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合流

字數:2054   加入書籤

A+A-


    “你,你是遼國刺事人?”楊行彥本能地向後跳開了數尺,刹那間,語無倫次,“你,這一切都是你布置好的?我一直拿你當朋友看待,你,你……”

    “行彥老弟言重了!”楊雲卿看了他一眼,不慌不忙地搖搖頭,“我是遼國刺事人不假,但是,卻沒有對你做任何布置。你若是不信,盡管抓我去向大宋官家邀功便是。看在你我往日的交情上,愚兄願意束手就擒!”

    說罷,自己倒背了胳膊,隻等楊行彥命令親兵來捆。

    “你,你……”此時此刻,楊行彥哪裏還有別的退路?指著楊雲卿的鼻子,喃喃半晌,最後,卻又將手放了下去,歎息著重複,“你害得我好苦!”

    “行彥老弟,你又何必想不開。你祖上,為大宋官家拚命死戰。然而到了你這代,看看還剩下點兒什麽?”楊雲卿跟他合夥做生意四五年,早就將他的脾氣秉性摸透,笑了笑,開始“對症下藥”,“不過是個四品都虞侯而已,這輩子前程早已經到了頭。而你的兒孫,侄兒,前程勢必還不如你。大宋官家不念舊情,頂多再有五十年,你們楊家,便成了尋常百姓。你的後人,甚至可能要自己下田種地,才能有食物果腹。”

    “反觀大遼,卻從來不忘功臣,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隻要立下一次大功,就能永遠推恩於兒孫。世代永為貴胄!”

    “老弟可知幽州韓氏,其祖上韓知古不過是大遼太祖皇帝身邊的一名奴隸,因善於謀劃而被太祖破格提拔。其父親,則貴為秦王。而他,如今是我大遼的齊國王,我大遼皇帝,稱之為“亞父”!“

    唯恐楊行彥想不明白,稍作停頓,他又用更詳細的事實為證,“你今天不過抓了幾個平頭百姓的孩子,送他們去大遼謀出路,原本是積德行善之舉。便有可能被大宋朝廷削去官職,貶謫到煙瘴之地送死。而在我大遼,平頭百姓卻是貴人們的莊稼,隻要是在自己的地盤上,便可以予取予奪。看上誰家的兒女,一句話,他們就得乖乖送上門,還會對你感恩戴德!”

    雖然自稱為弘農楊氏之後,他一口一個我大遼,卻說得無比順口。而那楊行彥聽了,也頓時心馳神往。

    正如楊雲卿所說,青州楊家的地位,是祖上拿性命換回來的。然而,卻不得世襲罔替。傳承五代之後,就徹底跟平頭百姓無異!

    這如何“公平”?開國元勳的子孫,怎麽能跟平頭百姓的子孫,同場考試,為了那八品主簿的位置,挑燈苦讀十年?

    反觀大遼那邊,皇家明顯“仁義”得多。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幽州韓氏,以祖上奴隸出身,卻官至中書令。兒孫富貴綿延,甚至榮華富貴遠遠超過其祖。

    至於他自己的才能,跟韓德讓差距有多大,則根本不在楊行彥的考慮範圍之內。

    同理,因為自身不是平頭百姓的緣故,楊行彥也不會考慮,被別人強迫獻出兒女的百姓,心中有多悲苦。隻覺得,自己不過是在自家地裏,割了幾株莊稼,就要受到大宋律法的嚴懲。哪如去了遼國那邊做齊王、楚王,對治下一畝三分地內的百姓,想怎麽收割就怎麽收割?

    凡事最怕對比。

    跟遼國那邊做王侯的待遇比較,在大宋這邊做官,明顯“吃虧”太多了。因此,楊行彥咬了咬牙,將心中最後一絲良知,也盡數撚滅。躬身行禮,高聲表態,“是小弟錯怪雲卿兄了,還請雲卿兄見諒。從今往後,雲卿兄說一,小弟絕不說二!”

    “好說,好說,咱們以前有財一起發。今後,也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楊雲卿早就料到,楊行彥會向自己服軟,笑了笑,伸手扶住對方的胳膊,“咱們大遼,最重戰功。如今高麗已經降服,夏州又過於遙遠,你我想要出人頭地,隻能從大宋身上打主意。此番丁謂和韓青苦苦相逼,你也算師出有名,不如聯合純陽教,先做上一票大的。若成,青州楊氏,便是我大遼的第二個韓氏,裂土封王指日可待。不成,你我兄弟帶著戰利品渡海北去,也沒人能夠阻攔得住。待抵達幽州之後,你手裏有錢,背後還有我大遼聖明天子的支持,放手施為,不難打造出一支天下無雙的水軍,從此子子孫孫,永鎮我大遼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