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刀闊斧改革

字數:6947   加入書籤

A+A-




    經過房謀杜斷和魏征等人的反複推敲、斟酌。

    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製初稿一改再改。

    經過先後六次修改。

    最終確定了下來。

    九品中正製最終的目的是選舉人才。

    以朝廷要員且德才兼備之人擔任大中正。

    中正就是評定人才的官職名稱。

    大中正之下。

    在各郡還設有小中正。

    經過大、小中正的評定把天下的人才分為九等。

    分為上等、中等、下等三個大品階。

    每個大品階中又細分為上品、中品、下品等三個詳細的小品階。

    加起來就是九個品階。

    例如上等的人才可以劃分成上等上品、上等中品、上等下品三類。

    中等、下等的人才以此類推。

    這樣一來在楊鋒所掌控的地盤內。

    就不會出現人才遺落的現象。

    隻要是有才華的人就一定會被發現。

    比之前楊鋒發布的舉賢令管用多了。

    九品中正製的選才比就有的察舉製更加公允、客觀。

    能夠有效的解決人才選拔困難的問題。

    楊鋒對最終六次定稿的九品中正製很滿意。

    與此同時。

    根據楊鋒提出的要求。

    劉伯溫等所有的謀士根據九品中正製。

    還創立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官職製度來。

    他們按照九品中正製的九個品階劃分。

    把就有的繁冗官製進行詳細劃分。

    讓各級官員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準確。

    新的官職製度也是幾易其稿。

    最終推敲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楊鋒拿過來一看。

    臉上漸漸露出了讚許的微笑。

    改革官職是楊鋒提出來的。

    藍圖也是他第一手製作的。

    仿照的就是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製。

    通過三省六部的製度讓大漢的核心官員們凝聚成一台精密的儀器。

    每個零件都有其自身的作用。

    但最終做出決定的並不是這台精密的儀器。

    而是控製著這台儀器的人。

    當今天下誰最有資格控製這台儀器呢?

    當然是楊鋒!

    確定了兩種製度沒有任何問題。

    楊鋒出現在了次日的早朝上。

    從出征豫州到現在。

    他已經大半年未曾上過早朝了。

    見到楊鋒龍行虎步的走進了德陽殿。

    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立刻來了精神。

    向一旁連連揮手:

    “快!給恒公賜坐!”

    朝堂之上有資格坐著的人隻有天子。

    即便當初權勢熏天的十常侍之首張讓也隻是被成為“站皇帝”而已。

    他還沒有資格坐下!

    幾名殿前武士搬來了一把椅子。

    恭敬地放到了楊鋒的身後。

    殿前武士對楊鋒的尊敬甚至還要超過對小皇帝的尊敬。

    因為殿前武士隸屬於殿前司直管轄。

    殿前司直是誰?

    魏征啊!

    所以安排在皇宮中值守的武士們。

    其實都是楊鋒的部下。

    隻不過名義上他們並不在楊家將的戰鬥序列當中。

    大馬金刀了做了下去。

    楊鋒從懷中取出兩份奏章遞了出去。

    “陛下,臣草擬了兩份新的製度,用以激發我大漢的活力,令大漢江山長治久安。還請陛下過目。”

    奏章被送了過去。

    劉協隻是簡單的翻看了兩眼。

    就笑嗬嗬的道:“恒公的建議必然是正確的,就按照恒公說的辦吧。”

    大漢天子金口玉言。

    他說按照楊鋒的提議照辦。

    誰還敢反對?

    更何況此刻站在大殿上的人再也沒有了董承那一波看楊鋒不順眼的人。

    大半都是楊鋒的部下。

    少數人是王允這樣和楊鋒關係密切的。

    隻有不到十個人和楊鋒沒有任何的關係。

    可他們敢當著楊鋒的麵反駁什麽嗎?

    借他們倆膽子也不敢啊!

    於是九品中正製和三省六部製這兩項重大的製度。

    便輕易的通過了。

    接下來就是推行的過程了。

    製度的改革自然要先從朝堂開始。

    楊鋒今日來參加早朝就是奔著這件事來的。

    在他的一番講解和安排下。

    昔日地位尊崇的三公設立為正一品。

    但這正一品隻是一種榮譽上的虛職。

    手裏再也沒有了實權。

    三公之一的王允並沒有什麽不滿之處。

    楊彪和貂蟬早就跟他通過氣了。

    反正王允如今年事已高。

    也早就想享享清福了。

    三公之下。

    再設立三省。

    即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

    尚書省負責處理軍、政要務。

    門下省負責監察各級文武將、官。

    中書省負責政令收發、審核等事宜。

    三省基本上就囊括了一個國家所有重要的事務。

    三省的官職則是參照九品中正製。

    分為不同的品階。

    以尚書省為例。

    尚書省設立尚書令一人。

    位居從一品。

    下設尚書仆射兩人。

    位居正二品。

    在下麵是正三品的參議四人。

    正四品的從事中朗六人。

    正五品的主簿八人。

    門下省和中書省亦是如此。

    在楊鋒的推薦下。

    劉伯溫擔任尚書令、房玄齡擔任門下令,杜如晦擔任中書令。

    三省之下再設六部。

    兩者之間雖然有上下級的關係。

    但卻並無從屬關係。

    也就是說三省的官員可以對六部進行指導。

    但並沒有直接插手的權力。

    六部分別是負責官員考核以及升遷的吏部。

    選拔武官、掌管軍用器械的兵部。

    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理案件職責的刑部。

    負責全國的經濟與戶口的戶部。

    掌管一切禮儀教化及邦交的禮部。

    負責土木工程建造與核算的工部。

    六部各設立尚書一人、侍郎一人、監令兩人、祭酒四人、功曹八人。

    參照三省的官職品階。

    六部的尚書均為正二品。

    之下的侍郎為正三品。

    監令為從三品。

    祭酒和功曹依次為從四品和從五品。

    擔任六部尚書的人大多也是楊鋒的心腹之人。

    尤其是比較重要的吏部、兵部、刑部、戶部這四部。

    分別由司馬徽、周瑜、魏征和於吉來擔任各部尚書。

    剩餘相對不太重要的禮部和工部的尚書職務則是選擇了王允推選出來的人。

    畢竟楊鋒現在手中沒有那麽多的人可以把整個六部全都拿下。

    賈詡、左慈等人還要協助關羽、呂布鎮守各地呢。

    目前就先用著王允推薦之人。

    等日後有了合適的人選再進行替換唄。

    武將方麵也定了品階。

    關羽和呂布這兩位鎮守一方的大將自然是正二品。

    李元霸和李存孝這對哼哈二將則是從二品。

    楊家將中雙龍八虎二鳳中的其他人都被定為了正三品。

    周倉、廖化等副將則是正四品的品階。

    如此一整套下來。

    楊鋒就算是把大漢的半壁江山徹底捏在自己的手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