    既然這樣的一群寄生蟲隻要存在就注定會腐朽江山社稷,那麽咱為何要用國家的血液去養著,假設咱在這四川辟國甚至出川征戰天下,然後僥幸得了這天下,咱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咱辛辛苦苦建立的王朝最後再被蛀空?

    咱的治下允許特權階級存在,想要徹底消滅這個階級咱也知道不可能,但是該交稅的都得交,甚至連咱都不例外!”

    眾家主大眼瞪小眼,完全聽不懂馮愷最後這句話什麽意思,他也交稅?自己給自己交稅?左口袋換到右口袋?那不是脫褲子放屁?

    “諸位無需大驚小怪,一個國家也有國庫和內庫之分,國庫的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內庫的內帑則是皇帝的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