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鑄劍

字數:2595   加入書籤

A+A-


    寇準能幹,好用,但是,並非無可替代。

    至少,大宋皇帝趙恒,就一直這麽認為。

    哪怕今晚李太後沒有通過劉娥之口,婉轉對他發出提醒,他在緊張心情過去之後,也會意識到,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對寇準過分依賴了。

    意識到之後,他就會疏遠寇準一段時間,想辦法分對方的權。無論對方是否犯錯。

    這,乃是作為一個帝王的基本素質,他早就無師自通。

    然而,站在臣子角度,大宋參知政事畢士安,卻與趙恒的觀點大相徑庭。

    得知趙恒竟然不與中樞官員商議,就直接將王欽若派去了青州,臨時擔任經略安撫使,處理張文恭遇刺一案,並且還打算委任吏部侍郎丁謂,擔任京東東路轉運使。參知政事畢士安立刻急得長身而起,“官家何必如此著急?張文恭已經遇刺,而京東東路又沒有發生民變,與臣等謀劃過後,再派經略安撫使,應該不會耽誤事。”

    “這……”趙恒的臉上,立刻浮現了幾分尷尬,想了想,笑著給自己找理由,“朕曾經見過張文恭,是個難得的幹才。賊人當街刺殺了他,著實令朕心痛。”

    “心痛,也不該如此!”畢士安眉頭緊皺,不依不饒。“否則,還要臣等何用?”

    “朕隻是一時心急,過後不是立刻請諸位到文德殿來商量麽?”趙恒的臉上,愈發掛不住,皺著眉頭反問。“總不能讓朕,再派人將王欽若追回來!”

    “能追回來,當然追回來為好。十個王欽若,也比不上一個寇準!”畢士安心裏著急,一點都沒考慮趙恒的麵子,皺著眉頭補充。

    “聖上息怒,畢參政,你也不要老揪著寇準一個人使喚!”大宋實際上的宰相,知樞密院事王旦,發現趙恒的臉色不對,趕緊站起來,替雙方打圓場,“王欽若多謀,卻不善斷。一遇到大事,就經常自亂陣腳。畢參政擔心他去了之後,處理不當,乃是為大宋的江山社稷著想,雖然說話語氣硬了一些,卻忠心可嘉。”

    不待趙恒回應,他又迅速補充,“不過,聖上既然已經準備加派丁謂去輔佐他,倒也能夠補全他的短處,令京東東路那邊,不至於出現大的變故。況且寇準遠在永興軍路,現在調他去京東東路,未免遠水難解近渴。”

    “朕沒有動怒,朕隻是被畢卿說得有些心急!”趙恒迅速收起怒容,笑著搖頭。

    凡是擔任知樞密院事和參知政事的官員,都有權當麵反駁皇帝的決定,甚至聯手封駁聖旨。此乃他伯父趙匡胤當年設立的規矩,輕易無法更改。

    哪怕皇帝再惱恨擔任這兩個職位的高官,不給自己麵子,可以想辦法降他們的職,可以趕他們回家養老,卻不能因為他們的話,不中聽,就治他們的罪。更不能,將他們踢開,一言九鼎!

    到目前為止,大宋在這個規矩下,國力蒸蒸日上。

    所以,趙恒哪怕此刻心中對畢士安再惱火,也隻能順著王旦給的坡下驢。

    “臣剛才失禮,請聖上勿怪!”參知政事畢士安,也知道剛才自己的態度過於生硬,卻不似王旦這般,懂得進退,快速向趙恒道了聲歉,隨即又繼續補充,“但是,王欽若和丁謂二人聯手,微臣卻不認識為是個恰當安排。那吏部侍郎丁謂,最擅長做表麵文章。當年在夔州便是如此。用錢財和官職,收買叛賊和諸蠻,把當地官場弄得烏煙瘴氣。結果他前腳離任,後腳,叛賊和諸蠻,就又開始聚嘯山林!官家此番讓他去幫助王欽若查案,恐怕很快就能交出一堆刺客的腦袋。至於刺客是真是假,幕後受何人主使,卻永遠都甭指望能查得清楚。”

    “丁謂居然做過這等事情,朕怎麽不知道?”趙恒聽得心中一驚,立刻顧不上尷尬,皺著眉頭向王旦求證。

    “丁謂對待亂民和諸蠻,一直力主懷柔,倒也不是存心給繼任者挖陷阱。”王旦曾經擔任過吏部尚書,不便過分指責自己的下屬,想了想,換了種說法回應。

    這種說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替丁謂做出了辯解。然而,卻同時證明了畢士安的論斷,丁謂喜歡做表麵文章,不擅長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此,趙恒聞聽,心中頓時又打了個突。然而,他卻沒忘記,自己答應替劉娥償還人情在先,於是乎,皺著眉頭三思之後,再度笑著替自己找理由,“諸蠻也是朕的子民,如果能用懷柔的辦法,讓他們服從官府政令,倒也沒什麽不好。至於京東東路的事情,讓王欽若和丁謂兩個,先聯手去將局麵穩定住,然後朕再與三位卿家,商量一個更合適的人選,去接管張文恭遇刺一案,各位以為如何?”

    王旦聞聽,立刻猜到,趙恒恐怕早就答應別人,要啟用丁謂。歎了口氣,退而求其次,“官家這個辦法,雖然慢了一些,倒也不失穩妥。隻是,今後再有類似事情,還望官家先召集臣等商量,再做決定。”

    “朕一定記得!”趙恒擔心被臣子們咬住錯處不放,果斷答應。”畢參知,你可有合適人選,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