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使者》!

字數:9455   加入書籤

A+A-


    “小朱,晚上去不去看蹦迪啊?”

    美麗一邊往臉上塗脂抹粉,一邊張口問道。

    朱迪搖了搖頭。

    “我就不去了你們去吧,晚上我打算看徐文的河西走廊呢,我選修課上麵選的作品分析就是他的作品,下周要交論文了。”

    “切,還要看什麽看啊, 他的作品在香江播出的口碑是一塌糊塗,真不知道你當初為什麽要選擇他的作品。”

    室友搖了搖頭,對於朱迪這個選擇表示不理解。

    朱迪苦笑一聲。

    “老師布置作業的時候,他的這部作品還沒有滑鐵盧呢,不然我也不會選了。”

    有時候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驚喜那個先來。

    作為影視鑒賞課程,要選擇作品去寫分析報告的論文。

    好的作品大家都搶著寫, 因為好寫而且容易得高分。

    而徐文的這部還沒上線的作品,當時可是備受期待。

    朱迪是好不容易從別人手裏麵搶回來的。

    結果剛搶過來就傳出這部作品撲街的消息。

    這讓她鬱悶的不行。

    不過作品撲街歸撲街, 他該寫的還是要寫。

    於是便有了這一幕。

    看著室友們一個個的畫著美美的妝容, 出去蹦迪了。

    朱迪心中也遺憾。

    她也想去蹦迪啊。

    隨著播出的時間一到,朱迪打開了播出的平台。

    在一旁準備好筆記本記下要點。

    她都做好打算了,要是這部作品真的是差到不行。

    那麽她就去網上找一篇範文算了。

    鏡頭一開始。

    巍峨恢弘的宮殿內,宮人們腳步匆匆。

    鏡頭跟著宮人們的腳步一路走過連廊,穿過拱門,最終停在了一座宮殿內。

    主座上頭戴王冠的人,代表了他的帝王身份。

    漢帝國的第三代皇帝。

    漢武帝!

    這是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

    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裏之外的甘泉宮。

    氣氛不同尋常。

    一個使團即將出征。

    朝廷侍從官張騫,鄭重的從漢武帝手中接過象征授權的符節。

    他將率領使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這一年他們都很年輕。

    帝王19,臣子27。

    對於距今2100年前帝國來說,西域無疑是個危險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張騫知道西行的路上充滿艱辛和不測。

    但他無法知道的是在他接過符節,轉身的那一刻,必定是個載入史冊的時刻。

    而河西走廊也將從此進入華國人的視野。

    一段由演員所演繹的情景劇,把千年前的一段朝廷之事展現在屏幕前。

    對應的則是有了今天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

    以及絲綢之路發生的地方。

    甘塑。

    在華國今天的版圖上, 甘塑就像個如意。

    它的中段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這條通道長約1200公裏。

    寬至數公裏至幾百公裏不止。

    東起烏鞘嶺, 西至星星峽。

    南側是祁連山脈, 北側是龍首山、合黎山、馬鬢山。

    因為地處黃河以西, 形似走廊,於是人們便把它稱為河西走廊。

    它的形成源自於一段數億年前的一次地殼運動。

    在3建模的演示下,一次劇烈的板塊碰撞出現在屏幕上。

    神奇的地殼運動,造就了現在河西走廊的地形環境和豐富發自然狀態。

    這一版的紀錄片由情景表演+紀實風景所組成。

    旁白一邊講故事,一邊由演員們表演出當時的情景。

    就好像是一段穿越時空的閃回。

    把那個風雲變幻的朝代給展現在了朱迪麵前。

    這樣直白的方式,讓朱迪先是一愣,隨後大呼新穎。

    繼續看了下去。

    自漢帝國建立到漢武帝這裏已經曆經了64個年頭。

    此時這個龐大的帝國向東是汪洋大海,向西則是雄踞在這裏的匈奴部落。

    匈奴曾是整個東亞大陸的噩夢。

    他們是遊蕩在這片大陸上的遊牧民族,因為其強大的軍事作戰能力,導致他們經常對漢帝國進行騷擾。

    漢高祖在建立漢帝國的時候,曾經有過一統天下的夢想。

    這位“馬上天子”率領著大部落,對匈奴發起過挑戰和進攻。

    但是匈奴地處的地形極為複雜,不熟悉的環境加上匈奴強大的作戰能力。

    導致漢帝國的部隊節節敗退。

    哪怕是這位天子也是被困守在這裏七天七夜,雖然麾下猛將如雲,謀士無數但是還是險些讓漢高祖命喪此地。

    沒辦法的漢高祖,隻能采取屈辱的和親政策。

    每年還要給匈奴送出大批的物資和源源不斷的補給。

    換取短暫的和平。

    但是這樣的現狀在漢武帝這位年輕的皇帝眼裏就是一塊帝國的疥瘡。

    自他上位開始就對匈奴開始了謀劃。

    當時從邊境捕捉到了一位匈奴軍中的士官。

    通過對他的審問。

    漢武帝知道了,此時匈奴中的一些形勢。

    匈奴由大大小小的遊牧部族所組成。

    但是每一個部落之間也不是和諧共處的。

    時常有摩擦和衝突發生。

    其中有一隻強大遊牧部族名叫月氏。

    月氏和另外一隻氏族交戰,大獲全勝,結果月氏又被現在匈奴王所攻打。

    就連月氏王的頭顱也被匈奴王製成了酒器。

    於是月氏一族隻能向西遷移。

    但是現在的月氏王對匈奴王恨之入骨,一直想要報殺父之仇。

    漢武帝知道了這個消息, 便想要和月氏部落合作, 一起對付現在的匈奴王。

    但是由於月氏遷移到了西邊, 也就是現在的河西走廊盡頭。

    想要從漢帝國的版圖前往月氏一族的領地,必須要經過河西走廊。

    朝中眾大臣對於神秘的西域一無所知。

    而且現在的河西走廊是屬於匈奴中的兩個部落所掌管,想要穿越過去危險重重。

    更令人擔憂的是,也許出使的人還沒有走到月氏就會被匈奴人殺掉。

    而在這個時候還是有勇敢者站出來的。

    那就是剛剛從漢武帝首創的察舉製中推舉出來的孝廉。

    張騫!

