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行刺

字數:1836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發生的事實,正如李德昭所料。

    針對他和白澤兩人的通緝令,就貼在堡寨門口的告示欄裏。然而,身披鐵甲的黨項兵卒,連仔細比對一下的心情都沒有,隻管向過往商販和行人伸手要錢。

    自有沿途招募來的飛龍使,拿著鹽池部的鹿皮飛票走過去,替李德昭和眾人交涉。站在厘卡旁的黨項官吏和兵卒,見到鹽票,立刻眉開眼笑。對李德昭臨時為大夥編出來行商身份,盡數接納。隨即,連大夥的隨身行李都沒翻檢,就開卡放行。

    “早知道這樣,我還把兵器藏到貨物底下作甚?”李遇看得目瞪口呆,前腳剛剛踏上大路,後腳就小聲嘀咕。

    “我手下的人,跟他們說的是黨項語。他們自然會檢查得寬鬆一些。換了宋人,就會嚴格。此乃人之常情。”李德昭一改在大宋境內的神不守舍模樣,笑了笑,從容地解釋,“另外,大宋那邊有句話,水至清則無魚。大宋和黨項之間,不止一條路可走。他們這邊如果檢查得太嚴,過往客商就都走別的路了,反而得不償失。”

    李遇無言以對。韓青聽了,也隻能佩服地點頭。

    正所謂,世態人情皆學問。這李德昭以前表麵上整天東遊西逛,不務正業,對黨項和大宋其他地區的底層情況,掌握的卻不是一般的深。

    不過這樣也好,李德昭對黨項和大宋了解越深,越會明白,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

    盡管大宋內部存在許多問題,卻也不是一個小小黨項所能夠取代的。拓跋氏想要圖謀中原,最後的下場肯定是自取滅亡。

    另外,李德昭越是通人情世故,大夥此番幹掉李德明的勝算也就越大。不會因為其頭腦簡單,凡事總是想當然,而受其拖累。

    既然拿鹽票開路的辦法好用,接下來的路,大夥就越走越順利了。遇到城池,也不用再繞著走,而是大搖大擺進去,該吃就吃,該住就住,權當自己是真正的行商。

    如此走了五天,終於來到了夏州城外。李德昭跟大夥約定了碰頭時間和地點,帶著沿途收攏來的飛龍使,偷偷去聯絡可能支持他的部族長老。而韓青,則帶著李遇等勇士,直接進城找了個專門接待商販的官辦客棧住了下來。

    夏州半農半牧,盛產駿馬、牛羊、皮革等物,卻缺乏瓷器、針線、葛布、茶葉等日常生活必須品。所以,李繼遷生前極為重視貿易,對肯千裏迢迢前來夏州販貨的行商,無論其來自桃花石,還是來自大宋,都給予各種禮遇和優待。

    韓青和竇蓉等人,此刻都做商販打扮,自然也享受到了這條政策的好處。所居住的官辦客棧高達三層,站在窗口,能將全城的景色一覽無餘。

    其內部,非但房間寬敞明亮,陳設用具,一如大宋境內無異。店家所能提供的吃食,也盡量照顧客人的口味。而不是像黨項人一樣,除了肉食便是各種奶酪、蘑菇,常年不見一片綠色菜葉兒。

    待大夥用過飯,也梳洗完畢。便又有操著流利大宋官話的客棧管事,登門噓寒問暖。順便將一張寫著夏州最近常見貨物價格的紙張,留在了客人的案頭。並且主動提醒,若是遇到有人強買強賣,可去城西的市易署投訴。無論對方是誰,官多大,都會有夏王的親信,出麵秉公而斷。

    “怪不得黨項李家,能崛起得如此迅速。”見了客棧掌櫃和夥計的作派,韓青忍不住低聲感慨。

    在二十一世紀,任何城市的官員,能把招商引資工作,做到如此細致地步,都會令城市變得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