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倒春寒
字數:1524 加入書籤
“砰砰,砰砰,砰砰……”爆竹聲連綿不絕,空氣中飄滿了硫磺的氣味兒,新的一年轉眼來到。
青州城內大小衙門,照地方上的慣例,在臘月二十六這天就放了假,官印賬冊封存,正堂落鎖。
雖然朝廷規定,正月初十,所有官吏就必須回衙處理公務。但是,通常情況下,整個正月,衙門裏都看不到幾個人影兒。
除非發生了外敵入侵,或者土匪叛亂,大小官員們通常要混到二月初三,才會重新把心思轉回衙門裏。而百姓們,除了有不共戴天之仇,也很少在正月打官司。
可是今年,情況好像不太一樣,才過了正月十六,京東東路經略安撫司衙門口,就停滿了官車。上至轉運使丁謂,下到各縣前來送信的小吏,每個進出衙門的人,臉色都無比凝重。
出大事了!
凡是稍微有點兒眼光的人,看到這種情景,立刻就明白,接下來整個京東東路,恐怕都會麵臨一場巨大的風暴。
而個別消息靈通者,還很快就弄清楚了具體“禍事”的輪廓。
糧荒外加鹽荒!
一場突如其來的糧荒和鹽荒,已經席卷了京東東路的每一座州城。
從初六開市,到正月十五,總計不到十天功夫,市麵上的米價,已經上浮了五次。
如今,下麵的各州治所,米價已經從年底的六十文一鬥,上漲到了九十文。而青州城的米價,昨天正式突破了每鬥一百文,正朝著一百二十文狂奔!
至於鹽價,更是漲得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大宋鹽鐵是官營,但是,官府卻隻管核定食鹽產出份額和抽稅標準。具體運輸和銷售,還是會交給各家豪商。
而各家豪商,立春之後,就不約而同地宣布,粗鹽短缺。在短短十天功夫,價格翻了一倍半!
這可是京東東路近二十五年來,罕見的情況!
京東東路雖然多山,糧食產出卻基本能夠自給自足。而臨近京東東路的淮南東路,就是大宋最大的粗鹽產地。
除了二十五年前,大宋伐遼慘敗,皇帝做驢車逃命那會兒,其他時間,糧價和鹽價,在京東東路都一直比較穩定。
縱使每年開春之後,青黃不接,會例行上浮,米價也很少出現超過一百文情況。
至於鹽價,更是常年穩定在每斤四十到六十文之間,超過七十文的情況十年難遇一次。每斤超過一百文,更是聞所未聞。注:宋代物價很貴。粗鹽正常價格要每斤三十七文左右。明代通常是每斤兩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