    哦!

    原來一開始出使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月氏族,準備合謀對付匈奴啊!

    朱迪眼睛一亮。

    快速的在筆記上記下這個冷知識。

    此時的張騫是宮廷侍從官。

    也許在張騫眼中這是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他這個舉動背後卻對後世的影響意義非凡。

    漢武帝很高興,不僅親自挑選了勇士給張騫隨行。

    更是把一個歸順了漢帝國的匈奴人指給了張騫做向導和翻譯。

    出使西域的過程艱險困難。

    路途遙遠,山川崎嶇。

    雖然有漢武帝賜給張騫的侍從,但還是免不了風餐露宿。

    尤其是到達漢帝國的邊境之後,這種危險更加擴大。

    一路要躲避自然的侵襲,一路也要避開匈奴的騎兵。

    因為河西走廊一直都是被匈奴嚴密把守的通道。

    畫麵中出現的戈壁和沙漠,都在想朱迪表示。

    這一次的出使並不是一次旅行。

    張騫的第一次出使過程十分不不順利。

    茫茫大漠中,張騫手持符節。

    身邊的侍從們小心提防著周圍的動靜。

    生怕遇見巡邏的匈奴士兵。

    “應該沒事吧?”

    緊張的音樂讓朱迪忍不住代入到張騫的視角。

    但是下一秒,一隊匈奴騎兵衝了出來。

    張騫等人被匈奴騎兵所發現並且俘虜。

    朱迪歎了口氣。

    還是被俘虜了啊!

    在押解前往匈奴王庭,也就是今天的呼和哈特時,因為路途的奔波也是死傷無數。

    到最後隻剩下了張騫和匈奴侍從。

    匈奴王單於接見了張騫。

    對於這個漢朝廷派來的使者,單於顯得很生氣。

    因為他們擅自穿越自己的領土。

    而張騫也自知理虧,說不出話,隻能等待單於的安排。

    意外的是單於並沒有殺掉張騫,而是把他軟禁了下來。

    並且不斷的勸說張騫歸順匈奴。

    但是張騫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一直不肯屈服。

    雖然被軟禁在匈奴的日子很難熬,但是張騫卻也借機看清了匈奴的軍事部署,對西域的地形條件也是十分的熟悉。

    在他看來,匈奴的軍事戰略十分的薄弱,但是他們有優良的馬匹和強大的裝備。

    憑借這些裝備,省去了盾牌的繁瑣。

    為了能夠讓張騫更加歸順於匈奴,在單於的安排下,張騫娶了一個善良的匈奴女子。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善良的匈奴女子,也有了張騫在這茫茫大漠堅持下來的勇氣。

    此時距離張騫出使已經過去了三年。

    這一年的漢武帝已經22歲了,他野心勃勃,蓄勢待發。

    可是這三年,張騫就像是泥牛入海一點消息都沒有。

    到了第五年。

    在某一個深夜裏,漢武帝從噩夢中驚醒。

    他夢見了源源不斷的匈奴士兵,夢見了斷壁殘垣的長安。

    這一次他再也等不了了。

    五年的時間,張騫沒有一點消息。

    漢武帝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了,他決定要反擊匈奴。

    於是召集群臣製定應對匈奴的策略。

    這一次所有的大臣都一致決定,廢除先輩們製定的防禦戰略。

    還是積極備戰,準備反擊匈奴。

    他們集結了幾十萬人的大軍,準備假借和親,去埋伏痛擊前來迎親的匈奴軍隊。

    也就是曆史上的“馬邑之謀”。

    雖然這一次“馬邑之謀”因為走漏消息而半路中止。

    但這也是漢帝國真正意義上的反擊部署。

    而反觀匈奴那邊。

    被軟禁在這裏的張騫,因為這五年來在匈奴的生活。

    已經逐漸跟匈奴打成了一片,匈奴這邊也放棄了對張騫的監管。

    某一天,張騫帶著自己的隨從如同往常一樣的去外出打獵。

    但是從走出匈奴營帳開始,張騫便有了精密的謀劃。

    他打算出逃!

    這一次他不打算回到長安,而是繼續向西,完成漢帝國的使命。

    尋找月氏人!

    早在匈奴這幾年,張騫打探到,當年月氏族在被匈奴王打敗之後,往西遷移。

    小部分南下來到今天的藏地邊界,人稱小月氏。

    更龐大的一隻氏族則是往西到了今天的國界,人稱大月氏。

    張騫帶著侍從一路翻山越嶺,穿越帕米爾高原和塔克拉瑪幹幹沙漠。

    來到了大月氏的領土。

    時至今日,我們也無法得知,張騫是如何穿過這茫茫沙漠去到的大月氏。

    因為這樣艱險困難的環境,到了今天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沿路來的風餐露宿,張騫和侍從如何穿越過去的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張騫用自己的毅力,最終來到了大月氏的領土!

    “好啊!!”

    朱迪有些興奮。

    河西走廊的拍攝不符合常規,但也是給了觀眾追劇一樣的觀感。

    看到張騫穿越重重困難來到大月氏。

    朱迪也是發自內心的為這個執著的人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