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萌芽陷入瓶頸期,再出發!

字數:7056   加入書籤

A+A-


    

    送走曹嚴華,張碩靠在沙發上。

    神情慵懶。

    不得不承認,最近一個月,他越發變得清閑起來。

    再沒有之前那麽忙碌。

    除了萌芽高管們給力,也是因著最近一段時間,萌芽的發展難得進入一個瓶頸期,很難再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

    社交賽道。

    在打敗微聊之後,薇信剩下的就是鞏固基本盤,短時間內很難挑戰iq。

    遊戲賽道。

    在集中上線了一批新遊之後,第三批遊戲還在加緊製作當中,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驚喜。

    最大的瓜,也就是跟騰達在暗中鬥鬥法之類的。

    本地生活服務賽道。

    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也都在快速發展,在各大城市攻城略地是沒錯,但也隻是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一名新玩家。

    短時間內也很難成什麽大氣候,需要時間的沉澱。

    雲計算賽道。

    這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需要大把投資建設數據中心,相應的研發也要跟得上才行,又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根本急不來。

    倒是海外業務最近有些風生水起,驕陽控股也在香江闖出了一些名頭,但主要還是二道販子,沒什麽太大的亮點。

    最後就是投資業務。

    雖然已經成功拿下無疆科技、林德新能源這兩家未來的超級獨角獸,但也都還處在孵化階段,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

    基本屬於是長線投資。

    研發方麵。

    借助春苗基金,百人計劃已經啟動,也已經招攬到幾位科學家,搭建起幾座實驗室,但接下來更將是一個漫長的孵化過程。

    三五年可能都不會出成果。

    這麽一盤點,萌芽還真難說有什麽特別的驚喜,各條業務線都在快速發展,短時間內,又很難有大的突破。

    都需要時間的沉澱。

    想到這,張碩又喚出不知道多長時間沒有打開的個人麵板,查看一下最近的工作成果,順帶進行一波資金盤點。

    【宿主】張碩

    【聲望】級(萬萬)

    【天賦】專注lv,洞察lv,堅韌lv

    【增益】學霸光環,魅力光環

    【道具】無

    【等級】級(萬萬)

    【扶持基金】萬天

    【現金】億

    【貸款】億(銀行貸款)+億(公司債)

    【整體估值】億

    【控股企業】萌芽控股(百分百控股)(下轄青橙零售、青橙科技、青鳥互娛、青禾科技、萌芽置業、青雲數據以及驕陽控股等七家一級子公司)

    【參股企業】無疆科技(),蒿得地圖(),瓦力智造(),林德新能源(),汽車網()

    “一份很亮眼的成績單!”張碩笑著自我評價。

    伴隨著萌芽的崛起,他的聲望也是水漲船高,已經突破萬大關,有望在一兩年內,就再上一個新台階。

    衝擊級聲望。

    就是“專注”、“洞察”、“堅韌”三項天賦紋絲不動,還是級。

    張碩很懷疑。

    有生之年能否等到天賦升級,突然還有些期待。

    資金方麵,哪怕是最近一個月,接連投資了林德新能源以及汽車網,萌芽賬上還躺著億+的巨額流動資金。

    這還不算預計四月青鳥互娛上繳的利潤,那至少又將是億起步。

    現金流一下又變得充裕起來。

    歸根結底,還是將《地鐵跑酷》海外代理權賣掉之後,一舉進賬億巨額資金,極大地填補了萌芽的現金窟窿。

    再往後。

    像之後上線的《腦洞大師》、《貪吃蛇》以及《我功夫特牛》,雖然也可以在海外發行,但代理費就沒這麽誇張了。

    尤其是《我功夫特牛》,除了東南亞,其他地區估計很難有市場。

    《腦洞大師》更是不賺錢。

    唯一能夠帶來點驚喜的,估計就是沒有文化鴻溝的《貪吃蛇》,青鳥互娛已經在跟驕陽控股協商了。

    預計海外代理費在-億的樣子。

    三款遊戲加在一起,海外代理費估計也不會超過五個億。

    倒是薇信海外版wihat,如果驕陽控股運作成功的話,那青禾科技至少也有億+的進賬,將創紀錄地實現盈利。

    隻是要運作wihat的交易,流程會非常的複雜。

    首先要在漂亮國注冊一家公司,然後還要找到合適的投資者,比如盜聖集團,再然後聘請專業的團隊,洽談具體的技術轉讓費用。

    穀<spa>  不是可以信口開河的。

    可不管怎麽說,未來有了這筆資金入賬,薇信之後的營銷費用算是有著落了,不用再靠控股公司接濟。

    也是變相的扭虧為盈。

    充裕的資金流動,也讓創業等級水漲船高,經驗值逼近八十萬大關,已經超過升級所需的一半經驗值。

    總算是稍稍看到升級的希望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萌芽賬上躺著十億流動資金,但要實現張碩之前提出的宏偉發展計劃,還是遠遠不夠的。

