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定策

字數:6710   加入書籤

A+A-




    自楊鋒看完陶謙書信的半個小時後。

    楊家將主要的文武官員全部趕來了天波府。

    楊鋒把陶謙的求救信拿了出來。

    給眾人傳閱。

    口中分析道:“看來陶謙其實並不知道我大婚的消息,隻是因為無法抵擋曹操的進攻,因而派人來送求援信。”

    “送信之人趕到洛陽才知道我即將大婚,於是便臨時買了個夜明珠當做賀禮,把求援信封在了賀禮的盒子中。”

    這樣一來就說的通了。

    想來也是送信之人滿懷希望而來。

    結果知道楊鋒要大婚的消息。

    實在不好意思提出請求。

    便想出了這麽一個辦法來。

    劉伯溫看完了書信後提出了疑問:“陶謙在信中對戰爭的起因含糊其辭,不知道曹操為何忽然要大舉進攻徐州?”

    房玄齡附和道:“按理說曹操剛拿下兗州不久,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對外擴張才對,其中必有緣由。”

    洛陽距離徐州千裏之遙。

    中間隔著一整個兗州和大半個豫州呢。

    這個年代的通訊極為落後。

    所以楊鋒他們並不知道曹嵩的事情。

    陶謙是覺得中間部下出了叛逆。

    貪圖曹嵩的錢財而害死了曹嵩。

    因此便沒有在信中過多提及。

    楊鋒看向了楊修。

    開口問道:“這件事究竟是怎麽回事,暗影那邊可有消息?”

    楊修為難的搖了搖頭:“暗影目前還處於剛剛建立的階段,目前人手不足,隻能覆蓋洛陽周邊和關中,對徐州那邊的事情一無所知。”

    楊鋒對弟弟的回答並不滿意。

    “暗影組建的目的就是成為我們了解天下的耳目,怎麽能隻是局限在洛陽周邊和關中呢?給你一年的時間,不管你想什麽辦法,把暗影的情報網給我撒到大漢的每一個角落!”

    楊修不敢怠慢。

    立刻站起身來鄭重的道:“諾!一年之後若不能遍布天下,楊修願領任何責罰!”

    楊鋒擺了擺手示意楊修坐下。

    然後低頭沉思了片刻。

    抬起頭來對李存孝說道:“速速去把甄家老大人請過來,或許他那裏有我們不知道的消息。”

    唯品閣的蘇雙和寶芝林的楊炎目前都不在洛陽。

    三大商會的大掌櫃隻有甄逸一個人在。

    楊鋒隻能寄希望他能聽到什麽風聲了。

    不久。

    甄逸來到了大堂。

    昨日楊鋒大婚後甄逸並沒有離開。

    而是住在了天波府中。

    因此來的很快。

    見到楊鋒麾下文武官員齊聚一堂。

    甄逸就知道出事了。

    再一聯想最近甄家商會行商時反饋回來的信息。

    立刻就猜到是因為徐州的戰事。

    因此落座之後。

    不等楊鋒發問。

    甄逸便把陶謙與曹操之間的恩怨大略說了一遍。

    他也是昨晚剛剛收到手下人送來的情報。

    就算楊鋒不問。

    他也準備在早飯過後向楊鋒說說這件事的。

    “這就不好辦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咱們要是幫助陶謙的話,恐怕會落人口實,說我們不仁不義啊!”

    杜如晦有些擔憂的開了口。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人家曹操是為了報殺父之仇興兵徐州的。

    憑什麽阻攔他?

    可若是不阻攔的話。

    難道眼看著曹操做大做強嗎?

    “幫忙肯定是要幫的,隻不過咱們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令天下人誰也說不出什麽。”

    楊鋒給這次大討論定下了基調。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謀士的價值了。

    越是難辦的事情。

    別人辦不了的事情。

    越能證明一眾謀士的能力。

    劉伯溫幾人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個多小時後。

    定下了一條計策。

    就以大婚之後幾位夫人們去泰山還願為由。

    楊鋒率領楊家將護送夫人們前往泰山。

    等到了兗州的邊界自然會遇上曹操部下軍士的阻攔。

    接下來楊鋒就可以借題發揮了。

    他也不需要和曹操真正發生衝突。

    楊家將的金字招牌往那一放。

    直戳曹操的後脊梁骨。

    他還敢放開手腳去攻打徐州嗎?

    這樣一來。

    楊鋒既可以在大婚之後兵不血刃的嚇退曹操。

    保證徐州牧陶謙的安全。

    又不會落下阻攔曹操報殺父之仇的口實。

    事後隻需要讓陶謙發動徐州之力找到殺人凶手張愷。

    這件事次然也就算是圓了過去。

    曹操總不能在親手殺了張愷之後還要找陶謙算賬吧?

    那樣的話他可就不講究了。

    為父報仇的幌子也就打不出去了。

    不過既然是要震懾曹操。

    楊家將的士兵是肯定要調動的。

    但是現在洛陽局勢還沒有徹底穩固。

    昨夜被暗殺了那麽多人。

    這件事也還沒有完全處理妥善。

    楊鋒在短時間內是肯定無法離開洛陽的。

    他總不能為了幫助陶謙、壓製曹操。

    把自己的大本營搞丟了啊!

    伸出三根手指來。

    楊鋒在心中盤算了一下。

    三根手指又變成了兩根。

    “兩天之內,我要朝堂徹底穩定下來!兩天之後,陪著夫人們去泰山還願!”

    時間緊任務重。

    不要說楊鋒不講人情。

    實在是刻不容緩啊!

    等曹操占據了徐州大半之後在趕過去。

    黃花菜都涼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

    在王允的幫助下。

    楊鋒經過小皇帝的允許。

    妥善處理了董承等人的後事。

    同時順利成章的把手下文武將官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不說徹底掌控朝堂吧。

    至少朝廷大事的七成落入了楊鋒的掌控之中。

    與此同時。

    楊鋒沒有忘記對王修、韓暨做出的承諾。

    把他們安排進了將作監。

    擔任監冶令的職務。

    成為了將作大匠馬鈞的左膀右臂。

    相信有了這兩位善於冶煉的人才相助。

    馬鈞必定能鑄造出更多、更厲害的戰場大殺器!

    在安排手下人擔任要職的時候。

    楊鋒深刻的感受到大漢的官職真的是太繁冗了。

    而且品級與品級之間並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

    這讓他萌生了改革官製的想法。

    等他從泰山郡歸來之後。

    便要將這件事提上議程。

    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製度就挺好的。

    各級官員的職責一目了然。

    無比清晰。

    既然他有了這個打算。

    就要提前謀劃一下。

    趁著前往泰山之前的最後一夜時間。

    楊鋒把三省六部製度的大體情況寫在了紙上。

    交給了留守洛陽的房玄齡、杜如晦以及魏征三人。

    讓他們在自己寫下的大體情況基礎上進行修改。

    使得三省六部製度能夠更加與所處的時代相融合。

    安排好了這件事。

    第三天一大早。

    楊鋒就帶著四位妻子出征……額,是去泰山還願了。

    哼哈二將、呂布、張飛、趙雲、穆桂英和楊排風跟隨在軍中。

    劉伯溫、左慈、周瑜以參軍的身份一起出發。

    張遼、童飛二人則是坐鎮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