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一書值萬金

字數:6909   加入書籤

A+A-




    氣惱歸氣惱。

    冷靜下來的曹操仔細盤算了起來。

    徐州是肯定不能再打了。

    不然楊鋒就要從他的身後捅刀子了。

    到時候背後有楊鋒的楊家將。

    正麵戰場有陶謙的徐州軍。

    腹背受敵的兗州軍勢必不能長久。

    哪怕單獨是楊家將曹操都不一定能應對的過來。

    陶謙雖說胸無大誌。

    也沒什麽謀劃韜略。

    可畢竟徐州三十餘萬軍民擺在那裏呢。

    他要是聯合楊鋒發起反擊。

    還真夠曹操喝一壺的。

    也罷。

    就給楊鋒這一個麵子。

    徐州不要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曹操放棄了這次大好機會。

    徐州拿不下。

    還有青州呢嘛。

    曹操對外完全可以推說殺死曹嵩的元凶張愷逃入了青州。

    打著追殺真凶的幌子進兵青州。

    趁勢把青州一舉拿下!

    到時青州和兗州連成一片。

    曹操就算是在這亂世之中徹底站穩腳跟了。

    而對曹操最有利的是。

    青州目前一盤散沙。

    並沒有朝廷正式任命的欽州牧。

    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陶謙這樣的人給楊鋒寫書信求救了。

    況且曹操放棄了徐州就等於是給了楊鋒一個麵子。

    楊鋒難道還能再阻止他出兵青州追殺真凶嗎?

    去泰山還願的戲碼用一次也就行了。

    再用可就不新鮮了!

    心中有了大概的方向。

    曹操命人把跪在地上哭泣求饒的陶應帶了下去。

    然後將手下的荀彧、荀攸等幾大謀士召集了過來。

    商討轉道進攻青州的計劃。

    幾大謀士各抒己見。

    為曹操定下的大概計劃添磚加瓦。

    短短一個小時。

    就把整個作戰計劃推敲的天衣無縫。

    計劃定下來後。

    曹操不再猶豫。

    提起筆來給楊鋒寫了一封親筆信。

    告知他是自己的部下不懂事。

    無意間阻攔了楊鋒的道路。

    隻要楊鋒願意。

    隨時可以去泰山還願。

    曹操還在心中表達了未能參加楊鋒大婚的歉意。

    同時為楊鋒準備了一份遲到的禮物。

    作為楊鋒大婚的後補賀禮。

    在書信的最末尾。

    曹操隱晦的提了一句。

    經過排查他發現原來害死曹嵩的真凶並不是陶謙。

    而是遠遁他方的張愷。

    曹操表示無論追到天涯海角。

    也要將張愷誅殺!

    洋洋灑灑一封信。

    曹操把麵子上該做到位的全都做到位了。

    更是為自己爭取到了進攻青州的主動權。

    落下了筆。

    曹操側著腦袋想了一下。

    索性再送給楊鋒一個大人情好了。

    於是又拿起筆來給陶謙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說明是上將軍、恒公楊鋒為陶謙講了情並派人查明了曹嵩被害的真相。

    曹操得知真相後才知道誤會了陶謙。

    表示願意從徐州撤兵。

    這封信比起給楊鋒的那封信內容要簡短的多了。

    隻是承認了這是一個誤會。

    但在誤會之後。

    有關賠償的事情一個字都沒提。

    徐州戰死的那些人就算是白死了。

    徐州被侵占的琅琊郡。

    曹操也沒有退還到陶謙手中的意思。

    黑不提白不提了。

    但是曹操相信陶謙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一定會喜出望外。

    事後也不會追究賠償和退還那琅琊郡的事。

    畢竟陶謙的胸無大誌是天下人都知曉的。

    隻要能讓他保住徐州。

    丟一個琅琊郡並不算是什麽大事。

    更何況以陶謙對小兒子的寵愛。

    曹操把陶應放回徐州之後。

    陶謙怕是感激曹操的不殺之恩還來不及的。

    哪還顧的上別的?

    曹操不愧是一代梟雄。

    在不利的局麵中找到了扭轉態勢的唯一途徑。

    後續的發展足以證明他此刻的決定是多麽的正確。

    兩封曹操親筆寫的書信被快馬分頭送出。

    幾乎同時送到了楊鋒和陶謙的手中。

    看著曹操的書信。

    楊鋒緩緩地歎息道:“曹孟德終究是曹孟德!這份果決和當機立斷,絕不是尋常人能比肩的。他這是要轉道進攻青州了啊!”

    曹操一眼就看出了楊鋒去泰山還願的真實目的。

    而楊鋒也一眼就看穿了曹操追殺真凶的目的。

    相同的是。

    曹操無法阻攔楊鋒所謂的泰山還願。

    楊鋒也無法再阻攔曹操去青州追殺真凶。

    畢竟洛陽和關中兩地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

    十餘萬的西涼叛軍和異族人也還沒有消化完畢。

    這個時候貿然開戰。

    曹操承受不起。

    楊鋒同樣承受不起。

    除非楊鋒把留守並州的部隊也調過來參戰。

    可是那樣的話。

    客居冀州的袁紹一定會慫恿冀州牧韓馥出兵並州。

    要知道楊鋒和袁紹之間的關係可是並不和諧的。

    更不要忘記跟楊鋒不和諧的不僅僅隻是袁紹。

    割據遼西的公孫瓚比袁紹還痛恨楊鋒!

    他要是趁著並州兵力空虛突襲並州的話。

    楊鋒的後方大本營可就危險了!

    所以楊鋒和曹操兩人各退一步便是最好的結果。

    況且從道義上來講。

    阻攔他人為父報仇本來就站不住腳。

    曹操通過這封書信把自己描繪成了徹頭徹尾的受害者。

    楊鋒的確也沒有正當的理由再去阻攔他了。

    所以楊鋒對這個結局並不是很滿意。

    但目前也隻能這樣了。

    相比楊鋒這邊的差強人意。

    陶謙可就不同了。

    看著曹操寫來的書信高興地直蹦高!

    “看看!你們看看!誰說世上沒有仁義之人?恒公便是這樣的少年英雄!他隻是一封書信就讓曹操退去了十萬大軍,力保我徐州安然無恙!”

    陶謙把書信拿在手中。

    激動地都開始直打哆嗦了。

    在他的眼裏。

    楊鋒寫給曹操的那封信價值萬金啊!

    不但挽救了徐州三十餘萬軍民免於戰火的荼毒。

    更是直接救了他小兒子一條命!

    高興過後。

    陶謙興奮地對身邊的說道:“快!再準備一份厚禮,當做老夫送給恒公幾位夫人的賀禮!快去準備!越貴重越好!”

    多少錢都買不回陶應的小命。

    得知兒子正在安全回來的路上。

    多花點錢準備一份賀禮又算的了什麽?

    這筆錢花的值!

    若說徐州的地麵上有誰對曹操退軍這件事不滿意的。

    恐怕隻有劉備了。

    他本來想借著曹操對徐州動兵這件事贏得陶謙的好感。

    進而在徐州站穩腳跟。

    然後取代陶謙成為徐州新主。

    可就是楊鋒那一封信。

    搞的他是雞飛蛋打!

    損失了兩千多兵馬不說。

    人家陶謙根本就不記他的人情!

    吃力不討好。

    便是此刻的劉備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