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九品中正製

字數:7130   加入書籤

A+A-




    時間在忙忙碌碌中過的飛快。

    眨眼間便又到了嚴寒的冬日。

    年關即將到來。

    自楊鋒於八月中秋帶兵出征豫州以來。

    已經過去將近四個月的時間了。

    這個年關楊鋒注定是無法回到洛陽和父親、妻小團聚了。

    不過好在最近半個月以來捷報頻傳。

    呂布、張遼拿下了譙郡。

    目前正在那裏休整。

    穆桂英和楊排風這對女將亦是巾幗不讓須眉。

    在呂布傳來捷報後的三天。

    將前方戰事匯總派人送了過來。

    沛國已經被她們攻克。

    隻需要肅清殘餘的小股敵軍。

    便能完全掌控譙郡了。

    幾乎是和穆桂英派來的人前後腳。

    楊再興也派人送來了消息。

    他和周瑜攻占了梁國。

    請求楊鋒派駐一些縣令過去接管地方事務。

    縣令的官職雖然不大。

    但卻是最基層的一級。

    正所謂九層高台起於累土。

    沒有穩固的根基。

    再豪華的高樓大廈也不過隻是空中樓閣而已。

    楊鋒在率軍進入豫州之前。

    便帶來了五十多個預備縣令。

    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接管豫州各縣。

    成為豫州的基石。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

    楊鋒最初帶來的五十多個縣令早就派駐到了各地。

    去接管已經到手的潁川三個郡的縣令職務了。

    楊鋒哪裏還有可選派的人才?

    好在還有司馬徽。

    他在豫州講學多年。

    基本上豫州一半的人才都聽過他的講學。

    都可以算得上是他的門徒。

    因此司馬徽擬了一份長長的名單呈遞給了楊鋒。

    上麵寫的名字。

    都是司馬徽認為秉性正直、純良。

    可堪一用的人才。

    楊鋒連忙派人按圖索驥。

    把司馬徽推薦的人才一一找到。

    然後安排到譙郡、梁國、沛國三地去擔任縣令。

    不過在眾多的人才當中。

    楊鋒留下了其中的一個人。

    陳群。

    如果楊鋒沒有記錯的話。

    陳群應該是九品中正製的創始人。

    鑒於目前大漢各級官職的混亂。

    楊鋒早就想製定一套明確的官職製度。

    給各級官員們定下品階。

    每個品階的官員各司其職。

    形成一整套流暢、有效的製度。

    可惜楊鋒的事情太多了。

    不可能什麽事都親力親為。

    而身邊的謀士們又不可能像楊鋒一樣具有先進的後世人思想。

    所以這個計劃就一直未能落實。

    但是在看到陳群的名字之後。

    楊鋒立刻就想到了一個和他分隔不開的製度:九品中正製。

    在史書的記載中。

    九品中正製就是陳群所創建的。

    被當時接替曹操成為曹魏當家人的曹丕所接納。

    成為了曹魏官方認證的唯一選官標準。

    通過這一製度為曹魏網羅了大批的人才。

    是曹魏強盛半個多世紀的堅實基礎。

    並且這一製度一直沿用到了後來的唐朝。

    是兩漢之後察舉製度的延續和變革。

    又是隋唐時期官製的啟迪與基礎。

    在漫漫曆史的長河中有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期間雖然有幾次變動。

    但隻是對九品中正製做出適應時代的修補而已。

    並未動搖這一製度的根本理念。

    一種製度能盛行四百多年而不衰。

    足以證明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

    楊鋒留下陳群的目的。

    便是要以他的才能和見識。

    來推行九品中正製!

    改變大漢現在繁冗的官職製度。

    推陳出新!

    尋找和網羅更多的有才能的人。

    而不再是單純憑著豪門世家的推薦來選用人才。

    這麽做肯定會觸犯到豪門世家的利益。

    但那又什麽關係呢?

    無論是並州還是豫州。

    如今都不存在真正能夠左右大局的世家。

    豫州本來是有好幾個大世家的。

    汝南袁家的根基已經不複存在。

    潁川荀氏現在基本上投效了曹操。

    全族搬遷到了兗州。

    剩下的也是各有各的問題。

    掀不起什麽大風浪了。

    除了這兩大州之外。

    洛陽八關範圍之內原本就是天子腳下。

    豈能容的下強大的豪門世家?

    最大的豪門就是曾經的劉家!

    隻是傳到了劉協這裏。

    皇室一脈衰弱到了極致。

    完全仰仗楊鋒的力量才能苟延殘喘。

    因此洛陽八關包括河南尹都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最後隻剩下了關中。

    千裏關中的確是有強大的世家存在的。

    最近三十年來甚至可以左右朝廷的決定!

    這個世家是誰呢?

    弘農楊家!

    楊家四世三公,額,現在已經是四世四公了。

    影響力足夠巨大。

    可楊家現如今當家做主的人是誰?

    楊鋒啊!

    楊彪可是早就表明了態度。

    楊家的事一切都由楊鋒說了算!

    既然是楊鋒推行的製度。

    楊家的其他人還會反對嗎?

    當然不會了。

    至於除了這四個地方之外的其他地方。

    是否會奉行九品中正製?

    楊鋒根本就沒考慮過。

    九品中正製雖說短時間內會觸犯豪門世家的利益。

    但是從長遠來看絕對是有利的。

    是一個集團走向強大的捷徑。

    楊鋒還巴不得其他的諸侯們抵觸九品中正製呢。

    而且其他的地方可不像洛陽、關中這樣。

    哪個州沒有豪強世家的存在?

    曹操、袁紹就算想要效仿九品中正製。

    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他們必須要先擺平自己地盤上的豪強世家才行!

    先進的製度可不是想學就能學的!

    當楊鋒把陳群叫了過來。

    向他詳細講述了一下心中的想法。

    陳群立刻就被震驚了!

    他從小就才華驚豔。

    長大後親眼目睹了大漢從強盛走向衰敗的過程。

    因此對大漢的官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認為大漢衰敗至此和繁冗的製度脫不了關係。

    一來二去的。

    陳群就在心裏默默描繪出了一副藍圖。

    準備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尋找一位明主。

    由那位明主來推行心中所設想的九品中正製。

    沒想到還沒等他找到明主呢。

    明主就主動先找到他了!

    這沒能讓他不震驚?

    既震驚與楊鋒長遠的目光。

    又震驚於楊鋒大刀闊斧改革的勇氣!

    要知道當今最負盛名的幾大世家之一。

    其中便有弘農楊家啊!

    看著眼前發呆的陳群。

    楊鋒笑嗬嗬的道:“長文,你對這件事可有把握?”

    長文就是陳群的小字。

    在楊鋒的提問中回過神來。

    陳群鄭重的道:“請恒公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後,我定能拿出九品中正製的第一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