    這點錢。

    甚至都不夠再建一座大型數據中心。

    張碩也隻能期盼著,青鳥互娛的月利潤能夠快點突破億大關,為萌芽之後的大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資金支持。

    這也暴露出萌芽的弱點——盈利點太過單一。

    對標騰達就會發現,萌芽除了開掛的扶持基金,唯一的贏利點就是遊戲收入,而騰達還有廣告收入、增值服務收入以及電商交易業務收入等等。

    倒不是說萌芽旗下子公司,除了青鳥互娛就都不賺錢。

    以青橙零售為例,已經在運營的門店,尤其是濱海城本部,在青橙外賣正式上線之後,單個門店月利潤已經超過十萬。

    而且還在繼續往上增長。

    可架不住青橙零售還在加速擴張,除了濱海城門店全麵鋪開,還要在一二三線城市的bd區建設旗艦店。

    雖然不再走自購商鋪模式,但仍舊堅持自營,而非加盟。

    這就是驚天的支出。

    所以才會說青橙零售既盈利,又沒有盈利。

    再比如青雲數據,再過兩個月,等到後海數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相關數據服務合同落地,一下就能轉虧為盈。

    當然前提是不要分攤數據中心的建造成本。

    再比如驕陽控股,通過充當萌芽旗下子公司出海的媒介,每一筆交易都能賺到不菲的“中介費”,卻又要承擔海外融資成本。

    盈利狀況同樣不容樂觀。

    唯一純燒錢的也就是青橙科技、青禾科技,這兩家掛著“科技”之名的軟件公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處在虧損狀態。

    這其實也是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常態”。

    別說是青橙科技了,就是驚冬這種電商巨頭,一直到上市幾年之後,賬麵都還一直處在虧損狀態呢。

    燒的都是投資人的錢。

    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的互聯網初創公司,直到上市,基本都一直處在虧損狀態,能夠在三年之內實現盈利的都是少之又少。

    騰達發展初期,不也遭遇過無法盈利的窘境?

    萌芽這都算不錯的了。

    隻是張碩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也根本閑不下來,反倒是想再折騰點什麽事情來,繼續擴張萌芽的商業版圖。

    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動作。

    最早的時候,二叔就調侃張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那時的萌芽就同時進入社交、遊戲、零售三大賽道。

    現在更不得了。

    又增加了置業、雲計算、投資以及海外四大業務板塊。

    可謂是多點開花。

    換做任何一家普通公司,攤子鋪這麽大,這麽開,很難說不出問題。

    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

    一家企業能夠在某個領域僥幸取得成功,並不代表說,可以將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行業,繼續取得成功。

    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門道。

    賣房子的跑去賣水,賣水的跑去賣酒,做教育的跑去賣衣服,賣空調的跑在賣手機,賣酒的又跑去賣房子。

    最後都是一地雞毛。

    原時空那些走多元化經營路線的所謂巨無霸企業,隻是一時的表麵風光,等到寒冬到來之後,最終都很難收場。

    活下來的反倒是專精一門的企業。

    可萌芽不一樣。

    準確說,是張碩這個萌芽的靈魂人物不一樣,他有著超越時代的預見性,又有係統加持,足可以駕馭住萌芽在眾多領域的擴張。

    也不是說張碩貪婪。

    而是他非常清楚,雖然說,未來十年都將是黃金發展期,但真正的風口期,其實也就是最近這三四年。

    有些行業,比如手機製造業,甚至是最近一兩年就會固化格局。

    已經贏了半場的移動社交賽道,更是隻打了幾個月的時間差,再晚一點就沒辦法贏下微聊。

    時間其實非常的緊張。

    萌芽如果不趁著這一兩年下場,拿到進入各條賽道的入場券,等到三五年之後,哪怕是錢多的已經花不完了,那也是無濟於事的。

    張碩又豈會甘心?

    所以他才要以“貪婪”姿態,絕不滿足於現狀,絕不滿足於現在取得的成就,一旦發現萌芽慢了下來,就準備再抽一鞭子。

    必須要狂飆突進!

    而要繼續折騰,張碩腦中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手機行業。

    “也該接觸顧銘章了!”

    

    

    。