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劉備的盤算

字數:8484   加入書籤

A+A-




    遠離洛陽千裏之外的平原。

    這裏本是彈丸之地。

    本沒有資格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占據一席之地。

    隻因為現在坐在平原縣令位置上的人是劉備。

    因此平原才屢屢被人們所提及。

    盡管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戰鬥中。

    劉備想要搶奪楊鋒的功勞而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畢竟他也是參與了會盟的。

    隻憑這一點。

    再加上劉備明裏暗裏的四處鼓吹。

    用盡手段拚命往自己的臉上貼金。

    終歸最後的結果並不算太差。

    名聲還是有些增長的。

    自會盟回歸之後。

    劉備厲兵秣馬。

    麾下的人馬緩緩增長到了萬餘人之多。

    這對於一個小小的縣令而言。

    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偏偏劉備就做到了。

    手裏有了兵馬。

    劉備開始不滿足於蝸居在小小的平原縣。

    把目光看向了緊挨著平原的濟北。

    濟北相鮑信在會盟的時候被楊鋒用赤霄劍當眾斬首。

    新任的濟北相乃無能之輩。

    在劉備看來。

    他反手之間便能奪下濟北。

    隻是劉備也是有顧慮的。

    濟北隸屬於兗州。

    如今曹操坐鎮兗州。

    儼然成了兗州之主。

    劉備知道曹操和他一樣都不是甘於平庸之人。

    那麽曹操的下一步計劃肯定是以兗州為大本營。

    繼續向外擴張的。

    這個時代的經濟重心還沒有遷移到長江流域。

    而仍是黃河流域。

    所以劉備斷定曹操一定會向北動兵。

    占據黃河流域經濟核心圈的。

    若是曹操一旦動兵向北。

    第一個麵臨曹操大軍的就是平原啊!

    所以幾番權衡之下。

    劉備暫時打消了向外擴張的念頭。

    他必須要先考慮自保的問題。

    以一個縣的兵力抵擋一個大州。

    劉備就是再自信也不認為自己能擋得住。

    因此他決定要尋找一個盟友。

    結成利益共同體。

    來牽製曹操的向外擴張。

    平原位於三四州交界之地。

    西麵是青州。

    西南是徐州。

    北麵則是冀州。

    按理說冀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劉備想要尋找盟友應該是先派人去和冀州牧韓馥取的練習才對。

    可是韓馥也是酸棗會盟的一路諸侯。

    外人不知道劉備是什麽德行。

    韓馥能不知道嗎?

    他豈能看得上劉備?

    再者說。

    酸棗會盟後。

    袁紹便一直客居在冀州。

    韓馥是袁家的門生。

    對袁紹極為客氣。

    大事小情都要先聽袁紹的意見。

    袁紹這個人也不簡單。

    經過酸棗會盟的洗禮。

    他比以前成熟了許多。

    在韓馥的麵前保持著應有的尊重姿態。

    但是背地裏他可沒少拉攏冀州的豪門世家。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

    冀州世家暗中倒向袁紹的少說也有半數之多。

    可笑的是這些事情就連遠在平原的劉備都知道了。

    近在咫尺的韓馥卻仍是被蒙在鼓裏茫然無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

    劉備想和冀州結盟就更難了。

    畢竟冀州現在可不是韓馥一個人說了算的。

    袁紹能當半個冀州的家!

    冀州這條路走不通了。

    劉備就把目光看向了西邊的青州和徐州。

    在這兩個地方。

    劉備還是有些優勢的。

    他手下的太史慈就是青州東萊人。

    和北海太守孔融又是舊交。

    派太史慈為使者。

    相信孔融還是願意和劉備建立聯係的。

    畢竟孔融這個人是孔子的後代。

    骨子裏就烙印著儒家的氣息。

    還是很好說話的。

    徐州方麵。

    州牧陶謙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從來不會輕易拒絕任何人的請求。

    而且陶謙是大漢的死忠。

    劉備到處聲稱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件沒影的事。

    久而久之也有不少人相信了他的話。

    陶謙雖然未必相信。

    但也絕不會把疑似為漢室宗親的劉備拒之門外。

    那麽究竟是和孔融結盟還是和陶謙結盟呢?

    劉備拿不定主意了。

    孔融雖然隻是郡守。

    可麾下也有三萬的勁卒可用。

    陶謙是徐州牧沒錯。

    但他那個優柔寡斷的性格。

    劉備是真擔心當曹操大軍來犯的時候。

    陶謙臨時打退堂鼓啊!

    猶豫不決之際。

    劉備想起了一個人。

    “德謀,速速去把公台先生請來,我有事要請教他!”

    守在外麵的程普應諾了一聲。

    很快就把公台先生請來了。

    此人姓陳,名宮。

    字公台。

    之前曾是曹操麾下極為信任的謀士。

    後來在曹操征伐兗州的時候。

    兗州名士邊讓仗著自身的才華不把曹操看在眼裏。

    還數次在酒後詆毀曹操。

    本來文人墨客有些窮酸的書生氣也是正常的。

    若是平時曹操也不會放在心上。

    隻是眼下曹操占領兗州沒多久。

    邊讓又是兗州的名士。

    他的詆毀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負麵影響。

    曹操擔心剛剛得到手的兗州因此而出現變故。

    便找了個理由殺掉了邊讓。

    不料這一舉動惹怒了陳宮。

    陳宮是邊讓的生死之交。

    邊讓死後。

    陳宮便一怒之下離開了曹操。

    湊巧在路上遇到了劉備。

    經過劉備的一番聲淚俱下的騷操作。

    陳宮便被忽悠到了劉備的麾下。

    跟著劉備來到了平原。

    劉備能在短時間內拉出一支上萬人的部隊。

    過上這輩子從沒過過的美好生活。

    陳宮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

    沒有他的出謀劃策。

    劉備現在還不知道是個啥醜樣子呢。

    “主公,你喚我?”

    進來之後陳宮也沒客氣。

    看門見山的問道。

    劉備笑著點了點頭。

    示意陳宮坐到自己的身邊來。

    把心事一一講給了陳宮聽。

    劉備這個人要說腹黑吧?

    他是真黑。

    可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

    再腹黑的人也有坦誠的一麵。

    對待親信的人。

    劉備還是很寬厚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程普、韓當、太史慈三員大將才願意追隨於他。

    聽完了劉備的心事。

    陳宮沉吟了足足十分鍾。

    劉備也沒有催他。

    安靜的等著他開口。

    終於。

    在劉備的期盼中。

    陳宮站起身來取過一張地圖。

    然後重新回到了座位上。

    把地圖放在桌子上展開。

    指著徐州道:“徐州臨近大海,經濟極為發達,若能和陶謙搞好關係,遠比和孔融建立聯盟要好的多。”

    “孔融此人喜歡抨擊時政,常常口無遮攔。這是取禍之道,早晚必亡!”

    “反觀陶謙,掌握這諾大的徐州卻胸無大誌,且年事已高。主公若能先和他搞好關係,獲取他的信任,未來未必不能成為下一任的徐州之主!”

    走一步。

    看三步。

    陳宮不愧是曹操曾經極為信任的人。

    直接把劉備後續應該走的道路指了出來。

    劉備點了點頭。

    緊接著又搖了搖頭。

    “陶謙乃是弘農楊家的門生,與楊重光極為親近,而我與楊重光勢如水火,該如何說服陶謙接納我呢?”

    陳宮笑了。

    點了點地圖上的琅琊郡。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曹操的父親曹嵩兩年前,前往了琅琊郡躲避黃巾之亂。想讓陶謙接納主公,就要著落在曹嵩的身上了!”

    劉備聽的雲山霧繞的。

    陶謙接不接納自己。

    和曹嵩有什麽關係?

    但是劉斌相信陳宮的判斷。

    因為這段時間以來陳宮所說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了真實的。

    比如說他楊鋒一定會以少勝多擊潰西涼叛軍。

    比如說袁紹一定會暗中拉攏冀州豪門世家。

    出於對陳宮的信任。

    劉備鄭重的道:“究竟該如何運作?請先生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